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如何构建新秩序(41期)

时间:2020-09-18 15:42 作者:编辑部 编审:

新课堂,如何构建新秩序


【情景回放】       
  “请安静,上课了!”我一连喊了几声,学生们似乎没有听到铃声,也没有发现我站在讲台上,各个合作学习小组面对摆放在实验桌上的仪器、药品,依然大肆喧哗,跃跃欲试。“太不像话了!”我顿时火冒三尺 ,“啪”的一声,重重地把粉笔盒摔在讲台上。学生们被我突如其来的怒吼惊呆了,教室里立时安静了下来。开始讲课了,我提出问题,环顾四周,没有人举手。显然,学生是被我刚才的举动吓怕了,我只好自问自答。为了缓和教室里的沉闷,我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渐渐地,教室里学生们的声音由小变大,有几个男生又开始乱动,一个男生甚至突然大笑起来,前仰后合,旁若无人。唉!这一群学生,真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啊。
      
【现象分析】
  宝应实验初中 包春华  各种课堂实验对学生都具有不同的魅力,凡是课上有实验,学生总是十分兴奋。很显然,案例中的学生在刚开始上课时,沉浸在观察各种实验仪器、装置的实验兴趣之中。这种情意活动是很可贵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表现出学生对学习有需要,但也是低层次的,因为这种趣味性往往不能保持持久性、集中性和目的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此时应该以学生的“感觉兴趣”为起点,注意师生的情感交流,以趣激发学生的内趋力,用恰当的引入,激活学生更深层次的学习动机。可惜,案例中的教师没有把握这个机会,而是简单、粗暴地干预学生的行为,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气氛压抑,结果“一管就死”。案例中的教师感觉到了教室里的沉闷,他急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实验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企图缓和教学气氛,忽视了对学生实验的整体布局,因而“一放就乱”。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按水平高低可分为:感觉兴趣、操作兴趣、探究兴趣、概括兴趣和创造兴趣五种,案例中的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显然停留在低级水平。
实验教学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把给定的实验内容做出来”,而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关系,概括出实验的一般规律,并能进一步用实验验证,从而获得规律性知识;更要指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课堂纪律只是一堂课的表象,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个性的飞扬。
       
  沭阳县潼阳中学 周永清  课堂“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真正的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精神,在于我们仍然习惯于控制学生课堂学习行为,在于我们的学生习惯了被控制而不知如何活跃自己的学习行为,在于应试的枷锁仍然牢牢地羁绊着我们和学生。人都是崇尚自由、自主的,我们虽然在学习新课程的精神中意识到了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潜意识中仍然习惯于把课堂看成是我们自己崇尚自由、自主的场所,我们担心把自由、自主还给学生以后,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自主。升学考试的重压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来愈重,迫使我们和家长、社会共同行动,愈来愈背离教育的本质,以图牢牢地控制学生。因而,学生仍然是作为我们的工具、家长的工具、社会的工具而存在着。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从学生的方面看,他们早就不堪忍受教师对课堂的专制,所以偶遇教师放活课堂就控制不住自己地“乱”起来。可是,学生不知道,教师偶尔放活课堂根本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探索自己的教学“艺术”,为了教师自己提高教学成绩的。学生还不知道,这种“放活”是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教师让其“活”就“活”,让其“死”则“死”。

  宝应实验初中 刘广志  一个好的课堂纪律,不是一下子形成的,和多种因素有关。课堂上乱哄哄的,有的和班风有关,有的和课任教师本身有关。怎样来对待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千万不能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结果只有师关系越来越僵,越来越复杂。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形成好的课堂纪律。当然不要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学生的缺点姑息迁就,就会贻误学生。但严格要求要合理、适度,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

【视点碰撞】

 

一片生机勃勃的宁静
宝应实验初中 马晓庆

  作为一名初中生物老师,我有着很多非中考学科老师共有的苦恼——课堂纪律问题。  认真想来,我所需要的课堂纪律应该是这样一句话:“一片生机勃勃的宁静”。首先,宁静是基础,没有这一片宁静,教师无法开展教学,更别说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了,另外,学生根本无法在吵闹的环境中真正学到东西。正如我们在初中生物课中讲到“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生物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所以,这一片宁静非常重要。同时,仅有宁静也不行,教师一个人独唱高调,语言再优美,活动再丰富,手段再高明,没有人参与和配合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新课程下所倡导的探究活动更是无法开展,所以“宁静”的定语“生机勃勃”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另外,我也允许学生因为某些意外情况的发生而“走神”,但我教育学生训练自己“能放能收”的能力,走神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到课堂中来。
   

 

多给孩子一点自由
宝应实验初中 王德凤

  一次,一美国教育考察团前往中国某知名学校视察。当时天空飘着雨丝,礼宾车队抵达这所学校门口时,只见门口两边齐刷刷地站了两队学生,一律昂首挺胸,站得笔直。一见外国专家下车,便全部有节奏地挥舞着手中的塑料花,异口同声地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专家们走进教室参观,只见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孩子们个个在座椅上纹丝不动,双手放在背后,稚气的脸上表情非常严肃。看到这些,考察团很快便结束了视察。后来一位专家对身旁人说,这是他历次视察中感觉最不好的一次。此专家所见的这种情形,应该说是完全真实的,这种情形在很多中小学里同样存在。然而,我们为什么没有他们那样强烈的不快感受呢?是专家过于敏感还是我们过于麻木?也许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也许是我们的头脑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浸润得太久太深了吧。在课堂上,教师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豁达一点?为什么不能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为什么不能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

 

也谈“纪律与自由”
宝应实验初中 陈锦娟

  在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中,新课标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主题。不难发现我们现在的英语课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们都能在轻松、愉悦、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的课堂纪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情景:(1)自由的表现欲多了,必要的约束少了。没等老师布置完学习任务,一些学生早已唧唧喳喳,各抒己见,几乎无视课堂的秩序。(2)哗众取宠的热闹多了,促人深思的安静少了。很多英语课从头到尾,热热闹闹,学生难以安静。(3)全神贯注的现象少了,自由涣散的行为多了。学生小动作较多,目光游离,似听非听,似学非学。不可否认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标的实施和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的英语课堂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纪律?这几乎成为所有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难题。现在的英语课堂提倡开放、活泼、民主。但是,如果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放松而不求严格遵守纪律,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我更喜欢下面的课堂纪律:
自我控制的纪律。纪律并不是对学生思想的束缚,并不是对学生手脚的捆绑,更不是对学生心灵的禁锢。我们并不赞成对学生的控制,但学生必须有一种自我约束的纪律观。
  收放自如的纪律。这种纪律不追求表面的热闹或安静,而关注的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和自由,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是“形散而神不散的”的纪律。这种纪律不仅解放了学生的手脚等肢体,更可贵的是解放了学生的思维。
合作互动的纪律。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活动,生生互动中共同完成。因为组织的活动形式多,更加需要一种双方共同作用的纪律。这种纪律要求教师必须放弃对学生的控制,但要有扶助。学生必须明确他个体的言行不偏离教师的要求,不游离于群体活动外。这样独立于个体外的合作纪律才能确保学习效果。

 

安静的课堂未必是守纪的课堂
宝应实验初中 沈文尧

  课堂纪律的好坏是不是安静就好了呢?就学习而言,良好的安静环境是一个因素,特别是在自习的时候,因为安静学生学习就很容易投入,也就是说,让学生投入才是目的。不过安静并不等于投入,有的学生很投入,但他并不一定安静;有的很安静,但他并不一定很投入。比如很多的时候,我们观察发现:一个学生很安静,但他走神了,结果学习效果不明显。所以要让学生在该安静下来的时候安静下来,该活跃的时候就活跃起来,这与课程的设计、教学组织有关。比如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法缺乏变化或者教学节奏不当,这些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一个好老师很容易从学生的表情中观察到学生是否投入,并相应的调整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即便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教师善加引导,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让学生守纪律,这个过程本身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自我控制和尊重他人。当学生真正投入时,教师也会从学生发亮的眼睛和兴奋的表情中得到欣慰,从而更加努力地把课讲的更好。
  课堂纪律的好坏,并不一定取决于安静与否。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学生学习思路清晰、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善于调控自我,一句话,学生们彼此支持,也支持教师,没有对抗和拒绝,他们知道自身和周边正发生的一切,能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会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宝应实验初中  杨波

  学生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什么,不就是要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享受成功的喜悦吗?所以我在想,很多时候我们老师要相信学生自己的能力,学生的思想我们老师是永远无法想到的,在这节课放开来让学生去动,教室里“乱糟糟,闹哄哄”,但却有的放矢,不是很好吗?课堂纪律的动和静是相对而言的,是相对于课堂上所讲的内容而定的。作为我这个刚工作几年的年轻教师来说,我非常喜欢学生能够动起来,不要死气沉沉,只要学生能学到知识,学到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这样的课再怎么“闹”再怎么“静”都是好课。

 

新课程更需要课堂纪律
宝应实验初中 徐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的“活”与课堂纪律并不矛盾!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倾听。倾听,是一种好的学习品质,是对同伴尊重的体现,也是一种美德。不会倾听的人就不会学习。只有大家都在认真听取别人的完整意思后,吸取精华再提升,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给予适时纠正,学生才能深入地理解和记忆。

【应对策略】
  滨海实验小学 何金钟  如果我进教室之前,孩子们安坐静候,我就在黑板一侧画一个微笑的小脸;反之,就是一个怒气冲冲的(或者号啕大哭)的脸。前者,表示我们将上一节快乐的课;后者则表示本节课完蛋了,只有干巴巴听课的份儿。
  为了强势推行这样的规定,我从没爽约。起初孩子们不太懂我画脸色的意思,不出三天,发现了秘密。我用心备课,还特别为他们准备了游戏活动。即便是普通的语文课,我也少不了情境创设的手段,有音乐渲染,有图片在线,最多的是表扬体会情境。小朋友特别喜欢扮演这样那样的角色。
  这个学期以来,快两个月了,小朋友能够静候我了,只要我在他们的视野里出现。每次,我听到教室里吵闹,就故意放慢脚步,从门框很小的角度看过去,让其中几个孩子发现我。我转身看对面的大楼,身后是“狼烟四起”、“警报不断”——何校长来了,一阵骚动之后,很快安宁下来。我于是笑咪咪走进课堂,慢条斯理地取出粉笔,在黑板外侧的公布栏里开始画小人头,感觉背后哑然无声,几十双小眼睛一定明亮而专注。等我画上弯弯的眼睛和小嘴,转身可以看到所有的孩子都笑嘻嘻地。
  一节快乐的课开始了!

  宝应实验小学 陈芳  小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坚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即便他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这样一来,在课堂上,除了教师组织的“合法”的“动”,学生们自创的“非法”的“动”也层出不穷。真让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开始时,我用点名批评、呵斥、甚至罚站的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几乎每天每节课都得板起脸,瞪起眼,自己都觉得难受。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很强,于是,我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增加了不定数量的“纪律星”,多则二、三十颗,少则五、六颗。例如,上课铃声响后,哪个小组最先坐好,先加三、五颗“纪律星”;眼保健操,哪个小组做的最认真,加三、五颗“纪律星”;小组比赛时,哪个小组最遵守纪律,加三、五颗“纪律星”等等。一节课下来,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满十颗星,老师盖一个娃娃脸;满二十个娃娃脸后,老师发给一张喜报;而到学期结束时,哪个学生的喜报最多,平时成绩就是优秀。反之,表现不好的小组,老师就擦掉一定数量的“星”。
  千万别小看这些“星”啊,它们可以牵动每一个学生的“心”。因为,每个孩子都想成为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特别是那些后进生,他们最喜欢老师不用考试分数来评定他们的等第。可以说,在课堂上他们的积极性最高。

  宝应实验初中 杨雅绚  音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钢琴曲代替命令”的方法。在这一训练过程中,教师不必大声地喊叫“坐好、不要说话、起立、停下来……”口令,只需要弹奏相应的钢琴小曲片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觉,又营造了音乐课的氛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同时我们还认识到:班级中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用简单、统一的方式对待他们,而应当做到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在教师范唱或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时,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在随便说话、没有聆听或未参与其中时,教师不用立即停下课来,可以走到该生近前,轻轻用手碰一碰他(她)的肩膀,或用眼神示意他(她),或朝他(她)微微点点头,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但又维护了自己的面子,没有当众批评自己。       

  宝应实验初中 陈善忠  学生的课堂行为,受他们课堂座位的影响,坐在前排的学生往往听得最专心,座位往前排移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更受老师的喜爱,因而更多地参与学习。教师给学生分配座位时,主要关心的是减少课堂混乱,总是试图把爱吵闹的学生分开,让爱吵闹的学生坐在前排,坐到讲台前,这当然有利于教师对其违纪行为的调控,但要使每一个学习小组好、中、差搭配,不同小组内大致平衡,即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既有利于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开展合作学习,又有利于小组间展开公平合理的竞赛。让文静的、内向的与活跃的、外向的学生坐在一起,还能促进性格的互补。不过,少数班主任老师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设有调皮学生的“专座”,这极易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是不可取的。学生座位不应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适时改变学生的座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课内交往范围的扩大,而且有助于维持课堂纪律,促使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学习。

  宝应县实验小学 郝玉静  每当我在教室里怒目圆瞪,一番训斥之后,其实心里也不是滋味。尝试着换一种方式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一:暗示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发现个别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用暗示性语言加以提醒,可使班级纪律很快安静下来。
  其二:提问法。对暗示后仍有个别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现象,可让该学生回答问题,无论学生回答的对与否,都要及时提示该学生要注意遵守课堂纪律。
  其三:沉默法。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可突然停止教学,以静制动,这样会使课堂纪律很快安静下来。教师沉默时,可用眼光巡视全体学生,尤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可多注视一会。
  其四:游戏法。对很混乱的班级纪律,可暂时中止教学,宣布进行小游戏,游戏时间不要太长,一般5分钟左右,待学生注意力集中后,再继续进行正常的教学。

  宝应实验初中 闵信燕  做教师的要善于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善于引导学生。有一次,我问学生哪些现象与气温有关,并举例说明。教室喧哗了,个别同学跃跃欲试。常规教学的模式是: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几分钟后,请某个准备好的同学回答。然后其他同学补充。最后老师总结。但这样做,会导致热闹有余,而安静不足。那次我并没有立刻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发给他们一张白纸。让他们把想法以文字的形式列成提纲写在纸上。原先喧哗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了下来。虽然教室是安静的,但你可以感觉到教室里涌动着的一股强烈的思考的暗流。我巡视四周,看到个别学生似乎无从入手。我走向他,轻声指导。2分钟后有几位学生开始环顾四周。我俯身看他们写的内容,并略作提示。几分钟后,我喊停。全班抬头。我任选一个小组,将白纸上的内容展示在大屏幕上,并让作者逐个讲解所写的内容,同时并要求全班以掌声的热烈程度进行评价。我不做任何点评。学生因先前有一个笔头准备,回答时更有信心,也就更精彩了。因而教室里激情阵阵,掌声连连。
  学生毕竟是学生,很多时候缺乏一种自控力,所以需要有一定的纪律对他们进行约束。但同时他们又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为使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给学生一点言行的灵活性和自主权,给共舞之外的独舞一点精彩回旋的自由空间!

  宝应实验初中 李惊梅  相当一部分课堂管理中学生的问题行为都是由教师本人引起的,如备课不充分,讲课枯燥无味,过快过慢,学生无法听懂;课堂教学无序,学生无所事事,管理中的专制、放任、粗暴、武断等。因此,课堂纪律的管理必须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景结构与教学结构。学生座位、课堂常规、教师对学生的关注、视线联系、宽容、体贴以及课堂上的心理气氛,都是课堂情景结构架设的内容。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也是控制学生纪律行为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变师生单向、双向课堂交往为多向的全通道式的课堂交往,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把教学内容和问题指向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努力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时间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教学中的课堂问题行为。

  宝应实验初中 陈文  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学生活动规范,通过与学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对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依附师生共同监督执行。其次,良好的课堂纪律来自学生对老师的敬与畏,而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畏越来越小,那么你就在敬上做文章。要想让学生对你产生敬,就要让学生看到你可敬的一面,比如你的能力、你的绝活儿、你的爱心等,就是让学生佩服你,那么他就愿意听你的指挥了,课堂纪律自然就好了。再次,教师要建立积极课堂环境。一要创建整洁、优雅的教室氛围,使学生有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从而使学生有勇气迎对学习的挑战;二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个性特长、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同伴关系等多种因素,依据学生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调整学生的座次和排列形式。最后,还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理解学生所表达的内心感受,接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观点】

 

把握平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
江苏省教科院专家  成尚荣

  记得美国布朗克斯学校的校训:“自由而严格”。校长先生说,让学生非常自由,很容易做到,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也不难做到,难就难在既自由又很守纪律,既宽松又很严格。自由与纪律之间有一种张力,在寻求二者的平衡中去释放和放大这种张力。这是很难的一个命题。走进新课堂,学生活跃了,自主性活动增加了,个别化的教育尝试了,让学生保留自己的一份权利了,很好。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生专注于自己的活动,于集体活动而不顾,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教师让学生“自由”,很少有教学的组织,很少有纪律的严格,于是教学进度缓慢,教学效率低下。自由总是与纪律相伴相随的,在美的华人常说,在美国享受了自由,但同时享受了纪律,有了纪律,才能享受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思维的自由,要追求自由心灵的放飞,而不要刻意追求“肢体”的自由;追求思维的活跃,而不要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其实,课堂教学是变与不变的统一和平衡,变是永恒的,是主旋律,但也应有不变的,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游戏规则”当然,规则也会发展和创造。在变与不变中,我们去构建课堂教学的新秩序。新秩序,新就新在自由和纪律的平衡,鼓励和严格要求的和谐,规范和解放的统一。(节选自《把握平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

 

【他山之玉】

 

做一个有幽默感的教师
新疆哈密石油一中 简士文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能使教学产生快乐情趣的方法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数幽默。
记得师范毕业实习时,讲教材教法课的一位老教授,给我们上了一堂示范课,开场白就给人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上课铃响后,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走上讲台,一片齐刷刷的声音问道:“老师好——”,这位老教授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错了。”就在大家惊愕之际,老教授推了推眼镜,笑眯眯地说:“我是你们老师的老师,你们说说,该怎么问候呀?”同学们立刻省悟过来,齐声道:“师爷好——”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轻松了。那种愉快的情景,20多年过去了,至今仍记忆犹新。
  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提出,上一堂课至少要让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别具情趣,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他开的讲座,不仅外语系的学生喜欢,其他系的学生也踊跃前往,场场爆满。在复旦大学评选最杰出教授活动中,陆先生以最高票数雄踞榜首。可以说,陆先生的课堂教学“三笑”论,已不仅是一种幽默的智慧展示,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成功实践。
  幽默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让那些终日板着面孔、永远不苟言笑的老师下课!”一名小学生在“假若我来当校长”的征文中,这样坦陈心曲。  (注:录入时略有删减)


上一篇:课堂,一只乌龟“爬”上了教师的后背(40期)
下一篇:18岁的美国市长VS娃娃“跑官”(42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