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第12期
第二版 声音
《人民政协报》2002年10月17日A4版重文刊登了朱永新教授谈名校转制的文章,现全文登录,以飨读者。
第二届21世纪教育论坛组委会主任朱永新:
再说名校转制
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近期发表在本刊的《定边教育行》、《苍南教育行》、《探究宝应名校转制》等文引发了教育界颇为广泛的讨论和争鸣。日前,本报就名校转制问题再次专访朱永新。
笔者:朱老师,您为什么要提出名校转制问题呢?
朱永新: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更是把中国教育推上了国际竞争的大舞台。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教育体制必须与国际教育规则相接轨。如何发展非政府办学与引入竞争机制,体现市场体制下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经费缺口巨大,更为严重的是教育经费内部配置极不合理。就拿一个地区的一所重点中学来说,政府对它的教育投入,占据了本来就很拮据的教育经费的大部分,其比例高达1/4甚至1/3。如果把这部分钱拿出来,政府就可以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前提下,解决一些现存的实际问题,如改造薄弱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等。
笔者:也就是说,您认为名校转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朱永新:是的。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在现有国家教育经费一时不可能有较大增加的情况下,欲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办学校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经费短缺的问题,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现存教育体制、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教育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民办学校高效率的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彰显了它在某种程度上的优越性。例如,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就以其全新的办学体制和管理模式成为“机制带来活力”的最好注脚。
事实上,有的名校也已经“变味”了。比如说,一个县内的重点中学,学生每学期需交纳学费1000多元,再加上资料费、补课费、生活费等,年均花费至少在5000元以上。另外,名校还想方设法地增招、扩招高价自费生,以收取所谓的高额赞助费,这些赞助费有的已高达3-5万元,所以名校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做法已经接近“民校”。
笔者:如同人们所担心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名校转制是否也会产生类似的问题并加重学生家长的费用负担?
朱永新: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是在于企业转制过程中配套的政策法规一时没有跟上,以及原有体制的漏洞和部分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等。办教育和办企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学校转制关键是要把握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转制后国家对学校的投入应该继续用于教育;二是维持或降低原有的收费标准,不影响老百姓的既得利益。当然,仅靠这两个前提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需继续履行其政府职能,通过相应的政策法规的制定,使民办学校既受法律的制约,又受法律的保护。
笔者: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名校转制后是否会出现另一种性质的教育垄断局面?
朱永新:这就需要政府把原来投入名校的那部分经费拿出来,加速薄弱学校的改造,尽快地培养出能与民办学校相抗衡的、公平竞争的对手,以优质的公办学校调剂与平衡教育市场。
笔者: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转制呢?
朱永新:宝应名校转制的成功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必须指出的是,公办名校转制要慎之又慎,各地、各名校应根据本地区的发展水平、本校的实际状况决定。
进一步说,名校转制不应仅仅局限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从中国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这种思路与模式还应尽快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解决民办高校的发展速度与规模问题。在国外,高校的80%以上是民办学校,而我国80%以上却是公办学校。这既占用了大量的教育经费,又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以江苏为例,去年的教育经费总投入为160亿元,其中高等教育就占去了60多亿元。其次,公办高校创办了大量的二级学院,这些“假民办”利用公办学校的优势、优质资源与民办高校进行不公平竞争,使民办高校在生源和办学效益等方面更处于劣势。因此,公办高校的转制势在必行。我的建议是,国家办好10所一流国立高校,每省办好1—2所省属高校,有条件的地市办好1所市属大学;国立大学要面向全国公平招生,省属和市属大学可对本地区学生实行适度优惠入学政策。另外,在二级学院的转制途径上可采取两种模式:第一是“蛇吞象”模式,即二级学院通过股份制等方式吞并其“母体” (原所属高校);第二是二级学院与“母体”彻底脱离,成为独立的民办高校。 (采访:史根林、李燕、何小忠、赵振杰)(1874个字)
编者按: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上海中锐集团主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21世纪经济报道、新华日报、苏州日报、苏州电视台协办的有教育财富论坛之称的21世纪教育论坛于11月28日再次在苏州拉开帷幕。国内教育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金融证券人士、民办教育投资者及管理者和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的专家、实业家聚会苏州,以多元化、法制化与民办教育为主题展开对话,对当前民办教育的热点与难点、 WTO背景下民办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民办教育的法律保障、民办教育的品质提升、民办教育与政府的关系等与以密切关注并共商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计,规模超过500人。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开轩、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苏州市委书记王 珉、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主席、原国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主席陶西平等。我集团王玉芬董事长和卢志文总校长应邀出席大会。(479字)
【直播室】
你说我播
孙耀坤:有人把考场比作是战场。这道出了有些人恐惧考试、逃避考试的个中原因。而我把考场却看作是“超级市场”。当学生走入考场时,就尤如顾客走进市场。顾客面对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学生面对的是一条条题目。顾客在市场里拿出自己平时辛苦赚来的钱购取所需商品,学生在考场上则就要用平时所学的知识去获取分数。顾客平时所赚的钱越多,所购取的商品就越多。同样学生平时所赚的知识越多,考试时所获取的分数就会越高。倘若不用钱购取商品,而是直接拿,那就是窃。倘若题目的答案不是自己做出来的,而是抄的别人的,那就是作弊,这实际就是换种形式的窃,只不过学生窃取的是知识罢了,但学生今天可以窃取知识,明天窃取的可能就是别人的钱财。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变成窃者,而是要学生做一个文明、道德、身上揣足“钱”的顾客,也就是做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的稳的人。
Ajqwgi:我提倡在中学里开展分类教学。所谓分类教学,就是改变大学科教学,以更细化的类目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式。
学生高考时要分文理科,大学时要分各类专业,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有所长。在教育总在为学生着想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为老师们想想,让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呢?
可曾记得,唐人韩愈曾在《师说》中说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欲为人师,当然“术业”得有“专攻”。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应当博而不浅,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但是,时间对于我们却是极其吝啬的,我们不可能都象马克思一样“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使自己变得更丰富,更精深,并且同时执行“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责呢? 开展学科的分类教学不失为一种办法。
春雨萧萧:思维运动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思维训练有三个特征,一是激活性。起始课,“投石击浪”,旋即激活学生思维,以收到“一石击破水中天”之奇效。二是立体性。运用设疑,或纵向发散开拓,或横向类比辐合,或顺向深入思考,或逆向求异出新,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并向立体化的纵深开拓。三是敏捷性。通过多种渠道,使课堂热闹起来,呈现出纵横交织的教学内容信息网络体系的立体教学活动空间,让学生流畅地发表见解,充分自主地讨论争胜。
【声音QQ 】
wangfei720:老师利用什么时间来为自己充电?
华师大中文系学生郑瑜说:“我们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但老师还应像“手电筒”,能不断充电,在照亮学生的同时,自己也焕发出光彩。”那么老师利用什么时间来为自己充电?
卢志文: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师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充电。现实当中,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学习,潜伏危机。
办法:
一是学校给教师适当松绑,给教师闲暇的时间;
二是教师自身学习意识的确立和学习策略的优化。
我以为关键还在后者。
教育非万能:激昂的话语,刻板的脸孔,不等于刚性管理,您同意吗?
孙耀坤:柔性管理,因在管理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而被许多人所推崇。但我更主张建立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刚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妨多一点“人情味”,正所谓,刚柔相济。
正军:在刚柔相济的管理中,谦虚可以获得更多的尊重。但我以为,对骄傲者不必谦虚,对谦虚者不必骄傲,方为管理之道。
(以上文字摘选自翔宇教育集团网www.xyedu.cn)
十种意外学校不负责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适用的范围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的处理。
《办法》规定6种情形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如学校已履行了相应职责,行为并无不当的,学校无法律责任:(一)地震、雷击、台风、洪水等不可抗的自然因素造成的;(二)来自学校外部的突发性、偶发性侵害造成的;(三)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学校不知道或者难以知道的;(四)学生自杀、自伤的;(五)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六)其他意外因素造成的。
在以下4种情形下发生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也不承担事故责任:(一)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二)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三)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四)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
《办法》规定了学校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的12种情形,如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等。
【八面来风】
1、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意见要求法律知识必须成为学生必修内容。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推进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意见要求完善在校学生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内容,努力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渐进、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确保青少年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完成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使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意见要求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教学大纲,纳入教学计划,真正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同时,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组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法制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报》2002年10月26日第1版
2、7成学生难与父母沟通 抽点空闲关心孩子 《新闻晨报》(2002年10月18日)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的孩子同自己的父母越来越疏远,甚至从不与父母交谈。
该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交流和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
心理卫生专家提醒家长,不能因为客观因素而忽视或疏远与孩子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否则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广大学生来说,要获得心理和谐的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人格的健康塑造,接受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
3、未成年人离开网吧后向何处去 人民网10月17日
国务院最近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明确要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但对当代青少年而言,网络不可回避,网吧有问题,但网络无错。我们向未成年人关闭的是网吧,而绝对不是整个网络。当网吧的大门向未成年人关闭之后,他们接触网络的重任就落到了学校和家庭上。我们要积极正确地引导未成年人科学利用网络,吸取网络中的精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