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性格(59期)

时间:2020-09-18 15:14 作者: 编审:

 

阅读与性格

(第五十九期)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读之有异,收获不同。我们也读书,不知我们所读所学,养成我们什么样的性格了,你思考反省过自己的阅读吗?

【师生读悟】


阅读的境界
淮安外国语学校  林以广


  阅读者有三个阶段,也可说是阅读的三种境界。
  一是消遣性阅读。候车啦,等人啦,或是饭后睡前啦,总要读点什么才好。没有什么讲究,随意性很大,小小说,故事会,晚报副刊,明星绯闻,寻人启事,征婚广告,看到什么读什么,能打发无聊的时光就行。这类阅读,没有指向性,没有连续性,更没有深刻性。只要身边再有一个人,阅读会立马被闲聊等所取代,这就是最平庸的阅读,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消遣。
  二是研究性阅读。读书读得久了,有些人的品位自然会慢慢提升。就如交朋友,不是什么书都愿意看的,同样有“逢知己”和“不投机”的时候。真正值得阅读的,往往是那些“磨脑子”的书。所以,要进行研究性阅读,就要学会适当地拒绝。拒绝,意味着既不为某些时髦的写作分心,也不对人为的热点动心,更不为虚假的创造操心。不仅如此,网络的精彩,球赛的热闹,酣睡的香甜,游戏的畅快,都是应该适当拒绝的。否则的话,什么时候“磨脑子”呢?“磨脑子”的书具有更加密集的信息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往往是前人思想的精华、阅历的浓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驾轻就熟的书,而是不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就不能理解的书。研究性阅读,是主动积极的,阅读的过程自然是愉悦的。读一部名作,犹如赏一幅名画,看一场好戏,常能沉醉其中。这样的阅读,不在量,而在质,往往能启心益智,受益无穷。
  三是交流性阅读。如果说研究性阅读还带有些功利的话,那么,交流性阅读就只有怡情悦性了。到了这种层次,有些书是绝对不会去看的,还不仅仅是浪费时间的问题,更有洁身自好不受浸染的意思在里面。读大家之书,如饮醍醐,往往浮躁尽除,功利皆无,能使人暂别琐碎与平庸、浮躁与虚妄。书的作者,自然是不分古今中外的,无需吆喝,读者心甘情愿地听他们“唠叨”。这样的阅读,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巳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永远只把自己的脑袋当作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就是再喜欢读书,也进不了这样的至高境界。所以,这时候的你,已经不是一味地接受大师,而是常常与大师争论,与大师商榷,读而不失自我,读而不失尊严。阅读已经使你摆脱了平庸。读世,读尽世事沧桑;读人,读懂人性善恶。读书的三个境界,何尝不是人生的三个境界呢?读得无字的书,方是阅读的最上等人。

在永恒中栖息
———读《枯叶蝶与荆棘鸟》
淮安外国语学校06级14班  许天舒


  孤单的身影,披一袭枯黄的蝶衣,让夕阳在天地间投下憔悴的影子,抛开所有的艳丽,在广阔的世间寂寥的飞翔,它,是枯叶蝶。高昂的头烦,不屈的信念,用一生的追寻唱一首永恒的歌,让鲜血在荆棘树上开成血红的玫瑰,让生命凝成不死的信念,它,是荆棘鸟。这两种超然于尘世之外的生命让我感动,让我铭记。
  枯叶蝶的梦是拥有生命,用生命去思考世间万物,用生命去感悟这个世界。于是,它成为了一片枯叶,从所有的炫目光华中隐去了,留下憔悴,留下凄美,但它也恪守了内心的平静与高贵,恪守了一种豁达与淡然。它寂寥而永恒地飞翔,也让梦在这宁静中被无限地延伸。荆棘鸟的梦是寻找那神圣的荆棘树,看见了梦中的荆棘树,便歌唱着奔向死亡,死亡不是它们的羁绊,而是一种新的开始。那嫣红的盛开的玫瑰便是它们抒写的壮丽诗篇。
  我为枯叶蝶沉默,我为荆棘鸟叹惋。它们的生命是苍凉却又惊艳的,因为它们有梦,并且不懈地追求,可以为之牺牲许多。这是一种生命的泰然,因此它们的生命便有了动人心魄的美丽和震憾人心的力量。梦中,总是有枯叶蝶和荆棘鸟在飞翔。

读书怡情
淮安外国语学校05级13班  唐妍


  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在星光闪烁的夜晚,坐在窗前,捧一本书,且读且思。
  李白的飘逸洒脱,易安的惆怅忧伤,陶潜的恬淡隐逸,苏轼的壮阔豪迈,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大气磅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们棱角鲜明的性格中,我感慨人生。
  是书,把我心灵深处的荒芜改变成了一方绿洲,让我的心灵感受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博大;感受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感受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感受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指导教师:张诚)

坚强的鲁滨逊
宝应实验初中07级15班  周文杨

  当我看完《鲁滨逊漂流记》后,就想到:鲁滨逊这个人真坚强,他在一座靠近赤道、炎热、多雨的荒岛上生活二十八年,建造了一座城堡、一幢具有乡土气息的别墅,还圈养了一大群山羊。他不仅做出衣服、伞、斧头、陶瓷器皿、面包、奶酪等日常用品和食物,而且还做了两只独木舟和一辆手推车。
  有一次,鲁滨逊想做水缸,他做了几十次也没成功,但他不灰心,尝试了多种方法,最后终于成功了。还有一次,鲁滨逊想吃面包,他就想办法去做,经过多次的烤制,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做出了黄灿灿、香喷喷的面包。
鲁滨逊就是靠这种坚强的毅力顽强地在荒岛上生活,一直到他救起失去船的船长和水手们,帮他们从海盗手里夺回了船,并和他们一起回到大陆。
  人就要有坚强的毅力,如果没有毅力,鲁滨逊就不能在荒无人烟的岛上生存几十年。更谈不上返回美丽富饶的大陆继续生活。所以,我们要有坚强的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塑造金子般的自我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6级1班  王哲

  是你所阅读的书造就了你的性格,还是你的性格使你选择了你所阅读的书?这是个谁也说不清的问题。诚然,阅读前的生活阅历已使人有了初步的性格,从而有了选择,同时,也有些书在不经意中塑造了你的性格。阅读与性格就是这么息息相关而互相牵制,互相影响的关系。
  在图书馆里可以发现:不同的人对同一本书的反应却不尽相同。以童话为例,不少人认为童话幼稚,不屑一顾,可是有人却读的津津有味;有人随便翻翻,有人却饶有趣味地读着,这难道不是性格对阅读影响的体现吗?
  正是因为性格对阅读的影响,导致了阅读的局限性——只读适合自己性格的书,不错,以兴趣为媒介,确实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可是,阅读是多方面的,如果因为性格的牵制而使得自己的阅读量狭缢的话,不是得不偿失了吗?我们正是要从广泛的阅读中去粗取精,寻找合适的器具来打磨我们的性格,使自己更成熟,更完美。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中所“听”到的话对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资料书可以帮助对问题迷惑不解的人找到答案;一些谈人生的书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荣辱观和人生观……聪明的人能够很好地依照性格阅读,并培养自己良好的品格,使自己成为闪闪发光的金子!

从书中折射出的人性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6级4班  朱正豪

  阅读是与人的兴趣有着密切关系的。书籍的种类难以计数,人的性格更是千差万别。比如,让一个性子急的人坐下来,一张小桌,一盏煤灯,一杯清茶,一本《朱自清散文集》。在文人学者们看来,这是一种无比的享受,而在他看来,却完全成了一种煎熬。为什么?因为性格。不同的性格影响着人们对阅读的需求。
  一个人阅读的书籍似乎会成为他的“第二身份证”,或者说是“性格身份证”。我们在不经意地谈论中,涉及到某某喜欢读某种书的时候,周围的谈话者往往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了这个人大致的轮廓和基本的性格特征。当然,是要在有充分的阅历和经验的情况下。阅读兴趣反映着阅读者的性格。

【且读且思】

童心视角:打开教师阅读的另一番天地
宝应实验小学  祁华忠

  作为小学教师,我觉得更应该带着一颗童心去阅读,去审视,去品味。今年我有幸参加新教育小学的实验工作,和学生一起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中阅读童书,走进儿童的心灵成了我们实验的重点项目。我觉得童心视角,可以打开教师阅读的另一番天地。
  1、童心视角帮助教师走进学生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
  读着曹文轩、秦文君、杨红缨、郑渊洁等儿童作家的作品,你会感到一股浓浓的童真、童稚、童趣扑面而来,你会慨叹童年生活的美好,慨叹童心的无邪。在细米、青铜、贾里等一个个可爱的儿童形象的带领下,你也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孩子。这时候,你看孩子、看教育的眼光也许就会发生变化,你也许不再会为学生们的恶作剧而火冒三丈、大发雷霆,而是报之以宽容地一笑,因为你已经知道,他们是孩子,童年就该如此。此时,你已经完全融进你的学生之中,你会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乐他们所乐,忧他们所忧。正是由于你“蹲了下来”,在孩子们的眼中,你也许成了一个满脸微笑的天使,每天都会带给他们快乐和喜悦。其实,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所孜孜以求的、如诗如画的新教育梦想吗?
  2、童心视角帮助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去解读教育真谛。
  最近我喜爱上阅读《学校是一段旅程》这本书。学校是一段旅程,说得多好呀!学校生活在人生的长河中确实只算得上是一段旅程。现实告诉我们,学校这段旅程对我们的一生都很重要,我们如何走完这段旅程?是快乐行走还是艰难跋涉?这都取决于我们开展怎样的教育。虽然在我们的新课程改革中也把这些能力作为学生的核心目标来培养,但现实却不容乐观。阅读《学校是一段旅程》让我了解到了另一种教育——华德福教育。华德福教育是一面镜子,不是完美,而是提供了一种平实的例子。用“旅程”让我们靠近孩子的成长,在守望孩子们的成长中,我们也一样收获一种成长。由此而来,我们的教育生命得到滋养,我们对自己的职业就如真正的人生,艰难而幸福地行进着。我将再一次拿起这本书,再次聆听芬瑟先生诗意的阐述,让他那卓越的思想光芒再一次照亮我的心灵。
  3、童心视角可以帮助教师带领学生在文学的世界里奔跑。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成长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这些读物中,学生们可以体会到真诚的友谊、人与动物的和平相处、对自己家园的留恋、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尊重。随着他们阅读能力和理解思考能力的增长,他们还能够在其中感受到对待新事物的正确态度、乐观积极的生活方式,甚至通过文学作品去体会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
  然而伴随着新兴媒体的冲击,学业竞争带来的巨大负担,我们学生的阅读量在减少、阅读能力在下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担起责任,带领着学生们在文学的世界里徜徉。读文学,可以让你有文化底蕴;读教育,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读历史,可以让你洞悉一切;读童心,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小学语文老师……
童心视角,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童心视角,为我们教师的阅读带来了一片崭新的晴空;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带着童心上路,让阅读变得轻松愉悦……

【读书经历】


我的读书写作路
宝应中学  胡定兵

  十年寒窗,却没有让我体味到读书的快乐。不是迫于要改变命运,我可能早已与书本挥手作别了。那时,读书带有几分无奈,尽管天天与书在一起,但觉得书离我很遥远,终日埋首于书山题海之中,读书了然无味。
  然而,自从踏进大学的门槛,仿佛一夜之间,我竟突然地迷恋上了书。如今想来,最初读书的目的很简单。那时,学校里编印校报,我认识的一个同学,其貌不扬,却屡屡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引得同学艳羡不已。我正是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才将眼光瞄向了校报。
  自知文学功底薄弱,我开始大量地阅读。学校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课堂,茶前饭后,我把能用的时间尽量交给了书本,甚至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我都在偷偷地看着课外书籍。那时的我,读书很杂,没有标准,我不知道谁的书好,谁的书差,总之,只要觉得有意思,都拿来阅读。阅读中免不了遇到不识、不懂的字、词问别人,抹不开面子,怕被笑话——又不是学中文的。最后,我咬咬牙,省下吃饭的40元钱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
  可以说,正是当年那种强烈的发表文章的欲望驱使着我,使我一步一步地喜欢上读书。那时的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发表文章能让人有成就感。在经过不长的时间等待后,我就不顾自己的实力,开始迫不及待地写稿、投稿,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向一些大报和杂志投稿。然而,每次投稿都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整个大学期间,惟一值得自豪的,就是参加学校征文比赛获了二等奖,奖品是一本书,一本在扉页上赫然写着我的名字的书。我感到非常激动,虽然不是真正的发表,但对我来说,已经弥足珍贵了。一个在黑暗中孤苦跋涉了很久的人,看不到一丝光亮,快要失去信心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前方喊你,你怎能不信心百倍、精神抖擞啊!我永远都无法忘记那“第一桶金”带给我的无穷的力量。
  岁月如梭,不经意间大学毕业已有十余年,我始终坚持不懈地读书、写作。更重要的是,我的读书心态渐渐地发生了改变,已不再为当年的那份虚荣所役,也不为职称之需的功利所使,完全是兴之所至,情之所至。读书已真正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我是到乡下老家作短暂停留,还是出远门长时间办事,我的行囊里必定有我喜欢的书。当我一个人安静的时候,她们会成为我最亲密的朋友。直到今天,我依然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每到一座城市,不论大小,不论驻足时间长短,我都要光顾一下当地的书店,买上一二本新书,仿佛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生活有时真奇妙,你越是不想着的事却越想着你。想当初,为发表文章真是想疯了,却不可得;到如今,虽不是百发百中,却屡屡得手。掐指算来,发表在各类各级报纸杂志的文章已有数十篇。虽不能与名师专家相比,但对一个从“一穷二白”起家的我来说,却有说不出的满足。闲暇时,我会端坐一隅,一边翻阅,一边回想这块块“豆腐干”背后的故事,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常想,如果这世界上还有净土,那一定是书中的世界。她没有敌意,没有歧视,视一切热爱她的人为朋友。她让你充实,让你快乐,让你充满希望,让您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丰富多彩。读书、写作、投稿养成了我坚定乐观积极进取的品格,我从中得益良多。

【网文选萃】



读书◆性格◆习惯


  一位名人讲过,读什么样的书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读书不仅能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在于读书能培养一种好的性格和习惯。这种好的性格和习惯是指有助于实现本人既定目标的好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意志。《三字经》开明宗义地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联: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即是说人出生之初,无论性情、天赋、才能都无多大差别,但由于后天所形成的习惯不同,所以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种习惯不同的原因在于教育。而在文明时代,读书是最好的教  习惯与性格紧密相连。古语云:习与性成。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的性格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习惯。法国科学家乔治•桑也曾说过:“播种行为,便收获习惯,播种习惯,便收获性格,播种性格,便收获命运。”可见性格与习惯之密切且重要。什么叫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的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如寡断、刚强、懦弱等,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史公,忍辱含羞、饮悲发愤成就大事业;三闾大夫,纵身汨罗却死难冥目。这其实都表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什么叫习惯?梁淑溟在《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指出,人们的生活总要采取某种方式,不是这种生活方式,就是那种生活方式,不是“好”生活方式,便是“坏”生活方式,……遇此事便有此行为就是习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很多都是一种习惯。正像英国哲学家王尔德所说的,起初是我们形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性格和习惯的形成有赖于各自所处的环境及个人的志向、领悟。这大多与小时候父母、亲人、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周遭环境有关。而性格和习惯一旦形成,改变它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读书。《三国演义》中吕蒙原是一介武夫,性情耿直,行为卤莽。孙权多次劝其读书,不听。后悟,苦读书。一段时间后,鲁肃来访,见其有礼有节,举止言谈与前不可同日而语,甚为疑惑。问其所以,答曰:吾读书了,三日不见,你当刮目相看。“三日”实为夸张,但读书之作用可见一斑。这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通过读书塑造好的性格和习惯,在于读书要有的放矢,且要善于从书中“跳”出来。清代学者章学城谈学习体会时说:“宇宙名物有切己者,虽锱铢不遗;不切己者,虽泰山不顾。”这就告诉我们,读书要从自己所选择的事业和理想出发,对“切己者”,细细品味,从中感悟到从事本行业的为人和处事之道;“不切己者”,略加浏览,无须枉费气力。“感悟”是第一步,关键还要有意识地去实践,学以致用。南宋学者陈善在《扪虱新语》中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书之法也。”这不仅说出了读书塑造性格与习惯的整个过程,更着重指出了,要将书中之“感悟”,结合自己的实际加以理解践行,一次,二次……由生入熟至巧,便成了习惯,形成了性格。

【读史有得】
  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性格在中间,常常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的实例,比比皆是。
  汉代的陈仲举,少年时代抱负非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他的名言是: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然而,后来他并没有做到澄清天下。他准备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联合,准备诛杀十几个宦官,竟然功败垂成。原因却是他空有远大的志向而在实际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却没有关注细节的敏锐和处理细节的能力。他不屑于扫除一屋的态度害死了自己。
  明代的杨廷和,一介书生,在明武宗暴亡,朝廷大局群龙无首的情势下,却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细致的安排部署,兵不血刃,一举歼灭手握重兵骄横无比的江彬集团。为什么? 性格所致。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他处理事情的风格。当他已经着手布置怎么样逮捕江彬的时候,他的儿子杨慎告诉他江彬就要谋反,并鼓动父亲赶紧下手,他担心儿子泄密,于是很平静地对儿子说,根本没有证据的事情别说,以免诬陷好人。正是雷厉风行和细致小心的性格,杨廷和做到了陈太傅未曾做到的事情。两相对比,很令人品味。
  同样的悲剧发生在王安石身上。据史料记载,王安石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经常不梳头洗脸。假如作为一个平民也就罢了。但是作为一个大员,未免有失体统。甚至在上朝的时候,皇帝都看见了他胡须上的虱子。他有魄力,有远见,用一种书生的热情来强力推行新法,但提拔的助手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成为宋朝历史上有名的祸国殃民的奸贼。为什么?作为一个政治家,连身边的人都看不清,这就危险到了极点了。后来,他的许多新法都被废止了。
  明代的夏言,一代名相。最终被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严嵩害死。他和严嵩是同乡,而且亲自把他提拔到高层权利的中心。按理说,严嵩应该感恩戴德。而且严嵩开始也的确是感恩戴德。他曾经邀请夏言到他家饮酒,夏言第一次答应了,没有去;严嵩再次邀请,夏言到场时,却只管自斟自饮,一点没有做客的礼节。他只是把严嵩作为他的门客来看待,正因为如此,严嵩后来恨他不照顾自己面子。也就是说,是夏言的傲慢害了他自己。
  唐代的郭子仪对唐王朝的中兴有莫大的功劳,但是,很谦虚谨慎。一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来,他在接待卢杞的时候,总是让侍妾们回避。别人不解,他解释道,卢杞面貌丑陋,心底险恶。假如我的侍妾们为此发笑,他一定会怀恨在心,报复我的子孙。这细心  读书,尤其读点史书,我们也许对性格与命运的关系会理解的更深刻些,或许对于我们性格的养成也有帮助。


上一篇:墨气书香消暑热(57期)
下一篇:读书需慧眼(61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