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时间:2020-09-18 15:17 作者:袁晓东 编审:
世上可读之物,岂独书本也哉?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大地之文章”,文章可读,山水更可读;“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有字书可读,无字书更可读。读以明心,读以见性;读以怡情,读以忘忧。
着一“读”字,可以引发多少思索,牵出多少思绪!
 
 

 

【都市物语】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读城记》导言
易中天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法。
  我喜欢读城。
  由于种种原因,我多少到过国内的一些城市。每到一个城市,我都要打探一下它的历史沿革、建筑文物、风土人情,品尝一下那里的吃食,在街面上逛逛,学几句方言民谚歇后语之类,然后回来向别人学舌。每到这时,便总是不乏热心的听众。而且,他们也往往都不满足于只当听众,也要参与讨论,发表他们对那些城市的看法,并同自己居住的城市作比较。于是我就发现,读城,其实对许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的确,说起城市,差不多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讲。
  中国历来应有关于城市的各种民谣,比如“生在杭州,死在柳州”就是。与之配套的则还有“穿在苏州,吃在广州”两句。后来,这个段子又被改成了“吃在广州,穿在上海,说在北京”。这是因为上海的服装早已超过了苏州。而北京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诸方面都乏善可陈,可以夸耀的只有一张嘴,正所谓“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这也是关于城市的老段子,只不过已经由城说到人,其实读城也就是读人。所以关于城市人性格的说法也很不少,比如武汉人是“九头鸟”,南京人是“大萝卜”等。这些民谣和说法,都无妨看作是民间版本的《读城记》。它们实际上说明了这一点:中国的城市,实在是极其可读的。
中国人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光是我们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有不少。比如伟大首都北京,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古都西安,旧邑洛阳,特区深圳,圣地延安;石城南京,泉城济南,花城广州,春城昆明;“白云黄鹤”的武汉,“龙兴之地”的太原,“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成都,“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长沙,“天下三分明月夜”占了两分的扬州,“满街都是圣人”的泉州等等。这些城市,都风姿各异,个性鲜明,极具“可读性”。就连一些小城,如城池完好古色古香的兴城、平遥,山青水秀民风淳朴的丽江、凤凰,徽商的根据地黔县、歙县,晋商的大本营祁县、太谷,还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赣州,“万川毕汇,万商毕集”的万县,也都是可读的。如果你有条件,不妨通读天下城市:春天到洛阳看牡丹,秋天到北京看红叶,冬季到哈尔滨晒太阳,而“夏季到台北来看雨”。既然有孟庭苇的盛情邀请,何不潇洒走一回?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并没有这个条件,那么,你还可以读书。比方说,读我这本《读城记》。
 
【穿行纸页】
 
对杨绛《我们仨》的读与思
宝应实中 顾玉乔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杨绛笔下的字里行间,我只能试图形容自己的感受。读《我们仨》时,我是自己放进去的。
  “世上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的一声叹息重重地落于人心。尽管她的文笔依旧冲淡平和,淡定自若,可伤痕再怎么轻描淡写终究还是伤痕。她与钱钟书那份愈久弥深的知性爱情天地可鉴,她失去爱女的伤悲绝望无人体会。杨绛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写她的一个梦魇,明明是不可能的一个古驿道,心里清楚这只是作者的一种曲笔,可是其情之真,其意之切,真的就自然地走进了她笔下的古驿道,跟着杨绛一程一程往前走,生怕追不上载着钱钟书的那只船。合上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杨绛是何等真实平淡的人,你读她的哪部作品这样曲折幽深过?她这样绕来绕去地写一个梦,无非是不忍面对这场生死诀别,无非是让三个生命的散失像一次平常地暂别而矣,她不要沉入到痛苦中,她只想“和他们再聚聚”。
  在《我们仨》里,杨绛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几十年的悲欢离合,从来没想过,钱钟书对杨绛的感情可以浪漫到对她说“我只要一个像你一样的女儿”,没想过钱钟书将女儿宝贝到和她称兄道弟,没想过钱钟书这样曾跨洋过海的人恋家恋到“从此后,只许死别,不许生离”。我总是认定了钱杨二位先生的严肃刚正、知性通达,以为这对老人是专为了中国的文化而存在的,专为了和平庸作决裂的。其实这是很没有道理的,没有家的温情,大概也就没有了他们的才情,悟出此理,再看看“我们仨”这个书题,就越发感觉这三个字正如钟书先生和他生命中至爱的妻子与女儿,紧紧相依,彼此呵护。
  也许杨绛先生是在回避往事中那些伤痛的成份,当我们随着她平静温和的文笔重读他们风风雨雨六十年历程时(主要从两人去英国留学写起),那些温馨动情的涟漪时时自心底跳跃,似乎嗅出“笨手拙脚”(钱钟书自评)的两个读书人将肉烧出了焦味,听见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在胡同小饭店对着邻桌客人窃窃私语,分辨是谁做东。真的,读《我们仨》自然地就品出一个中国老百姓家庭的温情脉脉。
  六十年的沧桑浮沉,该荡涤的荡涤了,该沉淀的沉淀了。还是回到“家”这个字眼上吧,因为杨绛先生在这本书里一直在诉说对它的感情。可当一切都不复存在的时候,当“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时候,当一个人回忆往时情景,觉出哭都是一种幸福时(“因为有钟书在身边”),想想看,那种孤寂之情,失落之痛,大概连上苍也会动容吧!
天底下又有多少“我们仨”在演绎各自的故事呢,面对《我们仨》,更懂得了珍惜。
 
读你——我的母亲
宝应中学09级29班 陈蓉
那天看书时,看到这么一句话:我们都是远视眼,模糊了离我们最近的幸福。想想深有感触。和我朝夕相伴的母亲,曾几何时,我又了解过她呢?
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可母亲却不属于。泛黄的脸颊看不到红晕,干裂的粗手摸着觉得扎人。我喜欢和母亲一起照镜子,两张脸紧紧贴在一起,镜子里出现了巨大反差:一个红润润的,像熟透的苹果;一个皱巴巴的,像蔫了的梨。我会开玩笑地说:“妈,你怎么和我差别那么大,是不是没有遗传好啊?”母亲微微笑,看着我,眼里投射出一种满足和羡慕。爸从外地回来时,带回来一个神秘的盒子,欣喜地拿给母亲。打开一看,是一套进口的去斑套装。母亲抚着它,像小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玩具,欣喜溢满了脸庞。对着镜子,数着脸上的斑点,又低头看看手中的“宝贝”。几次想打开,却又缩回了手。次日,那件“宝贝”已无踪影,只有两袋蛇油膏安静地躺在那儿……
  女人的身姿应是曼妙的,灵动的,母亲不屑于这些。最近兴起的“减肥”风暴,根本没刮到母亲这里。母亲的饭量很大,有时我都甘拜下风。但往往现实总是与一般规律相反,母亲很瘦,甚至有点瘦骨嶙峋。我感到非常困惑,特地上网查了一下。上面说:与每天的劳动量有关。我恍然大悟,母亲忙碌的身影在我脑海闪现:洗菜时冻红的双手,拖地时弯曲的背影……
  女人本该是柔弱的,轻盈的,母亲更与众不同。闲暇时和母亲掰手腕,输的总是我。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母亲能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从村头走到村尾。我不避讳说母亲的职业,每次填表单时,我会写上大大的两个字“务农”。母亲是个庄稼“汉”,播种、除虫、收割——地里的活都被她一人给揽下了,农忙时,母亲不准爸回来,说是太远了,还要来回赶,怕爸吃不消……
  母亲普通、平凡,没有漂亮的外衣,没有锦衣玉食般的生活,她只会努力地为这个家默默奉献着,因为家人幸福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至爱无声
 
【走过一季】
 
读 心
宝应中学09级31班 王玉婷
  在心里狠狠地骂自己几句,窗帘前的冰冷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泪水就这样不争气地留下来。那是生气时的眼泪,浓度很高,才明白气到最后就是软弱无力,化为水。在生活中寻找简单,却被虚荣的世界弄复杂。
  总有人说我思想太慢,要快点才好。我试着努力过,但没有办法快,很多想法和念头不是一瞬间的事情,不可能上一秒还在东,下一秒就到了西。面对同学,我不希望自己是主角,甚至不想要自己出现。因为唯有淡才安然,唯有淡才长久。于是,我给自己挂着个笑脸符号,用这个来拒绝浓,也接近淡。
  17岁的我们喜欢与同类朋友在一起,穿同样风格的衣服,听同样的音乐,谈论彼此感兴趣的话题,物质成为我们分辨同类和表达自我的必要手段。一身素衣的我落于潮流之后,于是我会学会改造自己的衣服,发现加长的黑色妮子大衣自己穿起来虽然大了点,但是还是很好看的。可是,想象中的话没有,想象中的温暖没有。
  我开始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人。我了取悦他人,我过着不属于我的生活,我不快乐……。
  忽然抬头才发现,阳光正从透明的屋顶泻下,刚刚明明下着细雨,我站在大厅的中央就见满屋的温暖,伸出手来放在阳光下,肌肤泛出光泽,和这阳光一样令人舒服。今天是立冬,有雨也有阳光,这是一个过渡,这样的过渡也如此自然。位置有了变化,角度也跟着变化,不料心境也有了变化。看着自己刚刚结束的局面,没有硝烟,没有喧闹,似一个热闹后的操场,人群散去后剩下了寂寞,寂寞是美丽的,也是闲适的,我喜欢这样的淡然与闲适。
  才发现——我忘了最美好的东西是比物质更高贵的东西。是写出一首诗,是划出一张画,是创作出一幅作品,甚至是默默无语观赏美景的瞬间的快乐。
  读心,过自己的生活,不必取悦或迎合他人。
 
读十八岁的天空
监利中学08级4班 袁慧芳
  月,出没于云间,每一刻的出现,都似乎是精心打扮过的脸庞。它美丽着,而背景只是黑压压的一片,未免显得不搭调。
  我伏在窗前,想象自己变成鸟儿,“扑腾”一声飞往林间,等待衔着凌晨的露水扶摇而上,把它挂上夜空当作星星,装点这片本不应该单调的天空。
  你抬头一定看见,那片天空里的星星像一盏盏灯笼。用光亮暗示她火焰的热烈。
  天亮了,我从林间慵懒地探出头来,仰望天空,却只有太阳形单影只地游走,我飞往海面,衔着湛蓝的海水把天空一点一点浸染。
  你抬头一定看见,天,好像倒过来的海。
  我立在枝头,看昼来夜去,看星星似行将流泪的眼睛般楚楚动人,看蓝天似笼着轻纱的梦般娇娆。看细沙数着时间流过沙漏的细颈。此时,我看见闪电划破夜空,似带领千军万马讨伐苍穹,雷声为战场伴奏。我直冲云霄,弥补那片裂开的天空。直到天亮,太阳泼下和煦的光,抚平昨夜的累累伤痕。天空,又恢复了往昔的罗刹海市般的明朗。
  你抬头一定看见,天,仿佛屹立不倒的将军。
  十八岁的天空是无限的,装不进口袋;十八岁的天空是细腻的,盛不进篮子。
  我飞过十八岁的天空,让它的每个角落都渗透我的汗水;我飞过十八岁的天空,让它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着我的颜色。
  月光漫过夜空,夜空顿时翻了个身变成白昼。
  十八岁的天空,为我的飞翔布置一个完美的舞台。
当我转身,只看见一抹渐渐隐没的微白。
 
【字里人生】
 
一谜·半羽·两英豪
——佳谜一则赏析
  刘邦闻之则喜,刘备闻之则悲(字) 翠
  赏析:这是一则字谜佳品。全谜用会意比较法扣合,谜底“翠”字一分为二,以“羽卒(死)”之意照应谜面。
  此谜可圈之处在一“羽”字,别小看轻轻一“羽”,其承载着两英豪也。
  缘谜面前半句探求,“羽”当为项羽也。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以勇猛著称。无奈有勇无谋,兵败垓下,乌江自刎,若得多少文豪杰扼腕而叹,李易安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便是一例。汉高祖刘邦的一喜,焉能抹去历代仁人志士的悲思之泪!
  从后句追寻,这“羽”应是关羽的化身。红脸关公,义薄云天,桃园结义,情深似海,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侠肝义胆,盖世勇武,令无数英雄竞折腰!然败走败城,英雄末路,亦何其悲也。莫说视兄弟如手足的刘备悲恸欲绝,纵天下者,又有几人不为之泣下沾襟!
  如此,一谜之中嵌半羽,深蕴两代英豪事,谁说灯谜是小道,增知益智功大矣!(裔胜东)
 
我来说“善”
赵文竹
“羊草口”为善。
  羊低头吃草怎么就成了善呢?大概是劝人从善先学吃素吧,然而这并非究竟。羊吃草是由羊的天性决定的,依天性生活就是善。如此说来,狗吃屎,猫吃腥都是善,老虎吃肉也未必就是恶,都是天性使然。善和真不二,若强迫老虎吃素,那无异于要消灭这个物种,决非真善。
  善字还可以拆成一个人民币符号“¥”和一个“世”及一个槽子。可见让世人都赚钱富起来确是大善之举,只是发了财后别忘了世界上还有穷人,随力尽心捐点钱赚个心安很有必要。善字下边那槽子是个功德箱。
(赵文竹,法名仁文,自号“天涯逍遥客”,堂号“草香庐”。倡导“艺术为人生,人生即艺术”的创作理念。偶有所得,形诸笔墨,不经意问创作了大量诗词、杂文、小说和书画作品,风格通俗易解,蕴涵哲理,甫一面世,即广受欢迎。)
 
【音画驿站】
太阳的朝圣者
宝应实中07级12班 陈凡靖
初识向日葵是在看到梵高名画《向日葵》的时候。
  不相信世间会有如此有张力,青春张扬的奔放美感,可这种艺术确实在这奇特的花儿身上出现了。
  从此,有了看一看向日葵的想法。
  一次去乡间,偶然听见爸爸叫:“看,向日葵!”我顺着方向看去,可不是吗,五六株向日葵在岸上对着太阳展现它们的活力呢。
  这些太阳的朝圣者有一人多高。丰腴的花盘衬得阳光四射,天下一派明亮,正值清晨,太阳正在升起,从地平线犹如一朵硕大的金红色蘑菇,正破土而出。
  我猛然发现,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植物,一根笔直的茎干带着极明显的棱角,支起微微上扬的花盘,竟如人的笑脸。
  我甚至在这太阳升起的时候想到了夜幕降临,月色朦胧,一地的葵花静穆地站立着,仿佛站了一地的人,一地的武士。
  经过一夜清露,在太阳还未普照大地之前,一株株花都湿漉漉的,心形的叶子与低沉的花盘,垂挂着晶莹的露珠,使花朵显得格外贵重。
  太阳在不断升起。
  我感到葵花是天下最有灵性的花朵,让我感到它是有生命与意志的,它的面孔,永远朝着神圣的太阳,它是太阳的宠儿,它随着太阳,令人不能察觉地移动。在天地一片肃穆中,将对太阳的热爱与忠贞发挥到极致。太阳漂浮在天空,似乎是一朵无比硕大的葵花。
  而刚刚还低垂的花瓣,得到太阳与大地的精华,低沉中舒展开来,在阳光下闪着金属艳丽的色泽。
  葵花是有魔力的,当太阳之花开到最媚时,葵花也进入鼎盛。迎着阳光,向上攀爬,细长的茎更长了。如一支支火炬,烧在蓝天下。
  细细看来,更是耐看,不忍用我拙劣的笔触去破坏,只感到读也读不尽,只得叹一声,造化啊!
  突发奇想,不知葵花的森林是如何曼妙的,但我深信,真正爱这花的人,从身边的五六株,是能联想置身花海的感觉的,世间万物本通灵,何况是太阳的朝圣者。
  我决定,从明天起,种一片朝圣的葵花森林,不在河岸,是在心田。 
 
音之灵
宝应中学09级29班 徐志娟
喜欢读一首歌的灵魂,在夜深星空之下。
  总相信每一首歌最真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属于这首歌,更属于每一个听者所共同感应的灵魂。人世纷杂,音乐的不同意境便会被不同的人所接纳。我不愿说那些每天哼哼哈哈耍弄流行的人太过浮杂,但真的更希望在如此匆匆岁月之中,我们可以有那么一首歌,属于自己,触动的是自己的心。
  会在千百首不知名的歌曲中猛然与那么一句歌词,一段旋律有一种前世之缘的悸动。
  “一朝成万骨枯,多少白发送走黑发”的苍凉无奈,《半城烟沙》舒缓音调中更多的该是最撕心的呐喊。愁苦情缘,家仇国恨。爱如纸鸢,空余断线,再美,不过烽烟。恨恨纠缠,只洒鲜血,忠义,空余谎言。荒乱中邪正难辨。一缕牵挂,沉湮腹中;归田卸甲,找不回昔日烟花。残骑裂甲,燕还故榻,身后,半城烟沙。战火厮杀,何等悲壮烈焰之状,歌者轻言浅唱,有比“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更多凄涩,战祸,是争者的仇杀,无言凄苦的是别离,离乱中,黎民的挣扎,水深火热。只想捧一杯清茶,与你戏蝶花下。   
  “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太过消沉的美。《逍遥叹》,逍遥人,孑然潇洒,却难诉心伤。逍遥,离殇。漂泊之年,秋风厌倦,谁知心中愁倦,昔日欢嬉,只愿有你。无奈漂泊,伊人嘉言。难留东水。故作潇洒,由不得命运剥夺,往事难忆,留不住知己伊人,谁懂?逍遥之叹,叹尽多少愁欢。滚滚红尘,千载作何看透,千情万怨,英杰成愁。谁不羡江湖豪情,踏尽天涯?孤剑,杯酒,点杀。英雄,仗剑,侠义柔肠,笑谈江山,中原守望。却…只羡茶居田园,相爱相守。纵有千种风华,又怎耐冰剑孤榻?逍遥,是隐忍的代价。
  轻纱北风,星稀,月未明。独览一片不属于自己的灯海,带一只黑色精灵,载一朵音乐的灵魂,静读着可以牵动千亿思绪情愫的音乐之灵。我百觉庆幸,在如此年华,可以有一首歌,一朵魂灵,叫我在无数夜深人静百无厌倦去读去听。
 
【浅斟低吟】
 
  从黄蓓佳的清新到饶雪漫的疼痛,再从郭敬明的悲伤到韩寒的犀利,再加上安妮宝贝的细腻,那些年轻的写手写出了青春,写热了生命,写出了新时代的强音。翻看他们创作的书本,让你不有感觉到心被凿开了一个小洞,大把大把的阳光从外面流淌进来,使你发现青春是那么美好、多娇。
——淮安外国语学校10级15班 王璇
  
我喜欢阅读,尤其喜欢阅读古人。读古人精神,得自己财富。
  ……
  在喧哗的街头,常常有一种被人流所淹没和遗弃的感觉,然而在阅读中,我就活在了一个宁静安然的世界中,满心欢喜,一身愉悦。
——监利中学08级4班 柳琴
  
如果说中国的千年文化犹如群星夺目的夜空,那么诗词必是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诗之韵,词之情,记录了文人墨客的万缕情思,承载了一个国家的历史重量。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09级6班 鲁俊杰
  
我轻轻拂拭着树身上的尘埃。这是一株怎样的海棠啊!明明身处逆境,却安详地开出满树花朵,散发着馥郁的芬芳,她像母亲一样的柔情,一样的慈爱,呵护着娇美的花朵,——昨夜才起了大风啊,原以为花会落尽,谁知只掉落了几片半黄的叶子,这是一株海棠吗?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09级15班 杨雅
 
法国梧桐的树叶散发出植物特有的清香,只在夏天散出淡淡的,微微刺鼻的香味。斑驳的树影打在你和我的身上,你仰起头,半眯着眼,似乎享受着这感觉,我抱起手臂看着你,你用余光斜视着我,传出笑意,孩子般俏皮。这感觉只属于夏的,专属于夏的。
——淮安外国语学校10级15班 陆紫薇
 
去生活中寻找和发现智慧和美,你会发现一瓣春天花开的奥妙,一季夏天蝉鸣的深情,一轮秋天雁归的缘由,一片冬天生命的静美。
——监利中学08级3班 郭潇
 
  我可以看见他额边垂下的碎发,眼中闪动着的光芒,微微上翘的嘴角和那件永远都沾着汗渍的球衣。竟是和我一样的年纪么,我冲到窗前大声的呼喊:“表哥!”“嘎嘎”两只受到惊扰的鹊儿不甘心地飞远。窗外,只有清冷冷的月光洒在空荡荡的枝头上。
   ——宝应中学10届12班 张欣茹
 
  书读不读?读!我想愉快地读,一觉睡到自然醒,然后精神饱满地读它个入木三分;我想轻松地读,把分数和名次等等烦人的标签丢进垃圾箱,然后轻装上阵地读它个专心致志;我想感性地读,把教室的四面墙拆掉,让枯燥的理性说教被真实的生活溶解殆尽,然后身临其境地读它个刻骨铭心。
——宝应实验初中09级17班 陈一凡
 
  孩子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可爱的外貌,因为他们总在无意中道出自己的心,那一份童稚的天真,却是每个大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你知道吗?撒谎的孩子最可爱!为何?他们的小嘴,总在无意中便出卖了毫无防备的心,但在谎言不攻自破之时他们想到的却往往不是辩解,而是由衷地表达自己的歉意。
  ——淮安外国语学校10级1班 施梦凡
 


上一篇:梦回红楼
下一篇:书卷多情似故人(93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