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应该对泛滥的成功学说不?
当下,成功学泛滥,已然成为社会的流行病。从家庭到学校,从个体到集体,追求成功是无可回避的话题。翔宇教育人,在实现教育理想、追求卓越的路上,是否应该对泛滥的成功学说不?是否应该透过成功学的迷雾,更好地理解教育的起点与终点?更好地思考成功与失败,教育与人生之间的关联?
本期沙龙辑录了部分翔宇师生以及易中天等社会名人对于相关话题的讨论。相信这些言说,一定可以引发更多更有价值的思考,进而引领教育朝着更有品质,更重内涵,更符合教育本义的方向健康发展。
【成功说】
平凡者的成功
淮安曙光小学 章雷
不知从何时起,很多人认为有钱就是成功,有社会地位就是成功。成功成了名利的代名词,追求成功成了追名逐利的美丽外衣。
成功究竟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人追求不同。无可否认,比尔·盖茨、马云等在商业方面是极其成功的,但这个世界,除他们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其他形式的成功。比如医生给一个患者治疗成功,教师教会孩子一个算术题,早晨起来煮了一杯美味的早餐。《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成功的解释简单明了:获得预期结果。成功不需要像爱迪生一样发明电灯,也不需要像牛顿一样发现万有引力。成功不只是成才,也不只是成名。成功,更在于自我的实现,无关财富和大小。
伟人有伟大的成功,名人有名人的成功,其实平凡者也有平凡的成功。
名声不应被当作成功的标准
俞敏洪
常常有人问我关于成功的问题。
我从来不认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通常不太愿意讲成功。如果说我取得了成功,也仅仅是因为我在某一点上取得了一点成绩而已。说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成功都有些言之过早。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活着的人,他的生命还要继续,他的未来没有任何人可以预料到。再坚强的人,也无法预料未来他的精神是不是会有崩溃的一天;再脆弱的人,也无法预料他是不是会有变得坚强的一天。有不少人曾被媒体赞扬吹捧,最后却突然遭媒体曝光诸多负面新闻;有不少人曾受到历史的质疑,但最后被证明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对我们来说,成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向前走。
有一次,我在耶鲁大学的校园里看到一个学生的T-shirt背后用大大的红色字写了一句话叫“Success is Never Final”,就是说成功无止境。曹雪芹是成功的,因为不管哪个时代都会承认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牛顿是成功的,因为不管哪个国家都会承认牛顿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这些人死了以后盖棺论定了,可以去论成功。这就是活着的人不能讲成功的原因。
常常有人说:“俞老师,你做新东方是成功的。”我说:“错了,新东方是每天都在做事情,而且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能叫成功。”
我在这个位置上,任何一个失败,都可能被无限放大,任何一个成功也可能被无限放大,因此它就不再真实。面对不真实的东西,作为当事人,我就一定要有冷静和充分的认识。如果我真人模狗样地把自己当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个普通人。理由非常简单,我考虑到了新东方失败的那一天,或者说我被社会当作反面教材的那一天,我能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实际上这就体现了我有没有冠军的素质。
我觉得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应该拥有这样的素质。如果那一天到了,我会怎么样,我其实不知道,但是我现在有这样的心态做这样的准备。如果新东方倒闭了,我还会来继续为大家讲述新东方的故事,只不过讲的题目换成“我是如何把新东方做没了的”。这个话题对大家的教益应该要大得多。
只有从失败中、从错误中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经验和教训,成功带来的只是一种被包裹的虚幻。一件事做得很顺利并不能叫作成功;如果面对一大堆失败的尸骨,你还敢挺胸昂头向前走,这才叫成功。所以,成功是没有止境的。
目前整个社会对成功的看法是很浅薄的。当人们有钱的时候,没有人会问这个钱是怎么来的,只会觉得有钱就是成功,所以富豪榜出来后,如果你在榜上,人们或多或少会认为你这个人很厉害。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衡量成功的标准之一,但它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假如我们都以财富作为成功的标准,未来就可能会迷失在钱眼里,丢了自己的灵魂和精神。
名声也经常被当作成功的标准。
一个人有名就算成功,这个观念在年青一代中尤为普遍。很多学生把超男超女视为偶像和成功人士,尽管我不反对娱乐活动,但是把超男超女捧成成功人士,也许会把这些年轻的平民偶像毁掉!如果视名声为成功的标准,会对年轻人产生不太好的影响。当一个人的名声被无限放大,年轻人会以为只要攫取名声就算取得了成功。
做官也是被人们用来判断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
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社会,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当官就是成功。当官以后,权、钱全有了,所以就是成功。但是,当官以后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没有对精神、灵魂的尊重,就会出问题。很多当官的最后就走到了枪口下,或在高墙里了却余生。这些人在大学的时候其实都是学生精英。为什么很多学生领袖到了官场以后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成功的概念理解得太狭隘,并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失败说】
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
淮安曙光小学 吴梦玉
情景一:周末在家包饺子,九岁的女儿也嚷着要一起包。于是女儿和我一起做馅,一起擀饺子皮。女儿脸上身上弄的满是面粉,但是却很开心,一点不嫌脏。包饺子时,女儿试图和我学,可是包的奇形怪状。“我包的是创意饺子,最好吃。”虽然女儿包的饺子不够漂亮,达不到成人所谓的标准,甚至有的下锅时就咧开了,但女儿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反思:有时候,我们总认为孩子还小,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一些事情,等他们长大了,再让他们去做。孩子一开始做,可能会失败,可能不够完美,但如果不做,可能永远都不会做,做不好。这时候,如果包办代替,就夺走了孩子实践的机会和尝试的权力。所以当孩子尝试时,失败时,我们应该用信任鼓励孩子,让他在失败中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使孩子获得肯定和自信,获得战胜失败的勇气和能力。
情景二:学校举行运动会,女儿参加了200米跑步。预赛中,女儿小组第一,如愿进入了决赛。女儿很开心,并励志决赛也取得第一。决赛中,女儿只跑了第四名,到达终点时,放声大哭。这时,我走到她的身边,安慰她:“进入决赛已经很了不起了,比赛,就会有成败,在妈妈心中,你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最棒的。”女儿一下扑进我的怀抱。
反思:失败是成功之母,然而人人都想获得成功,不愿承认失败。当孩子遭受失败时,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培养孩子正确的“成败观”,让孩子知道,要勇于面对失败,面对失败要有平常心。孩子失败的时候正是培养勇气和抗挫能力的最佳时机,真正地让孩子在失败中锻炼自身,成长起来。
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白岩松
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那句话,叫“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体育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有时,离故土越遥远,感受就越清晰。
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回头看中国历史,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那一点—虎门销烟,但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
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要论失败的话也登峰造极了,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彻底的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那些伟大的作品。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是需要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是变革的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教育说】
教育的落脚点是幸福
永嘉翔宇小学 李慧梅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宗旨,而这句话也正是翔宇最吸引我的地方。在这个教育“成功为上”的时代,新教育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慑服的字眼“幸福”。
是啊,人生那么长,不可能每个人都会成功,却可以每个人都享受幸福。但令人难过的是,当前社会,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幸福的能力,总被“不成功便成仁”,“你不成功就要永远忍受社会的轻视”等各种各样的标签追打着,最终不堪重负,失去了幸福感,时间久了连幸福的能力都丧失了。
记得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她的成绩在班里总是中等,一次聚会上,父母和他们的朋友问及她有什么愿望时,她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父母因此感觉女儿不求上进,也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煞费脑筋。班级一次考试中,有一道附加题:班级里你最欣赏谁?结果全班除了这个女孩外所有人都写的是她,原因有: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希望成功,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能健康、幸福,何妨不让我们的孩子成为站在路边鼓掌的人呢?
谈到关于教育的幸福,我总会想到这个小故事,简单却有点醒人的力量,就像卢志文总校长说过,我们最希望孩子今天幸福,明天幸福。教育应该为孩子带来幸福感,每一次收获知识喜悦,每一次克服困难的成就感,每一次和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快乐,以及每次感同身受的帮助过别人后的欣喜,孩子们感受到的是来源于教育的幸福感。当教育过度追求成功的结果,可能就是冷漠、忧愁和悲观的人生。
教育的目的是幸福,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该带给孩子的不只是内心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幸福,还应当教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去享受和感受,过程有时比结果更振奋人心。
中国教育有问题,我最反对成功学
易中天
我既是一个教书匠,就来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
几年前,在北京《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上,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我说请问杨先生,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他想了半天说,教育吧。我说为什么?他说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
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是中国教育是不是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教育整个把人脑子搞坏了。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一样,是弱智化。搞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教育评价目标就是"成王败寇"四个字,就是你如果得了诺贝尔奖就是好,没有得奖或者奥数没有得奖就不行。就是一成王败寇,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这种成王败寇的评价标准的结果是不把学生当人,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什么?怪兽。材是什么?木头。器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要成怪兽,你要成木头,你要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现在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应该是教育,可是在中国,最应该以人为本的领域最不把人当人。
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过的什么日子。有一家媒体报道说,夫妻两个白天平时工作比较忙,到了国庆长假,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陪我到游乐园玩一下。夫妻两个开了一夜的遵义会议,最后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拿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上回游乐园。做了第一个游戏,孩子挺高兴。妈妈就问,好玩吗?好玩。那回去就可以写篇作文了吧。孩子当场脸就拉下来,然后垂头丧气去做第二个游戏。做完第二个游戏妈妈又过来了,问,第二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你可以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孩子说,妈妈我不玩了。一天玩的时间都不给孩子,就盯他的作文,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我想请问:人生的终点线在哪儿?殡仪馆。所以从上到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家长,全都是望子成龙。所以现在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有标准吗?有,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首先说真实。有人说不可能。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不说假话。我说能,因为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有人说,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我说是。他说那不可能,说真话要倒霉的。我说很简单,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你可以不说。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是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因此真实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觉得这个真实是不可以说的,你就不说,然后假话你也不说,剩下的全都是真话,这就是真实。
第二是善良。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去做什么义工,或者学雷锋的那天去扶老太太过街。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
第三是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第四个就是快乐。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孔夫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权衡),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后是快乐。比方说现在为什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要去考公务员呢?我非常同情大学生毕业以后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虽然我不赞成,但是我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他缺乏的是安全感。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就这样对记者说的,我也不想考公务员,但是我爸我妈让我考。我爸我妈说,孩子,你要考上公务员,咱在村里就不受欺负了。他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所以我们的社会应该给每个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每个公民有足够的尊严,不管他从事哪个职业,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一个安全的、有尊严的人,这样他才能快乐。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我希望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中国改革、中国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声音】
世界第一高峰,众所周知——珠穆朗玛峰。可是世界第二高峰呢,又有几人知道呢?于是,老师与家长们时常以此为例,鼓励我们做这第一高峰,第二的潜台词似乎就是“失败”。现代社会,大多数人迷信于成功学,最缺少的却是“失败学”和“挫折学”。大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会要求孩子奔跑,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考得好的时候,轻声一语“加油!”便打发了孩子;而失败了,便会有一阵“暴风雨”袭来。难道这是孩子想要的吗?孩子想要的是安慰和鼓励,大人们真的不懂吗?
——淮安曙光初中13级10班 陶文龙
如果我们把教育理解为“必须是成功的”,这将导致一元论。教育应该是多元的,对一个孩子来讲,不一定非得排名第一,也不一定他要获什么奖。孩子学习好,有获奖的能力,这个我们不反对;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只是为了获奖而学习,为了成功而学习,为了排名第一而学习,这样的期待是可怕的。
——淮安曙光初中部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