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阅美丽(105期)

时间:2020-09-18 15:19 作者:向宇 编审:
悦读阅美丽

【“读”领风骚】
  
  阅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2011年1月19日,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说:

阅读改变我们的一切
■ 朱永新
 
  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通过阅读能够改变我们的一切。
  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  
  首先,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每一个个体的精神成长历程是怎样的。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的支配、遗传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相同。每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都要重新拿起图书阅读。和孔子、孟子等人的经典对话,才能达到他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人类精神的阶梯就是这样随着阅读不断前行的。
  所以,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的心灵成长,就不可能有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象。
  第二,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教科书、教辅书,最多相当于母亲的乳水,很重要、最安全、最容易吸收,但是如果一个孩子终身都吃母乳,他肯定是一个发育不良的孩子——个体的精神发育如果离开了自主阅读,离开了真正经典的阅读,就不可能走得很远。
  古代的士大夫说“三日不读则面目可憎”。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因为人生的很多习惯、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在某一个时期适当地刺激,一学习就掌握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所以,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兴趣和能力。现在我们的教育、我们学生的图书是很可怜的。有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户均消费图书只有1.75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我们却又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第三,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将阅读看作是个体的行为。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不是取决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的质量,而人口的质量取决于精神力量。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最终的竞争力是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几乎所有快速成长的时代一样,有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缺乏共同的语言,没有形成共同的精神家园与价值体系。“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只有共同的阅读、共同的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形成这个民族的共同核心价值体系。
  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
  没有教师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很难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阅读,就很难形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包括“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专业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是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我们对很多优秀教师进行了跟踪,我们要求每一个教师反省自己的阅读史,将他所有阅读过的书写下来,进行分析。比如说一个数学教师,应该有数学本体性知识,占到50%,还有人文科学知识占到20%,教育学心理学及职业认同的知识占到30%。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地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
  ——因版面有限,转载有删节


【心“路”自在】
搬家不如修路
■ 卢志文

  母亲守着祖屋在农村老家生活,让我们分散在各地的六个兄妹心中有个温暖的归属。兄妹六个都住在城里,平时,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家,逢年过节,母亲那里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真正的家。
  父亲1985年去世的。去世前一年,重病在身的父亲坚持把家里的几间草房,翻建成四间瓦房。他担心家里没几间瓦房,自己的三个儿子会娶不上媳妇。
  那时,家里其实并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建房。但,父亲铁了心要做这件事。房子建成不久,父亲第二次中风,来不及留下一句话便闭上了眼睛。
  那时,我在家乡的镇上中学教书,参加工作不足两年。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在上学,二姐在家也没有工作,建房还欠下了一批债务,生活沉重得像一座山。我是男孩子中的老大,长兄为父,这副担子没地方推。人多说成长是漫长的,可我总觉得我自己却是在那一刻突然懂事成为大人的。
  我右手中指上有一块很大的老茧,第一个指关节也有点变形,那是当年刻钢板留下的印记。那时学校文印室用蜡纸油印教学资料,刻一张蜡纸会有一毛钱的补助。
  母亲在老家还种着几亩田,她的艰难更是我的百倍。
  现在回忆那些年的生活,就好像没有白天,似乎也不记得天上有太阳,也许就一直没有抬头看过天。
  日子艰难地过着,老家那几间房子,是我们唯一的港湾。每年春节,一家人都会团聚在母亲身边,温暖而充满希望。
  我调到县中工作,弟弟们考上学校,后分配到省市机关里,妹妹也在城里落户,一个接一个结婚成家,生孩子,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家庭成员也越来越多。每年几个节日特别是春节在老家欢聚,成了母亲最快乐的期盼,也是我们忙碌的生活中最温暖最幸福的盛会。
  二十多年过去了,邻居们的房子不断翻建,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楼房,我家那四间瓦房夹在中间,显得越发低矮、老旧。
  兄妹们各家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也有条件接母亲过去居住,但母亲坚持不肯离开老家。我知道,她是在为我们着想,希望帮我们多分担一些。她对城市生活不是不喜欢,而是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
  老家亲戚朋友或邻居家里婚丧嫁娶、生日满月、乔迁进宅,她这里成了信息中心。她会根据情况,分别给我们打电话,提前做好安排。更多的情况下他会以我们的名义随上一份礼,过后再把事情告诉我们,周全了礼数,又让我们省心。她总是跟我们讲,“老娘在一天,这个家就在,你们安心工作。”
  每年的聚会继续着,人数也不断增加,每家三口子,就有18个人,大姐家有三个孩子,因此,我们一聚就是20多人。孙子辈有的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添人进口,面临新一轮高峰。
  这几年开车子回来的人多了,抱怨也多了起来。抱怨房子低矮,抱怨没有洗手间,特别是从马路边到家门口这几百米的土路,一遇雨天便泥泞不堪,抱怨最多。
  我和二弟、三弟商量,决定在老家翻建房子。在马路边上,找一块地,建一栋楼房,把家搬过去,既解决了道路泥泞问题,又解决了房子问题。我们也想给母亲撑撑面子,让母亲高兴,毕竟,她的三个儿子也算事业有成,对父亲的在天之灵也是一种告慰。
  谁知,母亲坚决不同意这样做,任你怎么劝说都没有用。我知道,这不是母亲需要的。
  有一回,她悄悄地跟我说,村上的道路到现在还是土路,你们抱怨不好走,一年只走几回,我们要天天走啊,你能不能出点力帮助把路修一下。
  我豁然开朗。
  没有任何争议,我们把给母亲建房子的十几万元钱分成两份,11万元用于修路,余下的对老房子做些内部改造。
  去年年底前,道路全部修好,前后庄几十户人家,混凝土路面一直修到每家每户门口。
  老屋也简单地做了一些修缮,铺上水泥地,吊个天花板,建个厕所,简朴而实用。
  今年过年回老家,夹在楼房中间的我家那四间瓦房,依然低矮,但母亲脸上的笑容却比往年更加灿烂。
  搬家,自家方便,自己开心;修路,大家方便,全村开心。大家开心了,自家才会更开心。
  母亲用她朴素的言行告诉我们一个终身受用的道理——
  造福别人,就是造福自己。
  2009年7月4日

  ——转自博客《卢志文杏坛絮语》


【赏析】
爱是文字的灵魂
——读卢志文先生《搬家不如修路》有感
■ 邵顺文
 
  对于文本时代来说,两个主题不容回避:一是乡村,二是亲情。尽管我们的身体远离了故乡,但是我们的心,一刻也没有挣脱过对她的呼唤,就像影子对阳光的眷念。
  《搬家不如修路》的背景是苏北的一个乡村,主人公是作者的母亲。我非常幸运,对这篇文字描写的苏北乡村,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感受——我是苏北大地的孩子。文章中展现出来的苏北贫穷村貌,至今依然牢牢地占据着我的脑海。贫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生最好的课堂。在对贫穷的咀嚼与消化中,我们越发坚韧,并越发感恩带领我们步出艰难沼泽的母亲。
  每个母亲都是孩子心目中的一部大书。不同的书可能有着相似的写作手法,但是却断然不会有雷同的情节。《搬家不如修路》中,作者以温和的笔触,放电影一样,向我们展示了漫长的时间、辽远的空间,以及在这时间与空间河流上辛勤劳作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在母亲的眼睛里,她就是游子的家。即使自己的孩子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养儿育女,她依然为孩子们张罗着琐碎的事情——仿佛他们还没有长大,还在她怜爱目光的注视中。从这个层面来讲,母爱展现出了母亲共有之质。但是,文章紧接着用两个事件升华了母爱,其一是坚决不搬家,其二是让孩子出资修路。这两件事情,看是平淡,实则不然——无论哪一件事情,都不是一个平凡人能够决定的。如果说不搬家体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爱,那么让孩子出资修路体现的则是母亲对乡邻们的爱。这种超越了“家”的范围的爱,让母亲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母亲平实的一句话,让我们重新构筑起对爱的认知。这种爱,形成了文章对我们的视觉冲击,并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宽广博大以及这种宽广博大昭示的美——叔本华说:“美可说是一封打开了的介绍信,它使每个见到这封信的人都对持这封信的人油生欢喜心”。
  这篇文字的主旨,是让母爱完成从共性向个性的回归与转换,从而表达对母亲的尊敬与爱。这种转换在作者的笔下,自然流畅,几近无痕。升华了的母爱,在作者的娓娓叙说中,迸发出了力的绚烂花朵。一个善良、仁慈、宽厚、质朴的母亲,在我们的内心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搬家不如修路》表达文学永恒的主题,文章简洁凝练,但却意味深长。阅读中,我们再一次重温“故乡”这个温暖的字眼,重温“母爱”这个动人的词汇。
  “爱”是一个动词,冰心女儿吴青如是说。让我们一起,学会使用这个动词,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

  邵顺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冰心文学奖得主,《北方文学》散文刊执行主编。


【书山有“录”】

  汗牛充栋,左图右史……在资源相对贫乏的前朝旧代,出书向来是大学问家的事情。可时至今日,出点小钱市井宵小也可以用剪刀加浆糊拼凑出版一本书——开卷已经未必有益,选书比读书累人。
  开列推荐阅读书目,古已有之,中外通行。比如,孔子亲自为学生整理删定“六经”;在国外,不仅学者会为中小学生开书单,大学教授第一节课几乎都会拿出一个希望学生阅读的基本书目。
历时近十年,参考国内外近50个文学奖项和100多种推荐书单,2011年春天至今,由公益研究机构新阅读研究所组织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等多个年龄段阅读书目正在陆续推出。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下,新阅读研究所组织教育学、心理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及名师共同研制,从数万种读者能够阅读的各类图书中精选出能够为精神打底的基础图书。书目发布以来,好评不断。
  暑假在即,本报将率先推介小学、初中与高中三个年龄段学生的“基础阅读书目”和教师拟选书目,供师生选用精读。其余书目,将在以后陆续刊载推介。

 
小学生基础阅读数目表(2011年版)30本
小学低段(1-2年级 10本)
文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蝴蝶•豌豆花(金波/ 编,蔡皋等/画)
  稻草人(叶圣陶)
  没头脑和不高兴(任溶溶)
  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著、裘兆明/图)
  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尔兰 麦克布雷尼/著、英国 婕郎/绘)
  不一样的卡梅拉(我想去看海)(法国 约里波瓦/著、法国 艾利施/绘)

科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第一次发现(频临危机的动物)(法国伽利玛少儿出版社/编、法国 雨果/绘)
  神奇校车(在人体中游览)(美国 乔安娜•柯尔/著、美国 布鲁斯•迪根/绘)

人文类:
  书名(作者、译者)
  千字文 三字经 弟子规(周兴嗣、王应磷、李毓秀)
  中国神话故事(聂作平/编著)
 
小学中段(3-4年级 10本)
 
文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千家诗(谢枋得、王相/编选)
  三毛流浪记(张乐平/绘)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著、丁午/图)
  安徒生童话(丹麦 安徒生)
  长袜子皮皮(瑞典 林格伦)
  亲爱的汉修先生(美国 贝芙莉•克莱瑞)

科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奇妙的数王国(李毓佩)
  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日本 后腾道夫)

人文类:
  书名(作者、译者)
  林汉达历史故事集(林汉达)
  书的故事(苏联 伊林)
 
小学高段(5-6年级 10本)
 
文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西游记(吴承恩)
  城南旧事(林海音/著、关维兴/图)
  草房子(曹文轩)
  我的妈妈是精灵(陈丹燕)
  夏洛的网(美国 E•B怀特 )

科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科学家故事100个(叶永烈)
  昆虫记(法国 法布尔)
  地心游记(法国 凡尔纳)

人文类:
  书名(作者、译者)
  孔子的故事(李长之)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丰子凯)
 
初中生基础阅读书目表(初选)30本

文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骆驼祥子(老舍)
  繁星•春水(冰心)
  水浒传(施耐魇)
  三国演义(罗贯中)
  唐诗三百首(蘅塘退士编)
  中国散文读本(自编)
  鲁迅读本 初中卷(钱理群编选)
  欧也妮•葛朗台(法国 巴尔扎克)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美国 欧•亨利)
  堂吉诃德(西班牙 塞万提斯)
  希腊神话和传说(德国 斯威布)
  老人与海(美国 海明威)
  简爱(英国 勃朗特)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法国 莫泊桑)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罗斯 契诃夫)

科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
  探求上帝的秘密(赵铮)
  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
  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路甬祥)
  元素的故事(苏联 依•尼查叶夫)
  过去两千年最伟大的发明(美国 约翰•布洛克洛)
  海底两万里(法国 儒勒•凡尔纳)

人文类:
  书名(作者、译者)
  中外名人演讲精选(自编)
  图解哲学(英国 奥斯本)
  牛奶可乐经济学(美国 弗兰克)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美国 肖恩•柯维)
  名人传(法国 罗曼罗兰)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国 海伦•凯勒)
  极简欧洲史(澳大利亚 约翰• 赫斯特)

 
高中生基础阅读书目表(初选)31本

文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古文观止(吴楚才、吴调侯)
  鲁迅读本 高中 (钱理群编)
  红楼梦(曹雪芹)
  家(巴金)
  人间词话(王国维)
  宋词三百首(上疆村民编)
  围城(钱钟书)
  雷雨(曹禺)
  中国经典短篇小树(自编)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
  巴黎圣母院(法国 雨果)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 马尔克斯)
  大卫•科波菲尔(英国 狄更斯)
  高老头(法国 巴尔扎克)
  外国经典短篇小说(自编)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英国 莎士比亚)

科学类:
  书名(作者、译者)
  万物简史(美国 比尔•布莱森)
  从一到无穷大(美国 G•伽莫夫)
  数学大师(美国 E•T•贝尔)
  普通人的物理世界(美国 罗杰•琼斯)
  改变世界的植物(英国 托比•马斯格雷夫、威尔•马斯格雷夫)
  暗淡蓝点:对未来人类身处于太空的目光(美国 卡尔•萨根)
  只有一个地球(英国 B.沃德&美国 R.杜博斯)

人文类:
  书名(作者、译者)
  论语译注(杨伯峻)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民主的细节(刘瑜)
  中国哲学史简史(冯友兰)
  谈美(朱光潜)
  苏东坡传(林语堂)
  菊与刀(美国 本尼•迪克特)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国 塞繆尔•亨庭顿)
 
教师基础阅读书目表(初选)18本
 
书名(作者、译者)
  童年的秘密(意大利 蒙台梭利)
  帕夫雷什中学(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爱弥尔(法国 卢梭)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
  人的教育(德国 福禄倍尔)
  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
  语文课(铁皮鼓)
  言说抵抗沉默—郭初阳课堂实录(郭初阳)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
  不跪着教书(吴非)
  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李镇西)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美国 帕克•帕尔默)
  大师的教书生活(周勇)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李希贵)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薛瑞萍)
  学生第二(李希贵)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
  静悄悄的革命(日本 佐藤学)






 


上一篇:不得不说的故事(104期)
下一篇:读书是灵魂的事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