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逊妈妈的智慧(46期)

时间:2020-09-18 15:43 作者:翔宇教育编辑部 编审:

 

威尔逊妈妈的智慧

(第四十六期)

    从教育的角度说,教育不是替代、告诉,而是引导、经历、体验和感悟;从课程教材的角度说,过程即教材,经历即课程。成长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在经历甚至尝试错误中生成自己的经验系统。

【情景回放】: 

  威尔逊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校方为他们介绍了营地情况,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妈妈问威尔逊是否需要帮忙,他骄傲地说我会照顾自己。在走以前,妈妈检查了他的行李,妈妈发现他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上冷得多,显然威尔逊忽略了这一点。再有一点,她发现孩子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要带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说更多的话。威尔逊高高兴兴地走了。
  过了两天,等他回来的时候,妈妈问威尔逊:“怎么样,这次玩得很开心吗?”威尔逊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手电筒,才能够走出去,这两件事搞得我有些狼狈。” 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与这里的一样,所以只带了这里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比这边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如果下次你再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不会的,佛罗里达很热。”“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做决定,对吗?”“是的。”“那手电筒是怎么回事呢?你就没有想到它吗?”“我想到要带手电筒,老师也告诉我们要带手电筒,可是我忙来忙去,却把手电筒忘掉了,我想,我下次野营应该先列一个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列单子一样,这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案例分析】:

过程即教材  经历即课程
宝应实验初中  包春华
   

    人们常说:“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经验更难能可贵。这些经验都会在孩子们今后的生活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妈妈虽然知道威尔逊带少了衣服,而且忘了带手电筒,这样会影响他的这次出游,但并没有立刻指出来,这样就给他一个机会,让孩子在尝试中,而且是在尝试“错误”的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经验。正是由于这样的“出错”经验,威尔逊自己找到了解决野营此类问题的方法,也为他今后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孩子这种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构建”。
  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或是基于改进的想法或是害怕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想法是对的,但这样做常常适得其反。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与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成人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为绝好的学习机会,教给他们正确的做法,不必害怕犯错误,而是学会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不视错误为坏事,不因犯错误而沮丧、气馁,在不断的错误中积累经验与勇气。
    这虽然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似乎与课堂教学无关,然而故事中这位妈妈的教育观念和做法却值得教师深思。著名的教育家帕克赫斯特说过:“经验对儿童的价值,如同对成人的价值一样,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经验的确是孩子们学习的好教师。我们知道,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就是指一种经历。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准备做或正在做的事可能会“错误”甚至失败,我们常常采用的“马上制止”或“纠正”之类的方法,表面上是帮助了孩子,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的良好机会。
  经验必须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教师的“经验”如果告诉孩子,那还仅仅是一种“知识”,并不是孩子自己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现代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让孩子们学会学习要比学会知识重要的多。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就应该多给孩子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成功,甚至是尝试错误和失败,只有这样,才会使他们积累自己的经验,并能运用这些经验更好地去自己解决问题。
    成长的过程就是让孩子在经历甚至尝试错误中生成自己的经验系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过程即教材,经历即课程。课程教材只有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扎根于学生的经验,让学生在过程中主动追求人生经验与意义的建构,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意义和生活经验的源泉。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监利中学高二(7)班  瞿慧

亲爱的威尔逊:
    妈妈这几天外出远行,没有给你准备吃的、用的,只给你留下了这封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许这又是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好好把握哟!
   孩子,你应该知道生活充满挑战,你也应该理解挑战的真正意义,它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实践。只有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经验,就如你上次的野营一样。曾有这么一句话: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书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倘若我只是一味地讲我的经验,你没实践也是惘然,就如纸上谈兵。也许上面的一段话通过你野营的例子会理解得更透彻些,你上次因为没带足够保暖的衣服和手电筒而使你的野营变得狼狈,从而减少了欢乐度,徒增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相信通过上次的事你应该有所启迪,其实生活中,每件事的背后都包含着或大或小的智慧。
    孩子,妈妈知道对比其他孩子而言,你是自由的,其它孩子,他们一出生父母就为他们铺好了路,什么都安排得天衣无缝。天气转阴,他们的父母会提醒他们加衣服;天空中飘有一朵乌云,他们的父母会在书包里塞上一把雨伞;放学后,他们的时间被占得满满的,……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也曾对我说过,说你很羡慕他们,孩子,是妈不够体贴吗?是妈不够细致吗?也许我心中的想法,并非是这支笔所能写出的,它分明写在我的心里……相信随着你的长大,你会慢慢深刻体会到的。
   我不在家的日子里,相信我勇敢的孩子会在实践中炼就坚毅的翅膀,以自信的姿态向不可知的命运发出强有力的呐喊;更相信我勇敢的孩子会在人生的海洋里心存魄力,迎着巨浪波涛,挥动坚毅的双浆劈波斩浪,立于潮头,笑傲江湖!

                                            爱你的妈妈
                                           X年X月X日

 

【教育感悟】:

不妨让孩子“尝尝滋味”
宝应实验小学  袁祖花

    威尔逊妈妈的做法实际上是让孩子“尝尝滋味”,让孩子吃点小苦,让孩子内心有所感悟,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比千叮咛万嘱咐强多了。
    威尔逊妈妈的做法让我想到了日本人“不近人情”的教子方法,冰天雪地仍让孩子穿短衣短裤,孩子摔倒也不会伸手去拉,甚至一句话也不说。其实,这“不近人情”的背后是让孩子尝点苦的滋味,是在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和良好的习惯。
    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威尔逊妈妈。有一个四岁的孩子喜欢揪别人的头发,每次把人揪得大声叫痛,他才放手,还咯咯地笑个不停。妈妈跟他讲道理,大声呵斥他,都无济于事。后来妈妈想了个法子教育他,揪住他的头发不松手,疼得他大哭大叫。妈妈问他能不能揪别人的头发,儿子连忙摇头说不能。问他为什么,他说:“揪头发会疼”。妈妈肯定了孩子的回答,接着追问能不能乱打别人,孩子说:“不能”。如果家长打骂孩子,或许能一时吓住孩子,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让他尝尝滋味,让他真正明白。再举一反三,就会让孩子懂得更多的道理。
    课堂上,需要这样的威尔逊妈妈。当学生在摇头晃脑地吟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时,内心能有真切的体验吗?老师与其大费口舌地讲解,不如带学生到农田里多洒些勤劳的汗水。当学生喊口号式地说要孝顺父母时,不妨要求他们回去替父母洗一次手,洗一次脸,洗一次脚,体会父母把自己拉扯大的艰辛,再加以引导,内化为孝顺父母的自觉行为。
    威尔逊妈妈的教子方法折射出智慧的火花,值得每一位家长、教师深思。教育孩子有各种各样切实有效的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是需要的,但让孩子“尝尝滋味”也是必要的。究竟该如何教育,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千万不可死搬硬套。

让孩子去体验
宝应实验初中  王举
 

    因为“少带衣服”和“忘带手电筒”使威尔逊增长了外出的经验,懂得了计划行事的重要性。这是威尔逊在课堂内学不到的经验,这得感谢他的聪明妈妈。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具有丰富教子经验和充满智慧的妈妈才造就了威尔逊。
    我们在赞叹这位智慧母亲之余也慨叹我们教育孩子时的不足和失误。无独有偶,前几天,我的孩子去东南大学北校区参加越野训练,临行前,我的爱人和孩子一同收拾行李,并嘱咐孩子说:“越野要跑山路,你最好穿一条长裤。”可孩子就是不肯带,爱人硬是强行把长裤塞进包里。孩子训练结束后回来说:别的同学腿上都被路边的荆棘划破了,幸亏妈妈为我准备了一条长裤,要不然我也要受苦了。这两桩事有相同之处,更有许多不同之处。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让孩子亲自尝一尝任性和莽行的后果呢?也许这就是一个伟大母亲与普通母亲的区别吧!也正因为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父母为了孩子费尽心思把一切安排得妥妥贴贴,孩子在既有的思维中生活、学习,而真正纯天然的体验他们感受不到,也没有机会去感受。
     这一事例又一次提醒我们要加强体验性教育,要让孩子从生活实际出发,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反思,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有一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听和看是理解事物的初级阶段,只有通过亲自去做才能百分之百地洞悉事物的本质。俗话说:事非经过莫知难。只有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才能将知识内化,才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也只有通过自己无数次的真切体验,才能更清晰地领悟无数个道理,才能学到若干生动、真实、鲜活的知识。而要开展体验性教育活动,我们就必须解放思想,要舍得让孩子们放开手脚去体验艰苦、体验成功、体验喜悦,要让孩子们自己在体验中,形成经验,形成健康的人格,成熟的人格。现在不少学校都提倡一种“原生态体验”活动,这种体验不是一种虚拟的包装,也不是一种模拟演习,而是让学生本能地融入一切生活中,在生活学习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依此延伸下去,学生的技能一定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其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很多例子值得我们反思体验式教育的重要性,一次次生化实验,一个个物理科技小发明,一个个小记者站的建立,一次次校园体艺文化节的参与,这些无不渗透着学生们的真情体验。因此,我们提倡多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未知,那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收到显著效果。

在引导中走向成功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  孙立莲

   读完《威尔逊妈妈的智慧》,我深切地感受到威尔逊妈妈放手而不放任,引导而不包办的教育方法,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当前,新课程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寻适应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教育方法,这个教育案例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极实践,在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存,学会求知,学会成长,走向成功。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引导,做到导之以法。教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的组织者,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像威尔逊妈妈那样,引导其自我发现,要知道: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善于引导,做到导之以行。(1)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懂得“尊重”的重要性,学生是能动的学习主体,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而不是包办、替代,“尊重”就是爱,包办就是害。(2)要“理解”学生的诸多不足,多包容,少批评,多宽容,少指责。包容他的优点、成绩,这很容易,宽容他的缺点、不足,这很难。别忘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无完人,给学生足够的成长空间。(3)“激励”是每一个人成长的助力器,教育工作者应多表扬少批评。常言道“数其十过,不如赞其一长”。激励是一种手段,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魔力。寻找闪光点,放大优点,千万别做教育的蠢事:动辄讽刺、斥责,甚至是歧视,别忘了“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给每一位学生以成长的勇气,成才的信心。这才是我们最成功的做法。
    第三,教育工作者应乐于引导,做到导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耐心说教,苦口婆心,不厌其烦,都源于对学生的爱。但是,一厢情愿的爱是收效甚微的。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先了解学生心中想什么,他可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的。我想一是沟通,二是鼓励,三是肯定。沟通就是师生情感的交流,“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自然就会有求知的动力,奋斗的方向。鼓励学生让其发现自身的价值,增强其成长的信心,使其坚信“我”能行,“我”一定成功。肯定学生,就是让其发现自身的优点,闪光点,从而奠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当然,无论多高明的教育方法,最终都要回归生活,体现在实践中。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唯其如此,才能让思维在天空中飞翔,让心灵在生活中歌唱,让个性在激情中张扬,让文明在实践中传承,让知识在理性中创新。

 

【校园回音】:

体验比灌输更重要
监利一中高一(1)班  廖杰

    在我们每次要出远门的时候,总有一些人,作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蚊子一样在我们耳边嗡来嗡去,提醒着我们别忘了带什么,要注意点什么。他们就一直这样喋喋不休,折磨着我们的耳朵和神经。这些好心的“蚊子”就是我们的父母们。
    我们那些敬爱的长辈们从小就给我们灌输着各种各样的警示,为我们劈开成长之路上的荆棘,铺平道上的坎坷,让我们一路无恙走来。我们在这样的警示中,第一次、第二次注意了,平安无事;然而第三次没了他人的提醒,我们就狠狠地摔了一跤,痛得刻骨铭心。
     其实,千万次的提醒比不上一次体验来得深刻。人生道路上的风雨是催化剂,只有真正地体验过了之后才能促使人成长,那些总是在他人指引下躲风避雨的人也是不可能感悟到生活的真理。有一句歌词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果我们不体会风雨,怎能感受到雨后彩虹的美。
    真实体验比被动灌输感受更真实,更有深层次的情感。“诗圣”杜甫如果不是切身体会到了颠沛流离、贫穷寒冷的悲戚,而只是看到或听到他人所受的这种苦会自肺腑地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疾呼吗?才华横溢的南唐李后主若不是日夜遭受亡国之耻辱的煎熬,而只是听身旁的臣子们不住地拿前朝的灭亡做提醒,会满怀惆怅地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的诗句吗?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那些名篇锦句,莫不是作者们对生活、对自己处境的真实体验。
在课堂上,对于某条定理或规律,我们通过实验和一系列推导所得到的远比死记硬背条文收获的要多,而且用起它来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我们已经对它有了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们不应一味地被老师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应该自己体验,体验书中的道理,这样会更有效。
 

“另类”教育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11)班  王一多

    威尔逊妈妈的智慧就在于并没有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让威尔逊去亲身体验,让他有了切身体验后,他会认真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同样是掌握了方法,但这比传统教育模式要管用得多。
    “告诉一个人真理,不如让他去实践”。记得我小时侯有一次上学没带家门钥匙,放学时父母都不在家,只好在外面消磨时间。天色渐渐暗淡下来,来往行人也逐渐稀少。很快,一轮明月挂在天空,一丝晚风吹拂过我的额头,我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又听到了几声鸟叫的声音,不知为何,晚上的鸟叫声别有韵味,让人产生一种归家的迫切心情,现在我终于体会到了有家不能回的苦楚。“咕噜”,我的肚子叫了,嘴里直翻酸水,大概人在困难时总是想起父母,我就想起了平日里父母在我临走时的叮嘱。八点钟的铃声响起,我打了个呵欠,眼皮有些撑不住,索性闭上眼睛。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晚上父母不会来了,我该怎么办呢?我又联想到,我平时怎么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呢。我想了很久,直到九点的铃声响起。我突然又想到了邻居,我抱着一丝希望去探寻,结果邻居家也没人,我心里闪过一丝绝望。
    我强打精神,突然听到楼下一串碎脚步声,慢慢地,从楼道上露出一张脸,啊,是爸爸!我把事情和他一说,他本来应该安慰一下我的,可他居然只说一句:“下次记住带钥匙。”我算是永远记住了。一进家门,就看见桌上有两盘点心,中间压着一张留言条,而钥匙就放在留言条上。从此,我再也没忘带钥匙。
    我想,这就是对“实践出真理”的简要诠释吧。(指导老师:张诚)

“狠心”的爱
宝应实验小学六(1)班  马蔚雯

    威尔逊即将野营,而行李中,最重要的御寒衣和手电筒却没带,心细的母亲发现了。一个负责的母亲本应为孩子放进这两样东西,而她没有。这一举动让人吃惊且出乎意料!她是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她是想让儿子受冻吗?不是,她爱自己的儿子,然而,为了孩子以后更好地做事做人,她狠下了心与老天打了个赌。什么赌呢?威尔逊没带保暖的衣服,很有可能染上风寒,而露营地境内处在深山,没有医院;威尔逊没带手电筒,晚上的夜游也就没有了安全的保障,如果总是问人借,别人的手电筒肯借,也未必有电,总之一切都会为威尔逊造成大大小小的麻烦,这时在家中的母亲也何尝不是为他担心紧张,提心吊胆?她是爱儿子的,而且爱得不比别的母亲少一分一毫。母亲也会心疼,也会自责,但是为了孩子今后多一个终身受用的好习惯,母亲忍了,并用这个来安慰自己。这个母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可以让你去依赖,连至亲的父母也不可以。表面上看,这是残忍的,但何不是让孩子认识日后越来越残酷的现实。
     记得我们春游,父母给我买好了一切,吃的、喝的,还不放心,一小时一个电话来问情况,他们的过于紧张让我觉得幸福与无奈。也许,中国的父母都被格式化了,父母太习惯于给孩子料理一切,孩子太习惯于去心安理得地依赖。
     我想,中国的父母如果对自己的孩子“狠心”一点,也许大多数孩子会更出色!

在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
曙光双语学校七(10)班  金洁

     当我读完这则蕴涵深刻道理的小故事时,不禁赞叹威尔逊妈妈教育孩子的方法。我想,威尔逊在经历了这次不愉快的野营之后,一定会牢牢记住:无论做什么事,务必要事先列好一个清单,将需要的物品记在上面,那样就不会带漏东西了。
    我的母亲十分疼爱我。从小到大,她事事都为我考虑。旅游时,前一天晚上将我的衣服、食品等整齐地放在箱里;上学时,将我送到大门口才安心回去;吃饭时,总是把我爱吃的夹到碗里,堆成了小山……我就像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什么也不必操心,所以在家中什么也不会做。
进了曙光双语学校后,我“衣食无忧”的生活从此结束。刚开始,我真有些不习惯:被子怎么叠也叠不成豆腐块,洗过的衣服和没洗过的一样脏,学校食堂的饭菜怎么也吃不出妈妈做的味道……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练了自己,让我长大。
     一个多月前,学校组织我们去南京春游。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打电话让父母买零食送到学校来。考虑到爬山要流大量汗,消耗大量的体力,于是我准备了矿泉水,两块面包。第二天天还未亮,我们便出发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南京。我们游玩了红山动物园和海底世界后,便去爬紫金山。爬到半山腰,有的同学便嚷着口渴,对前面的山路望而却步。而我因为带足了水,坚持爬上了山顶,看到了紫金山天文台。
     我们就像正在生长的小树,只有烈日的暴晒,暴雨的袭击才能使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但如若我们有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也许我们会适得其反,长得歪歪扭扭,终不能成材。人的一生就该几经波折,在困苦的环境下磨练自己的意志,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困难,站在胜利的最高峰。因此,我们不能够依赖父母,应尝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

 


上一篇:感恩从心开始(45期)
下一篇:作经师易,作人师难(47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