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便出版个人文集!”“21岁就已经周游五大洲!”翔宇学子们事先做了“功课”,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纷纷向主讲人讨教,询问各自感兴趣的问题,翔宇教育网记者也禁不住抢了麦,追问了三个问题。
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1月8日上午90后新锐作家李一格做客翔宇风云有约讲坛互动环节时的情景,22岁的她热情地跟翔宇中学师生分享人生经历,以及“作文与想象力”,主持出身的她,走上讲台显得特别从容、自信、青春,一脸阳光。李一格的到来,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些许温暖。温州翔宇中学常务副校长、高中部校长潘文新,高中部副校长严强与同学们坐在一起,聆听讲座。
“《逐步》四个月写成,思考几年时间”
李一格说起自己的散文集《逐步》,她表示虽然四个月就写成了,但实际上经过几年的思考,所以让编辑“读不出性别”,用词干净,21岁的人写的东西却有35岁人的味道。
小学五年级就写过30万字的东西,用7000字去写故宫。在同学们惊讶中,她坦言这得感谢父亲的严要求、班主任(语文)老师的鼓励,以及自己善于表达自我的感觉。
“把作文当作品来写”
写作一定要有想象力吗?不一定。谈起想象力与写作,她认为想象得有个基础,即“深入骨髓的了解”之后,知识要扎实,不是胡编。对于中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呢?她建议首先要改变心态,把作文当作快乐的事去做,把作文当作品来写。
“在这功利浮躁的时代,文学何去何从?”
“我已经拿到天涯连载签约了,但我担心完成不了一个月两万字的量,该怎么办?”“李一格老师,你的第一部书是怎么写的?”“上英语课我写小说,怕老师知道我不敢写。”“我是《温度》的主编,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总被上一代人管住呢?”“在这功利浮躁的时代,文学何去何从?”学生的问题接踵而来,李一格有些应接不暇,她热情地解答,给予最大的鼓励,同时提醒时刻保持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心很重要,注意学业与写作爱好的时间安排,想写,写不出来,没有关系,这是任何一位从事文学工作者时常经历的事情,属于正常循环,不要急,不刻意强求一切。她的《格外》就是把平时写的“意外”“课外”“格外”等收编在一起。
对于《晶报》深港副刊专栏作家李一格的到来,同学们表现极大热情与崇拜,讲座之前三位同学上台朗读了《逐步》里篇章,除了聆听讲座之外,还排起长长队伍请她签名。之后,移步瓯江书院,学生中的文学爱好者对其进行访谈,急切地想知道:眼前的这位漂亮姐姐是如何做到会学、会玩、会创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