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寻常之美/184期三版

时间:2023-12-04 19:29 作者:编辑部 编审:向宇

发现寻常之美

生活需要知其蕴藏,悟其精妙。本期文章,或见人性之美,或察世情之微,或感职业之道。每一个发现,都是作者对内心的重新审视和体悟;每一次发现,都是读者洞察世界、照见自我的契机。


【人间】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温州翔宇初中部 崔明健

清明节快要到了,曾经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空气中充斥着潮湿泥土的气息,风虽然不似前几天那样有劲,却依然带着些寒意。

“大明,今天清明了,跟我一起去坟地里给老太爷把坟圆一下,再给祖上烧点儿纸钱。”这天,祖父一如往常地叫上我去圆坟。

祖父取了点儿红纸,带着我扛着铁锹出发了,祖父一边走着,一边跟我絮叨着清明的一些老习俗。“清明祭祖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老规矩,每年清明圆坟、烧纸都必须要有”“下人再怎么样不能忘了祖宗,过去清明节之后还会有人来圆那些没人圆的孤坟呢”。

不觉间就到了村里的坟场,祖孙俩就开始忙活起来。原本消瘦、矮小的坟在加固过之后,开始变得饱满起来。忙完这一切已经快十点了,我和祖父开始往回走。“咦,不对呀!”祖父发出奇怪的惊叫声。“这些坟主人的下人早就不在村里住了,都多少年没回来了,这坟怎么好像圆过了似的呢?好像还是刚圆过似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和祖父顺着这些刚圆好的坟继续向前走。

“砰砰砰……”不远处传来铁锹拍打泥土的声音。荒草丛中有一个人影正在一锹一锹地把泥土往坟上堆。

哦,这是我们村里的郑宏爷爷。这些年来,他一个人留在村里居住,儿孙们都已经搬到南方去了。之前曾接他去住了一段时间,但老人总说住不惯,就闹着非要住在老家。我看到他只穿着一件羊皮夹克,外套则被放在不远处的草垛上。他正在有节奏地挖土,花白的头发都被雾气浸湿了,水滴伴随着他挖土的节奏左右晃动,不时从他头上的银发上滚落下来,沿着他脸上的皱纹滑落。露水和汗珠混合在一起,越滚越大,沿着老人脸上的深浅不一的沟壑滴落。看到这个情景,我不由得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老郑啊,你这是干啥呢?”祖父忍不住开始上前搭话。“唉……这些都是下人没时间回来的孤坟,我看着舍不得,就……都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我和祖父帮着把郑爷爷忙活的事一起给忙完。“人老了,没什么用喽,孩子们都忙,有些事咱能帮着代劳就帮着代劳了吧!”“这些年,这些孤坟都是你一个人……”两个老人在回去的路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攀谈起来。听着他们的对话,对眼前的这位老人,我内心的那份敬佩感愈发强烈了。

太阳渐渐羞涩地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晨雾也逐渐褪去,我紧跟着老人身后,认真地倾听着老人的对话。是呀,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愿意回来的就更少了,老人们也只有聚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说说话的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又要到了,眼前的那幅情景、那个身影愈加清晰,我的敬佩之情也愈加强烈。


爷爷

温州翔宇初中部 盛婷婷

二月,爷爷去世了。

爷爷出殡那天,出门时是阴雨天气,但是上山的时候突然艳阳高照。送葬的队伍好像冥冥之中得到爷爷的护佑,一路顺利上了山。

当我们到达安葬他的墓地时,我感到这个地方非常熟悉。仔细一看,才惊觉我们之前来过这里。小时候每到清明节,爷爷就会带着我们全家来祭拜我的祖先。虽然现在我已经想不起祖先们长眠的山丘和地点,但这个地方印象深刻。爷爷每次经过这里都会停留一下。那时的我们年少,总觉得是中途休息一下。因为这里视野开阔,前面没有任何遮挡物,往下看就是我们的村子。家人都说这里是个风水宝地,而爷爷也认同这个说法。他总会停留一会儿,大概抽完一支烟的时间。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爷爷真的非常用心良苦,他想让我们记住的是他最后安息的地方。

爷爷的墓地不大,他的棺木被缓缓推入一个狭长的洞穴,随后请来的师傅迅速将洞口封住,很快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那一刻,我竟回想不起关于爷爷的什么了。脑海里只有他这两年羸弱的样子。他走不了路,只能倚靠在沙发上或者坐在轮椅上。虽然失去了健康和活力,但他依然会通过简单的行动和微笑来回应我们。我带着儿子回老家的时候,他会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想张嘴和我儿子说些什么。儿子太小了,他什么都听不懂。有时,我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我总是要点头或者大声说“嗯,是的。”他就也微弱地点点头。

时光倒流回几年前,那时爷爷还身强力壮,每天能够自由自在地走动。每年夏天,我们都可以吃到他亲手种植的西瓜。无论是春夏秋冬,新鲜的瓜果蔬菜不断。每次回乡,我的车后箱总是塞满了他送给我的礼物。当时的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我觉得他依然很年轻。

后来,当我考取教师编制后,我给他打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爷爷非常高兴,但他也嘱咐我要好好工作,不要懈怠。我没有忘记他的话,一直在忙着成长和追求梦想。然而,我没有经常回家看望他,甚至没有时常打电话关心他是否需要帮助。那时的我总是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陷入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常常把他遗忘在了角落里。

爷爷的老去似乎就在一夜之间,他无意间摔了一跤,然后就再也没有办法自己走路了。渐渐地,他失去了行动能力,失去了自理能力,失去了语言能力,只有脑子是清醒的。我没有办法阻止他的衰老,但也没有办法舍弃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来陪伴在他的身边。那时候,才明白身不由己的感觉是这样的。我经常觉得这短暂的人生旅程中,拥有太少可以让我们随心所欲支配的时间了。果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爷爷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选择在我最不设防的时候离开了。我没能及时给予他足够的陪伴和关怀,而他却是一位悄无声息的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我的家庭和工作。

我无法再回报他,只剩下感谢和思念。


【阅读】


给学生以成功的快乐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永嘉翔宇小学 麻秋

最近,阅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获得了很多启示,并且意识到如何经营和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书中第13条建议“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强调了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我们一定要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教师日常工作中的常见评价方式就是评分。然而,我们的评分原则往往是“对分不对人”,题目错了就是错了,没有还价的余地。如果学生由于某种原因无法掌握知识,我们不应该急着给他们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这对他们的精神是最大的打击。这种苦闷、压抑的情绪会使他们的大脑变得麻木,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从事劳动,并且还会束缚智慧劳动。

例如,四(1)班的邵鸿喨同学每次考数学的成绩都不太理想。每次测试后,他发现和他差不多的同学成绩都有所波动,有人进步明显,有人退步了一点,而他每次成绩都在90分以下。拿到试卷时,他就会长叹一声:“哎,我就知道又是八十几分。”这导致他对自己的信心越来越低,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现象,上课也不太愿意动脑筋。

那时候,我就在想如何才能让他重新找回学数学的信心。我先和任课老师交流他的情况,看看他其他科目的学习状态如何。后来,我带他到游乐场聊天,询问他近期学习状态是否正常,是否有什么问题。他会比较激动地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太笨了,数学学不起来,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倒数第一。我就会和他分析英语能考100分的同学怎么可能笨呢?

我提醒他,他以前数学成绩可以上95分以上,现在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告诉他,只要他把三点改正,他就能进步:第一,上数学课时要专心听老师讲解题目,不要做小动作;第二,计算时要细心,不要犯粗心错误;第三,做作业时要认真对待,遇到难题也不要轻易放弃。最后,我告诫他,分数只是用来判断他最近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不代表他是否为好学生。只有他认真学习、改正错误,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分数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激励学生、肯定学生,也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面对分数这一工具,我们需要慎重对待。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它只是促进学生成长进步的方式之一。


创造力和人际关系带来的幸福

——读《园丁和木匠》有感

永嘉翔宇小学 梅陈多

《园丁和木匠》的作者是艾莉森·高普尼克。她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研究泰斗级专家,并从儿童意识角度深刻剖析哲学问题。

与一般育儿类书籍不同的是,她是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大量最新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实验描述,亲自参与了儿童认知方面的科学实验。

园丁和木匠这两个形象象征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园丁致力于培育和保护花园,从中获得满足和幸福。而木匠则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认为通过物质财富和地位可以获得幸福。然而,作者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创造力和人际关系才是真正带来幸福的因素。

如果教师是园丁,那么孩子所在的教室就是一座花园。我们致力于供给肥沃的土壤,以保证整座花园的生态系统能适应外部的变化。花园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其中生长着不同形态的植物,同时这些植物也具有不同的弱点和生长困难。一座好的花园会随着天气和季节环境不断变化,展现各种不同角度的美丽。在这种多变、灵活的系统中成长的植物比起温室精心照料的花朵更强健,适应性更强。因此,我们的任务不再是像木匠那样按照一个相同的样式或模板去塑造孩子的人格与想法,而是赋予他们探索世界的能力,保持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和热爱。

回顾我们的教学实践,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以生为本,但往往不自觉地从教师的视角出发,试图控制孩子的学习。作为“木匠型教师”,管理上可能会感觉省心省力,容易出成绩,也更容易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然而,教育与其他行业不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教育过程中要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成为自我。用木匠型思维去教导学生,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但思维会被固化,走不了更长远的路。阅读这本书后,我时刻提醒自己突破思维的墙壁,不受以往经验和惯性思维的束缚。

此外,书中提到的故事和描述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让我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我意识到,在追求学科成绩的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人际关系,并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创造力不仅可以通过创造物质财富来表现,还可以通过艺术、音乐、文学等领域来展现。而人际关系是构成人类社会基础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教会学生(包括自己的孩子)与他人建立联系、交流情感、互相支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还强调了父母和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作为一位母亲和教育者,我希望自己的教育能从“木匠型”转变为“园丁型”,因为教育是贯穿我一生的事业,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在属于他们的花园中自由地生长,并最终成为他们真实的自我。


【实践】


重新定义的运动训练

永嘉翔宇小学 潘陈财

上学期重新开始进行田径训练,我发现自己训练方法还有许多不足。

为了改进自己的训练方法,暑期我阅读了田麦久先生的《运动训练学》。这让我对运动训练的概念有了更清晰认识。

首先是训练方法,它指的是教练员如何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书中提供了不同层面的多种方法,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法和控制法。

基本法包括了一些常见的方法,例如分解法、完整法、持续法、间歇法、重复法、变换法、循环法、比赛法和高原训练法等。而控制法则包括模式法、程序法和CAD训练法。对于基本法,我认为可以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只是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目标。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下我之前不熟悉的几种方法。首先是间歇训练法,它是指在一次(组)练习之后,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根据不同项目运动员所需的竞技能力,可以将间歇训练法分为短距离间歇训练、中距离间歇训练和长距离间歇训练三种。对于相同项目和强度的间歇训练,其作用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训练中需要根据运动员的特点灵活运用。

另一种方法是循环锻炼法,它是通过将几个不同的练习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训练。这种方法要求练习者按照既定的练习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个练习站的任务。一般的组织形式是,练习者完成一个练习站的任务后,迅速转移到下一个练习站进行练习,同时下一个练习者依次跟上。每个锻炼者完成各个练习站上的任务后,算作完成了一次循环。循环锻炼法的结构因素包括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点的安排顺序、练习站点之间的间歇形式和时间,以及每个循环之间的间歇等。除了这两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方法。

除了训练方法,我还学到了一些关于训练手段的知识。训练手段包括周期性单一练习手段、全身周期性练习和局部周期性练习,以及混合性练习手段、全身混合性练习和局部混合性练习。此外,还有固定组合练习和变异组合练习等多种手段可供选择。


XY35.jpg


【足迹】


小巷

温州翔宇初中部 周艳泓

在一个小巷前彷徨了很久,我终于小心翼翼地踏出了第一步。巷子里的青石板显然还未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一块块硬邦邦的。我虚虚地踩下去,脚底有些硌的感觉,每块石板仿佛都在炫耀自己的年轻。

没走几步,我听到了一阵欢快的歌声。定睛一看,一个扎着羊角辫、穿着粉红裙子和白皮鞋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我跑来,她的脸红扑扑的,嘴角的笑容一直延伸到耳垂。她的欢乐似乎感染了我,我的心情也变得粉红起来,周围的空气似乎也变成了金色。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跟着那个小女孩哼起一首既陌生又熟悉的调子,脚步轻快地向小巷深处走去,指尖轻轻地拂过小巷的白墙。

雾渐渐地变浓了,我只好停下脚步。我背靠着墙懒懒地倚着,细细地感受着江南小巷的韵味。

突然,一阵使人厌烦的“咯噔咯噔”声打扰了此刻的静谧。雾似乎是被这尖锐的高跟鞋声吓散了一半。眼前慢慢清晰起来,只见一位穿着正装的女子走进小巷。没走几步,清秀的脸上露出一副滑稽的表情。环顾四周后,她弯下腰爽快的脱下高跟鞋,单手提着,赤脚走在青青的石板路上。她脸上此时毫不掩饰的俏皮以及举手投足间洋溢出的轻松,都宣示着她与小巷间的亲密关系。

这时走过一位老奶奶,那个年轻的姑娘大声叫:“奶奶好!最近身体怎么样啊?”奶奶听了笑容堆得皱纹满脸,应着:“诶,诶,诶!小囡囡回来啦!老苏家的孩子可真乖!奶奶一切都好,都好。”随后年轻女子搀扶着那位老奶奶走进了一户人家。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暗,我只好加快脚步。奇妙的是,再次走在小巷里,脚下的感觉变了。石板仿佛被岁月的棱角给磨平了,小巷也似乎更加幽深起来。

这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站在一个小巷,与白天的巷道有些相似却又明显不同。白墙斑驳得不像样子,漆皮掉的一块一块的。石板也早被雨水冲刷的不再骄傲。就那么蜿蜒的扭着的小巷,似乎周围的这一切都被无情的抹上了时光的痕迹。你听,风吹着叶子,鸟扑腾着翅膀,巷道寂静的都令人有些害怕了。

小巷里的房子一家家人去楼空,只剩下古朴的朱红色大铜门和门上的大铁环静静地留守在那儿。想到这儿,心中便忍不住失落起来。也许该回去了吧,回到城市,回到现实。

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然自得的戏曲声。这一下子就振奋了我浑身的细胞。这巷子还有人在呢!脚步不由自主地往声源地移动。空气里洒满了神秘的气味。

只见一位老妇独自坐在家门前,眼眸微闭,摇着头,打着节拍,轻轻地哼唱着越剧:洞房悄悄静幽幽,花烛高烧暖心头,喜气洋洋难抑制……身后桂花飘香,随风起舞,洒落一地金黄。

走出小巷,外面的世界繁华依旧,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拥挤的人群急匆匆地穿行在人行横道上。太阳高挂在天空,洒下一层暖洋洋的光辉,回头看那小巷,外面已有工人在施工,大半个都被改造掉了,慢慢地擦去了它原本的模样。


【观点】


永嘉翔宇小学潘莉莉老师阅读《可见的学习》后谈自己的职业信念:全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共鸣,特别是一开始就强调的热忱、专注和灵慧这三个关键词。我最为感动的是“热忱”这种品质或者说精神。正是由于我对教育的热忱,班上的孩子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有一种看得见的自豪感。


永嘉翔宇小学叶盈盈老师阅读《正面教育》后感慨点亮了一道数学世界的光:我个人的生活中,我开始运用游戏化的思维来应对问题和挑战。我将问题转换成游戏的形式,并设定目标和规则。这种积极的心态帮助我更有动力和乐趣地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方法也提高了我的问题解决效率和创造力。


本版编辑:林云霞




上一篇:徒步/181期文学
下一篇:凝视世界/185期三版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