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与发现(177期)

时间:2022-12-06 09:29 作者:林云霞 编审:编辑部
尊重与发现

  为了采编稿件,拜读学校的听课心得和家访故事文件夹,发现多有精彩之处。和作者交流,回答大都是“哎呀,我不会写作的”。看来,大家竟没有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写作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对外,发现世界正发生的一切;对内,发现自己的内心。尊重这些发现,便就是了。



【文苑】

一双女鞋
监利中学  胡瀚
  一六年吧,那时的我还瘦削,网购了一双女鞋,米白色,小高跟,40码。我的脚39码不到,竟也能穿下,也就懒得退了。但终究是不喜欢,搁置到年底,捆回了家。妈妈说:“这鞋你大姑妈穿着刚好,拿过去吧。”
  大姑妈家离我家不远。小时候,姑妈让我们姐弟俩去吃午饭,下课铃声传到田地里,姑妈放下裤腿,光着脚从地头奔到灶头。油菜秸秆在灶膛里红旺旺,姑妈让我俩坐桌前等,她每盛起一道菜搁在灶上,我俩就迫不及待捏起一片来吃。姑妈常微笑着问:“婷儿、幺先生以后长大了,请不请姑妈到你们家吃饭的?”那时,姑妈和爷爷一样,总叫我“幺先生”。
  再见到那双女鞋,是姑妈七十四岁生日当天。那天中午,我和妻子、还有姐姐赶到大姑妈家,爸爸把“劳模”三姑爷从田里召来,又央朋友从镇里约了个摄影师来。他说,七兄妹一辈子都还没个合照——大姑妈的身体一直很健朗,谁会想到拍合照呢?
  今年八月十三那天,表外甥升学,姑妈突然头晕,好半天才缓过来。妻子鱼儿说“姑妈去做个检查吧”,姑妈无力摆摆手——她总是坚强,拉扯大三女两儿,照顾中风的大姑爷,前两年孙女高三还去陪读。现在,儿女长大成人,大姑爷恢复得不错,孙女也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还抱上了重外孙……姑妈的日子越来越好。
  九月初,妈妈突然打电话给我:“幺儿,大姑妈患了白血病了。”我愕然了。爷爷的大妹一五年过世,享年八十五;爷爷的二妹二一年过世,享年八十八;爷爷的三妹和幺妹都健在。本以为岁月静好,老人们按照自然规律老去,我们慢慢有了孩子,孩子背上书包,父辈再变老。可我的大姑妈却被病魔狠狠往前推了一把。
  思绪收回现实,爸爸把大家招来坐好。姑妈坐在中间,她的妹妹和弟媳们两侧排开,男士都站在伴侣身后,整整齐齐十四人!摄影师在前,指挥大家调整姿势:“来,大家都靠着大姐坐得近一些,大姐笑一下。”我在一边,看着姑妈从疲惫的脸上抿出笑容。她太累了,太累了。
  记得今年正月初二,我们给姑妈拜年,姑妈正在田里锄草。鱼儿说:“姑妈,等我们的房子装修完了,就接您到新房子里来吃饭哦。”
  “好啊,我也想看看我瀚儿、我鱼儿的新房子呀,什么时候可以装完呢?”
  “姑妈,我们有点慢,估计十一吧。”
  “嗯,不急不急,姑妈要去的。”
  姑妈又从田头到灶头,给我们做饭吃。只是这一次“蹭饭”的换成了侄儿和侄媳——我们结婚时,姑妈还特地赶到监利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当时摄影师只顾拍摄我们这对新人,只有一张宾客照里,能看见姑妈的侧脸。
  这一天,姑妈是主角,她终于可以坐在照片的中心,被自己照顾大的弟弟妹妹簇拥着,被自己养育大的儿女簇拥着,她枯瘦的双腿端端正正,脚上是那双女鞋,小高跟,米白色,仿佛崭新的。
  ……
  大姑妈终究没有来他侄儿侄女家吃饭。出殡前夜,大姑爷颤颤巍巍绕到冷棺前头,掀起盖在上面的红床单,埋头恸哭起来。

芦苇与稻穗
淮安外国语  张诚
  湖边泛黄的野草杂乱地倒着,也许秋风摧残太重了吧!这般柔嫩的草是经不起秋的考验的。那高大的芦苇也是如此,不过,不是因为柔嫩。
  绿了一夏的芦苇已经彻底地被秋风刮成了枯黄,那样干燥的黄是一种象征,一种生命尽头的象征。可它却依然高昂着头。我悄悄走上前,轻轻一折,“嚓”的一声,芦苇应声而断。指尖隐约感到了一丝疼痛,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根刺插进了指尖。轻轻将它拔了出来,被扎处看上去没有异样,痛却留下来了。
  回来的时候,路过一片田野。秋天的稻田挤满成熟的意味。一阵风吹过,饱满的稻穗如金色波浪在田野翻涌。同样是黄色,一个是金黄,一个是枯黄——面对相同的秋风,稻穗和芦苇带给人们不同的姿态。
  那秋风吹到了稻田里,吹黄了稻穗,稻穗选择了成熟;那秋风吹到了湖边,吹黄了芦苇,芦苇却选择了安静地走向死亡。
  我惊诧于造物主的神奇,竟造出了如此截然不同的植物。当然,也造出了类似于这些植物的两类人。
  那些选择了奉献的人,成为“稻穗”,他们是伟大的。在很可怕的秋面前,他们没有低头胆怯,而是积极地迎接,经受住了秋风严峻的考验。
  那些选择了做“芦苇”的人呢?他们又做了什么呢?除了枯萎,还要扎刺吗?

【课堂】

科学学习的来路与归途
温州翔宇初中  胡阁
  9月20日,观摩了周伯良老师的《电能复习》一课,大受震撼。周老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将电能这个复杂的专题进行了解构重组。整节课以“茅坑灯的设计”“伏安法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焦耳定律的应用”三个巧妙的任务设计,完成了电能专题主要知识的复习并进行了充分的展示,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课堂,人人是课堂的主人翁,老师在其间,只是来回巡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完善思路。
  一、小组交流展示的微调——实现知识从“外源性”到“内源性”的转型
  我是一个喜欢关注细节的人,本堂课的细节就处理得恰到微妙。以理想课堂的核心环节“小组交流展示”为例,目前科学组“理想课堂”的常规思路是先交流后展示,而周老师在这个流程的前面加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环节,这个设计非常必要。许多时候,学生对交流的主题没有一个初步的看法或明确的立场,直接参与交流,没办法进行思想碰撞,只能以旁观者身份被迫接受别人的想法。交流前的独立思考,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原本的旁观者身份,顺理成章地转化成了参与者身份,原本知识由外部侵入内部,也变成了由内部生成慢慢渗透到外部,并通过交流展示等一系列环节不断修饰或修正,从而实现知识从“外源性”到“内源性”的转型。
  二、问题设置顺序的微调——我看到了科学学习的来路与归途
  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本质上无法脱离学生“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发展过程。我认为,把“具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有机结合完美契合了学生内在认知的发展规律。初中的科学知识,多数来源于生活,简单易懂,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了前置的生活经验,“具象思维”主导,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更快也更精准,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方法或规律的总结升华,将知识内涵抽离出来,上升到“抽象思维”的领域。本堂课的环节一“安装茅坑灯”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典型案例,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卫生间场景入手,将生活经验前置,提炼场景中的科学知识,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最佳方案,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串并联电路电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这也更符合人的大脑学习知识的方式。当科学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似乎看到了科学学习的来路与归途。
  我想,理想课堂的精髓在于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有时刻把学生看在眼里,放在心里,教学行为才会有正确的方向。真正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角色扮演学历史
温州翔宇初中  张瑛瑶
  我想谈一谈王莉老师上的《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于中学生来讲,世界史脱离本土、脱离生活,显得异常枯燥。但本节课王老师化身“王董”穿越到19世纪的英国,带领着学生扮演的“工人”一起在英国开厂,使得本节课妙趣横生。王莉老师让学生齐声叫她“王董”的时候,班级的氛围感直接拉满,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学”直接转变为“我想学”,学生直接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了。
  王莉老师通过给“工人”开合伙人会议,接连提出了“在英国开设工厂需要哪些准备或考虑那些?”“英国有什么?”“从事什么行业?”等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史实,寓学于情境。
  王莉老师不仅让学生上台和“王董”进行手摇车式模仿纺纱机工作,引来学生和老师大笑,还通过合作,探究导学案中的史实,分析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掌握关键问题。
  在课程的最后,“王董”带着“工人”穿越回了21世纪,提问“英国的工业革命有什么可供中国借鉴”将思想教育寓于教学之中。
  教历史的目的在于要让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得出问题所在从而更好地生活在当下,这种教学理念是我们青年老师缺失的。我们在新知识传授结束后往往忽略当下的联系,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脑子堆砌着“史实史论”,但是知识和生活是分开的,历史与当下是有隔阂的,很不利于学生真正了解历史,感悟历史。
  王莉老师的这节课有笑有学,让我有回味有感悟,让我从更深层次思考初中的历史教学,真是受益匪浅。

有趣有用好玩的物理课
监利新教育  谢庆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万物之理,内容较多,也比较抽象,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如何吸引学生兴趣,将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是我一直追逐的梦想。听了湖北省特级教师朱道荣老师的一节课,我有了很深的感悟。
  朱老师站在物理学科的高度,先进行了精彩纷呈的物理现象展示:从神舟飞船到航天英雄,从银河系到日食、月食的形成以及小球的圆周运动、第一宇宙速度、逃逸速度,从天边的彩虹到身边的彩虹,从魔术表演“牛奶哪去了”到生活视频“看糍粑翻身”,从“青蛙叫了”到“电动机转了”,从“不可思议的铅柱”到“奇妙无穷的液面张力”……向我们呈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高科技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涵盖了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热学等方面的物理知识,最后用“物理是诗”“物理是画”“物理是音乐”“物理是成语”“物理是哲学”“物理是生活”几个观点向学生讲述了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学生不知不觉知道了,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用有趣又好玩。
  接着,朱老师用“自制电动机”讲电磁学原理,用“不可思议的铅柱”讲分子引力,用“神奇的空间”讲分子间的距离,用“声波吹灭火焰”讲声波也是有能量,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用“开坛十里香,隔壁三家醉”讲分子的运动,用“自制水杯琴”演奏“两只老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这些物理现象或用图片,或用视频,或用实验来展示,可谓精彩纷呈,紧紧吸引着学生的眼球,牵动着学生的思维,调动着学生的情绪,师生整堂课情绪饱满,热情高涨。
  在演示完彩虹的形成过程后,他和学生一起齐唱“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真是润物无声!“轻点,不要把青蛙捏死了”“轻点、再轻点”,这是朱老师在与学生表演双簧“青蛙叫了”,你听那声音,真像一个演员,等他将发声的木鱼拿出来向我们展示,我们才明白,原来,那两个学生只是“群众演员”,哈哈哈……“慢点!慢点!快点!再快点!多了!少了!少了!多了!”这是学生在向已装满水的杯子里投大头针,朱老师在一傍佯装指挥,好似语无伦次,事实上是通过显性的语言表达学生心中隐藏的惊奇!在他的引领下,学生的掌声、惊叫声、欢笑声不绝于耳,热情被彻底点燃。老师用一个个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让学生知道了物理好玩有趣。
  朱老师这节课里运用了动情演唱、魔术表演、双簧表演、诗词歌赋、哲理名言,可谓精彩纷呈高潮迭起。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向所有教师演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是什么样的。

【家校】

另一种毒瘾
温州翔宇初中部  刘岩
  十月份,本着“走进学生家庭,更多了解学生”的心愿,我跟着任教的两个班教学团队开展了家访活动。四天时间里我走进了22个家庭,了解22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对两个班学生的认知被彻底刷新。这里,我讲一个孩子的事情。   
  潘同学,对老师有礼貌。有时背诵没过关,我留他背,完成后他会说感谢老师的话。他在课上经常打瞌睡,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一节课得老师叫几次,有时站着也能睡着,特别奇怪。我问有没有带手机,他说没有,我也不知真否。
  这一学期开始他就不断请假,一开始因为腰痛,说是玩手机玩多了没注意,时间久了,腰就痛了,到医院去看,吃了药,贴了膏药,坐着都痛,就开始请假了。国庆节假期一放,在家里手机又玩起来,放不下,到了痴迷的地步。国庆假期结束,他也不想上课了,更加放不下手机。说来也巧,两个多星期没来,一回来竟碰上第一次大单元测试,自然什么也不会,考了语文和数学,试卷基本上是空白的,考完两门就回家了,没再回来。班主任张老师在学校没安排家访前就到他家家访了,效果甚微,我是月考成绩出来后联系家长才知道的。接到我的电话,他妈妈说了些孩子在家的情况,也说明天把他送回学校,但是直到10月16日我们几位老师家访,孩子都没有到学校。
  这天,我们到达他家里时,开门的是他妈妈。当时他爸妈都在家,可是潘同学一听说老师来了,立马跑到卧室,把门反锁了。他爸妈怎么喊他都不开门,我们几个老师耐心地哄,他无动于衷,他还大声喊,让他爸爸滚出去。于是,他爸爸就出去了一会。他爸爸走后,张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他还是不出来,给他妈妈谈条件,说是给他手机就上学,不答应就不上学。
  不一会,他爸爸回来了,还是没办法让他开门。我们三个老师在他家里和家长聊了50多分钟,也没等到他出来。他妈妈说他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做核酸都不去。给他约了心理医生,他也不答应去看。
  离开他家时,我们四五个老师都沉默着,内心无奈又无助。作为教育者,我们目前完全不知道怎样帮助这样的孩子,怎样帮助他的家长,有很强的挫败感。
  多么希望,经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在未来的某一天里能攻克这样的教育难题。

【观点】

监利新教育徐国喜副校长点评课堂——
  首先说说对几位新老师课堂的总体印象。
  印象之一:青春洋溢。走进年轻老师的课堂,感觉只要你们站在教室里,课堂就是有青春活力的、充满希望的;感觉只要你们站在教室里,学生就是喜欢的、兴致勃勃的、跃跃欲试的。被学生情不自禁地喜欢,是你们年轻教师享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印象之二:听到了拔节成长的声音。有几位老师的课在此之前我听过,这次再来听大家的课,我感觉有了很大的进步。如对语文学科的整合教学,我们几位新老师如郑举老师、韩雪颖老师等,都领悟到了其精髓,并能较好地实践于课堂。
  印象之三:陋习入侵。很忧虑地看到,我们年轻老师的课堂有了一些不好的教学陋习。如有的老师教态随意;有的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居高临下;有的老师像老夫子一样一讲到底,不会开展学习活动;有的老师没有课堂时间观念、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老师整堂课都是这样的教学口语……好在,老师们都很年轻。年轻意味着力量。

温州翔宇初中王民老师分享戚成林校长的作文课——
  用永嘉的LOGO导入很精彩。以课文为依托,量化评价表格的设计,是亮点。有范例支架来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易于操作。将写景方法进行了规整,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写景方法,均来自所学文本,让学生寻找与归纳,凸显“学堂”的氛围。构思巧,一张表格将写景的方法尽收其中,直观易懂;教学活,写身边的景物,改自己的作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用更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学习所感所得,下面的“诗”更显明朗:
  亲山近水自永嘉,导入logo说草花。评价量表先机嗅,更有示范来支架。
  生活外展是语文,真情实境任务群。自读自找学堂乐,育李培桃易成林!
  频出警语驾轻熟,美景闲拈入画图。有道有心勤叮嘱,自今课上少顽夫!
  一表尽收写景法,两瞻巨细有夫功。若非自是疏凿手,怎得水来渠自成!

温州翔宇初中徐冰菱老师谈家访新发现——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朱林灿与金泽福两位学生。
  通过家访,得知朱林灿在家时常能主动帮助母亲做家务以及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休息回家时多数情况是补眠和学习,对电子产品依赖性并不高。在交谈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他的拘谨,这与在学校里的欢脱状态是截然不同的。
  金泽福同学的情况有所不同。泽福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其中一个是他的双胞胎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弟弟。当他看到我们老师来家里的时候有些紧张拘谨,手都不知道放到哪里比较好。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金泽福同学在学校寝室里睡眠质量差,难以入睡,因此白天在课堂上经常打瞌睡。学习精力差导致了听课质量差,因此学习质量打了很大的折扣。由于我本人也有类似的睡眠障碍经历,因此建议家长给孩子买一个眼罩和耳塞,提高他的睡眠质量。针对他的桌子抽屉中杂乱的现象,金泽福同学提出回校会马上整理,提高自己独立自主能力。
  金泽福同学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是他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对班级的公共事情也总是会热心主动提供帮助。朱林灿也是这样热情的小孩。两位学生在家访后回校的第一个星期,学习状态有了大大的提升,课堂参与度比以往高了许多,并且主动向我请教问题,在期中考中也是进步了许多。


上一篇:光影魔方(176期)
下一篇:梨园十一郎(177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