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引导,而不是替代(135期)

时间:2020-09-18 16:07 作者:张羽 编审:

是引导,而不是替代

  教育的刻度在哪里?淮安曙光初中2014级10班赵昕萌同学面对这个话题,写下了这样一个标题,《是引导,而不是替代》。此文说,“中国的父母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总想让孩子什么也不干,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父母这样的做法虽然是全心全意的为孩子着想,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教育应该如是——可以引导,绝不替代。” 淮安曙光初中部秦雪云老师引述北大才女赵婕的话说,“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
  也许,这个刻度最基本的位置正在这里:教育者知进的同时也知退,能让受教育者离开教育者后,同样拥有正常的生活能力,保有自爱和爱人的能力,生长出处理好自己与现实世界关系的能力。
 

 
【生之声】
 
听妈妈的话
温州翔宇初中14级6班 麻棉棉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万物在春风里苏醒,我也在慵懒的寒假里苏醒过来了,或许这就是成长吧!在成长路上,我常常会想起我家那些故事。
  (一)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大约在冬季,万物皆由荣转枯,比起秋日的萧条又多了一分无言。温州的冬,多半是不下雪的,干枯枯的,皮肤开始龟裂,我的心情也变得烦躁,浑身都充斥着一股慵懒之气,我似乎天生就是个贪恋闲适生活的人。而且我想,这或许也是许多人所贪恋的吧。
记  得那个冬晨,温暖的被窝让我欲罢不能,或许是太过年少,只觉顺了自己的心意方是极好的。当火急火燎的妈妈掀掉我的被子时,我那烦躁的心率更是被搅得翻倍加速。在极度不情愿的情况下,嘟哝着嘴,半睁着眼,趿着软软的棉拖鞋,挤出牙膏慢慢地刷我的牙。脑子里只有一句话,为什么不能迟一点呢,为什么不能迟一点呢?
  平常里, 早早梳洗完毕的妈妈在一旁催促着我的每一个动作,真不亏是位语文老师,又抓细节又讲道理,什么书包晚上要整理好,第二天穿什么衣服要准备好,校徽红领巾小黄帽要记得……然而我几乎是充耳不闻,妈妈呢,总是一边唠叨一边帮我整理。
  而那天,她一反往常大声地吼道:“你慢慢洗吧,我先走了!”跟着是“呯”的一声关门声,我狠狠的怔了一下,这关门声哪是撞在我的耳鼓膜上,分明是直接撞在我的心头啊!
  噙着泪水的我,快速整理完毕,平生第一次空着肚子坐着三轮车去学校。一路上,我的思绪莫名的翻涌着,爸爸妈妈他们工作每天六点钟起床的情形,在我眼前空前的清晰。是啊。尤其是爸爸,几乎几十年如一日,六点半都已到单位,而我呢,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战战兢兢地过了那一天以后,我也成了一个早起的小孩,也是从那以后我逐渐明白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一道理。
  虽然我们家没有规定必须几点起床,可这“早起”似乎在不自觉中已成了我们要恪守的规矩。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还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大概五、六岁吧,但我却懂得了什么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看似很深奥的人生道理。
  记得那天早晨,我要妈妈烧芝麻汤圆,那甜甜的软软的又白又圆的汤圆,想想都让我流口水。妈妈当然是二话不说,我想吃汤圆她还不忙不迭地去烧啊!我甚至还能清晰地记得我和妈妈一起坐在楼梯口,妈妈一边喂我吃汤圆,一边给我讲故事,似乎记忆里那些童话故事都是吃饭时妈妈讲给我听的。
  然而,那一天的美好时光,被我的一句话,全然给破坏了。
  那看似好吃极了的汤圆,没吃几个我就起腻不想吃了,可我又想到这是我要求妈妈做的,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忽然我脑子灵光乍现,马上说了一句:“妈妈,你辛苦了,这汤圆你吃吧!”说完,我特开心,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然而,妈妈拿调羹的手停住了,慢慢地站了起来,一脸怒气的盯着我,似乎很不相信我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我预感不对,低下了头,怕她看透了我的心思。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妈妈重新坐下来,严厉地说:“不想吃就不想吃,还装着孝顺好心的样子,太不像话了!妈妈告诉你,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给别人,你还花言巧语,下次再这样,要揍!”
  事实上,从小到大妈妈都不曾揍过我,而她的这番话却犹如一声棒喝,一直响在我的耳际,让我明白做人的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长路上,常常响起爸爸妈妈的声音,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些没有成文的家规,让我明白怎样做一个最美好的自己。
 
校园生活尺的衡量刻度
淮安外国语15级12班 于俊欣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侵犯的底限,每个人都有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准,学校,是由许多学生构成的鲜活整体,自然也有衡量校园生活尺的刻度。那么,这刻度是什么呢?我们在各种场所应怎么做呢?
  这准则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学会学习,因为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有的人认为是国家认同,因为每一个人都得爱国;有的人认为是实践创新,因为这个时代充满竞争,只有拥有超前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些当然都有道理,但是,在我认为,责任感才是衡量校园生活尺的刻度。
  责任感,是指一个人做事的一种勇于承担的态度,是一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以至于对国家负责的一颗心。只有拥有这一准则,我们才可以全心全意地做好每一件事。
  这在生活中的每一角落都可以体现出来。在教学区学习,当你遇到了学习障碍,想知难而退时,责任感会在内心深处告诉你:对自己负责。学习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是一件重要的事,它是我们实实在在抓在手中的一个通往梦想彼岸的方向盘,对自己负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畏艰险,乘风破浪,拥抱一个崭新的明天!这是责任心的驱使。
  在运动区锻炼,当你想做一个危险动作时,责任心会在内心深处提醒你:为他人负责。因为我们的生命不仅关系着我们自己,还紧系着父母关切的心。我们从出生开始,就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我们是他们用心血养大的。所以,我们就会拒绝危险,关爱生命!这是责任心的驱使。
  在生活区遇到不称心的事时,你可能会想破口大骂,责任心会在内心深处警示你:对社会负责。我们是社会的希望,未来要融入到社会之中,给社会增添一抹颜色。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了“出口成脏”的习惯,请问,这个社会还会温馨和谐吗?这是责任心的驱使。
  责任感在生活中的每一角落都能体现出来,至关重要,它是我们行为举止的提示牌,同时也是我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所以我认为,校园生活尺的衡量刻度理应是责任感。
 
满满的书桌 满满的爱
温州翔宇初中14级14班 徐晨攀
 
  总是太自以为是,把一切想成理所应当。
  在家里的时光,总是消耗在那张大书桌上的。写作业、看课外书、玩游戏,这张书桌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工作。
  以前,书桌上只躺着作业和课外书,而这巨大的书桌就显得空空荡荡了。我挺喜欢这样的整洁。所有的物品都按照我的习惯摆放,十分清爽。
  现在却与以往不同了。总是在写作业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我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脚步声戛然而止。显然,她站住了。她大概犹豫了很久,不确定要不要打开门。我又听见了脚步声,她往回走了,可是走到一半,又折回来。因为这门的年龄比我还打了,打开时总会伴随着巨大的响声。所以她小心翼翼地按下门把手,轻轻地把门推开。即使她已经非常小心了,还是发出了刺耳的“吱”的声响,惹得我心烦意乱,写作业的心思都没了。她探出头,随后走了进来,轻手轻脚地走到我身边,放下几个水果,又觉得不妥,在水果下面垫了一张纸巾。“我都洗过了,渴了就吃吧!”话说到一半就匆匆转身走了。
  水果还没有吃完,她又送来了面包,生怕我饿着。我头也没抬,只顾着看课外书,她也没说什么,关上门就走了。
  又过了不久,她把装满水的杯子端了进来。她每走一步都很小心,生怕水洒出来。“多喝点水,刚烧开的,小心烫。”我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她又走了。轻轻关上门。
  没几分钟,她又送来了一包零食,我正专心致志地玩游戏,无暇顾及零食。“别老坐在那儿,起来走动走动。”“哦。”我却并没有把这当成一回事。
  临睡觉前,我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却发现本来空空荡荡的桌子上摆满了东西。我心中一惊,又回想起对母亲的态度,心中倍感惭愧。
  她用各种零食铺满我的书桌,也用母爱铺满我的心。她的用心良苦,过去我从来没懂。
 
【师之思】
 
写给女儿的话
淮安曙光初中 秦雪云
 
  亲爱的女儿,妈妈现在工作很忙,但是无论怎么忙,妈妈总是记着抽出时间来陪你,哪怕是五分钟或十分钟,就像今天晚上,我利用小晚读和晚自习中间的20分钟,和你一起在校园里散步。
  宝贝你越来越可爱,妈妈常一会不见就想你。
  初夏的清风里,你指着绿树,对我说:“妈妈,树叶,好多。”小学部教学楼花坛里盛开的紫红的小小花朵,你无论看到过多少次都要不厌其烦地指着说:“妈妈,花。”你站在小桥上,蹲下身子,手扶着桥栏对我说:“妈妈,鱼。”
  你会躺在小游园的座椅上,对我说:“宝宝,睡觉了。”你会对小鱼,叨叨一大堆,小鱼不怕,小鱼和宝宝是好朋友,小鱼睡觉了,小鱼再见。你会抬起头,指着天上,对我说:“妈妈,月亮。”而后,我们就一起背《静夜思》。你会给阿姨们背诵《鹅》、《春晓》了。傍晚你突然背起了《三字经》,妈妈对你又刮目相看了。
  那天,在滑滑梯上,一屁股滑下来,妈妈问你,屁股,疼不疼,你说,屁股很勇敢。
  这样的你,这样的画面,分隔成了一块块小小拼图,在妈妈的心中,构成了最美、最诗意的风景。
  我想常常和妈妈一起的孩子会更幸福、更快乐的,所以不管多累,妈妈都会既要工作好,也要做个称职的母亲。
  近来,妈妈看到了神童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的新闻,感慨很多。妈妈和你说了那个哥哥的事情,你记住了,时常会想起,剥鸡蛋时,你会略带骄傲地对我:“妈妈,我是不是很棒,比那个哥哥棒啊?”
  是的,妈妈不希望你长大后成为哥哥那样的人。我希望我的女儿成才之前,先要做个懂生活、会生活的人。妈妈特别欣赏北大才女赵婕的一段话:“我钦佩一种父母,她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恒久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深厚的缘分,我们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觉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不仅仅是做父母,人生的许多时刻都应该懂得进退。和所有父母共勉!”
  亲爱的女儿,我希望做这样的妈妈,在你年幼时,让你感受母爱的甜蜜,在你渐渐长大后,妈妈退后,你要一个人去面对生活,经营生活。
 
跌入凡尘的神童
永嘉翔宇小学 徐忠微
 
  只要一说起“高分低能”,人们立马就抬出了爱因斯坦、郭沫诺、爱迪生等典型人物。究竟何为“高分低能”呢?即泛指在学校教育中,在学业评价上能够获得高分数,但是在工作和生活的实际中却表现较差,如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现象。
  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中这种现象好像不可避免,它从侧面揭示了教育的弊端。但不等于说“高分者必定低能”,更不等于说“低分者必定高能”。仅仅是学校教育吗?并不然,很多时候家庭教育也起决定性因素。例如“神童”魏永康,8岁读中学,13岁上大学,17岁进入中科院硕博连读……然而最终他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学校劝退了。这则新闻,让很多人唏嘘不已,这个当代的“伤仲永”的故事到最后只得到“泯然众人”的结果,人们为此感到惋惜。
  然而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一、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家长们切不可以用“让孩子好好学习”为由从而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要知道生活能力、独立意识等能力是从小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而非一蹴而就。
  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千万不要泼冷水,而应加以正确的引导。
  对于年纪稍大的孩子给予他们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家长不必担心孩子会把学习“搞砸”,要知道,独立安排学习时间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而且是一项终身受用的能力。
二、舍得勤用鼓励政策
  孩子所谓的挫折感、失败感绝大多数来源于后天学习。
  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如果家长总责骂:“你的心思放在哪里,怪不得考这么点。”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这些想法去评价自己。因此,当面对失败或困难时,便因失去自信心而采用放弃和逃避的态度。
  因此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不要揪住孩子的错处不放,也不要将焦点一味地放在结果上,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肯尝试以及为此付出努力,肯定孩子努力的过程。
  三、勤与他人沟通
  人与人的交往是需要沟通的,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只有沟通,你才知道他人的心事,从而开导、打开其心扉,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否则每天对着的是自己,久而久之不善言词、少知心朋友等。
  四、“放飞”孩子去融入社会  
  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只生活在只有自己的“小天地”里。
  有的家长太过于保护孩子而不让其出门,从而导致部分孩子外出看到生人躲避或不敢与之交流,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易敏感、退缩;有的孩子比较自私,缺乏团结合作精神,因而朋友较少,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才能的发挥。
  鲁迅曾说过:“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孩子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切记,莫让“神童”最终跌入了“凡尘”。
 
教育应重视孩子的独立性建立
淮安曙光初中 王国春
 
  神童魏永康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说明教育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交流过程中,存在这以下弊端:
  第一、传统思想影响深远。当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一些传统观念却是还没有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传统思想的不良影响。在魏永康家乡处,人人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理念去追求着人世的一个目标,读书在一个孩子的一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不过是魏母更加具有手艺,具有高超的喂养水平,在她的努力下,小永康聪明地成长,在一段时间后成长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神童,令其他小孩的母亲羡慕不已,大家都纷纷把永康作为自己培养小孩的理想模型,以期可以通过书而仕、书而科学家之类的来光宗耀祖。正是在这种唯读书高风气的影响下,小孩很多自由、很多天然的发展就被扭曲了,或者扼杀了,正如永康那样,很多时间都只是自己在与教材做伴,也正如他妈妈说的,“独立,反正将来除非我死了以后他就独立了,现在我的孩子不能达到他那个目的,我好像不甘心。”期待很高,于是牺牲了一下小孩天然的东西,选择了用“管家式”的教育来牵引着孩子的长大,于是也就放弃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第二、教育体制弊端影响。最近提得很多的就是素质教育,但是往往都出现雷大雨小的结果,甚至多种措施落实后出现了跟预期效果不一样的结果。在这个现象里面,人们又看到了一位对应试知识把握得非常好,可以在13岁考上大学,17岁考上硕博连读,在获得中科院的录取通知书时,很平静的认为“在预料中”,但是在生活自理、人际交往各方面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情况。其实这个情况,不单单是出现在神童魏永康身上,目前我国很多学生身上都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影子,只不过他是神童,大家就非常关注而已。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教育体制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在三维教育目标的实现方面起码做得很不够,起码还不能真正的“以生为本”,学生的独立成长也就无处说起了。
  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改变基础教育中的“管家式”管理方式,在大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导航、心理指导,完善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减少大学不适应症状的当务之急。我们从小就要引导学生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与能力,要把选择权还给学生,教会他们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自我控制。“抱着的孩子长不大”,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而对于已经习惯了被抱着的学生,大学不能自顾自地,采取不顾教育对象情况的教育方式,要增强新生适应性环节的教育与引导,要加强学习指导、生活指导、心理指导,要有一个从多管到逐渐放手的过程,而且,就是在大学生适应大学环境之后,他们也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困惑,需要与人交流、沟通,排解困惑,指点迷津。
  因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一起思考为学生营造未来不同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可能带来的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十分重要。不要再像我们这位神童,过了那么长的大学生活,却依旧发出“我对大学生活还是不太适应,上中学时候老师管得多,上大学后没有人管了”的无奈感慨。


上一篇: 是否应该对泛滥的成功学说不?(133期)
下一篇:校园VS演武场(136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