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考试
2003年4月总第17期
编者按:有如阳光之于影子,有教育必定就有考试。处在一个信息传播速度大于等于光速的年代,你我师生每个人,都与考试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对考试这劳什子,有人爱,有人恨,好像恨的人还多了些,可至今就是没有人能给出落脚点,帮助人们跳出这方泥淖。究竟考什么好,该怎么考?翔宇的学生和老师近日就这个头疼的话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声音大了,还引来了外面朋友的精彩评论,且听听他们如何诠释“理想的考试”的。
教师篇
★教育从改革考试开始
考试是学校、教师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在新的课改精神下,又该怎样考试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试的内容应体现综合化。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不是相互独立、泾渭分明的,而是相互渗透、有机融合的,提倡一种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内容的改变必然要求考试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更好地促进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
2.考试的方式应多样化的。一张试卷,埋头苦做,考出的成绩绝大部分反映的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记忆情况,而学生的综合才能、情感、态度、习惯等则难以准确地反映出来。因此,采用多样化的、灵活多变的考试方式(开卷、动手操作、成果展示等),将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
3.考试的结果应是定性的。尽管平时对学生的作业考评已采用了等第制,而各种形式的考试还是采用的分数进行定量评价。许多时候这种评价是不够客观的,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多维的,分数制显然是不科学的。( 姜华昌)
★让孩子们喜欢考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淡化考试的甑别和选拔功能,增强考试的发展功能,让孩子们喜欢考试。(1)考试方法多样化。有闭卷考、开卷考、半开半闭考,有的考试还可以在家里进行。考试成绩评等级不评分,边学边考,考试内容趣味化。(2)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多样的考试方法。语文采用“四结合”的方法,即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和老师评。数学采用“做实验”的方式。如测量一个漏水的纸杯在10秒钟内流掉的水的体积,并以此为依据预测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个月将会浪费多少水。英语采用“小老师”的方式,在英语会话中考试。(3)成绩记载采用“八宝袋”的方式。袋里可以装学生的操行成绩报告单、期末考试试卷、平时考试成绩最高的试卷、最好的作文、最满意的写字作业或英语口语录音、美术作业或创作画小论文、小制作或其它获奖材料。(杨志慧)
★认清考试的目的
我认为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的了,根据考试的结果,教师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找出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地调整好自己教育教学的方案,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学生以指导和提出建议。这才是考试的目的。 (杨扬)
★胸有成竹轻松面对
从上幼儿园算起,每个同学都已经上了十几年的学了,至少经历了上百次考试,可谓是“身经百战”。无论是应试教育也好,素质教育也罢,目前似乎找不到可以替代考试而达到检验知识水平及能力的方法,所以牢骚归牢骚,考试还是要考的,而且要考好。也许考试成绩不能完全体现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但是假如你具有很高的水平,考试又怎么会难得住你呢?所以只有好好学习,面对考试才会感到轻松和快乐。( 叶春亮)
★善待考试
1、考试在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
就拿受批判最多的科举考试来说,它的初衷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分科取士以充实官员队伍。考试内容,也是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大多就当时的政治经济问题发问,由应试者作文对答。让考生阐述国家的大计方针,从而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苏轼的《教战守策》,就是一篇著名的“对策”,用今天的话讲,就是高考优秀作文了,这样的考试又有什么过错呢?
社会发展至今,高考在选拔人才,科技兴国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废弃的。十年浩劫,取消了高考,对我国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覆辙,绝不可重蹈。
2、考试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争。
任何考试都是抽样检查,你所学的知识,你具备的能力,必须经得起抽样,正如工厂里生产的产品,只有每一件都合格了,在抽样中才不会出现次品,考试中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整体上讲,偶然中总包含着一定的必然,因而它是相对公平的竞争。
现代社会,竞争、生存、发展是人生必不可缺的,青少年学生应不怕竞争,勇于竞争,在竞争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在学校里,考卷是看得见的;进入社会,还有无数看不见的考卷等待我们给出的圆满答案。如在考试中失利,也应认真分析原因,或适当调整期望值。设想如果在学校的考试中,都不堪一击,那又将如何面对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读书人害怕考试,说到底,是不敢面对竞争,害怕失败,这是一种懦弱的逃避。
竞争不可免,考试不可少。青少年学生应告别脆弱,学会坚强,以昂扬的斗志,来对待一次次考试。作为学生,请善待考试。(杨秀建)
学生篇
★朱倩:我们应该勇敢的去将试卷上的黑字转化为学习、生活中的一个个跳跃的问号。这也就是人们生活中常说的:“学贵质疑”。老师应该用学生提出的、发现的问题的多少来衡量一个学生成绩的优异,这也许才更完美些。因为“学”与“问”是分不开的。
海洋是无边无际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即使有再大的学问,也有无知的地方。而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捷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 理想的考试也许就是这样吧,希望一个个的问号代替试卷,因为只有“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的学习作风,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王晔:考试固然是衡量一个人水准的重要尺度,可是在当今教育体制下,这把尺度异常坚硬死板,它要求你在每一学科中都必须拿高分,叫学生很难在自己热爱的学科上有所发展,却总是埋头于最差劲的部分。我们不能发现,父母师长永远注意你最差的一科,而不是你最擅长的科目。因此,我的理想考试是一把能屈能伸、刚柔相济的软尺。它不失时机地捕捉一个学生最大的潜力,而不是逼迫学生在毫无兴趣的科目里茫然徘徊,受尽打击。老师、学校应该利用每一次考试发掘各方面人才,他们应该做的,不是让学生如何在最薄弱的学科上绞尽脑汁,而是引导学生在最有潜力的科目中创造奇迹。
★杜斌:不否认考试所带来的一些弊端,但更多的是期待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不敢认同韩寒对考试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无情讽刺和批判,因为一个没有经历过考前积极的努力和奋斗,没有亲身体验过考试中那“巷战”般的激烈拼杀,没有感受过考后焦灼等待与期盼的人是无法对考试作出真正的评价的,那种打着逃避的幌子,对没有经历过的事作出评价的行为本来就是苍白无力的。考试的存在提供了一种期待,它让马拉松式的人生竞赛变得具体而现实,让人产生一种背上行囊而远征的冲动;它重新点燃起生活的希望,让人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使人在和平年代亦能感受烽火硝烟般的拼搏。
★蔡如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手段,其裨益在于: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比较浓厚的学习氛围;考查师生教与学情况,总结优化教与学的方法。然其弊端亦不必避讳:选拔了人才,无形中也埋没了一部分人才;发展了学生一部分能力,同时又扼杀了学生另一部分能力;一次考试的成绩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甚至可能对学生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
★芦翠翠:影响考试的最重要因素当然是考生本身的心理状况。最关键的是准确定位,有一种“竞”的心理和状态,千万还要让紧张、畏惧或过分自信影响到自己考试的发挥,这与自己平时的学习是息息相关的。将自己调整到一种积极的状态,不为容易的试题窃喜,更不要为难题感到焦躁不安,这种状态更容易让考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熊盼盼:其实理想的考试并不是人人得满分,而是无人作弊。曾听说过一个“笑话”,老师对全班52个同学宣布了一个不幸的消息——同学们今天的单元考试最后一题52个人出现了52个答案。一个学生倏地站起来,自豪地说:“老师,这至少说明我们班没有人作弊。”许多人听了以后可能会嗤之以鼻,而我却不这么想。我觉得这个班的考试可以称为世界上最理想的考试之一,至少他们的过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因为他们用诚信为担保交出一份满分的心灵的答卷。
★王家森:考试作为一种手段,在我看来,并不专是指知识方面的考查,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检测。而要过到这一效果,我想首先得从考试的试题命制观念上做文章。我想试题命制要能体现如下几个特点:张扬个性、联系生活、鼓励创新、形式多样。只有这样理念引领下的试卷方向,才能真正使考试趋于理想化。
★周晖:理想的考试应是游戏、活动和书面等多种形式并举,考试注重实践,学生在实践中纠正自己,再在实践中提高自己。考试对于学生而言,应该成为一种快乐和向往。
★简洪浩:理想的考试是在平时的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宋典:理想的考试是以人生为考场,既在乎自己的眼前,更在乎自己的未来,从脚下做起,着眼长远。
★陈康:理想的考试形式应是一种放松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在考试中享受快乐。至于考试内容自然是丰富、生动、活泼一点的。环境上,不应有防贼似的眼睛盯着,也不要过于沉闷、恐怖,可以在音乐中进行。考完后,要尊重各人分数的隐私权,不要大张旗鼓的排名、评比,让学生在自省中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如让每个人都能从考试中不断找到上进的力量,就如我们学校这般,多考几次也无妨。
★梁玥:考试的内容不怎么难,作文要是我们很熟悉的。因为太难的话,有的同学考不好会很难过,回家还要被爸爸、妈妈训斥。
★张洪迪:今后的考试如果是在电脑上进行的,那该多好啊!考试中,发现了错误,修改起来非常方便,“卷面”也非常整洁。
★刘莹:我认为要多考课外的知识,促使我们读更多的课外书。考试时,要发一些资料给我们,让我们在资料上找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考查我们对课外书的了解情况。考试后,不管分数的高低,都应表扬,这样分数低的人会受到鼓励、启发,发奋学习;分数高的就会更加勤奋学习。
★王悦:有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非常严格,考试达不到要求,就会大声训斥,甚至打上一顿。所以,我觉得考试应该考一些同学们学过的,课外的知识算附加题,语、数、外三门功课除外,其余的学科可以开卷考试。
★宋曦:不要考得很死,题目要灵活一点。考试的方式要新颖,不要总是笔试,最好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考试。
〖结束语〗
让我们借用林以广老师的文章《不是“考试”惹的祸》作为我们的结束语吧——
曾经在一个班级里听课,无意间看到这样一首打油诗:
板凳烙屁股,眼镜增度数。
谁知书堆里,师生有多苦?
短短的一首小诗,竟使我这个常常苛求学生的老师听课时开了小差。确实,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多少人身受考试的煎熬。
有人说,考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绊脚石,不取消考试,就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我认为,师生受苦绝不是考试惹的祸,真正的罪魁祸首是流行于世到处泛滥的急功近利思想。
一个木匠,跟师傅学艺三年,走东窜西,锯呀,凿呀,刨呀,板凳也做,书橱也做。出师后,人家请他做张床或是箍个桶什么的,他都能拿出叫人满意的东西来。这个木匠就是一个很好的考生,因为他能交出一份很好的答卷。出考卷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找木匠做桌子亦或板凳的人家。小木匠的师傅不可能会做所有的活儿,他教给的只是一些方法。木匠做不出桌子来,要是怨主家为什么不让他做板凳,那才叫滑稽呢。
这里只是打个比方,道理其实是一样的。人生处处是考场,千万不要以为通过一次有形的考试,就已经“万事大吉”了。真正经得起无形考试的人,才是真正称得上成功的人。当然,教学,教学,就是要老师教学生学。怎么教?把学生当做题的机器,把考试,当自己跻身于名利场的手段,那就是为人师者所不齿的了。我们不能唯权力是从,不能唯世风是从,不能唯私利是从,我们应当唯责任是从,因为我们在培养人。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就没有创造。没有很好的吸收,就没有很好的表达,就没有很好的创造。但是,吸收与“填鸭”是两码事,小孩子不是什么大补丸都能吃的。常人都知道,不消化、伤食不仅不利于吸收,而且还会伤身体。我看,不喜欢数学的大可不必去让他到“数奥”班里受罪,对书法一点兴趣也没有的能做到横平竖直也就行了。老师和家长更不能逼孩子去参加什么竞赛考试,免得白输了志气和信心。
仅为很高的考分熬更守夜,是学习的最大失败;为灿烂的人生奋勇拼搏,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我们应当把作为检测方法的考试和“应试教育”区分开来——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要变革陈旧的考试方式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