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觉已春深
花开时节,选一个明亮的清晨,手捧书卷,细读慢品,在书海的柔波里徜徉。触摸万种风情的纸页,人世千般气象在一缕书香的温润中闪光,炫彩,歌唱……
【笔墨传情】
最是那纯净的温柔
淮安外国语16级17班 杜乃雅
家里书桌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丁立梅的书。包装精美,看它一眼,就有读它的愿望。
她很朴素,不像别的作家,起一个拗口的笔名,文章内容都是些生造词。她的姓名叫丁立梅,笔名就要叫作“梅子”,多么贴切生活!好像看着她的笔名,就能想起清香爽口的梅子,金黄明亮的颜色,让人垂涎欲滴似的。她的文章也照应她的名了,阳光铺洒在字里行间,让人感到温暖、舒服。
喜欢她的文题。简单明了,如“四季小贴”、“人间好时节”……“四季小贴”,连四季都给你分好了的,原来春天不只是花开,夏日不只是蝉虫呢喃,秋天不只是丰收,冬天也不是纯白的雪。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美到下次再见此景时,情不自禁地想:“哦,这就是梅子写的那个季节啊。”
喜欢她的文风。她爱写景,写很常见的景,融入自己的感情。一朵花开值得喜悦一天,因落叶被扫尽而惋惜。情是纯朴的、真挚的,又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她将女子的细腻与柔和发挥到了极致。看过她的微博,每一季每一节,都用自己的句子,或是“春去春又回,岁月又转过一轮去”,或是“霜水滴滴”等,配上一张图。图上的她,笑靥如花,岁月静好,眼睛纯静,静得像一片湖。原是因了她生活的简单素静,才造就了这般的文风。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中,她说:“幸福的秘决是什么?是欲望降到齐肩高,一伸手就能够得到,又始终保持愉悦,不为难自己,不为难他人,不为难这个世界。”她将自已的真心与生活收录进书里,我每每见到它们都真真的欢喜。
最是那纯净的温柔,洇染了流光。
(指导老师:程三宝)
慢慢走
淮安外国语16级9班 张泽文
再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时,读到的是万丈的亲情,有时如叠泉的瀑布,层层磅礴溢出;有时又如山涧溪流,虽是细小却依旧汩汩流淌,回味悠长。
龙应台的文字干净极了,绝不做冗长的描写,却不是素面朝天的无味,一点文学的素养都没有。摒去了浮华,剩下的都是悠久的沉淀。她的文字又是很生动的,精确地捕捉孩子看见的每个瞬间,将琐事描写得令人回味无穷,让每时每段都有美好。
封面的内衬里,印刷着这样一幅图片:砌得整齐的石阶旁,是一条不宽的路,梧桐叶洒满小路,一个幼小的孩子,低着头,慢慢地走在前后见不到头的路上。下面写着“长长的路,慢慢地走”。不禁想起自己在这条路上也在走着,总是想朝着黑洞洞的尽头走去,步履匆匆,或许我也该慢慢走,慢慢在这本书里跋涉了。
这本书总会令我回想,是否我在童年的时候也是这般混世魔王的样子。
在读到书的中后部安安有了弟弟飞飞之后的文章,我也有些疑虑,我有个弟弟,别人是否来拜访时只关注二宝,让我这个只比他们膝盖高一点的老大站在门的阴影后,没注意到客厅里还有一个孩子——他们本来认识的孩子,让我蜷曲在被子里哭泣。
唉!我还有长长的路,要慢慢地走。
【他山之石】
读书苦乐
杨绛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是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我们可以恭恭敬敬旁听孔门弟子追述夫子的遗言,也不妨淘气地笑问“言必称‘亦曰仁义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和我们同一个时代,会不会又是一位马列主义老先生呀?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临刑前守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位朋友谈话;也可以对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产生怀疑。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种种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只要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不妨及早抽身退场,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就是说,拍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多个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以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别说些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而且顷刻可到。尽管古人把书说成“浩如烟海”,但书的世界却是真正的“天涯若比邻”,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
我们没有如来的慧眼,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只好时刻记住庄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名言。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钻入书中世界,这边爬爬,那边停停,乐以忘言。这“乐”和“追求享受”该不是一回事吧?
(选自《杨绛散文》,有删减)
鲁智深的高贵
鲍鹏山
《水浒》中的英雄,大多数是无谋的,不,正确的说法是“不谋”,他们做事,只是出于一种看起来比较简单的价值判断,如同李贽说的,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这种最初一念之本心,就是孟子说的是非善恶之心:对的,就去做,错的,就不做;善的,就去扶,恶的,就去打。见义勇为,容不得反反复复的算计。
天堂一定是由这些简简单单的人物组成的,而精于算计的人只能组成地狱。
鲁智深就是“不谋”的典型。
就做事而言,鲁智深有两个特点:
一是做前三不: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
二是做后三不:不悔,不怨,不惜。不悔已做的,不怨受惠的,不惜失去的。
他有一句格言: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所以,他做事,坚决,干净,彻底,不瞻前顾后,不犹豫不决,不三思而行。没有那么多的算计,更没有自身利益的考虑。他就因此把自己的生活毁了。但即使这样,他也不思量,不后悔,对自己被毁掉的生活毫不留恋,并且,以后如何?也毫不在意。
他只有一条禅杖,一领直裰,一顶光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飘飘然潇洒走天下,难怪他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孤星!
金圣叹曾用四个遇字说鲁智深: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这后面三句,我都没有意见,只“遇酒便吃”四字,委实冤枉了我们的智深兄弟,他固然是好酒,但不贪酒,不酗酒,事实上,他常常是遇酒不吃——在桃花山,因为不喜欢李忠、周通的为人,满桌的酒他便没吃;在瓦罐寺,在极度饥饿中,面对着一桌酒菜和崔道成的邀请,他也没吃;在暗中尾随保护林冲的途中,他也一路不吃酒;在华州,急于救史进的他,面对着朱武等人杀牛宰马和美酒,他仍是“一滴不吃”!
他是率性而为的人,又是内心极有分寸的人。
率性和分寸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很难。
率性可爱,有分寸可敬。
李逵比鲁智深更率性,所以有时候比他更可爱。但李逵往往没分寸,让人害怕,所以没有鲁智深可敬。
武松分寸感极强,所以很可敬。但不够率性,所以不如鲁智深可爱。
既可敬又可爱,这正是他高于李逵、武松等人的地方。
他的“不谋”,由于两个原因。
一、他不怕。他不计后果,别人还在琢磨、犹豫,他已挺身而出了。
二、他不躲。“遇弱便扶,遇强便打”,这正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境界。遇到弱,还谋什么?扶就是了;遇到强,还谋什么?打就是了。
鲁智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人,他的魅力,就来自于他的这种简单,我们就爱他的这份简单、单纯,他几乎是随遇而安,坦然接受命运。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挫折和转折,是打死镇关西之后,不得不做了和尚。他在军界特别适合(他武功一流),并且已有相当基础与人缘(老种经略相公与小种经略相公都很欣赏他),按说前程远大。一下子变成了他极不适应的和尚,按我们的想法,他一定非常痛苦,但是,他竟然坦然接受了。
而且,接受之后,他竟然就认了,以后他有很多还俗再做军官的机会,他都终身不改——一件直裰,一穿终身。令我们非常吃惊的是,他还就真的成了正果。
嗨,谁知道我们的正果在哪里等着我们呢?这世界上的事,谁能说得清呢?我们自己算来算去,机关算尽,谁知道上帝会怎么拨弄我们呢?套用“让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旦”这句话,让上帝的归上帝,自己的归自己吧。
什么是上帝的?不得而知;什么是我们的?担当在人间碰上的一切。
简单到最后,就是智慧。
鲁智深是什么?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高贵,是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水浒》这部小说给我们树立了一个人格精神坐标。
——摘自《鲍鹏山新说〈水浒〉》一书
【书海徜徉】
身边的风景
淮安曙光初中部17级12班 张馨怡
夕日欲颓,明月升起。皎洁的月光透过树梢,洒向大地,笼罩着小小的村庄,一切显得静谧而又和谐。
屋内,一个小人在灯光下看着书,暗黄的光影映在墙上,水仙花悄然绽开,我的泪也倏地掉落在书页上。时光如梭,渐渐长大的我已很少流泪了,可那一刻,我内心的柔软再一次被触碰。
《五点的黄昏,一只叫八公的狗》,我的指尖划过这片文章,又再次捧读起来。这是作者丁立梅看了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写的观后感。八公,一只被遗弃在火车站的小狗,路人很喜欢它,却没有人来领养它,直到帕克的出现,它有了最好的归宿。此后,帕克的生活里多了一个生命的影子。
早晨,八公与帕克打闹着到了火车站,目送帕克的离去;傍晚五点,八公会准时在这里,等着火车的到来,火车门的打开。久而久之,车站附近的人们也离不开他们,仿佛这就是身边最美的风景。
可是突然有一天,八公怎么也不让帕克离开,这让他很疑惑。我与作者一样,相信狗是能预感到灾难的。果然,帕克一去不复返,倒在了大学的讲座上。噩耗传来,他的妻子怕睹物思人离开了,彼时,女儿也已出嫁。女儿回来将八公带走,绕过很多弯,走了很多路,为的就是让八公忘掉这一切。新家很好,可是没有帕克。
八公顺着记忆,回来了,回到了火车站。日复一日,春去秋来。门开,门关;再开,再关,却始终没有帕克的影子。
终于,它无力地倒下了。
那一刻,水仙开花了;那一刻,月亮在天空收敛了光芒;那一刻,我流泪了。原来,内心的柔软一直都在,它被一只叫八公的狗唤醒。自以为长大的我是不是也忽略了身边看似寻常其实弥足珍贵的人和事?在别人的故事中感动,其实我身边每天也在演绎着温暖的故事,只是因为日复一日,所以一切都变得习以为常了。此刻我才意识到万不可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何需苦苦寻觅?身边的风景即是最动人的美景。
与书结缘
淮安曙光初中部17级12班 孙妍
与你相遇,如遇知音,终成莫逆。
岁月流逝,云卷云舒。在时间的长河里,我长大了,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如今一个热爱读书的少年。
幼时的我是个喜欢听父母亲讲故事的孩子,那时我常常依偎在母亲那温暖的怀抱中,仿佛那是我的“童趣天地”。听着母亲讲述的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童话故事,我慢慢的进入梦乡,开始编织起属于我自己的小故事。
后来上小学了,我在老师的教导下逐渐认识了一个个蕴藏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读了一本本画着五颜六色的图画的连环画,那时的喜悦不言而喻。再长大些,我不再满足于《海的女儿》、《白雪公主》了,而是开始期待更加深奥的书,我渴望从中汲取到力量。于是,我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感受到了海伦·凯勒的坚强不屈;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明白了主人公保尔的高尚品德以及人生的真谛。我懂得了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或许又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读书,我与他结缘,也同他续缘。因此,读书现已成为我的习惯。看吧,在暖阳的抚照下,我读到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感受到了“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美好景象。漫步小桥岸边,杨柳随风舞动,让人心醉。
在春光烂漫的日子里,我与读书结缘,如结识良师益友,与他们进行一次次美妙的旅行。朱自清先生带我参观了清华园的秀丽;余秋雨先生带我领略了敦煌的神奇瑰丽;三毛带我骑着骆驼,穿过漫天尘土的撒哈拉大沙漠,去探索远方的风土人情……
书香伴我成长,是习惯,也是今生我与他续写不断的缘分。
【难念的经】
舟行书海
滨河淮外18级13班 李昭烨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可见自古以来读书是件辛苦的事,这就需要我们以持之以恒的毅力对待读书。可是面对书中“拦路虎”我们常常无从下手,囫囵吞枣,常常只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可是只要我们熟练地掌握了读书的方法,那么就能驾着“苦舟”徜徉于书海!
现实情况是身为学生的我们常常在阅读时因无从入手,使自己的“苦舟”丢舵弃帆,最终沉没于书海。由此可见,读书方法的丢失是我们学生莫大的悲哀。
作为学生,我们读书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前对文章写作背景做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这样既可以增加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又能够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是圈点勾划。阅读中外名著时,由于创作时代的不同,会有许多我们不能理解的字词和情感,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标记,及时查阅资料,更加透彻的了解书中的内涵,并将自己融入其中,做到身临其境,推己及人。另外,遇到书中的好词好句,我们要汲取其中的精华,为自己的成长润色。
三是边阅读边做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对于文章的写作技巧、首尾段、思想感情,我们要做批注,这样可以加深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并且做到灵活运用,使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分享自己的阅读成果。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同学、家长、朋友交流自己的阅读内容及感想,刚开始分享时可能会有磕磕绊绊,但是随着分享次数的增多,开始时出现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分享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兴趣,舟之桨矣!勾划,舟之帆矣!批注,舟之舵矣!分享,舟之港矣!让我们舟行书海,乘风破浪,让知识之舟驶向成功!
(指导老师:李晔)
走进书中的世界
涟水滨河初中部18级5班 戴依杭
读书固然难,作家创作的个人性化倾向,使得读者与书中的观点很难完全一致,一旦读者偏离了已有的轨迹,那么读书也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情。
其实只要走进书中,走进书中的人物,走进书中的小社会,体会作者的小观点,读书可能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譬如卡夫卡的《城堡》,也许正常人看到一半就弃书而去,很难理解中书的思想,认为城堡里只有苦难,只有权威。若放下自己的想法,想象自己是作者,跟着作者走,跟着作者的思维走,可能城堡的前方也有光明,有一种卡夫卡一生都在追求,而正常人却很难体会到的东西。
神异的东西自然是有趣味的。看久了《西游记》,或许对悟空的除恶扬善早习以为常,或许不再觉得八戒可爱,或许固执地讨厌庸俗的唐僧。若放下一切偏见,走进那个奇异的世界,为每一次成功拍手叫绝,为每一次苦难担份心,或许不知不觉中《西游记》已读完,而那八十一难的惊心动魄却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所以在我看来,绝非为了读书而读书,是带着自己的心,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如此这般,读书,也并不很难。
(指导老师:付佳)
【且读且思】
不负韶华
——读《活着》有感
监利中学18级7班 李鑫怡
不要为了活着而活着,而要在忍受艰难与困苦中,找寻到活着的意义。
人的一生是不能重写的历史,并不是所有留下自己足迹的人都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主人公福贵可谓历经了这世间百态,饱经风霜的他成为了孤独老人,与一头临近暮年的老牛相依为伴。长此以往,他不知道这条隧道有多长,他只是不肯停歇地向前爬行,年少有为的他舍弃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失去理智的追逐玩乐,让这一生荒度于年少,妻子的离去让他失去了整个世界。最终,他成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幸者。谈到他的一生,他只是不停地摇头,脸上虽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刻,又垂下头。他的眼角微微的泛红,却流不出泪,如果流泪能诉出所有的痛楚,那这世间的苦痛岂不都被磨灭,又哪来的那些故事?
对于那些跋涉在茫茫戈壁的人来说,在沙漠中不停地寻找海市蜃楼便是他们的信仰,这样有目的地活着才意味深长,只因有了那幻象的吸引,才能忍住饥渴,忍住疲惫,走出大沙漠,免于一死。活着,是一种苦难;活着,要不负众望,不负时光。
对于我们来说,在学习与成长的这条艰苦卓绝的路上,或许会无数次地跌倒,在那之后,喘息着匍匐前行,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成长是历经痛苦与彷徨,最后给自己一段沉默的时光。因为岁月永不停息地向前流去,根本不会理睬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这个世界里,眼泪只是排遣痛苦的工具,当泪流干了,你也就成长了,在如花的时光里,不要让活着仅仅是活着。
那个老人站在枯老的树下,仰望着天空。活着,只愿不负韶华。
【读书小语】
读汪曾祺的书,从散文到小说,我都觉得有一种水的味道。而且是一大片、广阔无垠而且雾气缭绕的水。有水的味道、有芦苇和菱角的味道,甚至可以有一些小木舟的味道。
张爱玲的书,我就觉得有一股阁楼的味道,陈年的木板发散出潮湿、压抑的气息,但很轻。有阳光入照阁楼里,木板上的青苔在阳光下蓬勃着,即使一切都要干枯,在光和影的夹缝中,在阁楼上,是被遗忘的一种种悲愁,就像是晚霞的味道。
刘亮程的书,是在阳光下的干草垛。牛在摇它的尾巴,深秋里的斜阳,有老狗的叫声。影子在追着孩子跑,天边有大火。
——淮安外国语16级13班 徐昊
“拦路虎”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赶紧克服惰性,开始打败它们吧!
——涟水滨河初中部18级6班 李诗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