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光闪烁
置身广袤世界,我们的卑微不必言说。在思想维度,我们好似复印机,吐不出几句自己的话;在学术的维度,不管是角度、深度还是技术都乏善可陈;在文学的维度,我们的文字不仅立意俗套,还叙事啰嗦,甚至连基本的语言流畅都没法达到。
然而,世界的仁慈就在于此:它不因无知而剥夺生命,不因卑微而剥夺热爱。这期稿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有着生命热气的老师,怀抱热爱,小心翼翼地雕琢着具体而微的教育人生。
你看前方微光闪烁,那是无数的他们在行走:以手掌灯,风雨不灭。
【言论】
被历史绑架的屈原,及其它(二)
温州翔宇高中 张羽
一是强烈的自恋情绪。作品里,他将大量的香草美人贴到自己身上,别人就是臭草和败坏善嫉的众女、群小。修辞立其诚,在他心目中满朝文武似乎就没两个好人。君则易惑,臣为群小,妃为众女,只剩下他自己满身芬芳、痛苦莫名。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史记》有记载:
上官大夫……谗之曰:“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翻译一下就是,上官大夫进谗言说:“每当制定出一个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人能做好这件事’”。
看看,这不是自致其诟是什么。
二是道德绑架。这与自恋形成一个闭环:因为自恋,所以看不上别人;因为看不上别人,所以更加自恋;因为牢不可破的自恋,就会将心态投射到外界,“除非你们像我,否则就是烂人;除非世界如我所想,否则就是黑暗社会”——因为,“我”就是正确,“我”就是真理。
我们在读屈原作品的时候,可以发现遍地是这样自认绝对正确的文句。
我相信屈原的个人品质和道德修养,也相信他为国为民的决心,这样一个人贪污受贿迷恋美色几乎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他明显没有意识到“道德的本质是向内要求,不能强行推广,更不能以绳天下”,天真纯洁的他不知道人类的有限和人性的逆反性。除了有限的个体,全人类也没几个人能达到他那样的道德修养,而他竟以这个来作为人和臣的标准。
这时候局面就变成了这样:人们达不到——人们知道这个叫屈原的人达到了——人们知道这个叫屈原的人每次看着他们的时候都像看着一个小人或傻X,眼神深处甚至不是怜悯,而是深深嫌弃……站在人性的角度,你说会发生什么?
如果屈原只是普通人,比如陶渊明,那么他可以去隐居,“老子不干了”。可是,屈原不是普通人(当然陶渊明也不是),他想干,干一番大事。干大事,就不可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甚至争取看上去团结不了的人。可是他的所作所为,竟然是推开原本完全可能团结的盟友,也让敌人对他的行动更加坚决——这不是一个想干出大事的人的行为模式,他的政治修为和品质非常可疑。
君子误国,比小人误国后果更严重:小人误国,败坏不了根本,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就是小人,且不会陷入真正的绝望,因为人们还能期待小人自败后的中兴;君子误国,会让人从结果上推断出更加绝望的局面“连君子如屈原也救不了的国家,死定了!”
三是以死明志之举。我们总在宣扬屈原之死是因为楚国国都郢被秦军打下来了,于是他完全绝望,所以自沉。然而,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楚国灭于公元前223年,中间有漫长的55年时间,王都可以经历两代以上。一个一心一意、口口声声为楚国而生而死的人,在母国还将存在55年的前提下就绝望自杀,这是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眼界、智谋、判断力和意志的体现?
请注意以下地理:郢,在今天的荆州。而楚国疆域,从今天的川渝湘鄂直到安徽江苏浙江甚至河南山东南部,郢被打下,还有极其广阔的空间可供腾挪——而且也确实腾挪,甚至出现过中兴之貌。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怎么可能由此选择绝望而死?
无谋匹夫可以去死,屈原本应有此眼光、毅力、隐忍而不死。所以,他的死,从根本意义上说,与楚国无关,与他自己有关;他是为自己而死,绝非为楚国而死。
郢破之后,楚顷襄王迁都,收复十五城;楚考烈王继位,助赵、灭鲁(你没看错,鲁灭于楚),楚国一度复兴。也就是说,战国四君子、廉颇蔺相如、长平之战……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都发生在屈原死后。
四是更加异化君臣关系。
屈原之前,君臣主要是礼制上下关系。孔孟们四处求职,不合即走,根本不存在忠君之说,而是“忠天下”。与屈原同时代的孟子(比屈原先死十二年),在君王面前不卑不亢,何有求宠之心?。
到了屈原,将君臣比之妻妾,将群臣冲突比之后宫争宠。虽不能说屈原以一己之力将国家君臣上下级变成家庭夫妻从属关系,但他的作品广入人间,对这个转变及其巩固,恐怕有其重大作用。
屈原把香草引入作品,开自然景物大量入文之先河;屈原把妻妾关系引入君臣之义,变人格的平等而成人身的依附。
——这一点,恐怕正是他被一代又一代绑架的又一个深层原因。
【思考】
“双减”遐思
淮安曙光小学 韩小玉
新学期返校时,班上同学个个神采飞扬,我忍不住问了一个同学:“怎么这么高兴啊?”淮安曙光小学 韩小玉
“老师,这次回家玩得真开心啊!作业布置得少,一会儿就要做完了。我每一门作业做得都很认真,爸爸看我早早完成了也很开心。他带我去钓鱼了,在他的指导下,我钓了好几条鱼呢。老师如果让我写一篇钓鱼的文章,我一定会写得很棒!”孩子喜滋滋地说。
听了孩子说的我也很开心。刚要走,他又拽着我说:“老师,我还跟我爸爸去我家田里看稻子呢,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仔仔细细地看了稻穗,它们沉甸甸的,在太阳的照耀下金灿灿的,爸爸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哦。”
“看来,这次放假你的收获很大哟!”
“是啊,老师,下周放假作业还是这么少吗?我爸说如果作业早早完成的话,就带我去看收割机是怎样割稻子的?”
“嗯,放心吧,还是这么少。”
“耶……太棒了!”
孩子欢呼着跑开了,看着他欢快的背影,我陷入了思考……
读书改变命运,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信念,上一所好大学更成了孩子上学的唯一目标,老师能让孩子多考一分更成了自己的职业追求,这些思想都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竞赛、夺冠,不是为了成为“达官贵人”而是为了成为“人”——让每一个出身不同天赋不一性格各异的孩子都能正常地发展,尽可能好地度过他们的人生。
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而双减政策的实行,正好可以贯穿这一思想。
为什么这么说呢?小学阶段所有的孩子花同样的时间,同样的资源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毕竟每个人的天赋不同,性格不同,也间接影响了他们在学习上的成就跟进度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的老师家长为了考试的分数,不惜牺牲孩子美好的童年生活和个人的身心健康,挤出各种时间进行补习补习再补习,可能分数暂时是补上去了,可是孩子失去的却永远都追不回来了。但是,如果反过来,同样的时间和资源学习,只要老师教学用心,每个孩子一定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学习了,大家都知道,孩子生下来,不用人教,他渐渐地也会模仿自学很多本领,所以人类天生是有主动学习的欲望的。此时孩子学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不要再利用课余时间去补习,而是把更多的课余时间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原本学问好的人将来仍然可以做学问,学问不好的也有自己的爱好,还可以拓展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领,岂不是很好?我相信如果这样教的话,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培养出或高分低能,或眼高手低,或文不能武不中的学生了。
虽然孩子的负担减轻了,但是对待教育,不论学生还是老师,都应该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松懈。尤其是我们老师,更不能自我减轻负担,相反,要练就点石成金的本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你的点拨下,把自己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麻雀有麻雀的天空,老鹰有老鹰的天空。大家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所谓“天高任鸟飞”。新时代不再信奉“丛林法则”,而更崇尚“天空法则”。所以不要以“都是为了你将来好”而牺牲了人的一生中最天真烂漫,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衷心希望每个学校每位老师坚持贯彻执行“双减”政策,减掉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为每个孩子更好地成长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
【现场】
一位母亲的道歉信
监利新教育 朱芹
清晨踏进班级,立即停留在两个男孩子身上:他俩正在脏话对骂。我看了看他们,期待他们自己停下来。但他们正在气头上,根本没有留意到我对他俩的高度关注,越骂越起劲。监利新教育 朱芹
我忍不住了,提高嗓音厉声叫道:“一大早还有没有完?看来我得跟你们的家长沟通一下了,其他同学按照要求读书,开始!”
听到“家长”二字,他们才熄灭了战火。
下课后,我拨通了两个孩子家长的电话,一个孩子的母亲接听了我的电话。
“唉,老师啊,不瞒你说,其实我早就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有时候他放假在家,我工作比较忙,一回到家,看到他和他小弟把家中闹腾得乱七八糟我就来气,我会对他吼叫责骂。虽然他不敢反抗,但嘴巴总会咕咕哝哝说些什么,表现出极不满的样子。我的脾气也很暴躁,大多时候我都朝他发火,他小弟还小,不管出了什么烦恼的事情,我都会拿他开刀,狠狠地的责骂他,惩罚他,毕竟他是哥哥啊,比小弟大呀。老师,你说是不是啊?”孩子母亲语气急促,愤愤不平。
看来事情还不简单,我便约了这位家长来学校面谈。
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我在办公室见到了家长。一身黑色的开衫,一张黝黑多肉的脸庞,精明的丹凤眼中显出风尘仆仆的样子。
孩子进办公室后,低着脑袋不吭声,不看我,也不看他妈。
“昨天电话通知你妈妈的时候,你妈妈和我说了一些你放假在家的情况,妈妈说她在家的时候,看到你调皮不听话会对你大声责骂是吗?”我问。
孩子默不作声,没有正面回应我,眼睛露出空洞的迷茫,很快又低下头去了。
“孩子妈妈,您看这样行不行?我觉得孩子出现这样暴躁和喜欢私下嘀咕脏话的现象,与您平时在家对他的态度有很大关系。所以,今天孩子给同学道个歉,妈妈也给孩子道个歉。妈妈首先要做保证,以后孩子放假在家时,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任何不顺心的事情,不再一味地找大儿子吼叫发泄,好吗?”
“行行行。”家长连忙回答。
我又把头转向孩子:“你呢,也用课余时间写一份保证书,保证慢慢改掉冲动爱私下骂骂咧咧的嘀咕行为,在家中也尽量不给劳累的妈妈添乱子,好吗?”
孩子抬起头来,虽然没做声,眼里溢出了泪水,坚定地点了点头。
这位母亲趴在我的办公桌前,写下几行虽然歪歪扭扭但是很认真的字,当着我的面,递给了孩子。课间过后,孩子当着母亲的面交给我一份保证书,也交了一份给母亲,自己还留了一份。
之后,孩子在课上课下开始有意识地改正自己容易冲动插嘴说脏话的行为。特别是当自己在课堂上无礼地喊过一句话后,只要我一个眼神,他就立刻领会,还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继续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我没有看过他的那封写给母亲的道歉信。那是他们家庭的秘密。
另一个孩子有秘密吗?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够为第二位孩子也做点什么。
【阅读】
大道无形,重剑无锋
——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有感
温州翔宇初中 任浩博
作为一个青年老师,经常为了课堂目标和课堂落实而苦苦思索。两者之间仿佛有一道鸿沟,横亘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我看得见,却跨不过。——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有感
温州翔宇初中 任浩博
求索间,翻开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找到了许多答案。温暖的文字背后蕴含着朴实的语文智慧,作者巧妙地“四两拨千斤”,把每一篇文章都引进了学生的心。读到佳处,我不禁提笔,虽笔力不逮,但仍希望艺术为土,生长出自己的力量。
首先,我看到调动已有学习经验的重要性。《好久不见》这节写作课上,老师利用学生刚刚完成的作文题目再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原有的素材选择上开阔视野。《孔乙己》的课例中,老师巧妙地把本课和上一节课《幽径悲剧》进行对比联系,使得学生体会到悲剧的共通内核。同样的逻辑也出现在《驿路梨花》中,肖老师通过提问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将本节课和学生脑海中关于叙述顺序的回忆串联了起来。在《溜索》中,肖老师提问学生,参考《孔乙己》和《变色龙》,用文中人物给文章重设标题。
其次,我明白了要重视编者意图,善于利用教材资源。肖老师旗帜鲜明地倡导教材的主阵地位置,在传记教学《伟大的悲剧》中,要求学生阅读“预习提示”快速掌握浏览的方法要义,继而运用到课堂中。在自读课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在《一棵小桃树》课例中,他引导学生利用旁批分析情节,并结合文字品析和朗读,快速掌握文章的主旨。《溜索》中,肖老师设计了“哪个旁批对你最有作用”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再接学生思路顺流而下,自然地完成教学动作。
在书中,我懂得了朗读教学的意义。肖老师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细致且准确。针对不同的文体,肖老师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在小说《猫》,针对“张妈”的推断,围绕一个“叫”字,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张妈对猫的偏见。在《溜索》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溜索的不安全,肖老师范读“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着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而在《外国诗两首》和《学习写诗》这两节诗歌相关的教学中,则是频频带领学生于文字朗读中体会其中情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还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审美能力。
注重文字品析,也是我读书时的重要收获。“‘又’字出现得特别好。”,这是《孔乙己》中的品析;“哪个字写出他们当时的艰难”,这是在《伟大的悲剧中》的提问;“关系好,哪个词”,这是《老王》主旨理解的开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问题简单,却能带领学生领略文字的精妙。
从书中可以看到,尽管肖老师教学形式多变,但落脚点却十分明确,知行合一。书里,文章的解构和手法的运用,如同武林高手一般,大道无形,重剑无锋。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是一本教育著作,展示的却是一个文人对文字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放下这本书,我仿佛悟到了跨越那道鸿沟的关键。
【光束】
老师引导学生时往往根据预设的答案,对于不相符的答案,不论回答多么具有创造性,老师往往要带回到预设的答案上来。在这种课堂之上,不会充满激情和活跃的气氛。
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存在单调和重复的问题,导致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首先是重复鼓励性评价语,比如“不错”“很好”“可以”“你真棒”“你真聪明”,这让学生怀疑老师的真诚。有些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比如“还可以”“比较有道理”“下次争取回答得更好一些”等即时评价语还在广泛运用。
——枣庄翔宇中学马衬老师谈课堂即时评价问题
她家一共5口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她本人。爸爸在她三年级快结束时出国了,妈妈长年在昆山打工,奶奶大部分时间在南京,现在就爷爷在家陪读,一家人就春节前后能聚齐在一起。据小孩口述,爷爷和奶奶的关系不好,爸爸和妈妈关系也不好。她说爷爷的脾气很不好,经常骂她甚至打她,打得还很重。我问最近一次是因为什么事挨打,她说吃西瓜,没有把切瓜刀洗干净,蚂蚁爬上去了,就为这个事扇了她几个巴掌。他爷爷脾气不好我也体会到了,开学的第一次小休离校,她爷爷到班级接她,我让他填写小休交接表,他当时很激动,说走读生有走读证还要填交接表干嘛,每次都是直接就走。我和他耐心的解释,小休和平时不一样,放学时间不同,而且小休家长都是在教室接小孩放学,签完表后小孩就算安全交到你的手里,下面由你负责,这是学校对小孩的安全负责,不是要为难家长。这位爷爷,就在教室和我拍桌子。
—— 淮安曙光小学部刘志荣老师谈问题学生原因探究
我为大家分享的是基于调查的名著导读课的课题是《〈西游记〉探秘——当孙悟空遇上紧箍咒》。我在课前设计了一个自主学习任务单,在线发布给学生,任务单上有一个问题:阅读《西游记》中与“紧箍咒”和“孙悟空的变化”相关的原文,思考这两者有什么关系,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有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通过此问卷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应该有了充分了解和掌握。然后运用元素组合法对紧箍咒对孙悟空的影响提出了三个质疑:为什么要给孙悟空带上紧箍咒,带上紧箍咒后有什么变化,孙悟空的变化仅仅是因为紧箍咒吗?接下来让学生阅读完成报告。这是一节基于学情,融合技术与名著的自主探究理念下的名著导读课,我个人感觉非常新颖,是名著阅读非常前沿的探讨与实践。
——监利新教育杨雄老师谈名著阅读课例分享
我经常会把班里的学困生带到办公室“开小灶”,但是对杨伟明这样内向、胆小的孩子来说,办公室是严肃的地方,是不听话、犯错误的孩子才会来的地方。来到办公室,他只会更拘谨。于是我想到了校园的小游亭。一天活动课时,我把他带到小游亭里,我给他出了五道比较简单的应用题,要求他解答出来。我和他坐在一起,看着他皱着眉头冥思苦想。很快,五道题都做好了。我一看,懵了,五题错了四题,顿时心里的火苗就往上窜。我又一想,不能浪费今天这么好的氛围,于是对他说:“你再试着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我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你再努点力,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咱们就一起来想一想。”他一次又一次地拿起笔想列式,又一次次不敢确定地放下笔,就怕写错被老师批评。我没有打断他。终于,十分钟后他写下了最终答案递给我检查。除了一题计算不小心出错外,其他全对了。我让他订正后,在他的随堂本上画了一张大大的笑脸。看到了笑脸,杨伟明也笑了,笑得比作业本上的笑脸还要灿烂。
——淮安曙光小学部傅家阳老师谈对学困生的爱护
那年清明节,老王带着纸钱、香和一堆《电脑报》来到儿子的坟前,想哭又哭不出来,只觉得心里堵得慌,看着燃起的《电脑报》,他在心里默念着:“儿子,你在他乡还好吗?”
——监利中学邓海平老师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应试之痛、无知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