注意:高考前孩子有这些表现要引起重视了!

时间:2018-06-03 13:12 作者:木木 编审: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考前的紧张氛围越来越浓。面对高考,大部分同学都会紧张,但是有些同学却频繁地表现出焦虑、烦燥的情绪,我们的同学应该怎么去调整这种状态呢,家长又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呢?

下面,我们来采访翔宇监利中学心理咨询室的李贵姣老师,让我们听听她怎么说。

 

 

监利中学德育处副主任

心理咨询室辅导老师

高三年级政治老师

 

小编:有一些考生容易在考前焦虑和烦躁,如果有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去调节?
李贵姣老师:其实适当的焦虑是很正常的,也是一件好事,它能激发学习的动力,所以如果有点焦虑是不用担心的,需要担心的是太焦虑这种现象。因为这种情绪会影响到你的高考水平发挥。
小编:请问李老师,造成这种焦虑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呢?

李贵姣老师:我认为造成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对学业的焦虑;二是对自己怀疑,也就是自我否定

现在,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原因和缓解方法吧,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

一、对学业的焦虑

1、考生这个阶段焦虑更多的体现在对考试的过分关注,对考分的过多看重,说到底还是对未来的焦虑。他们之所以这么焦虑,原因有以下几点:

天天想万一我考砸了怎么办,茶不思、饭不想、不知道该做什么。

2、失眠、流虚汗、注意力不集中。

3、越想学越学不进去,很容易发火。

缓解方法:

1、以平常心正确认识高考,把高考当成一次选拔功能的考试,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2、根据自己的实力,给自己订立合理的目标预期。过强或过弱的预期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4、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5、保证心情的舒畅,保证良好的睡眠,再加上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做一些自己的喜欢的事情来减压。

二、自我怀疑

1、表现

自卑。付出了努力,成绩提高不明显或者没有提高,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有些同学甚至会在考试前否定自己的人生。

其实自卑可以说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近佳境的。但是,持久的、过分的自卑感则容易造成心理疾患。

2、缓解方法

1、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2、善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

3、要相信之所以失败是由于自己努力不够或无效努力,及时改变方法,调整计划。

4、积极暗示自己,想象自己考上理想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小编:作为家长,在高考前最后的复习阶段,如何帮助孩子缓解压力,轻松应考呢?

李贵姣老师:最重要的一点是家人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还是那句话,家长也应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小编:您能给我们一些具体的建议吗?

李贵姣老师:没问题,这是我们心理咨询室的辅导老师非常乐意做的事情。

要想孩子不焦虑,家长首先不能焦虑。我们建议家长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1、帮助孩子减压,及时给予疏导。

高考临近,考试会多一些,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考试的分数。有时考试成绩不好,家长也不要大惊小怪,更不能责骂,应心平气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对孩子心中的烦恼,家长应和老师配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消除。

2、排解源自家庭的烦恼

所有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即将高考的孩子感到家庭的压力大,烦躁苦恼。

 

 

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教导要得法。高考前期,孩子们学习紧张,心理压力大,容易烦躁,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宜施加过大的压力。

3、与孩子积极沟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对孩子的每一点优点、每一次进步,家长都应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4、做好营养把关。

由于考试期间考生大脑活动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要特别注重大脑营养。

早餐推荐健脑食品小米粥,牛奶等,这两类可以释放刺激大脑休息的激素,有助于睡眠。

午餐不应以快餐为主,不能太凑合,做一些孩子喜欢的菜也能舒缓心情。

晚上可以准备少量的点心和水果。

 

总之,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5、督促孩子休息好。

按照平时的作息督促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来促进睡眠。同时午休也同样重要,有充足的精力才能更好的迎接高考。

 

家庭应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一个平静的港湾,家长应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走进高考考场。


上一篇:监利中学全力保障高考安全
下一篇:监利中学:名师建议,助力高考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