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慧眼(61期)

时间:2020-09-18 15:14 作者: 编审:

读书需慧眼

(第六十一期) 

  杜甫《戏为六绝句》诗曰:“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讲的是读书既要学习继承,又要善于区别辨识。读书只有在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学习)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才能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有所扬弃。

【一读一悟】

得所应得,失所应失
宝应实验小学  郝玉梅

  最近,读了加拿大享誉世界的教育专家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这本书,对如何有选择地读一本好书产生了一些体会。
  我是带着自己的身份读书的。正如这本书的《序》中所说,这本书所面对的读者群是十分广泛的,它适合教师,它适合儿童教育专家,它适合对教育感兴趣的家长……而我是一名教师,自然,我便带着教师的身份来阅读了。所以,我对书中有关教师的论述尤其敏感,而对那些看起来跟教师关联不大的部分,就会“走马观花”而去。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一个真正的教师的含义——教师必须时刻留意自己与孩子之间的“替代父母”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具有如下最基本的素质:职业使命感、对儿童的喜爱和关心、高度的责任感、道义上的直觉能力、自我批评的开放性、智慧的成熟性、对儿童主体性的机智的敏感性……这些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的含义以及他的神圣使命。
  我是带着自己的目的读书的。看着书名,我自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教学机智,为什么教学机智是教学智慧的意蕴?这使我读书的目标性很强。因此,我对这本书的第三章“教育的时机”、第六章“机智的性质”、以及第七章“教育机智”和第八章“机智与教学”显得尤其关注。只有正确理解了教育学的概念和性质,才能积极投入到教育学实践中,才能形成教育学理解和教育学智慧,也才能形成教学机智。
  我是带着自己的反思读书的。这样的方式,是我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的。读这本书,读着读着,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是教育学,是不是就是教育者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关系学,而这种关系纽带便是爱!通读整本书,我一直在印证这样的观点,对书中有关这个观点的论述十分关注:比如,范梅南认为看待儿童就是要看待可能性,看待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再比如,教学机智,就是要敏感地聆听和观察孩子,懂得来自他们的需求的召唤,它不能伤害孩子,要保留孩子自己的空间……而这些,不正需要对孩子浓浓的爱和呵护吗?教育智慧赖以生长的基础,那就是爱!
  有人说,读书犹如采金——有人沙里淘金,读书破卷,小康罢了;有人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读一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选择,选择跟自己身份契合的内容,选择能够达成读书前提出的目标的内容,选择在读书的过程中与自己的反思相一致的内容,得所应得,失所应失,这样既提高了读书的速度,也收到了读书的效益。

 

读《红楼梦》之诗词曲赋
宝应实验小学  吕朝霞

  《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红楼梦》的艺术境界,是景与情的完美结合,而书中的诗、词等作品正是作者抒情造境,创造典型环境的重要艺术手段。《红楼梦》中所有诗词各种形式统计共为225篇,除去匾额还有207篇诗文。书中诗词曲赋不仅构思巧妙,切合人物身份,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和讲述故事的手段,有时更完全融于小说的情节中。所以人们常说,只有读懂《红楼梦》中的诗词,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等作品,是作者借以塑造典型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曹雪芹将诗词曲赋与散文相结合,使二者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从而雕造出一大群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曹雪芹运用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托书中人物赋诗填词,作为对书中叙述、描写的深化与补充,活化出人物及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形态与神韵。例如林黛玉那首有名的《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是象征物,被象征的对象是黛玉和她的身世命运。作者以花喻人,以花开花落来预示黛玉本人的悲惨命运和结局。而且由于葬花者和吟咏者就是黛玉自己,“葬花”即“葬侬”,所以花与人便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了,也就特别脍炙人口,耐人寻味,成为千古绝唱,具有震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再如《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宝黛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她和宝玉的爱情,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把。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  
  一部《红楼梦》,不仅塑造和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悲剧主角人物的艺术形象和他们的悲剧命运,而且塑造和描写了一大群妙龄少女的生动形象。作者托书中人物各自所写的诗词作品,抒发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他们各人的灵魂甚至心底的隐秘。作者在借助诗词等文体样式塑造人物时,充分发挥了我国古典诗词的抒情作用,通过作品造成浓重的抒情气氛,让人物直接倾诉出内心感情,尽声尽情,飞越激荡,一泄无遗。
  《红楼梦》是一部蕴含丰富的文化小说。曹雪芹以他那生花之笔,使用了我国几千年来众多的文艺形式,包括诗、词、曲、赋、歌、咏、谣、小调、小曲等等,这些对全书艺术框架的构建、主题思想的深化、环境氛围的描绘、故事情节的照应、艺术形象的塑造等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且运用得契合、恰到好处,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欣赏和理解这些诗词歌赋作品,正是欣赏、理解、研究《红楼梦》所必不可缺少的。
 

慧眼识《坛经》
——两则偈子给学习上的启示
监利总校新校区  万仁芳

  《坛经》是一部求佛之经,也是一部求学之经。很多人都熟悉这两则偈子:其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染尘埃。其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第一则偈子是神秀所作,第二则是慧能所作。人们总是认为第二则偈子比第一则好。其实,这两则偈子表达了两种不同的学习修为方法,无所谓高下之分。学佛修道贵在悟,但人的聪明才智是有差别的。正如《坛经》所言,佛性相同,而人的迷悟有异。这样,悟性较高的,适于用慧能的方法,较低的,适于用神秀的方法。神秀和慧能都是弘忍大师的弟子,神秀的智力难及慧能,但是二人的成就却同样伟大。神秀创立了佛教的北宗,慧能创立了佛教的南宗。南北二宗,在佛学上分庭抗礼,平分秋色。可见,智力高的和智力差的同样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神秀能够取得成功,在于他的刻苦,他以心为宗,“时时勤拂拭”,诵经不断,静坐静悟,终于保持了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勿使染尘埃。”慧能能够取得成功,在于他能明白自己的颖悟,“自知者明”,以一种“无”的超脱来妙合佛的“空”。
  就学习而言,神秀的偈子似乎更有价值。因为大多数人都属于中乘智力。儒家把修身比作洗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一经典的名句,和“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意境上是惊人的契合。至于那些少数的天才尖子生,则要多用慧能的方法。其实,慧能的悟道方法,是“玄之又玄”,只可神会而不可言传的。
  “佛无顿渐,人有迷悟”,学习也是这样,同样的教材,同样的知识,但领悟的速度有所不同。只要方法用得当,都能够融会贯通。顿悟也好,渐悟也好,但结果都能达到悟的彼岸。

【教材赏读】

读出古诗文情味来
——从指导学生读《小石潭记》谈起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初中部  卢晓平

  下面我结合《小石潭记》一课的朗读指导,谈谈怎样读出古诗文的情味来。
  背景生情。在文学作品中,所谓背景,指的是作品所反映的自然、历史、社会环境。它虽然不是课文内容,但对学生更好地感受文本起着重要作用。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小石潭记》一课前,先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并让学生读一读柳宗元在写本记时的背景资料。至此学生了解了柳宗元被贬在永州做司马期间,为了排遣愁怀,经常游山玩水;知道了永州在湖南和广东的交界处,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幽深沉寂的地方。学生在感受颇深的基础上,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这就为他们能准确地读出文本的情感垫定了基础。
  范读激情。尤其是优美的文章,学生随着范读,课文中那诗意的语言、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溪水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激发他们情感。在教学本课时我发现配套课件的范读,入情入境,就用上了。果然学生很容易地被带入那种孤凄悲凉的境地,受到感染,自然就激发他们想抒发自己感情的欲望。接下来学生都不自觉地模仿着读,在这种合适的情境下,学生也怀着同样的心情(至少很理解),很自然地就准确地把握住情感基调,进一步强化内在的感情。
  鉴赏升情。俗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语言这种物质载体承载了作者所要表述的文学形象和思想情感,它们总是隐含在语句之中的。《小石潭记》是一幅“沉吟图”,它定格在竹林潭边,作者静观默察,人鱼相乐。    其实,它是一盅清清的苦丁茶,清香在前滋味却在后头。“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于是“心乐之”,但为丛篁所隔,无路可通,便下决心“伐竹取道”。用行动写心情,突出了一个“乐”字。我便引导学生在深切地体会基础上读出喜悦之情。“下见小潭,水尤清洌”,进一步强化了“乐”字。可乐是短暂的——“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借景抒情,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的处境,凄怆哀怨的心情。于是我又引导学生在赏析文本中,加深感受,准确地读出柳宗元一生坎坷,仕途失意欲解脱而不能的淡淡的忧虑。学生对作者在记潭后终于把持不住——“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所流露的凄清难耐的心迹,也就心领神会了。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通过对文章的鉴赏,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使学生更深地感受到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
  诵读共鸣。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古诗文教学也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只有沉浸文本,才能真正地入情入境地感受到作者那种难解难分的感情。初闻水声“如鸣佩环”确也曾“心乐之”。当看到潭中鱼那么精灵可爱,也曾想像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在反复诵读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小石潭记”的确是用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但小石潭毕竟太僻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又惹起了作者的寒心愁肠。这种情感在学生的再一步诵读中自然流露,从而真正地感受到那种孤独寂寞,竭力想排遣愤懑、抑郁的情感。最后我又展现相关的画面,让学生跟随着音乐,或背或读全文。学生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读中使自己的感情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
  于漪老师说过:“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同样对于古诗文教学,只有让学生巧妙地读,充分地读,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好书荐读】
 

《藏獒》
作者:杨志军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该书是一部有关动物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汉藏人民与藏獒友好相处,共同与凶恶的狼等斗争的故事,热情赞美了在藏獒身上所体现出的勇猛果敢、忠贞不屈、舍生忘死等优秀品质,表达了崇尚爱与善的美好主题,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同时,批判了农奴制残余和落后的文化习俗对藏族人民生活及藏汉群众团结造成的消极影响。小说主题积极健康,情节传奇性强,描写新颖独到,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
  在杨志军的笔下,獒王虎头雪獒、冈日森格、黑色的狮头母獒那日以及它的同胞姐姐果日、以前的饮血王党项罗刹后来的多吉来吧等等在征服与被征服中,在自信豪迈与威严杀气中,在剽悍不羁与忠于规则中,用威风凛凛的刀牙、奋不顾身的抓扑,完成自己生存的使命。
  在青果阿妈草原,守护领地的藏獒群里,大都会有一个处于领袖地位的獒王存在。它一定是雄性,一定是十分强大十分凶悍的,一定在保护领地中建立过人和狗都能认同的巨大功勋——咬死过许多荒原狼和雪狼,咬死过许多金钱豹和雪豹,甚至咬伤或者咬死过藏马熊和野牦牛。此外它们很可能就像咬死狐狸那样咬死过人,咬死过那些敢于闯入领地挑衅主人的仇家。和别的动物不一样,獒王的诞生并不一定是藏獒与藏獒之间激烈打斗一决雌雄的结果,因为在天长日久的耳鬓厮磨中,在共同的责任、共同的敌人面前,谁是最勇武的,谁是最智慧的,谁是智勇双全的,藏獒们心里都有数……
 

《青铜葵花》
作者:曹文轩   出版: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内容简介: 
  “读这本书不流泪是不可能的”,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采用的童年视角和乡村记忆,讲述了一个乡村男孩与城市女孩的故事: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他们乐观地生活着,从容应对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而在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召回到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秉承曹氏小说一贯的忧郁、温情和唯美的风格,《青铜葵花》把一对在艰辛的年月里生死相依的少年人——孤女葵花和哑巴男孩青铜的情感与命运,讲述得令人焦灼难安、回肠荡气。正如他们的名字本身,青铜和葵花不仅与大地艰辛与苦难的命运紧紧相连,也呈示着生命与人性的朴素、坚强、尊严和美丽的光芒。青铜无语,纯爱无声。令人肃然起敬的苦难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通过伤感、悲情的少年成长故事,闪耀在忧郁、温婉和充满诗性的字里行间,若青铜的光芒,若葵花的身姿。

  对于今天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缺少人生的历练,使他们的性格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缺陷。面对当今这样一个享乐主义的社会,他们更多的表现出的是对他人的漠视和对人生的无谓。而《青铜葵花》进行的是一种逆向的思考,它是对苦难与痛苦的确定,也是对苦难与痛苦的诠释。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美好的精神家园。它为孩子们搭建起的精神殿堂,能真正唤醒他们心底的人文情怀,使他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让他们真正学会感动。

【读思书语】

我是怎样读书的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张和林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工作较为劳累,很难做到天天读书,我就制定一个目标计划,在特定的时间内,一个月或几个月甚至几年去完成定量的阅读。读书要有选择,不是见什么读什么。根据自己的目标,将书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与自己成长关系密切最重要的书,要精读,即专心致志进行攻读,反复阅读,深刻体会,有些特别重要及精彩的内容能熟记甚至背诵出来。专业教材有较高学术价值或参考价值。如同类书有多种版本,应好中选优,选择具有代表性又适合自己学习要求的版本精读。第二类是与自己专业学习及成长较为密切的书,有的要有一定程度的深入了解,有的则了解个大概,知其基本内容即可,有的只要懂得其中某部分内容就行了。  第三类是随便浏览便行。经常在工作劳累的情况下“随便翻翻”其他书刊,这样涉猎面极广,既充满乐趣,又松弛了原来紧张的工作神经,并且大大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宝库。
  冯友兰老先生说,读书要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这是读好书的最基本要求。不求甚解,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甚至误人害己。要更好理解所读之书,还会要抓重点,抓中心,提纲要领,使书越读越薄。然后就是动笔了,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不仅要边读边想,理解其精髓,而且要边读边记。勤于动笔,这是加强读书效果的良好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可帮自己搜集、储存各种有用的资料,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读书,真好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7级29班  邓砾

  天下第一好的事就是读书。
  古人云:“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是的,书是我们最真诚的朋友,当你困惑时,它会帮你解难,当你迷茫时,它会给你引路;当你自豪时,它会给你带来祝福;当你丧失信心时,它会给你鼓励。
  一本书可让你的感情变化,有时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有时让你兴奋的笑逐颜开,它可以让你领悟马致远的悲凉,让你期待王家新的追寻,可以使你在居里夫人热爱科学的精神上获益匪浅,它可以让你了解曹操有如大海般宽广的胸襟……它会给你带来无穷的诱惑力。
  带上书,一年四季都有最美的时光!                       (指导教师:李喜芳)
 

书海茫茫寻真谛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44班  范师

  书海,博大而又深邃,广阔而又宏伟,在海中畅游,需要有方向罗盘。
  读书需要慧眼,就如海中畅游需要方向罗盘呼吸一样。
  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之所以他要“少读极好的文章”是由于他害怕读了这篇佳作后失去了品读其他文章的兴趣;至于“不读感觉不对的文章”则是因为,在他看来,那些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跋扈,或者酸涩的文章简直是对图书的亵渎。不得不说,余秋雨先生是智慧的,他读书不仅仅用眼,而且用心。
  书,乃智慧之源,亦是糊涂之始。读书如同交友,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将会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爱读古诗
宝应实验初中05级8班  李杰

  我爱读古诗,因为它是凝练的语言,透过它,我能领略自然的美景,体悟前贤的情怀,感受多彩的生活。
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仿佛看到了古时边塞风光的奇特壮美;吟诵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体会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凜然的英雄气概;当遇到困境时,我会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安慰自己……
  读古诗,让我懂得如何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漫漫人生路,有古诗相伴,我将拥有另一番精彩的世界。


上一篇:阅读与性格(59期)
下一篇:冬日读书补身心(63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