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群星闪烁中迷失自我(54期)

时间:2020-09-18 15:45 作者:编辑部 编审:

 

不要在群星闪烁中迷失自我

(第五十四期)

  追星无可厚非,关键是向偶像学习什么。一个人的真正内涵,在于其知识、修养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的是那些对事业、对人生执著追求和不断进取的优秀人物——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成为我们真正的偶像。

【情景回放】

 



  郑露同学是一个典型的“笔迷”。因为喜欢周笔畅,不但在自己的文具、书本和课桌上到处张贴周笔畅照片;日前还特地坐车到县城,花了上百元,挑了一副和周笔畅一样的眼镜,还把头发理得和她一样,同学们看了都说像。由于不能当面见到偶像,郑露同学是通过电视节目了解追踪周笔畅的,所以一旦有周笔畅出现的电视节目,郑露同学都要想办法去看。
青春年少,幻想无限。校园的围墙隔不住少男少女们向往多彩世界的心。我们也常常在学生宿舍里看到乔丹、贝克汉姆等一张张巨星的大彩印,追星已成为中学生最普遍的现象。

【案例分析】


追星,导而弗抑
宝应实验小学  姜华昌


  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偶像。20世纪70年代,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董存瑞、黄继光等革命先烈;20世纪80年代初,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可能是爱因斯坦、爱迪生等科技巨匠。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则变成了体育明星或演艺界明星,如贝克汉姆、谢霆锋等。追星现象的流行说明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青少年身心的发展是他们追星的内在原因。模仿、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类由愚昧、野蛮走向智慧、文明的重要手段。小孩子来到人世间,便开始了模仿与学习,逐渐摆脱动物性,增加人性,并最终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人。青少年到了自我意识萌发的阶段,自我选取榜样的能力增强,那些影视歌星、体育明星以其强大的优势很容易成为他们选择模仿、学习的榜样。当他们选取了这些明星作为榜样时,便俨然成了“追星族”了。
   青少年所处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是青少年追星的外在原因。社会的现代化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空前丰富起来,他们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越来越小,而自主选取榜样的空间却越来越大。现在的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到处泛滥着影视歌星、体育明星的声讯信息,不分时空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狂轰滥炸。而他们毕竟还是成长中的孩子,是非、善恶、美丑等观念皆在形成之中,因而选取经常刺激他们的明星作为学习的榜样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学校本应是孩子快乐成长的天堂,但如今学校却在分数的指挥下,渐渐失去了对孩子的吸引力。各种影视大片、流行歌曲乘虚而入,成了他们慰藉疲惫身心的灵丹;各种明星艺人的资讯信息成了他们排解苦闷、相互沟通的妙药。
  中国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将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对孩子施以更多的压力!孩子在学校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就希望回家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疏导。可遗憾的是,大部分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在社会恶劣风气的怂恿下,加紧对孩子的打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或逃避、或彷徨,都有可能走向追星的队伍中去。
  天道自然,顺乎者昌,逆之者亡。对待青少年追星,要像大禹治水那样,导而弗抑。

【教育对策】


追星与文化重建
宝应实验小学  杨乃国


   追星是无可厚非的。社会生活中,“星”的存在,既是引领人们正确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价值终极追求的一种体现。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各行各业“星”们的存在,也正因为有根植于人的灵魂深处的追星、学星的心理,所以才有了人类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才有了社会发展的不绝长流。
  时下,追星却成了很多教育者和家长普遍担忧的现象。这是为何呢?看看我们的孩子们追的是什么“星”,就不难理解了。当前孩子的“星”世界,充斥其中的大都是一些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又在担忧什么呢?一方面,我们的家长不能容忍他们的传统价值观经受冲击(在他们心中,职业始终是有贵贱之分的);另一方面,作为教育者,虽然他们不会存在职业偏见,但孩子们追星的狭隘和浅薄,还是让他们为孩子们精神文化的缺失隐约心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很显然光靠反对是很难起到实际效果的。简单的说教,也无法彻底改变现实。我们必须解决源头问题。实际上,造成当下许多孩子如此追“星”的根源就在于:这些年,我们的人文精神正在失落。在物质文明愈发丰富,精神文化相对匮乏的今天,支撑旧的价值体系的传统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冲击,但新的文化意识尚未确立和健全,孩子们生活在这样的文化转型中,又岂能不随波逐流?
   试想,当我们给了孩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悯情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阔视野……我们的孩子还会把他们的追求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愉悦和浅薄的认知上吗?他们将会更多地把追星当成是个人价值观的一种影射,当成是人文素养的一种共鸣。

走出自我迷失的沼泽地
宝应实验初中  石书贵


   追星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作为教师,一定要教育学生把握好分寸。因为中学生刚刚有了独立意识,特别容易盲目自信,一旦迷上某个明星,会认为全世界的人当中只有他崇拜的明星才是最完美的。而且在“光环效应”下,哪怕是明星的缺点坏脾气,他们也会无条件照搬学习。所以在解决追星问题的时候切忌简单粗暴,而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走出自我迷失的沼泽地。
   师生零距离,教师也可当一回“追星族”。教师可以试着参与学生的追星活动,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引导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悦诚服。要知道,学生最反感就是教师的主观臆断,最讨厌教师在没有了解情况之前就已经对他们抱有“成见”。
   明星大家谈,召开有关“追星”问题的主题班会、辩论会。组织学生围绕“追星的利弊分析”、“追星应该追什么样的‘星’”、“追星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如何处理追星与学习的关系”等主题搜集材料,展开讨论。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明星成功的背后同样要付出惊人的汗水。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习明星的奋斗精神,为自己的成功而努力。教师还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给学生提供榜样人物,如科技英杰、商界骄子、文学泰斗、政坛领袖等,开阔学生们的视界,让榜样的人格魅力散发出道德情感的芳香,弥漫学生的心空。从而纠正“明星崇拜”的“偏食”现象,使他们有所比较与选择,不至于随波逐流陷入盲目,早日走出“纷乱的星空”。
  活动搭平台,让人人成为“明星”。学生的“追星”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他们对成功的向往。“与其崇拜他人,还不如让他人崇拜你。”如果我们注意营造多元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们在习之余有更多的人际交往和良性互动,发展特长,体会成功的快乐,那么“追星”就可以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借以促进学生个人的心理成熟和健康发展。

【观点撞击】


只做我自己
淮安外国语学校  林以广


   物质的贫乏并不可怕,精神的空虚才更叫人恐慌。
  前段时间,传媒都在大肆报道一则消息:一个兰州姑娘,想见刘德华竟然想了12年,几近痴迷状态,更有甚者是他父亲要卖肾为女儿提供去香港的路费。这是一个追星和崇拜偶像的时代,这个姑娘可能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学生中追星、捧星、迷星的比比皆是,他们大多迷失自我,缺乏精神,忽略了自己就是灿烂星河中的一颗。其实,孩子追星正是自我追求、自我表现的一种异化。我很坦诚地说:我也喜欢周杰伦,喜欢他的《蜗牛》;我也喜欢姚明,喜欢看姚明的灌篮。但我不想成为周杰伦和姚明,我敬佩他们孜孜以求终成明星的执著,我有我的理想,我要成为我自己。
  我们切不可因为生存斗争的压力和物质利益的诱惑,就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否则,我们的灵魂就会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的躯体。
  物质的贫乏可以用物质去救济,精神的空虚只能用精神来填补。也许我们最终也抵达不到崇高,但我们却可以仰望,我们必须在心灵根底树起精神的星座,让崇高引领自己在人世间行走,支撑起富于意义和价值的生命世界。
  周国平说,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有着纯正追求的青春岁月才是最美好的。

“追星”之我见
淮安外国语学校04级9班  李丹妮


   闪烁的七彩灯下,Jay在演绎着自己的横溢才华;奔腾的历史长河中,周恩来总理那高尚的品质依旧熠熠生辉。面对时尚与经典,你会何去何从?

追星·时尚

  不否认Jay的音乐天赋。他的努力,他的坎坷,他的个性,赢得了他的辉煌。因为他的付出,“天王”的称号他当之无愧。可是,疯狂崇拜他的你,能看到那音乐背后的执著吗?听着《最后的战役》,你能领悟朋友间感动生死的情谊吗?唱着《简单爱》你会向往那单一纯色的幸福吗?哼着《蜗牛》,你又能否背负起对梦想的执著?
  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能够《听妈妈的话》,在《晴天》陪《外婆》喝《爷爷泡的茶》,面对《龙卷风》,也绝不《退后》,或许那时,你可以无愧地说:“我喜欢周杰伦,并不因为他的成就,而是因为他的品质,他的精神,他的内涵。”
   倘若“追星”能发掘灵魂深处的闪光点,给予你我心灵上的洗礼,即使追所谓的时尚之星,我看也未尝不可。

追星·经典

   或许老师、家长更希望我们追崇的,应当是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宏愿的历史伟人吧。
  作为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无法抹去“周恩来”这三个字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他博大的胸襟,过人的胆识,高尚的品质,感动过无数的中国人。而留给我们的只有那一个个令我们惊叹佩服的故事。
   也许这就是时代的变化吧,可是无论时代怎样变换,毋庸置疑的是,总理身上闪耀着悠悠中华千年文明的精神和美德,永远是我们努力追寻的榜样。倘若追星,能以恩来精神为典范,追这一颗永不磨灭的恒星,那么,我看,追星应当成为时代的主流。
   所谓偶像,给你启迪便是;所谓“追星”,助你成功便可。即便时尚与古典因“追星”而摩擦,也终会在“追星”的源头——卓越的精神那里汇合,携手并进。 (指导教师:张诚)

无须崇拜
监利一中05级20班  高祥荣


  “现在大家都听哼哼唧唧不知所云的歌曲,久而久之会使淳朴的孩子变得麻木,变得不知道何为美!从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发展让人忧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是在去年4月18日北大召开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说这番话的。
   如今,一股声势浩大的追星洪流席卷了各个年龄段的人。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现在已被三岁小孩当作儿歌在唱,孩子们中了一种叫“流行”的剧毒,从他们身上再难找出天真与纯洁了。  哎!谁让他们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呢?小孩因为不懂事而盲目追星,可能只是好奇心作怪而已。大人相对而言涉世较深,应该成熟不少,可他们却成了这股洪流的主导力量。他们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重蹈覆辙,盲目追星。
  于是追星一族反驳了:我们追星是为了学习明星的成功精神。其实,这只是他们为自己申辩的一个借口。每天听那些无聊的歌曲,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挂在墙上的明星海报。这些难道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一种精神慰藉吗?世界上有多少伟大的政治家、科学家可以供全人类学习,他们身上更具备拼搏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魅力,为什么却不把目光投向他们呢?
  人们往往崇拜自己不熟悉的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因为这会有一种神秘感来弥补他们内心的空虚。而神秘感一旦消失,这种崇拜就可能淡化。据说,耶稣在外游历了很长时间后,才返回家乡。起初,人们为他的学问和智慧所叹服,当大家仔细一瞧,发现眼前这个口若悬河的人原来不过是当地一个木匠的儿子,诚服之心大减,立即变得不恭不敬起来。耶稣还是原来的耶稣,而乡邻却不是刚才的乡邻了。也许你有一天也会这样感叹:那些明星也不过如此而已。于是,你就不再崇拜他们了,而且还会责怪自己眼光短浅。
   崇拜是为了满足内心的一种虚构的欲望,你崇拜得越执着,你就会陷得越深。要想逃回海岸,你必须深刻地了解自己,约束自己。追鹿的猎人,是不会看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同样,眼中只有明星的人,永远找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无须崇拜!

“追星” 追什么
监利一中05级23班  王丽利


  “追星”一直以来似乎很流行。当看到周围的同学为了各自的偶像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不禁哑然,这就是所谓的“追星”吧,他们欣赏地是明星们那华丽的包装,以及他们头上那耀眼的光环。
有人知道胡彦兵,却不了解丁晓兵;有人知道陈慧琳,却不了解季羡林;有人知道何润东,却不了解霍英东……我感到一阵悲凉。
   我们该追什么星呢?我认为该追那些感动中国之星!当CCTV出现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主持人宣读他们的生平事迹时,我不禁为他们所感动了,只因他们那奋斗的精神,那谦虚的情怀,他们才是真正的明星,才真正值得我们崇拜!就让我们来看看季羡林吧!
   季羡林的文字如一方净地,能洗涤人们的心灵,他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引发我们对生命的思考。他的《清塘荷韵》中写道:寒冬将至,鲜荷不见,而荷花在冰下做着春天的梦,最后于淤泥中孕育新生,纤细长成茁壮。呈现“接到连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致。这不正是绵绵生命的象征吗?难道我们不会从中得到生命的感悟吗?
  我们应学习季羡林那奋斗的精神,对学习永不知足的精神。身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他仍然刻苦勤学,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和巴利文等。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像季老一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尽管奋斗是艰难的,但它是跋涉的拐杖,是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我们更应学习季羡林那谦虚的情怀。请从我头上把“国学大师”的桂冠摘下来,这是季羡林对天下人的请求。空虚的麦穗总是高傲地扬着头,而充实的麦穗则谦虚的低着头朝向它的大地母亲。有的人总习惯将头抑起,目空一切,殊不知脚下的石子会将你重摔在地,只有谦虚地低下头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能顺利达到胜利的彼岸。

追星•追心
监利一中05级17班  陈莎


  一档节目,4亿观众。2005年8月,拥有1650000条短信记录的娱乐节目——“超级女生”红遍了大江南北。一夜之间,娱乐圈又多了几位新星。同时,那些一直以来与自己偶像同喜同悲几近疯狂的“追星族”也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追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成了备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2005年“超女”的飓风还未退去,2006年“超女”更显热烈。而追星族的狂热举动也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不少青少年为亲赴现场支持自己喜欢的选手而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更为荒诞的是,湖南一成绩优异的女中学生因追求李宇春、孙燕姿的骨干美,终绝食身亡。当这些鲜活的悲剧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时,你是否也同我一样有着说不出的心痛呢?我们不反对崇拜的偶像,但是盲目地追星必定酿成恶果。
  一个人之所以受人崇拜,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但对这样天天出现在荧幕上的人,我们就要一味地吹捧跟随吗?毛泽东何其伟大,他还有三分过呢,更不要说那些舞台上闪亮的“星星”了。佛曰:看别人亦是看自己。我们何不把那些灿烂光环下的“星星”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仔细端详自己,找出优点,将其发扬光大;挑出缺点,将其剔除。这样“追星”才对我们的人生真正有意义,让我们的思想有所顿悟,才能达到追求自身心灵完美的目的。我们崇拜周杰伦,可以学习他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以及对事业的执着与热情,而不是像某些笔迷们,只是追求外表酷似周笔畅。这个时代需要的是新生力,而不是复制品。
   可是,芸芸众生中,能从“追星”做到“追心”的,究竟有几人呢?我们必须提升追星的高度,不断走向成熟。

狂追迈克·乔丹
监利中学05级8班  郑丹

 


  他有着超人的震撼力和领导力,把每一次比赛都当成是人生的挑战,他敢于拼搏,永不言败,注重团队精神,他领导芝加哥公牛队曾六次获得全美篮球联赛冠军,他象征着美国精神……
  他有着英俊的面庞,高大威猛,充满活力和男性的魅力,他的眉宇间流露着刚毅,笑容中展示着自信,他在篮球场上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优美、漂亮,特别是他那飞身投篮的优美健姿,无一不让人所倾倒,令人陶醉万分……他就是美国篮球巨星——迈克·乔丹。
  我很喜欢乔丹,但我从来没有把乔丹当作偶像,我只是把他当作我的学习榜样。“追星”其实就是一个偶像崇拜的理想化过程,而许多人都对此抱有成见,包括家长、老师,我认为没有偶像的一代是可悲的,问题是怎样引导追星,把握一个度。欣赏一个偶像的外部特征,充其量会给人美的享受,但不能促进一个人的自我成长,但是偶像的内在优秀品质却可促使你不断走向成熟。
  再回过来看看乔丹,他之所以成为全世界的“万人迷”,除了长相英俊,球技出色外,更在于他永远保持着一种谦虚谨慎、勇于拼搏的精神。还记得在1997年芝加哥公牛队与犹他爵士队的总决赛中,公牛队比分一直落后于对方,然而在最后五分钟内,双方比分开始拉近,但公牛队一直还差一分,可就在最后的3秒内,乔丹奇迹般从对手卡尔·马龙手中抢过一个球,漂亮地绕过他人投了个 3分球,惊得马龙目瞪口呆,赢得全场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和喝彩声。
   可是又有谁知道,在此之前,乔丹不幸患了胃炎,比赛前一天一直在打点滴,而且一天一夜未进食,可一上场就像换了一个人,奋力拼搏,组织进攻,一场比赛中独得38分,而当他在最后一秒中投进那决定乾坤的三分球后,便一头瘫在队友怀中……
这样的篮球飞人,这样的魅力男性,这样的迈克·乔丹,能不让人敬佩吗?
              
【心灵语丝】
  淮安外国语学校05级7班周千茹:追“星”只是一个难圆的梦,与其靠别人填补自己,何不自己来充实自己呢?因此,与其做个不真实的梦,不如活在现实中,做回真实的自己!
   淮安外国语学校04级5班季洁:“追星族”中不乏一些盲目崇拜者,他们厌倦了枯燥的学习生活,一旦遇上新潮流,便饥不择食地去模仿,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潇洒的形象。他们不知道,在明星的背后都有一段坎坷的路,有一份不为人知的苦,与其去模仿他们“酷”的外表,不如去学习他们“苦”的精神。
   监利一中05级17班沈梦怡:在我们的青春生活中,需要有人来支撑起我们心中的舞台梦;在我们寂寞时,需要有人填补我们心中的空虚;在我们跌倒时,需要有人鼓励我们勇敢地站起来,一个理智的追星族,才能认识到这些,才能透过他所仰望的那颗星把握住自己前进的方向!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6级4班包瑞:现在的中学生只知片面追求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却很少有人追求科技界、教育界、实业界以及军界和政界之星。而只知道演艺界的明星,不知道科技界的明星,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只知道场面的热烈,不懂得艺术的品味,则是一种悲哀。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6级6班罗一帆:明星那种过人的技艺让我们钦佩不已,但是不能为了追星而荒废学业,我们所要学习的是他们那种努力奋斗的精神,而不是外在的东西。


上一篇:警惕“开学综合症”(53期)
下一篇:做自己情绪的主人(55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