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有歧读有界(49期)

时间:2020-09-18 15:13 作者:翔宇教育报 编审:

大道有歧读有界

(第四十九期)

【编者按语】
  阅读,可以是富有诗意的情感享受,可以是自由洒脱的思想旅行,也可以是理智清醒的人生观照。但,不良的阅读也可能是生命光阴的虚度耗费,甚至是精神品性的变异蜕化——而阅读者未必意识。有鉴于此,本期《读书》版面讨论主题是“读书有界”。这里的“界”,可以是“界限”、“层界”、“境界”,当然,读者自然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谆谆师语】
让教育因读书而美丽
宝应实验小学 管丽丽
  在课时,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私带偷看的武侠小说书。
  只是,喜欢看武侠小说倒也符合这一年龄段男生的心理特征。武侠小说首推金庸,金庸的作品还是有文学价值的。但从没收的情况来看,已看不到金庸小说的影子,他们更为着迷的是以黄易为代表的集武侠、言情、魔幻、鬼怪为一体的新型武侠小说,此类小说在网上也是铺天盖地,成年人也有被吸引的,更何况尚在求学、缺乏辩别力的自制力的学生?
  古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话不假,但读书要有选择,要有界限。一是时间上的选择: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哪怕你手中是一本绝世之作,也不能在不适当的时候沉迷其中。学生在课堂上看与课堂无关的书,即使此书再有趣、再有用,也弥补不了课堂上失去的知识。二是种类的选择:现代书籍多如牛毛,作为学生而言,最好读一些公认的好书或在老师的建议下读一些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书,积累于脑中,不仅丰富自己,而且可用于应付考试,一举两得。至于自己感兴趣的武侠、言情小说随便翻翻也罢,不可上瘾着迷。毕竟作为学生而言,时间上不允许。
  而有些书籍会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粗制滥造,低俗迷信,格调下流,学生一但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读这些书,真是对生命光阴的虚度耗费,而一旦受其蛊惑影响,是更精神品性的变异蜕化。不加选择的读书,对学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读书正如饮食,不同是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我们身在与书密不可分的教育领域,更要加以选择的阅读,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底蕴,更好的去教育学生。
  我们要读书,读好的书,我们要让读书为教育服务,使我们教师自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这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我们的教育因读书而美丽。
  教育因读书而美丽!我想,这句话也正体现了我们教师对于读书所期望达到的最高境界吧!

读书要有选择
宝应实验小学 童晓芳
  读书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常新的话题。古有“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今有“书香校园”、“书香家庭”。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不仅根本不可能读尽天下书,而且也不宜以有限的精力,去读一些对自己无用甚至有害的书。“开卷”并非都“有益”。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因此,从阅读的选择角度来看,我们不能丢掉自己的头脑。即使是读好书,也不能仅仅限于只读。如果只限于一般的阅读,而缺乏思考,那么,我们就是在机械的记忆书中的内容,这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种初级的、浅显的、收益颇少的阅读。读书的目的,是要在书籍的启示下,自己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要在读书中多加思索,多有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防止使自己的头脑沦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窒息了创造精神。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可见,读书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读什么书,一定要慎重选择。一本好书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成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勇拼搏;《汤姆大伯的小屋》曾惊醒众多美国人反对农奴制的压迫。一本好书是无与伦比的营养品,它在净化人们的灵魂,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等方面发挥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我们读书时一定要有选择,读那些对自己有益处的书,读健康向上的书!

 

 


  读书需要选择
  监利一中 董萍
  考尔德说过:“仅次于选择益友的,就是选择好书。”人的时间有限,一个人不可能把什么书都读下去,也没有必要什么书都读。因为有些书读了不但无益,反有害。读书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有计划有系统有选择地进行读书。
  一、读健康向上的书
  大家都读过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小说女主人公为了参加婚礼,向人借了一条项链,结果项链丢了,她得赔人家。项链很贵。为了挣钱,她去给人洗衣服,什么活都干。过去很文雅的一个人,变得可以站在大街上两手叉着腰大声骂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这是因为环境改变了一个人。读书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长期读健康向上的书,读好书,就能使人眼睛纯明,心灵澄清,丰富知识;读坏书,就能使人目光短浅,行为恶劣,甚至走上邪路。青少年时期,是富于理想的时期,也是开始树立人生志向的时期。一本书,可能会影响你的一生。因此,我们读书必须要有选择,选择那些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激励作用的书,读健康向上的书!
  二、读修身养性的书
  课余时间,我们要多读像《古文观止》这样的书。《古文观止》共222篇,上起先秦,下至明代。它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这本书,你就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的巍峨殿堂,像李密的《陈情表》,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每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异光彩,闪耀着真知灼见,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此外,南北朝时代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宋朝理学大儒朱熹的《朱氏家训》,清代的《曾国藩家书》、《左宗棠家书》、现代的《傅雷家书》等等,都是我们修身养性必读之书。
  三、读知识含量高的书
  时间有限的我们应当挑选知识含量大、思想深邃的书来读,不要把精力耗费在不上品流的书籍里。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有一套精选读书法。他在《基督山伯爵》中,塑造了一个博学多识的人物——法利亚长老,并通过长老之口谈了这样的读书方法:“在我罗马的书房里,我有将近五千本书,但把它们读了许多遍以后,我发觉,一个人只要有150本精选过的书,对人类的一切知识都可齐备了。”读什么样的书知识含量高?主要是要多读经典著作,多读大师的著作。经典著作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大师的著作充满了智慧。我们经常接触经典,多读大师的著作,就能吸收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Page]
  四、读自己感兴趣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书海无涯。拣自己最需要的书、最感兴趣的书去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读书的效率。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曾下决心,将图书馆的书全部读完。后来,管理员告诉他:“读书要有目标,没有目标,收获就不大,因为时间有限呀!” 爱迪生这才迷途知返,从此专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最终成为闻名于世的发明大王。
  读书不是多多亦善,也不是开卷有益,但是书读得多了,人就会理智而不轻信,沉稳而不浮躁,尊重而不诌媚,骄傲而不狂妄。


【众生悟道】
  轻吟着唐太宗的话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其德。我顿悟了:以书为镜,可以照其性。
  监利一中二(4)班  杨冰娥
  我不敢说好书是什么,我只能说好书像什么。好书就如同一杯茶,看一本好书就如同品一杯茶。
监利一中  高二(20)平伏龙
  读好书,是一种精神上的保养,灵魂上的修葺。
监利中学高二(2)班  胡梓桑
  生命的深度需要通过理性的思考来达到,而生命的广度则需要用丰富的阅读来衡量。
监利一中高二(21)班  江茉
  在喧嚣浮燥,纸醉金迷的今天,人们已静不下心去品读唐诗宋词了。红尘,欲望,金钱,权力让人们的心灵已找不到一块净土了,惟有闲下来时,芨泉煮书,方可远离红尘喧嚣……
监利一中高二(8)班  周燕怡
  我爱读书,古人说得好:“开卷有益。”只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良师益友。有些书会在不知不觉将你拉入泥潭,不能自拔。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15)班  周韵
  总幻想自己能一身素净,目不染尘,置身于书林墨海之中,林立的书架上陈列着钟爱的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信手拈来,于无声外,心在阅读中沉沦。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初一(1)班 朱瑾东

  虽我没有登过泰山,却有《泰山极顶》的满足;没有去过大西北,却有《祁连雪纷纷》的感觉。书让我和李白一起望庐山瀑布,和巴金一起观海上日出,和戴望舒一起去寻找雨巷中那个结着忧郁的丁香般的姑娘,伴席慕容到海边去欣赏那里抢贝壳的女孩子的风采。有书读的日子啊,日日天蓝,月月柳青。
监利中学高二(11)班  王聪

  这些亲密的朋友,在快乐的时候给我鼓励,在痛苦的时候给我安慰,在高傲的时候给我以警策。与书同行,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一个没有惶恐与欺骗的世界。我很庆幸能够与书同行,在凡尘俗世中为生命留一块闲暇空间。
监利中学高二(18)班  史常庚

  文学作品还帮了我的大忙。我们班举行联欢会,其中有一个闯关知识测试:请列举10部文学作品的名字。其他同学还在思考,我已经脱口而出,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我。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15)班 马菱蕊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只知道翻了一页又一页,差不多快看了大半本书,我忽然发现有人用手轻轻地拍我的背。转头一看,原来是书店里的一个清洁工阿姨。她把手伸过来,让我看了看手表。呀!都十点了!
宝应实验小学六(7)班 蒋亦文

【书山灵狐】
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淮安外国语初一(4)班刘萌
  以前,我对狐狸印象非常坏,它狡猾、凶残,无情无义。这样的家伙,我恨到了极点。
但自从读了《金色的脚印》一文。我对狐狸由恨转到爱,又由爱转到敬。原来狐狸也是个有感情的动物呀!
  《金色的脚印》讲一只小狐狸被正太郎捉去了,小狐狸整天不吃不睡,眼里总流露出悲伤。有一次,正太郎看见老狐狸晚上偷偷来给孩子喂奶,并由公狐狸放哨。更让他吃惊的是,后来狐狸爸爸与狐狸妈妈为了照顾小狐狸,竟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上做了一个窝,住了下来。正太郎感动了,便把小狐狸放了。小狐狸一家三口团聚了!
  读到这里我感动了,我震撼了:狐狸竟有着这种深的爱子情深,它们能像人类一样有感情。狐狸使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父母为自己的孩子可以贡献出一切,甚至不顾牺牲自己的生命!
  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爱包围着!在我们伤心的时候,“爱”包围着我们;在我们灰心的时候,爱便鼓励着我们;在我们犯错的时候,“爱”便变成了严厉的批评……所以我们大家都要珍惜这份爱,因为它是来之不易。

  
【求同存异】
学会读书
监利中学高二(2)班  徐  燕
  似乎一切中国孩子自幼儿启萌阶段就开始被灌输一种“唯书”思想。在这种社会观念熏陶下,一代又一代的花朵就成了一代又一代书的俘虏。这种“唯书”思想扼杀了我们的思维创造能力——大自然赋予的天性。
  读书固然是好的,但当你把读书当作是一种单纯的接受,开卷也可能有害。在我看来,读书更应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应该把“我读书”这个主语“我”表现出来,让书成为对“我”的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蒙田曾谈到“文殛”,认为这正是因为读书过多而被文学砍伤,丧失了创造能力。叔本华譬读书过滥为把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赛马场。国外一些创造力强烈的思想家也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爱默生说过:“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颗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我们通常会有这种情况,读书到精彩处,不仅以文喜而喜,以文悲而悲,有时甚至失声。我们一般都会认为这很平常,但仔细一想却不平凡。直接地说,就是作者偷去了你的思想,你所要表达的,却出于他之口,文字标了他的书签。
  好书是朋友,但也只能是朋友,自己才是生命的主体。当这种沉睡的感受唤醒时,失落的记忆找回时,朦胧的思想清晰时,你会明白读书应有限:有限于书籍成为你的闲暇时信手拈来之物,而非时时刻刻不离双手的废物;有限于书籍只是你不解时一种借鉴与参考,而非按图索骥的死搬硬套;有限于以无暇读别人写的书为幸运,而非以书为宇宙的死板。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妙玉曾言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此处说的是宝玉品茶闹出的笑话。用于读书这一问题,也颇为适宜。
  读书应有界。

  读图
  宝应实验初中 袁爱国
  尼采如是说:“一切阅读均是我的休养,因而均是我摆脱我自己、让我优游于陌生的学科和灵魂中的事情,——是我不再严肃从事的事情。阅读恰好使我摆脱我的严肃而获得休养。”(《看哪,这人?我为何如此聪明》)与经典名著交流需要澄心静虑,需要宽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如果选择读图,咀嚼些“文化快餐”,也自有神韵,正如“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Page]
  记得我们童年时光正是痴迷于一本本《三国》《水浒》连环画,才走进了古代经典;而鲁迅先生从孩提时钟情于绘图本《山海经》,到以后热衷于搜集绘图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等书,乃至亲自设计作品的封面和插图,闲情雅致之中也透露出文化的趣味。
  偶尔走进几米的绘本世界,透过几米简朴素净的图画,品读隽永精美的小诗,静静地聆听内心世界的声音,常常有令人欢喜的旋律响起。可以简单,可以深沉;可以抒情,可以喧闹。我不能从语言学的视角去读解,只可用联想、想象、直觉、下意识等心理力量,去触摸绘本的色彩、线条、构图,去玩味言语的质地、情感、温度,并力求填补其间的空白。
  图像的意味有时比文本更耐人寻味,但需要静心与智慧;对于图像,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视觉的盛宴之后必定是虚妄和浅薄。
  在传媒时代,教会学生学会读图,咀嚼文化快餐,同样会有难以预料的惊喜。留心手头杂志期刊、经典名著上面的图片,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品味其间的插图、摄影、漫画、国画、油画……如果我们留意一下畅销书刊:《读者》的插图精致含蓄,意蕴丰厚;《杂文选刊》的讽刺漫画妙趣横生,耐人寻味;《散文选刊》的“车前子说画”,图文匹配,相映成趣……
  有位学生这样叙述与周国平的著作的相遇历程:“一幅清爽的封面,纯白的底色,一位高贵的绅士,骑在马上,背影斜射,走向落日黄昏。寥寥数笔,勾勒了一幅朝圣图。”
  一个同学写过这样一段故事:
  “圣诞节前夜,晚自习下,已是夜色阑珊,骑着车子路过拐角的书报亭,我想学习劳累了一天,不如买份晚报消遣一下,于是来到书报亭前,一眼瞥见《读者》杂志迷人的封面:一个精致的小房子挂在圣诞树上,小小的窗户透着红光,在一个七彩的光环中,隐约看见小天使的面容,仿佛在对我微笑……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了这本杂志。回去的路上,尽管寒风凛冽,凉气逼人,但封面上的图画温暖了我的心房……” 
  可以想像,在这样一个凄清寒冷的冬夜,这位学生因为一幅图画选择了一份杂志,也就选择了一份温馨和慰藉,这个寒夜便变得色彩缤纷温情脉脉。
  写到此处,忽然想起读过的《在岳麓书院听演讲》这本书,书中智者的声音已不甚了了,但扉页的一幅黑白照片却清晰记得:岳麓书院的千年庭院中,暴雨如注,阶旁石榴树生机盎然。一群人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坐在长条木椅上,聆听着学者余秋雨在千年学府的精彩演讲。余先生的舒缓睿智的演讲,令坐在雨中的观众寒意顿消。


“随便翻翻”
监利一中高三(14)班  胡钊
  鲁迅先生在《随便翻翻》一文中提及自己有这样的习惯:“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并且还曾向一所中学的学生提出希望:“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抱住。”对此,我颇有同感。
  鲁迅先生之所以成为知识渊博、笔锋犀利的作家,我想这与他“随便翻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自然科学的各学科之间都不是彼此孤立的,它们常常联系在一起出现在某一现象中。要认识、研究、解释某一复杂现象,靠单一的学科知识,往往难以实现,这就需要广泛地阅读,吸收一切积极的营养丰富自己的大脑。在这个意义上,我想:“随便翻翻”正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值得提倡。

  
【经验之谈】

打造书香世界新境界
宝应实验小学 祁华忠
一、纯净课外阅读新“净”界
  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我们会经常发现许多孩子手中捧着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和流行杂志等。这些课外读物固能满足孩子心理需求,适应孩子的时尚需求,大大吸引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容忍孩子有一段混乱的阅读时期,但必须作进行深入地引导,我们应该进一步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那就是阅读经典名著,这也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对儿童而言,经典名著并不仅仅是中国的唐诗宋词和四大古典名著,也不仅仅是国外的《老人与海》《约翰?克利斯多夫》等,成人世界的经典当然可以成为儿童的经典,但是他们更有自己的经典:《草房子》《小巫婆真美丽》《狐狸列娜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等。一般来说只有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的课外读物,并能促进他们进一步完美地发展的课外读物,才能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才能敞亮孩子的心扉。
  阅读经典名著,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阅读经典提供帮助。除了指导之外,还应创设一个阅读经典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等,让学生在这种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中成长。 
二、创设课外阅读新“竞”界
  我们应通过各种竞争、竞赛、竞技等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
1、读书活动,赛出水平
  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美文欣赏”、“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2、读书论坛,赛出智慧
    在教室的墙壁上辟一块地方,成为“读书论坛”。论坛里可以贴摘抄类,内容可以是课文的补充阅读,可以是个人的佳文推荐,如自己在阅读时读到的感人的故事,优美的风景,有趣的笑话等;还可以是自己读书后的感受、疑问等。
3、读书小组,赛出风格
  基于学生不同的爱好,班级成立了几个阅读小组,以充分发挥群体效应。如爱好文学的“紫贝壳”组,爱好科技的“金钥匙”组,爱好历史的“小石头”组等。学生们常常因为同喜爱某一本书或某一类书而结为知己,书成了他们高尚而坚实的情谊纽带。
  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解读的差异,我们应该不仅承认差异,而且还要支持和鼓励这种差异。只有这样,课外阅读才是鲜活的,有个性的!我们应有一颗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应该用表扬的武器给予充分的肯定,善于发现孩子阅读时所隐含的各种色彩和闪光点,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多创设一些让他们发挥才能、表现自我的情境和机会,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让他们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注:录用时有删节)
【读书故事】
  赵匡胤读书治国 [Page]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有作为的、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大都是博览群籍,读书很多的人。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据说他嗜书如命,学习非常用功。在后周时,任禁军最高统帅。一次,随周世宗柴荣出征淮南,私载重货好几车。有人怀疑他贪污金银财宝,向皇帝告发。世宗派人检查,发现车里装有数千卷书。赵匡胤之所以有勇有谋,知兵善断,在军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是与他勤奋好学分不开的。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做了皇帝。做皇帝之后,仍坚持看书写字。一天,雷雨交加,赵匡胤正在伏案疾书,突然在书桌附近响起了一声惊雷,他依然不为所动,说:“吾案虽击,吾手终不为之改!”一时传为佳话。他不仅自己好读书,还劝大臣赵普等人读书,促进了宋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董萍)

 


上一篇:读出生活的美丽(47期)
下一篇:捧着书本,从昨天出发(49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