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

时间:2020-09-18 16:41 作者:袁爱国 编审:
课堂: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
  在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展示的主体;而我们的“理想课堂”倡导“以学定教”,学生是课堂展示的主体。在新课堂上,教师应如何创设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展示?学生应如何通过展示提高学习效益?希望本期的讨论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学教探索】
 
让展示更具实效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 朱永超
在新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成为了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是我们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保证高效性
在实施课堂展示之前,教师一定要认真批改学生的导学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汇总,做到胸有成竹。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也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问题才拿出来让学生展示。高效的展示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教者要加强展示前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在展示时能举一反三,由一般到具体,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二、形成互动性
课堂上要努力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学生展示要形成“众人”集体参与效应。展示是孔雀开屏,学生要争着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又是对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争奇斗艳,相映成趣,既“互”更“动”。当然我们不能片面地追求热闹,而忽略展示的目的。展示不是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本来是说“西瓜”,结果由“西瓜”到“瓜子”,在后变成了“爪子”,这样的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
三、突出灵活性
在导学案的具体运用上,当注意“死而不僵”,导学案给学生呈现了自学的进程,也是我们上课流程的缩影,这个程序是“死的”,这是课改得以开展的基本保障。但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上,学生的展示不能局限于导学案上的内容,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题目都是可以派生出一些问题的,我们应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适当地补充强化。特别是我们老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在展示时对部分问题作必要的深挖,如果将课堂演变成对答案,这不只是对课改的亵渎,也是我们老师思维与教学水平的退化。
四、保持新颖性
导学案的内容是固定的,但教者可以巧妙地切入文本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新颖的形式去展示学习的成果,如可通过海选演员、角色体验、记者采访、穿越时空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导学案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明确了教学的几大版块,但这并不排除教师可以精心地设计各个环节。富有诗情画意的导入语、自然流畅的过渡语、言简意赅饱含激励的评价语,精彩的视频、优美的歌曲,不同形式的朗读、最具特色的表演,这些独具匠心、激情洋溢、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都是教者备课时可以充分准备的亮点,都是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展示形成整体的有效手段。如果有人把导学案上的几大版块当成是镣铐的话,那我说带着镣铐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跳出华丽的舞姿。
 
语文课上展示什么
宝应实验初中 徐连书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美读、吟诵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学科要求。但是,遍观杜郎口中学教改模式下的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学生对文本字词句篇的释疑问难,而很难听到学生如痴如醉的琅琅读书声,更看不到教师在课堂上精当指导学生朗读的场景。
为实现语文课堂的精美朗读,体现语文学科的特色,让语文课更像语文课,我认为可以安排下列三个环节作为对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弥补:一是在预习课时体味美读;二是在展示课上表演、指导美读;三是在反馈课上检测美读。
在“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上,可以通过自由朗读,听录音范读,个性朗读,互动朗读、点评朗读、检测朗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美读展示活动。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层次,读出情感,读透角色,更要读出作者的心声和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要让美读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声音、主旋律。真正的语文朗读,不是泛泛而读,也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朗读、体味、点评、指导,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上,教师如何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品析文本?我认为,每个小组的“展示时间”不要平均分配,每课的“展示重点”也要根据具体文本有所侧重。要通过设置课堂的主问题,并通过对主问题的讨论,达到对文本进行独到的有特色地品析。假如每班分成六个小组,每节“展示”课设置两个主问题和四个次问题,由两个小组做“重点展示”,其余的四个小组做“次要展示”。只有这样集中时间,突出重点,“展示”课上的品析,才能有所侧重,并取得深层品析的效果。
 
【操作策略】
 
课堂展示指南
宝应中学 杜士明
新课堂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展示中。课堂展示是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既包括小组讨论后学生在黑板上的书面展示,也包括学生登台讲课和学生互动质疑过程中的各种展示活动。
一、展示内容
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
对于需要展示的问题,可要求学生按照以下几点进行展示:1、解题过程(应该按照讲解的思路去写,便于其他学生看出问题的实质);2、解答要点(解题思路和所用公式、定理、技巧和思想方法的提示);3、解题总结(解题后简要的总结、提炼,提升自己对一类问题的归纳和思考);4、疑错提示(解决此类问题极易出现的几种常见性错误和容易疏忽的问题)。
展示任务应当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随机分配,但是由于小组的顺序相对固定,老师们往往习惯于按序分配,容易导致序号排前的小组经常展示前面容易的问题,这样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没有好处,因此老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记录下各个小组展示的问题,下一节课展示任务要进行循环分配。
二、展示类型
展示类型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静态展示即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需要展示的内容抄写在黑板上;而动态展示则是学生互动交流过程中的展示,这个过程展示的是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面对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后的应对能力以及相应的形体和行为表演等,它需要学生对所涉及的问题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思考,它反映了学生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和思维敏捷性。
三、展示方式
展示方式有:书面展示(抄写)、口头展示(语言)、行为展示(表演)。书面展示,要求能将展示的内容条理化,能较好地反映问题的要点和逻辑关系,便于其他同学阅读和理解题意和解题过程;口头展示要求在讲解、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能用简洁、流利和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能选择较好的切口阐述自己的观点;行为展示则是希望通过适当形式的表演,说明一些简单的道理,让学生了解问题的实质。
四、提高展示效果的方法
1、对学生的展示要给予适当的评价
评价是无形的激励,恰当的评价能促进学生课堂展示水平的提高,它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堂展示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效果,多给学生鼓励,多用赞美的语言,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展示的欲望
这场改革的关键之一是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它既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也影响着课堂展示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所以,导学案的编制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因此,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3、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学生开始时出于新奇,对这样的课堂能表示出较高的热情,时间长了,新鲜感没了,热情会减退,势必影响课堂效果,此时需要老师们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4、培养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
一般来说,学生的课堂展示能力与老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展示培训。培训应按照课堂展示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必要时要敢于叫停。
5、修炼教师课堂驾驭的内功
导学案是教师驾驭课堂的真正抓手,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做到:
(1)选择重点问题作重点讨论,不要平均用力,简单容易的问题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疑点。
(2)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你的打断会使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从而影响交流而耽误时间。
(3)教师作为课堂互动的一员,应当在适当时候通过提问或追问的方式给出你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实现你的教学意图。
 
如何指导学生展示
宝应实验初中 姜国庆
在新课堂模式中,学生展示是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课堂效益的高下。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展示已经成为每一位老师的必修课,通过多次的观摩与实践,我认为,对于学生展示的指导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展示前
1、要让学生明确展示的重要性。老师首先要告诉学生:在你展示的时间里,你就成了老师的替身,其他同学能不能听懂这节课,就看你的展示效果了。精彩源于精心,要展示精彩,你肯定要精心准备,认真预习。而你经过精心准备并且精彩展示的内容,必将长时间留存于你的脑海之中。长期坚持下去,你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肯定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那时的你,俨然就是一位小老师了。其次要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按《课堂展示歌》中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2、要让学生认识认真预习的重要性。老师布置各组的展示任务,必须是在学生全面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上的,各组只是展示的内容不同而已。(1)明确预习目标与方法。教师口头提出,或师生共同提出,要对学习小组的预习任务进行分配,规定预习时间;(2)做好预习指导。学生预习时,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中去,解答学生的疑惑,进行必要的指导;(3)收集预习疑难,掌握需要展示的内容。
3、教师要重点准备:(1)展示形式(展示形式应力求新颖多样)(2)预见性困难;(3)追问的方式与问题设计;(4)需拓展、延伸的内容(为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展示中
1、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展示分为组内的小展示和班内的大展示。课堂上,教师应先对展示内容进行恰当分工:要求学生选取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代表性的问题、出错率高的问题、能归纳方法规律的问题重点进行展示,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为防止学生出现展示价值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及时明确:学生提问时,要有自己的初步看法;集体讨论、组长把关,提出的问题一般是组内解决不了的。
2、学生展示时,此时教师的指导可以以手势的形式呈现,可以以微笑的方式肯定,可以让其他学生随时小声提醒,也可以事先把展示时的注意点让展示的学生详细写在学习指南或小纸条上,让他随时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整。
学生展示时老师不能把自己完全等同于听众,还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继续对学生进行指导:(1)追问: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或学生的错误未被指出时,或学生重点规律未总结出时;(2)点评:点评要及时、准确,就像点穴一样,话越少越精越好,一般不超过五句;(3)拓展:指导学生上下联系,当学生展示完毕时,老师可以故意改变题目条件等,追问学生;(4)提升规律:归类形成专题,总结提升规律;(5)评价:赏识鼓励表现优秀的,激励表扬进步变化大的。
三、展示后
1、学生展示之后,老师可以先让每个人进行自我评价,哪些环节很精彩,哪些环节还有待提高。然后让小组内所有同学互评,最后老师再做总结性评价指导,并让展示不很成功的学生在小组内重新展示一次,同时给他制定下一次展示的目标,并要求他要比这一次有进步。
2、学生要及时反思展示中的得与失,教师在每节课后也要思考得与失,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课堂展示真正达到高效。
学生不发言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无话可说是因为预习自学不得法、不到位。人天生就有求知欲、表现欲,有获得成功、得到肯定赏识的愿望,只要老师预习指导到位得法,评价激励及时恰当,让学生动起来并不是太难的事。学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养成新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太长时间。
还可以采取以下做法:(1)单独找个别学生谈话,进行鼓励;(2)组织小组内其他同学,去关心、帮助、带动表现不积极的同学;(3)上课加大提问力度,在展示环节,学生提问学生,对于回答不过关者,在学习小组量化评比中适当扣分;(4)限时反馈,让学生掌握一些做题技巧及方法。
 
【课堂传真】
 
让学生“动”起来
宝应实验小学 丁银山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气氛,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积极地探索,充分让学生“动”起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联系实际,学生愿意“动”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操作和实践才是最有效的。
如在教学《认识百分数》这一课时,为了达到使学生愿意“动”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步骤:(1)说说收集的百分数的来源,引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指出学习百分数的重要现实意义;(2)比较三杯糖水的含糖率,引出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易于比较大小;(3)比较宝应酒厂“五琼浆”、“龄酒”,以及前几年刚刚投产的“扬州人”三种品牌白酒的酒精度,引导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4)交流百分数的意义,投影出剪报“我国首条横贯东西国道主干线全线通车”,分析其中百分数的意义,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这样四个步骤,既使学生愿意动手、动口、动脑,又使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化静为动,课堂无限精彩
“好学之,不如乐学之”。数学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其抽象性,也正是这一特点很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如果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学习效果就会成倍增加。
案例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片段
老师把写着1—15这15个数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并在这些数的下面贴一个红圈与一个绿圈。
提出要求:把2的倍数贴在红圈里,把3的倍数贴在绿圈里。(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板演,男生负责找2的倍数,女生负责找3的倍数。)
做着做着,板演的2位同学争论起来,认为6和12都应该放在自己的圈里。当女生把6和12放在自己的圈里以后,男生趁女生不注意,悄悄地把6和12“偷”到自己的圈里。(下面的同学一片笑声)
师提问:6和12到底应放在哪个圈里?
生1:两个圈里都可以放。
生2:6和12既属于第一个圈,也属于第二个圈。
  师:你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们不再争吵,使6和12既属于第一个圈,也属于第二个圈。
  生:把红圈与绿圈靠起来,使他们中间相交叉。把6和12放在他们交叉的圈里。
  师:这个同学想得多妙呀!(全班鼓掌)
  其实,以前也听过许多老师上过这节课,总感到要上好很不容易,课堂气氛一般都比较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会感到枯燥、无味。然而在这个环节中,教者“别出心裁”,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书中的“死”圈变成了黑板上可移动的“活”圈。不仅如此,老师还精心设计了一个“陷阱”,即让板演的同学“争”6和12这两个数,从而引起全班同学的积极思考、主动献策,“公倍数”这个概念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
  再如,教《9的乘法口诀》时,我应用了徐斌老师的方法,用手指辅助教学。即把双手放于桌面上,说一九得九时,屈起小姆指,剩余九个就是得到的九。说二九十八时,就屈起无名指,那么这时无名指左边的小姆指就代表十,无名指右边的八个手指就表示八,以此类推。用学生自己身上的部位学习,学生兴趣高。
  总之,课堂上要充分创设活动情境、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动脑、动口,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解决,感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言论广场】
 
做课堂的主人
宝应中学09级13班 倪春波
“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上,学生是主人。
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上台展示,绝不是为了培养一两个“能说会道”的人,在教师眼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勇于展示,乐于展示”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状态。
为了公平,老师分配给小组任务时,必须轮流分配,让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有相对均等的展示机会。这样做,将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自信心,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老师在课堂上甘为绿叶的精神,为学生展示奠定了基础;对学生适时点拨,为学生展示创造条件,保障了展示的质量;评选“优秀小组”、“展示之星”,为学生展示提供了动力。
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展示水平;实行组内民主,保证每一个组员都有机会展示;不断交流经验,保证每一个组员都能展示好。
 
激发兴趣 灵活展示
宝应中学09级4班 胡 霄
“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的过程一定得伴随有思考,而学习的主阵地在于课堂,课堂也是学生的大脑最为活跃的时候,此时不思,等待何时?而是否有思考,取决于是否参与课堂。参与课堂的一个最重要的外化表现就是主动回答问题。如何防止课堂存在“冷场”现象,我认为应从如下方面着手改善:
1、调动学生展示的欲望
欲望是动力的源泉,无“欲”便无“求”,因此首先应以提高“展示欲”上入手,可行的方法有:(1)在教室后墙贴一张大白纸,写下全班同学的名字,后面留一行空白,哪个学生课堂回答了问题,下课就让班长在该同学名字后面打个五角星,一段时间下来,五角星谁多谁少,大家有目共睹,众生焉能不为之所动;(2)实行抢答制,老师仿开心辞典形式,提问之后,学生抢答,不必举手,直接站起,无论正确与否,众皆鼓掌,且击掌次数不过三。
2、把握教师提问的分寸
问题过易,如下里巴人,人多嘴杂,没有实效;问题过难,又似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应者不过寥寥数几。从问题的选择上把握,可行的方法有:老师在平时改作业的过程中稍作留意,对问题分类、分项、分级,在课堂上讲的题目应处于中档水准,当然也不是要摒弃难题和容易题,容易题可以提高学生信心,只是在“量”上要有一个度,难题可以拿出来调剂一下气氛。
3、创新问题提出的形式
课堂上一般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逐个回答,回答不了的由老师帮助解决,这种形式没有悬念可言,故难免枯燥。因此在问题提出的方法上可采取“连带提问法”,即同一课的几个问题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老师可利用这种联系,在一个问题解决后,更进一步,连带着再问一个“为什么?”从而导入下一个问题,直至问题全部解决。环环相扣,整个过程浑然一体,学生参与的兴致和机会大大提高了。


上一篇:导学案:如何成为学习的路线图?
下一篇:耐挫教育:让学生越过那堵心墙(92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