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设下重重的障碍。——泰戈尔
◆面对困境中的孩子,有时候我们不必提供什么有用的帮助,我们耐心倾听,不给压力,没有要求,充满关怀的眼神与温暖的言语支持,却往往能释
放他们的压力,唤醒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笑面人生,鼓起勇气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卢志文
耐挫教育:让学生越过那堵心墙
“苦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勇敢者而言是块垫脚石,对弱者却是块绊脚石。”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当面对“苦难”等风雨袭来时,勇敢地推倒心中那堵无形的挫折之墙的人,才能迎来绚丽的彩虹,获得人生的馈赠。让孩子们战胜自我,自信而快乐地生活,是我们每一位老师与家长应尽的一份责任。
一路有你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 凌 雷
转眼又到了岁末年初,十二月的寒风格外凛冽,树上的叶子已脱落干净,那瘦小的枝桠在风中颤抖,不知它们能不能捱过严冬,去迎接下一个暖春。上完课回到办公室,一封信醒目地放在桌上,我看看信封上的署名,原来是工作第一年时教的一个学生写来的,印象中这是一个长于理科的男生,在语文课上从不曾主动发言,今年他应该上高三了吧,怎么想起给我写信了呢?
带着满心的疑惑,展信一读:
好久没见到凌老师了,记得最后一次见到您是初三时在学校小池塘旁的花坛边,当时您来淮外改试卷。就在写这封信的半小时前,我知道了您的手机号码,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打电话给您。我今年已经高三了,现在的语文成绩却惨不忍睹,毫无疑问将总分给拉了下来。
这次考试是和南通联考,拿到试卷后看到作文题目“从头再来”,依稀间仿佛又看见您当年在黑板上写下的“论成败,人生豪迈,大不了从头再来!”面对自己高一的辉煌与如今的失落,我不禁一遍遍问自己:一切真的能够从头再来吗?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希望是件好东西,没准是件最好的东西,而且从没有一件好东西会消逝。”对于这句话我持保留意见,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确,然而,从我身边的某些朋友的经历中,我认为希望破灭的确会扼杀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我不希望自己在压力面前垮塌,更不愿自己仍纠结在如今的困境中,真的希望凌老师在空闲时间能给我写信,给我支持。
记得从前自己在做学生时,老师曾讲过:“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朝气蓬勃的少年人怎会有那么多愁绪呢?不过是矫情而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生存压力的加大,这些成年人才会感受到的竞争压力,早已把触角伸向了还在校园中的孩子们的身上。他们渴望优秀,渴望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渴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一旦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敏感的神经便会被深深的刺痛,极度的焦虑包裹着他们,所以当他们向自己最信任的师长与亲人求助时,绝不能漠视孩子们的感受,应该用自己的经验与人生阅历竭尽所能地去帮助他们。
于是,我立即提笔给他回信:“……孩子,不要畏惧此刻的挫折。梁启超曾经对他的儿子梁思成说过:‘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凡事先努力付出,莫管他收获几何,因为总有太多因素干扰那最后的结果。对你现在而言,最重要的事,莫过于静下心来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在自己薄弱的环节,多下功夫,总结经验教训。心态比分数重要!在我的读书年代有部青春励志片叫《十七岁不哭》,风靡一时。其中有两句台词,我至今难忘:‘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要从容’。每当关键时刻,胜者往往是那些能击败压力,举重若轻的人,你可懂得?……”
写罢,望向窗外,寒风依旧在呼啸,可那些我曾为之担心的瘦弱的枝桠虽有摇摆之时,却始终不曾折断。我长舒一口气,经过风雪的历练,它们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耐挫,相信春暖花开之时,它们一定会再吐新芽!
让学生爱上“跑操”
宝应实验小学 仲 琛
入冬后,学校组织跑操活动。开始几天,孩子们积极性比较高,可是近来发现,逃操的同学越来越多。有的同学说是感冒了,有的同学说腿疼,有的同学说跑步时头昏,总之原因很多。作为班主任,我知道这其中必定另有原因,逃操的根本问题出在孩子们的思想上,对跑操具有畏难情绪,耐挫力低下。心理学早已证明,某一孩子心理耐受力的高低可关系到他将来的成就与发展。有人曾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他们中间有50%以上的人都有过坎坷不幸的童年。
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我猛然想起了刚学的课文《军神》。课文主要讲了在抗日战争时,重庆临江门外的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里,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就是刘伯承将军。刘伯承将军做眼部手术需要麻醉剂,而他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所以拒绝使用麻醉剂,凭着自己坚强的意志完成了手术。刘伯承有着钢铁一般的坚强意志,做手术的沃克医生直夸他:“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军神!”我想,孩子们逃操现象不正是反映了他们缺少刘伯承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吗?在班级会上,我引导学生们讨论“意志力”的问题,大家最终达成了共识——坚强的意志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倘若你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那么你就会一事无成!
当然,语文课本中具有十分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如国内外的名人故事、中国国难故事、战争故事等内容,当中写满了挫折、艰难,浸润了辛酸、血泪,记录了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教学《詹天佑》《月光曲》《卧薪尝胆》《轮椅上的霍金》这些文章时,我们联系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上有坎坷,有风雨,只有我们坦然面对,坚强地生活,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在这种富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有丰厚历史沉淀的课文和资源中渗透挫折教育内容,说服力强、感染力强,收到的成效当然是显著的。
现在,孩子们真正爱上了跑操,在跑操中,他们收获了很多!
孩子,大胆越过那堵墙
淮安外国语学校 吴寿健
曾教过这样一个孩子,小学时成绩门门名列前茅,还精通几行才艺,是老师和家长心目中典型的“乖孩子”、“好孩子”形象。可是上了初中之后,由于科目增多,竞争变强,成绩开始还不错,但是过了一个阶段以后,有点滑坡。其实这本是正常的事,但是她却不能接受,心理落差很大,情绪变化也很大,经常向家长和同学发火,导致同学关系非常紧张,后来一段时间班里就没有几个人和她来往了。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看出了一点苗头,立即和她的家长进行了一次深谈,了解了她过去的学习、性格、情绪等情况。父母也非常难过,他们说没想到今天会是这个样子,小学时从没让人烦过神,成绩一直是顶呱呱的。我发现她的家庭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孩子时刻生活在一种紧张和压抑的家庭环境中,长此下去孩子的心理防线必然会塌陷。于是我建议他们多为孩子心理减压,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不要总传递给孩子一定要做第一的信息,告诉孩子要努力去拼搏进取,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结果,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和她的父母沟通好之后,我立即将目标调转到她的身上。一天,她主动把自己的座位从小组搬出去,搬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看着她一副又孤傲又可怜的样子,我左右寻思,怎样走进她的内心,帮她走出心灵的挫折围墙。一天体育课,同学们都到操场上去了,班级里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在做作业。我悄悄地走到她身边,问她为何不上体育课,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直摇头,然后眼泪一个劲地流。我把手帕递给她,开导她要学会真诚与人相处,告诉她怎样处朋友,如何对待学习中的困难等等,后来又陪她一起到操场上打了一节课的排球。当天的日记本交上来了,她真诚地向我敞开心扉,称我为良师益友,并把很多心里话向我倾诉。在改到她日记本的时候,我很谨慎,反复阅读,最后才下了批语。我说:“孩子,每个人不一定样样都是最棒的,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追求,只要我们尽力,就无怨无悔了。”末了,我还引用巴尔扎克的话:“苦难是一块石头。对于勇敢者而言是块垫脚石,对弱者却是块绊脚石。”第二天,奇迹出现了,她居然主动将座位搬回了小组。
我知道,这是教育和转变她的良好契机,这时受挫者本身已经有了转变主动性,关键是看外界氛围如何去把她向正面的方向引导和影响。于是,我又私下里和她们组的组员逐一进行了沟通,希望大家能够包容和关心她。个别同学开始还有一点意见和怨言,说她是如何的不好,对人如何的刻薄。后来在我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也都放下了心理的包袱,敞开心扉接纳她,帮助她。时值学校英语节,她们组出的课本剧节目是《白雪公主》,看到她和同学们手牵手笑得开心的样子,我的心像喝了蜜似的甜。
后来,我不教这个孩子了,但我一直惦记和关心她的发展情况。她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现在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教育模式和升学竞争压力,使得孩子较早陷入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比拼的怪圈。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校园中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惧、人格障碍等,由挫折引起的占绝大部分。我们的教育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走进孩子们脆弱的心灵深处,和他们一起推倒那堵无形的挫折之墙,从而让他们战胜自我,自信而快乐地生活。
案例剖析
打开“行为偏差生”的心灵窗户
宝应实验初中 赵建琴
案例:徐某,男,初三。经常违反校纪班规,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有抵触情绪。常与言行不良的学生交往,甚至与社会上某些游手好闲的人有来往,而与本班同学关系不合。穿着打扮、言语行为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比较成熟。该生学习情绪低落,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睡觉或者说话,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学习主动性。虽然说脑子比较灵活,但不肯在学习上花时间和工夫,怕吃苦,所以成绩属于中等。曾有作弊经历,虽受到处分,但心里对此事仍抱有无所谓的态度。
徐某就属于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倍感“头痛”的行为偏差生。从心理上分析,行为偏差学生的是非观念混乱,把握不准事物的正误界限,情感上缺乏耻辱感,自控能力差,他们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并且不能用正确的观念去抑制不良的欲望,行动上自制力差、意志薄弱,感情易冲动,逆反心理重,心理承受力差。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沼泽,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呢?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是从心理上接纳行为偏差的学生,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
所谓“接纳”,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按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心灵深处对行为偏差的学生以平等的人格,诚挚的态度,恰当的方法耐心疏导,而不是冷淡、嫌弃、厌恶、排斥他们。
一、以良好的心态与行为偏差的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
1、深入了解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我们不能光凭经验用固定不变的模式来套每一个学生,要因人施教,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式,掌握他们的个性特征,摸清造成他们行为偏差的心理过程,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制定出切合他们心理变化的教育步骤,引导他们进步。
2、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沉着、冷静、心平气和地教育学生,不要以急于求成的心理处理事情。
3、与学生心理互换,进行换位思考。要多从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去认识、体验和思考,尊重他们的人格。对行为偏差的学生要以朋友的姿态,把他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坦诚相待,以诚感人,耐心疏导。
二、选择教育的最佳时机,运用恰当的方法,破译学生内心的动情点。
一般来说,行为偏差的学生性格往往孤僻倔强,犯了错误后,害怕受到教师的指责、嘲笑甚至训斥,他们大多情绪紧张,甚至怀疑、抵触,强词夺理。因此,要找准易被学生接纳的突破口,这样才能“搭准脉搏”,入情入理而不致反感恼怒。
1、用“无声的语言”缩短心理距离
在与行为偏差学生谈话前,要以一些无声的行为来创造一个真诚平等的氛围。例如,笑容可掬地为学生搬过一把椅子让其安静地坐下,递过一杯水……这些无声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有利于即将进行的谈话。
2、委婉幽默,缓解恐惧心理
有位诗人说过:“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对行为偏差学生的疏导,需要机智,讲究幽默教育艺术,设置师生间相容教育情境,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是叩开学生心灵,缓解恐惧心理的门户,是启迪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省悟的法宝,是转化行为偏差学生的催化剂。
3、“适当示弱”,以产生心理共鸣
在同行为偏差的学生谈话时,可以采取“适当示弱”的方法,促进心理沟通,产生心理共鸣。行为偏差的学生一般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自身行为不妥,才会在行动上有意识地克服改正。老师可用充满希望的语言,激励学生的自信心:“看得出来,你很聪明,就是平时不努力。”甚至可以“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经历,“适当示弱”以帮助行为偏差学生“走出迷茫”……
4、“亲切的关怀”,破译心灵的动情点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失去温暖的人最需要温暖。处于特殊境遇的学生,最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信任和体贴。我们知道,行为偏差的学生平时听到的批评往往要多于表扬、鼓励和关心,因此,在适当的场合,恰如其分地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可以破译他们心灵的动情点。
境外见闻
日本的“忍耐教育”
曾岩界
在日本的校园门口,在孩子即将放学之际,竟然看不到一个家长的影子,直到孩子们一队队走出校园,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压根儿没有等家长来接的念头。
在中国,很多学校门口都立着“家长请止步”之类的警示牌,在放学时间却会出现人如潮涌,更有那二轮三轮四轮的车辆充塞道路。但是在日本的放学时间,孩子们走出校园后,三五成群,向着四面八方,结伴而行。
在日本,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个组织是自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报酬,其成员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
大多数日本小学生每天清晨6点半左右就要起床,出门后需要步行和住在附近的同学们会合,然后一起走路上学。虽然小学生们都很害羞,一路上互相几乎不说话,但是高年级的孩子见到低年级的孩子会默默地伸出手等着他握。只要是顺路的,随便遇到的两个孩子就会默契地把手牵在一起。日本的公立小学没有校车,原则上除了生病和受伤以外不允许家长用车接送。如有家长要接送,但要和孩子们一起步行。
在每一个小学生们通过的路口,早上七点前就有志愿者拿着“横断中(过马路)”的黄旗,指挥小学生们过马路。无论是寒风中还是暴雨中,无论是有没有人来,志愿者们都一样矗立在自己的岗位。下雨时有的大孩子会给比自己矮一头的孩子小心地撑着伞,好不让他淋湿。眼看着有的孩子在雨里摔倒了,爬起来拍拍满身的泥水再接着走。
这种“忍耐教育”还表现在制服上。幼儿园的制服一年四季都是裙装,外面可以套大衣,但是到了幼儿园门口,大衣和帽子手套等防寒用品就必须摘掉。运动服分长袖长裤和短袖短裤,能够整个冬天坚持穿短袖短裤的孩子会得到表扬。日本没有“老寒腿”的说法,相反讲“孩子是风之子”,要让他们从小就冻着。孩子不被冻感冒是不可能的,可就是在一次次和感冒的抗争中,孩子们的体质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引自《环球网》
他山之石
小学生耐挫教育略谈
颜遐遗
小学生的耐受挫折教育,必须根据其年龄特点,在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内,注重正确的引导。
一、强化耐挫准备心理
由于小学生对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往往不足甚至毫无准备,因此,教师平时应利用班会等适宜的场合,适当渗透耐挫教育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避免的;受挫是由外界和自身两方面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另一方面,要加强和培养学生作好随时接受挫折的心理自控能力。
二、明确耐挫教育内容
挫折涉及到自然、社会、个体等多种因素,这就决定了耐挫教育的内容是多维的、多侧面的。在耐挫教育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又要兼顾挫折教育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及相关要素。其基本内容包括:①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引起挫折的一般认识和了解;②对生活中出现的挫折的心理准备及疏导对策;③对学习上遭受到大小不同、程度不一挫折的态度及其转化机制;④对实现各类个体需要的竞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挫折的反应和利用;⑤对学生群体中人际关系造成的挫折的正确处理和协调;⑥对动机与目的、能力与愿望不相符所衍生挫折的自我防卫;⑦对学习、生活中暂时性挫折的清醒认识及必胜信念;⑧对受到各种挫折后自我心理保健的常识教育和可操作性的行为方式指导。
三、活用耐挫教育信息
1、在现实生活中感悟
以往,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只进行“形势大好,越来越好”的教育,久之,在学生的脑海中,只有“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美好景象,全然没有“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风云变幻。这样,一旦社会的某些阴暗面被“曝光”而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时,他们往往只会目瞪口呆,觉得不可思议,继而可能会产生受欺骗感以及对所受教育产生不信任感,从而陷入挫折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产生,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当努力克服这种片面性,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社会、看人生。“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从小树立辩证观点,既看到光明,又看到黑暗;既看到顺利,又看到挫折,长大后才能迎难而上,勇往直前,而不是知难而退,裹足不前。
2、在模拟挫折中体验
青少年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具体的、直观的、身边发生的事物容易引发兴趣,促发联想。基于此,对他们进行耐挫教育就不能只讲空洞的抽象道理,必须利用现实中的挫折事件,包括自然环境挫折、社会环境挫折以及个体需要挫折。不失时机地反复进行教育,使学生懂得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斩六将”,也要有“败走麦城”的心理准备。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学生的耐挫能力就会逐渐提高,从而做到宠辱不惊,成败坦然,将成功和失败都作为新的起点。
四、开展耐挫实践活动
许多研究表明,早年的挫折经验对成年后的影响甚大。为此,应让学生从小经受艰苦磨练,使其懂得生活中还存在逆境、坎坷、困难等。以团队组织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生存能力、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
五、进行耐挫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心理宣泄的场所,而且对他们学会正确认识挫折和把握挫折反应的策略,都有良好的帮助、启发和教育作用。
——引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