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栅栏,在情感的土壤上播种
2003年4月总第17期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科学的家庭教育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学校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不容忽视的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两代人的沟通却有了一道看不见的厚障壁。对孩子而言,成长几多烦恼,渴求长辈理解与呵护;而重任在肩的家长呢,却一直为站在孩子的心门之外而迷惑,在唠叨苍白乏力之际,家教要么一味迁就,要么冷酷到底。都打开锁闭的窗户吧,在春天里向亲人与路人展示你迷人的会心一笑。
〖真情告白〗
永恒的微笑
实验小学六(1)班 张弈佳
出生时,妈妈把我当作心肝宝贝,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几个月后妈妈便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教我说话。当我说出第一个字时,妈妈抱起我举过头顶,开心地笑了,笑得那样甜。
十几个月后,妈妈便拉着我的小手,带着我一步一步向前迈。我每迈一步,妈妈就会冲我笑笑。在妈妈的笑声中我学会了走路。
当我小小的手拿起笔,在纸上开始创作。我拿着自己的杰作给妈妈看,妈妈开心极了。微笑着摸着我的头对我说:“画得真好,继续努力!”
开始上小学的第一天,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上课要认真听讲,要遵守纪律,听到了吗?”我乖巧地点点头。妈妈高兴地笑了。
第一次期末考试,我没考好。原以为妈妈会骂我一顿,可妈妈一点也没有责怪我,而是,笑嘻嘻地说道:“没关系,第一次嘛!以后机会多着呢!”。就这样,我在妈妈的笑声中长大了。可能是因为妈妈无声的笑鼓励着我。三、四年级,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得过银杏奖、三好学生。这时候,妈妈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
上五年级了,不知怎的,考试总考不好。有时考砸了回家,看我那伤心的样儿,妈妈总会说:“不错了,不错了,蛮好的嘛。”可我总觉得妈妈的笑少了,即使笑,也不再那么自然了。
妈,我多么想再看看您那发自内心的微笑。 (指导老师:周信东 )
网友点评:
母亲的微笑给孩子无穷的力量,让他们拥抱未来,笑对人生。或许母亲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但对于孩子们,他们真得希望自己每天都能获得微笑给予的力量。 ――徐婧
(本文选自集团教育丛书《中国100个孩子的家庭报告》 袁卫星 杨宽荣等编著)
和妈妈谈谈心里话
实验初中初二〈4〉班 唐涛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不要惊讶,这封信已在我心中酝酿很久了。可能您会因不理解这封信而伤心,但天天看到您忙碌的身影,我还是忍不住提起笔。
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您为我牺牲了多少。每天早晨,在我起床前早已起来的总是您,每天中午,您又总是为我捧上可口的饭菜,连筷子都不用我拿。您也许惊讶:对此你还会有不满意的地方?是的,我不满意的就是您的呵护!狐狸和人一样爱护着它的下一代,甚至为了小狐狸而甘冒性命危险勇闯猎人的陷阱。为了锻炼长大的小狐狸的独立生活能力,老狐狸却毫不犹豫地把小狐狸赶出洞穴。拿一双筷子,不会耽搁我很多时间,却不致让我养成懒惰的习惯;让我自己早起一次,不会有什么麻烦,却能让我锻炼一次。
妈妈,也许您不知道,让我多动动手,也是在培养我的能力呀!仅有发达的大脑,却没有动手的能力,即使有再好的设想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您愿意我成为这种与废人无异的“高智能”儿吗?电脑的思维应该说无人能及,但它只能任人摆布,妈妈,您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您感到委屈了吗?其实,我又何尝不知道您所做的都是为了我呢?我又何尝不明白,您为我倒的一杯杯牛奶中倾注了您的多少关爱呢?
雏鹰总有翱翔在天空中的那一天,但如果不给它锻炼的机会,把它养得肥肥胖胖,充其量它也只与一只肉鸡而已。妈妈,请放开您手中的绳,让我自己走几步吧,我期待着与您同行的那一天。
此致
敬礼!
您不懂事的儿子:小涛
2003年4月9日
〖两代情深〗
母爱
实验小学六(5)班 刁华扬
小时侯,我读过许多许多歌颂母爱的诗句,那时侯我似懂非懂。在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妈妈为我做着一件件普普通通的事。渐渐地我明白了,妈妈的爱其实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们就像一枚枚贝壳,时间将它们串成了一条彩色的项链。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她心直口快,做事动作利索,最不喜欢慢慢吞吞的懒相。她对我很疼爱,又是那样的严厉,我的一切可以说是妈妈全包了,她既要关心我的生活,还要关心我的学习,为了我能健康成长,妈妈可是费尽心血。
为了让我写好日记,在睡意浓浓的早晨,妈妈带我观看公园里老人晨练的风景;在凉风袭人的夜晚,带我观察街道上霓红闪烁的路灯;还带我下乡欣赏春天的麦苗、花香,夏天的小溪、荷塘,秋天的稻谷、农场,冬天的白雪、村庄……
我不喜欢运动,妈妈就在暑假挤出时间陪我锻炼。有一次妈妈陪我一起步行乡下,二十里的路程对于身体微胖的妈妈可不是一个小难题。然而妈妈却硬撑了下来,一路上,还不停地给我鼓劲……
一个傍晚,在路上走着的我被一辆自行车撞倒了,跌破了臂膀,鲜血直流。回到家里,正在做饭的妈妈慌了神,飞也似的跑了出来。我们很快到了医院,急诊室里的医生把我的伤口缝好以后,我看到妈妈的眼圈红了,再有一丁点儿微弱的刺激妈妈就可能哭出来。我的伤口疼在我臂膀上,更疼在妈妈的心上。回到家里,妈妈帮我擦洗身子,把我安顿上床,看着妈妈慈祥的面孔,一扫往日的严厉,一会儿喂我吃饭,一会儿哄我吃药,我好感动,眼眶湿润了,不一会儿我竟睡着了。第二天早晨我醒来时,发现妈妈正坐在的床边,手里端着一碗我爱吃的豆腐羹,她在用勺子搅拌去热。一看妈妈的脸,我吃了一惊。一夜,怎么妈妈就变成了这般模样:脸色苍白,显得十分憔悴;眼睛布满了血丝,一副很疲劳的样子,原来妈妈守护我一夜了,又为我做这么复杂的早餐。看着妈妈,我心里好难过,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出来。我想说些什么,但嗓子突然堵住了似的,什么也说不出来,便偎依在妈妈怀里大声地哭了起来。
妈妈在姐妹中最小,小时侯被外婆、外公宠爱,脾气很暴。有一天,我在妈妈的房间里玩,偶然发现妈妈书桌太板下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排很醒目的字,是大文豪泰戈尔的一句名言:神的巨大权威是在柔和的微风里,而不是在狂风暴雨中。我读了一遍又了一遍,似乎明白了它的意思,我仿佛看见妈妈在自责对我的严厉。我看得心里酸酸的,我真想大喊一声:“妈妈,我爱你!”
“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母爱”,这真是千古绝句啊﹗而我想说:母爱是非常平凡,又非常神奇的,有时她像轻风,让你不知不觉;有时又像狂风暴雨,让你经受锻炼。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处处都留下了母爱的痕迹。 (指导老师:李吉银)
(本文选自集团教育丛书《中国100个孩子的家庭报告》 袁卫星 杨宽荣等编著)
〖睿者指路〗
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
葛加顺
任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固执己见、一意孤行。
任性作为一种不良的性格,除孩子的自身问题外,大多由于父母抚育心态上的偏颇而造成的:一是家长平时对孩子迁就、纵容,事事都由着孩子性子来。久而久之,便形成遇事就放任自己的心理定势。二是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欲望不管是否合理,就凭借着自己的权威,断然拒绝。家长的无理、顽固、粗暴,会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凡事只要坚持,就能胜利。三是父母在抚育态度上缺乏一致性,使孩子感到无所适从,也会使其感到父母是可利用的,进而放纵自己。
那么,该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呢?
一、正确运用家长的权威,积极引导。调查表明,孩子出现任性主要是家长在他们心目中失掉了威信,这与家长不能正确运用自身的权威有关。家长平时如果能够平等地和孩子谈心,真诚地表扬其好的表现、严肃地批评其过错,就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权威,取得孩子的信任和敬佩。家长的劝说就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任性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如果家长以为自己是老子,自己供养了孩子,就一定要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根本不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而导致任性。当然,有的家长总像保姆一样对待孩子,什么都随着孩子的意愿办,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也不能严肃批评,这无疑是在强化孩子的任性。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地运用权威,保持父母的主导作用,过于严厉、过于溺爱都不行。
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孩子有时对父母有所偏爱。比如,一位父亲也许因为女儿对他亲密而一时高兴,允许她享有某种违反母亲意愿的特权。类似的,一位母亲也许会在父亲要限制孩子的某种行为时,原谅孩子,替他说情。父母常会为教育孩子的问题发生争执,这会使孩子有机可乘。虽然父母们不必对每一个问题都抱一致的看法,但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先私下里商量好,决定对什么可以让步,对什么应当坚持,然后再一起开始实施教育。
三、要预防孩子任性的发作。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是有规律的,总是在某种情况下才出现固执行为的。对此,家长一定要心中有数。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将要出现时,可预先作好“防范”。比如,有的孩子“客来欢,人来疯”。家长可以在客人来到之前告诉孩子要有礼貌,不要妨得大人和客人的交谈,否则大人和客人都不会喜欢他。当客人来家时,要根据孩子的表现,或表扬他表现好,或批评他不该缠住客人,或暗示他该走开了……这样,不给孩子任性发作的机会,也会使他的任性逐渐淡化。
(注:作者系外国语学校学生家长,楚州区车桥中学校长)
后记:
“家”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它有时在竹篱茅舍,有时在高屋华堂,有时在灯火闪烁处,有时在寒星月影下,有时在无家可归的人群中,有时在温柔善良的眼神里。
一位“老三届”讲他对母亲的深情,说:“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门口有个卖馄饨的摊子,每天经过那里都能闻到扑鼻的香味,我特别想吃一碗馄饨,妈妈也知道我这个小小的心愿,但是没钱,无法满足我,有一天妈妈带我去吃馄饨了,馄饨的味道真是鲜美极了!但当我抬起头时,发现妈妈并没有吃,却在深情而满足地望着我,她的目光永远留在我的心底……”爱母的情感油然而生。
《人民日报》上曾有一则报道——《大学生家书惜墨如金》,写的是两名学生考上外地高校后给家乡父母写信,其中一名学生在信纸上写了“一切平安”四个字,另一名学生的父母接到儿子的来信,拆开一看竟没有一个字,只见信纸上画了几个大问号,面对这些问号,母亲思索片刻,苦笑地对老伴说:“儿子是嫌钱寄晚了!”这两名大学生的家书反映出他们对含辛茹苦的父母非常无情。
于是一位母亲就有了这么一个耐人寻味的教子经验。她说,儿子两岁时,四川老家送来一筐孩子最爱吃的桔子,我就天天让孩子给大家分桔子……最大的给爸爸、给妈妈,最小的给自己,日复一日地坚持让他这样做,当桔子快吃完时,儿子提出将剩下的三个桔子留给自己,但我不同意,仍坚持分食。尽管我将桔子一瓣一瓣地往肚里吞连桔子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可我还是吃了。
愿普天下的孩子们都能从点滴小事中发现超越的力量,早日懂事成熟。愿普天下的父母们都能以情的付出赢得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取爱的丰收。
〖身边故事〗
我教孩子说普通话
实验小学 郝玉梅
提到我的孩子,许多人都会羡慕地说:“这个小家伙真了不起,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也有人说:“这还不明摆着,人家妈妈就是一口普通话。”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教孩子说普通话,关键不在家长说得好不好,而在家长有没有培养孩子的意识。
首先,要创设说普通话的氛围。从孩子“呱呱”落地时起,虽然那时,他还不会说话,我和家人在逗他玩笑时,就都是用普通话(其实,孩子的爷爷、奶奶说的也是“宝应普通话”)。在这种家庭氛围里,我的孩子嘴里冒出的第一个词“妈妈”就是用普通话说的。在以后的日常对话中,我们也尽量使用普通话。因此,在与别人交流时,他说起普通话来,就显得很自然了。
其次,要规范孩子的语言。因为我们生活在方言区,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会带些方言回来,有时甚至还学会说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这时,我们做父母的,就要有意识地引导了。有一次,邻居家的小孩在我家玩,把我家的墙壁画脏了。我一回家孩子就告诉我说:“妈妈,王元把我家的墙画得‘死坏相’。”我对他说:“什么‘死坏相’?妈妈听不懂。”他连忙把我拉到墙边,指着墙壁说:“你看,王元在墙上乱画,画得乱七八糟的。”我装着恍然大悟说:“噢,这下妈妈懂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亲爱的家长我们只有以身作则,从一点一滴做起,给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孩子才能成功——学说普通话如此,培养做文明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