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186期三版

时间:2024-04-08 14:08 作者:编辑部 编审:向宇

瞬间

“瞬间”是极小的时间单位。因为极小,大部分“瞬间”都被我们忽略了。偶尔有一些“瞬间”被记录下来,或欣喜或忧伤,或冷漠或温暖,或渺小或伟岸……


【成长】


转身的瞬间(外一篇)

——那些无声无息影响着人生走向的节点

温州翔宇高中 张羽

我在乡下长大,近龄小孩中,我差不多是最小的。所以我自然成为人群的“尾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追着大孩子们跑,不管他们厌不厌烦。

有一次一起出去割猪草(其实主要是玩耍,一群七八岁的小孩加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割什么屁草啊,如果家里的猪八戒真靠我们割的草来养,估计都得瘦成孙悟空),我背着一个巴掌大的竹篓跟着。刚走出大人的视野,他们突然加速飞奔而去。这是要甩下我。我又喊又叫,把他们的名字都喊遍了。但他们根本不管我,估计是有什么阴谋要去实现。过一个土沟的时候,我背着背篓,腿太短,没有跨过去,就摔进那沟里了。

我茫然地爬起来,觉得委屈又痛苦,被羞辱的感觉很浓。过去不是没被甩过,但那天的感觉可能因为摔得狼狈所以尤其强烈。我站在原地发了一会呆,然后神差鬼使转身往相反的方向走了,心里愤愤地想:“不让我跟着就算了,我一个人也可以玩。”

那天割草特别有劲,一种后来回想应该是“骄傲”的情绪充斥在心头:“我一个人也行!”——最重要的是,从那一天开始,我觉得自己再也不需要非得和他们在一块玩了。从此,大家呼朋引伴的时候,我就不再第一时间慌着“快快快,去和大家一起”,能在一起玩当然好,不在一起玩也真的没什么。

随着岁月增长,我慢慢意识到,这个事件其实对我的影响挺大的,它先是逼迫我一个人待着,然后让我在一个人呆着的时候意识到我可以一个人呆着。

那一瞬间,我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对群体、对同类的依赖感,一去不返。

一次夜奔

这个事情发生的时间段比较清晰,一定发生在我7岁—8岁的时段里,因为我在那个学校只读了小学二三年级,之后就转学了。

我爸是老师,在学校有宿舍。我妈住乡下老家。乡下老家距离学校有四公里。那时候,在夏天,学校规定学生要在教室里睡午觉。这是一个非人性的规定,七八岁小孩中午哪需要睡午觉,根本睡不着。有一天,我没睡午觉被老师逮住了。

老师罚我和另一个同学放学后留下来“补睡午觉”——这更非人性,连午觉也要“补睡”……大家都走了,我俩都乖乖地在这傍晚的教室里“睡午觉”。估计老师忘了,很久后才来叫我们回家。——她应该是认为我俩一个家在街上、一个家住学校,都几十米上百米的距离,没问题。

但我爸年轻时脾气暴躁,是著名“打小孩专家”。直到现在,我和过去的老师们在一起吃饭喝酒,他们还会说起当年我挨了多少打,列举一些我早就忘了的挨打原因,比如“饭没吃完”“踢了花坛一脚”之类。所以,“身为教师子女而被留下单独处罚”这么庞大的错误,我深信我如果留在学校,晚上一定挨打。

于是,我没有多少犹豫,背上书包就冲出学校,准备回乡下老家。那时候还不知道什么“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只知道“留下来一定挨打,回老家我妈不会打我”。至于明天回来读书会不会被打,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没跑到一半,周围就暗下去了。再跑一会,就发现只有夏夜干燥的路面隐隐发白,周围全黑了。我只管憋着一股子力气迅速奔跑,虽然周围摇动的树和那些阴暗的竹林让我有点害怕,但这口气一直没有泄,所以跑起来挺带劲的,没时间多想什么鬼啊神啊之类。等我到家,我妈已经吃过晚饭了,非常惊讶我会出现在门口,老往我身后张望,以为我爸一定在后面。

这件事以后,我对黑暗、鬼神和未知都丧失了敬畏感。我克服了恐惧感。夜里到院子里拿东西嘴里不需要再叽里咕噜说话壮胆,也不需要在进门的时候突然加速跳进去——不再害怕黑暗中有什么东西,不再害怕进门瞬间有东西突然抓住我。


【记录】


静待花开

温州翔宇初中 唐训芝

2023年10月5日,星期四。我翻了下日历,宜出行。看了看天气,32度。虽然已进入秋季,但炎热的程度丝毫不逊夏天。趁着国庆假期,孩子和家长都在家里,我们十五班任课老师一行人冒着炙热的太阳,带着火热的心情,踏上家访之路。

访谈的第一位学生是C同学,他家在三江街道,立体城览江阁七幢。刚到门口,C同学爸爸就出来迎接,对我们的到来甚是欢迎。进入家门,装修华丽雅致,摆设宽敞整洁。客厅有一架钢琴,书柜里码满各类书籍,墙上还挂了几幅字画,看来这是个有文化气息的家庭,难怪C同学爱阅读,爱写作,原来和家庭的熏陶分不开。

坐下来,茶几已摆上水果,沏上香茗。家长的热情让我们心情愉悦,一路上的炎热烦躁一挥而散。我们聊起了孩子。轮到我发言时,我把C同学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分享了一遍:他学习认真,上课发言积极,有思想,有主见,尤其爱好写作,优秀习作入选《水心》杂志,还被评为“文学少年”。孩子就站在身边,听到我这样夸他,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容。家长知道了孩子在校如此表现,也是欣慰有加。我们离开后,C同学爸爸给我发了微信,他说:“感谢唐老师这次到访!也由衷地感谢你对C同学的栽培,孩子学习方面不足之处还望唐老师多多指导。家校合一,相信孩子的努力会成为我们的骄傲。”家校合一,让孩子成为我们的骄傲,这也是我想说的话。

访谈的第二位学生是D同学,他的情况比较特殊,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D同学由外公照顾。他性格很好,为人热情,爱帮助同学,也有集体荣誉感。只是成绩一般,作业字迹很潦草,上课有时精神不振,喜欢打瞌睡。据他外公说,在家做作业很是敷衍,做完后就开始玩游戏,提醒批评一概不听。说实话,要不是这次家访,我还真不知道他是个游戏高手。我将他在学校的表现如实反馈,结合几次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具体分析,让家长一起重视。对于他玩游戏的情况,班主任和同行的老师都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家长加强管控。

这个时代留守儿童那么多,真心希望家长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孩子个性有差异,成绩也会有高低,作为一名园丁,我们要做的是:辛勤浇灌,静待花开。


【人间】


老屋春秋

温州翔宇初中 余海燕

满载年轮的老屋在鞭炮声里迎来了盛大的“桨”屋仪式。

噼啪噼啪,热闹一瞬间充盈了院子。爷爷的声音变得清亮,时不时传来笑声,引得我想去瞧瞧味儿。

“燕燕,快来灶屋!”奶奶也高声喊着。

我疯也似的穿过堂屋,来到灶台前。婶娘们早拿着带点黑的锅巴不住地往嘴里送,而奶奶手里正卷着焦黄的锅巴。

“燕燕,快吃,吃完就要推灶,给你建个新的省柴灶。”三婶娘催促着说道。我对灶台没什么兴趣,接过锅巴便去外面的早席夹菜了。天生喜欢热闹的我穿梭在席间,听着爷爷辈儿的当家人说着吉祥话,我才知道即将进行的“桨”屋是一件带财送福的大好事。

饭后,叔伯们提前到老屋的各柱子边转悠着,他们手头的木棒子像霸王鞭样儿地比划着,我看得入迷。

“燕燕,别站在屋檐下面,瓦片打到头,读书就‘粪’起来了哦!”意外掉了一颗门牙的四叔正在屋顶咧嘴笑着。

我没有回应。老屋那贴着的奖状是可以站出来替我说说话的。我应声退了好些步子。

抬眼望去,整齐排着的青瓦早已消失,初日直直地投下平行线的影子。悬挂的黑色蛛网撕扯着梁木,像个执拗的坏渔网。

待我闲逛回来,老屋早被五花大绑,拉纤的绳直直地、缓缓地往前,老屋驻守的那一寸寸土地裸露在眼前。“老四,往左边一点用力!”“黄牛崽换个位置咯!”终于,老屋在众人的合力下离开了它的故土。

这一年,我的老屋从右边挪到了左边,身子微倾。

这一年,爷爷也用起了建筑法宝——水泥,修缮老屋。

人在夏凉冬更凉的老屋住久了就生出一些不满,缝隙漏风会冷,夏天晒裂的爆刺声很吓人……老屋真的老了,需要换新。于是在我期待了很久后,爷爷扛来了两袋水泥,决定全用在最显眼的门廊。大概“锦上添花”的事是爷爷未曾想过的,于是老狗财财和无名的小鸡便开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作画。次日一早,奶奶“呦吼!呦吼!”声传来,再见水泥走廊已是印上了狗爪和鸡爪。哈哈,我竟莫名觉得好看,这印花水泥走廊和木纹的墙板定是最好的新旧搭配。

或许是老屋也要紧跟时尚,于是村里出现了老屋旁新配一间水泥砖房的样式,更有甚者外面全用水泥包裹,将老屋完全藏匿。我的父亲大概是在外面太久,见识了浙江的繁华,所以在我读大一的那个暑假回乡,拆屋建房。

微弱的反对无用,破败、过时的老屋是保不住了的。

我焦躁地回到了故乡,再次看到摘了青瓦的老屋,一股被剃光头的辱没感涌来。那一根根极力拉扯的梁木和门板像我一样抵抗着,“铛铛铛”的敲打声嘈杂地绕在我的耳边,久久地,又越来越微弱。我那贴着年少骄傲的奖状,贴着热血追寻的偶像画报,还有我一笔一划刻上去的加减题目……都成了一堆废料。

乡里人都说新式、流行楼房是最佳选择,可谁人能知:被抛弃的老屋一直是我的心灵归宿呢?

老屋啊,我现在只能在心里拼凑着每一块门板的故事,只能在心里还原你最好的模样。


奶茶碎碎念

淮安外国语 颜婷婷

我对奶茶情有独钟,这种不知何时风靡的“非健康食品”,却是我的心头挚爱。雨天手捧一杯奶茶,无比疗愈;阳光明媚时品味奶茶,满是惬意。每逢假期回到家乡,总会对美团上的奶茶外卖牵肠挂肚。

前几天,一位学生问我:“老师,这周会放大假吗?”

“不放呢。”我毫不犹豫地回应。

“唉,又回不了家。”他顿时显得有些失落。

“在家也还是学习,倒不如留在学校。”我宽慰他。

“不一样,我回家能点杯奶茶,给自己疗愈一下。”他突然抬起头,眼神坚定。

“就为了这个?”我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是的,就为了这个。”他果断地回答。

我微笑着答道:“这还不简单,颜老师帮你解决!”

他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真的吗?真的吗?”

瞧瞧,原来我们都是借奶茶来为自己疗愈的人

“一点点,三分糖,加波霸!”这几乎成了我的奶茶专享配方。那深褐色的茶液略带一丝苦涩,与Q弹的波霸相互交融,轻轻一吸,“哧溜”一声,柔软的小球在口腔中游走,偶尔还会粘在牙齿上。看吧,快乐就是这么简单。最愉悦的莫过于偷闲喝两口奶茶,批改两份作业,再啜饮一口,继续批改四份作业。有时候,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悄悄弯腰喝奶茶,我竟感同身受!

我曾一度幻想,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茶歇时光,手中握着一杯奶茶,正大光明地坐在办公桌前,戴着耳机,面对碧蓝的天空,尽情想象我喜爱的电视剧情节—然而这只是个美好的想象,只怕迎来的不是“周生辰”,而是从三楼徐徐走下、向我怒目而视的领导。

虽然深知奶茶的各种弊端,却仍对其恋恋不舍。办公室的小姐妹们,每隔一段时间,必定组织一次奶茶聚会;考试结束后,定会给孩子们以奶茶作为奖励;放假时,总会找机会为侄子侄女们捎去一杯奶茶;和儿子一起玩耍时,母子俩还会你一口我一口,秘密分享奶茶的甜蜜……

每当放假的夜晚,儿子都会跑到飘窗前,兴奋地说:“妈妈,一点点奶茶店还没关门呢!”听到这句话,我不禁下意识地舔了舔嘴唇。嗯,看来明天得安排一杯奶茶了。


1712559274810505.jpg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

温州翔宇初中 郑丽琼

外公97岁了。

过生日的时候我妈叫上了一大家子人,说要给外公好好热闹一番,嘱咐我无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赶过去。在我印象中,外公80岁之后的每一年生日都过得格外热闹,几个长辈总会在他生日前一个月就开始发布“江湖召集令”,将散落在各处的孩子们叫回去,给老人家热热闹闹地过,按照他们的话是:过一年少一年,老人想吃啥想干啥随他去,全都满足他。

于是周六我紧赶慢赶地到老家,进门就看见外婆坐那儿晒太阳,我走到跟前去与她细细介绍自己,她把身边子孙的名字都喊了一遍才认出我来。看着外婆懵懂如孩童般的神情,我惊觉外婆也有91了。

我放下手边的东西,坐在她身边,与她贴着耳朵细细地交流,我问她答或她问我答,更多的是我听着她的碎碎念,念着今天有谁来了,谁瘦了,今天会有什么好吃的,嘱咐我多吃点等等。望着外婆苍老的脸,我总会想起还小的时候外婆拉扯着七八个与我差不多年龄的孩子长大的样子,那时的她在村里是很能干的妇女,光是一声吼就能把在外上蹿下跳的孩子们喊回家吃饭,每次的饭都是一大锅,每次一大锅的食物都能被孩子们吃光光,她总能在有限的条件下制作出许多美味的食物。

现在,她已经不能为我们做这些了。

“哦,对面的奶奶前段时间已经走了。”她眼神悠悠地望着对面。我牵起她的手,摸着上面的纹路,满心的不知所措。似乎每隔几年外婆的小姐妹们就会走掉一个,现在偌大的四合院里只剩下她与外公。有时候想想,还好她和外公可以一起,人生这条路,走到她这样的程度,或许已是幸事。

这时外公从外面拄着拐杖回来了。外公是不善言辞的人,他时常会在吃完晚饭后沿着狭长的小路走到外面马路边上与人打牌,他会精明地管住家里的大事。如今97了还经常慢悠悠地逛到街上的亭子里与一帮小老头打牌,他的年龄比外婆大好几岁,但是脑子还很清醒,不用仔细地辨认我便能认出我是谁,与我打了招呼之后他便躺在躺椅上悠悠哉哉地闭目养神。

外公喜欢吃肥肉,我们时常会担心年纪这么大吃肥肉对身体不好,时常会叫他少吃点,但是有时候想想,他能吃,他愿意吃其实比什么都重要。于是我们有时候对于他吃肥肉这件事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现在他还每天都要吃点肥肉,也许在他心里,吃肥肉应该是顶顶快乐幸福的事情了。每当想到这个,我们也就释怀了,人生这条路,他走得已经比别人要长很多了,能使他享受快乐的事情,理应多支持。

不久,家里的长辈们陆陆续续准备好饭菜,我们十几个小辈簇拥着外公外婆坐上主位,他们坐在那儿,安静地看着我们起哄喧闹,安静地享受着四世同堂带给他们的温馨快乐。看着他们含蓄而满足的笑,或许,这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餐饭,而是每一年都要有的大团圆,是过一年少一年的快乐聚会。

饭毕,众人各自回归生活,外公外婆在夕阳下逐一送别。那洒满金色阳光的身影,象征着他们携手共度的70余载岁月,经历了青春的激昂、中年的平稳,直至老年相互依赖,无疑构成了他们一生的幸福画卷。


【阅读】


心平气和的教育之路

——从薛瑞萍老师的教育日记中汲取智慧

永嘉翔宇小学 叶晓伟

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我沉浸于阅读薛瑞萍老师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份宁静的阅读时光无疑是种难得的享受。尽管只有寥寥六十几页,字句间却仿佛春风拂面,犹如醍醐灌顶,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深刻体会到薛老师从事教育工作37年以来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坚守与热忱,对学生们的理解和接纳,以及她独到且深刻的教育理念与方法。

自我反省如同一面明镜。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也像薛老师那样,深感个人时间的稀缺,时常以各种理由推脱未能静心阅读。然而,薛老师在日记中的记录让我意识到,原来许多可以利用的时间都被我无谓地挥霍掉了。她写道:“整整五日未读书,内心空虚且带有浮躁。”“读书既是一种内心的渴望,也是一种保持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状态的方式。”这些简洁却富有力量的文字,时刻提醒我去进行自我反思。每当闲暇时,也曾萌生过动笔记录所思所想的念头,可往往仅止于遐想阶段,真正着手写作时,却发现自己脑海中缺乏可供参考和汲取的内容,即便最终写出一些文字,其过程亦充满挣扎与痛苦。究其原因,实为阅读积淀不足。“欲予学生一瓢水,教师需先拥有一缸水”,对于读书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我已然认识到其紧迫性与必要性。

薛老师的日记不仅启发我对自身进行反思,更教会了我如何去关爱每一个独特的生命。“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活泼灵动,聪明伶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许多孩子并不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智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个体差异,在尊重孩子自尊的前提下,采取适合他们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自信,赋予他们绝对的信任。

在此,我想特别提及我班级中那位令人颇为挂念的孩子。虽然他体格健硕,性格憨厚,热爱阅读,并乐于在课余时间和我探讨问题,但他有一个显著的问题:行动迟缓。即便是十五分钟的时间,他可能连作业本都找不到。我常常焦急地关注着他,越是急切,他似乎越难以找到,每次都以我的失望告终。我曾暗自期盼:如果他能快一点该多好,或许他的学业表现会更好。然而,现实一次次打破我的期待。之后,我领悟到了薛老师的理念,努力说服自己接受他与其他孩子的差异。毕竟,班级是一个包含多元化的整体,好坏参差才是常态。为何不多去发掘并欣赏这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呢?诸如他的善良、他的可爱、他对阅读的喜爱……尽管他在速度上有所欠缺,但我仍需用爱陪伴他稳步前行。

让步伐慢下来,再慢一点,用心感受和珍惜孩子们带给我们生活的种种美好。


【分享】


温州翔宇初中部刘岩老师评价同事的作文课——

教学流程设计精致。发现之眼:慧欣赏;学习之眼:慧借鉴;审辨之眼:慧建议。三个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推进,层次分明……这节课是一节鲜活而生动、有生成、可迁移、有深度和广度的精彩之课。


温州翔宇初中部郑洁洁老师谈感悟——

昨夜的雨水非但没有成为花蕾的终结,反而以庄重的洗礼唤醒了沉睡的花苞。究竟生命的绽放是得益于雨水的滋养,还是花朵在风雨中坚韧攀爬的结果?在惊叹之中,我深刻体悟到这两者实乃不可或缺。未曾料想,那些看似被时光磨损的生命,竟也披上了独特的色彩。


本版编辑:林云霞




上一篇:凝视世界/185期三版
下一篇:向“理想”道歉/187期三版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