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多情似故人(93期)

时间:2020-09-18 15:18 作者:若尘 编审:

书卷多情似故人

——翔宇师生寒假读书随笔选辑

  如果说,“书卷多情似故人”,那么,读书,便如故人造访,清夜长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不知阴晴雨晦,亦不觉“东方之既白”了。
  于纸页间穿行,浸润经典、亲近大师,不仅经受了文字的洗礼,更有思想的激荡、情感的偎依、生命的慰藉。
  本期推出的这一札读书随笔,可作如是观。

 

【逝者如斯】

活着,并好好活着!
——夜读余华《活着》有感
宝应实验初中 石书贵

  人到中年,庸庸碌碌,琐琐碎碎,恍惚间,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已蹉跎远去。年轻时,求书若渴、通宵熬读、达旦摘记的激情已然淡漠;谋生养家、仰人事职、尘来世往,大半消磨了曾经常常怦然驿动的心。兔年新春,岁又重启,纳福道喜、觥筹交错、烟雾华之余漫游网络,偶见介绍著名作家余华《活着》的书评,夜阑人静,便下载原著一读,由是而生些许慨叹。
  《活着》书中,余华用冷峻的铁笔,毫无遮掩地掀开了那些我们不愿触及的尘封往事、人生话题: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在赌光了家业后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然而,真正的悲剧才开始渐次上演。几乎每读一页,我都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的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下老去的福贵伴着一头黄牛在夕阳下追忆死亡……
  活着,一切的源。没有了活着的前提,一切不过是空。“活着”一词看似简单,却含义隽永。当然,活着,并不意味着苟延残喘地活着,抑或是顾影自怜地活着,而是有生命、有尊严地活着。从心怀梦想到梦想成真,这是人们早已习惯的理想人生轨迹。在漫长的一生当中,人们或将梦想寄托在美满的家庭中,或将梦想寄托于成功的事业上。然而,在《活着》当中,作者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当生活的不幸将一个人的事业、家庭剥夺殆尽,除了自己以外几乎一无所有的时候,他又应当如何自处?书中的家珍、有庆、凤霞、苦根……他们都是福贵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但当他们不幸地一个个离开这个世界后,福贵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将逝去的亲人们牢牢牵挂于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应当如何去理解生命的尊严,他告诉了我们面对苦难应该怎样坚强地活下去。
  《活着》告诉我们: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虽然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我们活下去是为了活着,而不是为了此外一些功利化的梦幻化的东西。人也许是个很脆弱的生命体,面对残酷有时根本无力抗争。但是,人又是一个强大的意念的载体,面对苦难,如果想要活下去,总是能活下去的,纵然是那么那么的苦。
  回望来时路,进城十年,也曾为一些身外的事不开心,也曾为一些揪心的情不能放,也曾为一些想得到而未得到的东西耿耿于怀,如今,书中所有的死亡,书中福贵面对死亡的平静,甚至那头和他相依为命的老牛,都能让我体会到生活其实并没有我想像的那样糟。所谓的伤感,不过是臆想中的。当幸福像花儿开在身边时,我们匆匆地看一眼剌目的艳丽,却把目光长久地停留在花开时阳光投射在地上的阴影。其实,生命的全部奖赏未必远在旅程的终点,更多的其实在于沿途的风景。望窗外世界,桃红柳绿、繁花似锦,但依然掩不住底层那羸弱的贫穷,似乎看见许多的“福贵们”在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心里便为自己曾经的所谓绝望增添了许多的惶恐。
  作家毕淑敏曾经说过:“人生本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便在于我们要努力赋予它的意义。”所以,我们要活着,并好好活着!

  

【仰之弥高】 

阅读陶渊明
宝应实验初中 费晓东

陶兄足下:

  见信如晤。一千多年不见,非常想念。酒还常喝吗?身体还好吗?没事还去东篱下散步吗?菊花开了谢,谢了开,一千多年,大概长出一大片了吧?我真想和你老兄一起去散步采摘菊花。白菊花,黄菊花,你一朵,我一朵,看一看,嗅一嗅。啊,你不知道,菊花现在是非常好的保健茶,酒喝多了上火,我这两天喉咙就疼,很想用你采的菊花拿来泡茶喝。
  好了,别扯了。今天天气很好,我的心情也不错,我猜你也好。我就想和你说几句话,尽量不耽误你喝酒赏花。
  一,我很羡慕你所处的时代,你所处的时代虽然在政治上有点糟有点黑有点不讲道理的,但是对于文人来说,却是非常罕见的烟花三月,真正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叫我好生羡慕,恨我不早生一千多年。竹林七贤帅呆了,刘伶戒酒酷毙了,嵇康打铁潇洒极了。一锤打在了我的心上,我的心啊,不是拔凉拔凉的,而是碎成一片一片的。那个谁?是不是殷浩?说:“我和我周旋久,宁做我。”你说这句子咋就这么好?曹丕是个可爱的皇帝,为啥?他去吊唁,知道死者生前喜欢听驴喊叫,他于是带头学习驴叫,真像驴一样可爱。当然,这群人里在后世流传最广的还是你老兄。嫌五斗米工资太低,不值得为之折腰。这个故事天下人现在都知道了,还佩服你。我知道,如果当时工资涨到六到八斗,你那口气就忍下去了。你说:“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到西畴干啥?散步去。庄稼长成啥样,才不管呢。箪瓢屡空不要紧,面包会有的,黄酒也会有的。如今的时代呢?我坚决不打算告诉你,怕你笑话。
  二,你用诗句淡淡地告诉我,什么是最重要的。箪瓢屡空不重要,“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你家的三亩多责任田,长满了杂草,荒芜不堪,这不要紧。下岗了,没有工资了,不要紧。什么最要紧?自由最要紧?瞎扯!那是多少酸秀才对你的误解。你告诉我,心态最要紧。你怎么告诉我的?你的诗句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对我说:“哥采的不是菊花,是心态。”如今的我,最难对付的是什么?是我自己。我也和我自己周旋了四十年了,我更宁愿做我自己,绝不愿意成为任何其他人,我还是最喜欢我自己。问题就出在这里,我的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也是我自己,我自己最大的敌人是什么?以前我以为是禀赋和习惯,现在发现不是,而是心态。为何?禀赋天然的,习惯可以慢慢改变或者养成。心态是最麻烦的,心态是肿瘤,有时是良性的,但随时可以变成恶性的。身处这个复杂的时代,我该怎么向你学习,学习心态的调整,这是我的大是大非。
  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给你写的这些,其中若有一丝真意,你一定发信息告诉我,让我欢喜一个晚上。余不一一,祝你健康,拜拜。
                                               牛马走费晓东顿首再拜

 

钱钟书·鲁迅
若 尘

  钱钟书是冷嘲,鲁迅是热讽。
  钱钟书博大,鲁迅伟大。
  钱钟书在静观世界,鲁迅在感受世界。
  钱钟书揭示出一切丑恶现象的本来面目,说:“看,我们曾经活在这样的世界上!”
  鲁迅将一切丑恶的现象撕破,踏倒在脚下,说:“记住,再也不能这样活!”
  钱钟书是通体透明的美玉,光芒四射,令人敬而远之。鲁迅是包藏火焰的冰山,瑰丽多姿,让人望而生畏。
  钱钟书在掷飞刀,“天女散花”,美得让人炫目;鲁迅在掷匕首,“见血封喉”,狠得令人胆寒。
  谁都不知道钱钟书在骂谁,只觉得他的文字很有趣,有的还不怎么好懂,便不由自主地佩服起来,但一大堆好话说了过后,谁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
  谁都知道鲁迅在骂谁,并且觉得他的文字很尖刻,有的还带着一股子毒气,便情不自禁地愤愤起来,但骂了一通后,自己也觉得没有意思了。
  钱钟书离开人间,人们会感到深深的遗憾,但他的著述,他的作为一代学人的风范将永世长存!
  鲁迅离开人间,人们感到无比的震惊,因为对世界来说,他走得太匆忙了,他需要做的事太多太多了,这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永远无法弥补的创伤!
  人们不敢捧读《管锥篇》,因为它衬出了自己的渺小、无知;人们不忍翻读《鲁迅全集》,因为怕触动一个民族最痛苦的记忆。
  没有了钱钟书,大众只能做着飘忽的梦。
  没有了鲁迅,世界上,永远是孤独的人群!
  

【风范长存】

 

魂归地坛
宝应中学09级28班 徐 玉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突发脑溢血辞世,享年59岁。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无法抑制突然降临的无力感,这是真的吗?不敢相信,不愿相信。这个被病痛折磨了太久的人,这个面对生命无比乐观的人,这个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的人,他真的就这么离我们远去了。
  他的《秋天的怀念》是我第一次接触的文章,印象中,母亲那句“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表达了亲人之间无法比拟的关怀,“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以前从没有体会过这样的情感,在失去亲人之后,读着这样的句子,心头便涌起一股温情。亲情,总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总在我们受到伤害后才会念着她的好,多么希望,我们可以时时刻刻在意这些,而不是在失去之后追悔莫及。
  在高一的时候,学习先生的《我与地坛》,文字中透露出的,是对自己心灵的一种深深的思考。人是一种怎样的性灵,不愿接受那些突然降临的灾难,在面对这样的事实的时候,还是选择让自己去理解。先生对自己的长时间的反思,似乎就是在为人性作注解。在地坛独坐的那么多个日日夜夜,他想到了多少有关自己的事呢?他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言语中,有着宿命的味道。地坛,就像是上帝苦心为他安排的一个宁静的去处,让他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的过往与未来。而看过他的文字的我们,被这样一种精神力量鼓舞着,在前行的路途中遇见怎样的苦难也仍旧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向先生表达诚挚的敬意。
  看他的照片,戴着眼镜,笑得一脸灿烂,无法想象他已经经受折磨那么久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他对于死亡的态度,那么,我们祝他节日快乐吧。想必,他与母亲已经在天堂相遇了吧,他仍旧会快乐的。
  麦家说:那个在地坛里玩耍的孩子走了。周国平说:这个最坚强、最善良的人,这个永远笑对苦难的人,这个轮椅上的哲人,就这样突然走了?不可能,绝不可能! 我祈祷,我拒绝,我失声恸哭。在这一瞬间,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世界荒凉了,我失去了人世间最好的兄弟。汪国真说:史铁生走了,中国文坛失去了一名巨匠,那个在地坛里玩耍与思索的孩子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毕淑敏说,他在世间留下仁爱精美的文字,供我们思念。……这些声音,表达着我们对先生无尽的思念以及心中的悲痛。
  2011年再没有先生的身影了,根据他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这是史铁生。也许,这个令人遗憾的尘世给了他一生的磨难,早日离开也是一种好事。愿他在天国幸福。

 

经典在左 享受在右
宝应中学09级29班 蔡红蕾

  经典,有其独特的风韵,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
  品味经典,像在深读一位美丽的少女,给人以视角的享受,品味经典,像在咀嚼一道佳肴,给人以味觉的慰藉;品味经典,像在感受一缕清香,给人以嗅觉的荡涤。
  至今仍记得一部小说《边城》,小说中依山傍水的美丽佳境,淳朴自然的民风,流露着人性美、人情美。纯洁的主人公翠翠,外柔内刚的脾气,忠于职守的船夫,为兄弟情谊甘愿放弃爱情的天保,为爱情宁愿放弃一座碾坊做陪嫁而选择渡船的傩送……书中的每个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没有惊心动魂的社会巨变与人类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而是像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清澈得让人一览无余,单纯得让人心生疼惜。
  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练成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经典具有这种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以坚持,给人以魄力,深入人的骨髓,发人深省。经典,给人不可磨灭的激情。
  读过《欧也妮·葛朗台》一书,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巴尔扎克通过描写主人公葛朗台的言谈举止、处事细节在读者心目中勾勒出他丑陋的嘴脸:他的贪婪、虚伪、狡黠,他的对妻子的狠毒,对女儿的绝情,对身边的所有人的算计以及私下进行的卑鄙交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他垂死的特写:一心想着钱,直到临死仍抓着生前没有享受的财物,紧紧地不肯放下,守财奴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痛恨得几近窒息。
  这就是经典,似一曲悠扬的乐曲,经久不息地回旋在人们心中;经典,如黑夜里被拧亮的一盏灯,照亮人们前行的路;经典,若漫漫征途中的伴侣,唤回我们迷失的心灵。
  经典在左,享受在右,与经典同行,踏上一条辉煌的星光大道!

【山外青山】

抵御风暴的心灵绿树
河南 张世普

  13岁的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躲避纳粹的迫害,她的一家和朋友共8名犹太人藏到了她父亲公司的阁楼,开始了暗无天日的生活。
  从1942年她13岁生日那天,小安妮开始写日记,一直写到1944年8月4日他们的藏身地被德国党卫军查抄前夕。她的日记后来被编成一本书,书名叫《安妮日记》。
  在与世隔绝的阁楼里,他们不得不忍受着漫长、孤寂的黑夜,苦苦等候黎明的到来。阁楼秘密通道的窗户,小安妮唯一能看见的风景就是一棵栗子树。这是她透过唯一能看到的一棵树。因为那所房子只有一个窗户没有被遮蔽,其它窗户都被严严实实地挡了起来。透过这唯一的窗口,安妮才能看到天空、那棵栗子树,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她没被这样一段经历摧毁,她内心深处,始终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小安妮在日记中写着:栗树开满了花,覆盖着绿叶,比去年更漂亮。树枝上还滴着水珠,河鸥和其它的鸟俯冲飞过时,树看起来几乎呈银色。我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战乱、痛苦和死亡,当我抬头仰望天空,我感觉一切将慢慢变好。很显然,那棵栗子树成为了小安妮抵御灰暗岁月的绿色屏障。
  1944年8月,小安妮一家由于被人告密,而被纳粹逮捕。1945年3月,安妮在集中营里离开了这个世界。
  多年后的一天,全家唯一的幸存者,小安妮的父亲收到了公司女职员转交的日记本。小安妮的父亲流着泪读完了这本日记之后,历尽千辛万苦,将女儿遗留的日记整理出版。迄今,《安妮日记》已被翻译成60种语言,累计出版数百万册。
  小安妮避难的房子也被辟为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瞻、缅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引发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这个勇敢的小女孩的怀念。成千上万的参观者在用各种语言留言册上写下了留言。一位15岁的德国男孩留下这样一句话: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再像小安妮那样担惊受怕。请你们轻轻的上楼,楼上的小安妮正在梦中……
  那棵栗子树,成为了世人眼里犹太人向往光明的一个象征。然而,如同小安妮一样,那棵栗子树,最终也还是没有躲过风雨的侵蚀,在一场暴雨中倒下了。但是,安妮基金会,收集了这棵树的种子,分别送到世界很多地方的学校繁殖,以此让人铭记小安妮所经历的苦难岁月。
  小安妮在日记中曾许下了一个愿望:我想活下去,即使在我死后。那一刻,她显然并不知道那本日记能令她举世闻名。
  生命之躯终会腐朽,但追求光明的精神不会腐朽。那棵饱经沧桑的栗子树,也因为寄托着永恒的向往而长久留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含英咀华】

  正如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宝应实验小学 赵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英雄在岁月的风雨中成长,生命在时代的洪流中放歌。愿生命永远都能放出核能,愿生命永远都光芒闪烁,愿生命焕化为友谊的磁场,愿生命放射出情感的电波。英雄的灵魂永不朽,生命的歌声永不落!
                                           ——宝应中学09级11班 唐明轩  
 

  梦想是人们飞翔的翅膀。不展开翅膀,你永远不可能知道你究竟能飞多远。朋友们啊,如果只为了追求一时的快感而沉迷其中,你就会不能自拔,蹉跎了岁月,只剩下空壳。
                                        ——宝应实验中学08级14班 谢楚凡
 

  我不愿我的世界受人瞩目,只希望,当我面对变换、苦难的时候,用自己的力量冲过去,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让我的青春和生命绽放不一样的色彩,诠释另一种精彩。
                                           ——宝应中学09级22班 卢玉莹
 

  人是需要斗志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要前进,我要求索,我想成为真理的试金石。我虽懦弱,但绝非无用,我要手举火把在世界奔跑,传递思想光辉!
瞬间可以改变很多……
                                        ——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10级6班 刘伟

 

 


上一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
下一篇:书香伴我度暑假(96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