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读书补身心
第六十三期
寒假读书,大概也需顺应自然节气。冬日,读书宜在室内。无论围炉而读还是掩被而读,抑或照可爱冬日,熙和阳光,身心俱暖,自有一种无上惬意。虽是冬日,却自可以读春、读夏、读秋,读四季轮转,宇宙人生。冬日读书,大补身心之道也。
【读书快照】
读书一家
宝应实验初中05级8班 张时雨
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七点半至九点,是家里最安静的时候。走进餐厅,你会看见,三盏精巧的吊灯下,有三个专注的身影——哦,我们一家人在读书。
这已成了我们的习惯,坚持了大概五六年了吧,很少中断。每到那晚,看完新闻联播,我们便自觉地挑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先后坐到桌旁默默品读。当然,最先坐下的是我了。
记得小时候,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我们都在客厅里看书。小小的我蜷在沙发里,举着一本《儿童画刊》或《安徒生童话》聚精会神地看着。当然,那时候也不可能一字一句地细读,更不用说领悟什么,只是那精美的插图和荒诞的情节勾起了一个孩子对读书的热爱,展开了我想象的天空。
再大一点,我喜欢坐在沙发一角,怀抱一片软软的靠垫,在暖暖的灯光下读散文。席慕容的,朱自清的,还有张晓凤的,总能让我进入一个不可思议的美妙意境。朦胧中,我仿佛看到珠帘晃动的窗帷;水波漾起的碧湖;轻风微拂的春柳;晚霞斑驳的天空……
爱上读书,便爱上了摘录,爱上了摘录,又爱上了感悟。每每读完一本书,书页上便满是丘线了。我还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句段抄在笔记本上,有时还添加了一些自己的感言。
陪我读书的,还有爸妈呢!
记得以前看《于丹心语》时,有一句话给我印象颇深:我们的视力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向外去,无限宽广的拓展世界;一种是向内去,无限延伸地看自己。我常常开玩笑地用前半句来形容在外奔波忙碌的老爸,有用后半句形容在家清闲务事的妈妈。
以前爸爸并不爱读书的,为了激励我养成读书的习惯,便加入了星期六晚读书的行列。爸爸爱看小说,路遥的,林语堂的,王安忆的,都是贴近平凡人的生活的。每每看完书,爸爸总会高兴地说:“啊,心又收回来了,真亲切啊!”真的,爸爸也渐渐地爱上了读书。回到家后少了满身的疲惫,多了一些对我们生活上的体贴;闲时不再坐立不安,而是愿意静静坐着,琢磨着生活的细节。我想,他看外界少了,看内心多了。
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还喜欢给妈妈推荐一些报纸上的时文轶事,希望久居家中的妈妈少一点埋怨和空虚,让她多了解一些外界。妈妈总是看得很认真。
搬入了新家,我们依旧不改看书的习惯,于是餐厅成了我们的读书厅。
【读书有法】
读书于岁余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6班 郑琦
古语有云:冬者岁之余。在寒假来临,寒风呼啸,冰冻三尺的冬日,我们该如何品茗读书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读书方法:
一、泛读
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作品都应读一下,以博百家之长。马克思写《资本论》曾钻研过1500种书,钱钟书写学术著作《管锥编》时所用的资料足有几麻袋,可见他们的阅读面之广。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的话,不妨试一试泛读。
二、精读
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所说的“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研究琢磨,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然后吸取其精华。只有对文章精心研究,细细咀嚼,才能“愈挖愈精”。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专业人士。
三、速读
速读,顾名思义,快速阅读。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也就是说,读书不要求逐字的读,可以一目十行,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有利于扩大知识面,适用于读书“不求甚解”之人。
四、跳读
这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法,与速读有些类似。在跳读时,要略过无关紧要的内容,抓住文章的脉络阅读。若遇到疑难之处,百思不得其解,便可跳读,继续阅读,等到读完后自然会前后贯通了。
五、再读
有价值的书籍自然不能只读一遍。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托尔斯泰也说过:“重读一本书,就仿佛老友重逢。”再读时,你不仅可以加深记忆,甚至可以读出一片新天地。
六、笔读
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式。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读书时,手握一只笔,于精彩处圈圈点点,在感慨处写写读书笔记,这不仅能积累大量素材,还能较大地提高写作水平,增强阅读能力。
七、选读
书籍之多浩如烟海,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于是我们要有选择性的读书,读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书,读那些有利于提高自己专业素养的书,切忌很多书一起读,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冬补”之道
宝应实验小学02级3班 王一童
俗话说得好:“万物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读书也是这样,平时因忙于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自然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课外书了;平时在与同学的对话中,常常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寒假快到了,何不借此机会——“藏于冬”,大补一场,增长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呢?。
寒假来临,相信大多数同学都想开心痛快地大玩一场,结果却忽略了寒假作业,到了寒假快要结束时,赶紧临时“抱佛脚”,“奋笔疾书”;结果,不仅是“红叉满天飞”,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冬补”的大好时光。所以,一放寒假,需“冬补”的同学就要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写作业;如果总是认为“明日何其多”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抓紧时间,首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才能为“冬补”创造最佳的条件,为“冬补”赢得时间。所以说,“冬补”的妙招之一就是:抓紧时间。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这话真不假,但药也分好坏两种;书也如此,既然读书,就要读好书,有价值的书,读一些名家名作。如艾米莉·勃朗特的神奇小说《呼啸山庄》,夏洛蒂·勃朗特的真情之作《简·爱》,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等,我们要去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体会书中的丰富内涵。如果我们毫无选择地去读一些没有价值的书,看完以后一笑了之,这样只能算是虚度光阴,所以,我的“冬补”第二招就是:择优而读。
朱熹提出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这是在教育我们要用心去读书,如果读书时只是浮光掠影,即使你读再多的书,到最后也不能“硕果累累”。所以我们读书时要静下心来去研究,吸取书中的精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的“冬补”第三招就是:专心读书。
同学们,只要你抓紧时间,择优而读,专心读书。这个寒假你就一定会养得“壮壮”的!
【读书计划】
这个冬天我读《文化苦旅》
监利总校新校区06级34班 熊武强
学了《道士塔》,觉得有必要再去读一读《文化苦旅》。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其语言的精美和艺术感染力的丰富,不愧是中国当代散文的典范。
首先,他的散文感情真挚,毫不矫情。《道士塔》中“这里难,那里也难,我只有将它停驻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场。我好恨!”把自己的历史忧患之思,沉痛激愤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将一个中国文化人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叹息表现得无以复加。 《老屋窗口》中“那个消失的红点,突然变得那么遥远,那么抽象,却又那么震撼人心”使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对家乡的留恋恰如其分却又不绝如缕。《沙园隐泉》中“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作者将自己用生命体验的情思如此慷慨地表露出来,不能不引起读者的沉思与共鸣。
其次,他的散文语言精美,文笔恣肆。《柳侯祠》中对柳宗元的描写“跨过千年飘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伤”一种凄苦之感油然而生。这精心锤炼的语言在他的文章中不胜枚举。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如“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还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等。他的文章简直成了一次美丽语言的集体亮相,让人在舒卷之间感受到文化大师的灵性激溅。
还有,他的散文别具一格,特点鲜明,文章的叙事广泛采用人物、历史场景的重视且配以翔实的史料使其故事味特浓。“一轮话语模式和小说叙事模式的大胆引进,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气势和感染力。”《阳关雪》中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历史场景重现,将这对老朋友的友谊跃然纸上。《信客》中采用小说模式的叙述都使文章的特点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这些特点加起来便构成了余秋雨独特的散文风格,再加上他的亲身经历和沧桑笔触,处处洋溢着丰厚的文化哲理,触动着千万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
你想感受一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吗?如果想的话,就在这个冬天去看看这本书吧!
准备重温《红楼梦》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刘笑
而今寒假快到了,尤其该好好计划“冬补”了,可书海茫茫,我进补什么呢?我想这会儿可以挑平日里自己特别喜欢,却苦于时间有限而无法细品的长篇经典著作,利用寒假,可以好好过把读书瘾。
比如我,准备重温《红楼梦》,因为寒假里时间充足,读它较为合适,但怎么读呢?我准备带着一份轻松的美好感觉去读。读一本书尤其是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不是任务,更不是苦差,而是一件令人无比享受的美事儿。试想:捧着自己心爱的读物,沏一壶清茶,坐在藤椅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慢慢品尝,如此惬意、悠闲,好心情悄然而生,所以,请带着它——那份美好的感觉走进书里。切莫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一个什么任务,那样做,一开始你就背上了一份无形的精神枷锁,读书还有什么意思。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著作,特别有一种诗意美,我读它的时候,还得带着一种诗人的情怀,享受其中的诗句给我们带来的朦胧含蓄、耐人寻味的艺术美。
【冬日思绪】
最寒深处书暖梦
监利总校新校区06级31班 柳王敏
冰霜白地锁严冬,最寒深处书暖梦。毋须李白的太多酒,也不奢望洛阳的太多牡丹,漫雪纷飞的窗外就是一个难得的恬静淡雅的梦境。冬日之书的字里行间得要飘出那么一朵朵浓雪,或者一缕缕清淡的梅花香,那才会显得韵味十足。
一觉醒来,揉搓朦胧的睡眼,便会惊讶的发现窗外早已“千树万树梨花开”,或许你会怀疑自己的眼睛,但你却不能不惊叹眼前岑参的这首诗。的确,冬天是读诗的大好季节,特别是读写冬天的诗。因为只有在冬天里才能彻彻底底地感受到那严寒的幽妙意境,这比平日里“脑子”里所想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来得真切,也来得迅速。若不是在万籁俱寂的时候,怎么会体味得到“夜深知雪重,使闻折竹声”的那一点点微妙的情调呢?或许在深秋独处孤寂之时,还能隐约想到一点“空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空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冬天是个沉住了气的季节,连大自然都睡着了。于是书海的旅行便成了上策。诗歌如水能映射冬天的影子,而现代文又何尝不是冬沉稳的脚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无论是读书里面的冬天,还是在冬天里读书,万物那不惧严寒的傲骨,始终都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宁静而寒冷的冬天,有书,梦就会显得格外温暖。
书签
宝应中学07级8班 干金云
闻着书墨香,轻拂书中文字,等待主人再次打开她曾经停驻的那一页,然后将我放在下一个她将停驻的地方,这就是我的生活,一页书签的生活。
我是一页书签,叶子做的书签,我没有身体,只有骨架,我有思想,却只有一点点,我不记得过去的一切,只知道我是一片叶。不知道自己从哪儿来,将回到哪儿去,只觉得心空落落的。主人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她爱读所有的优美文章。经常我会躺在书的页缝中听主人饱含深情朗读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它很高,有点儿鹤立鸡群,树叶也很繁茂,已经延伸到了窗前屋后的上空,我站在它粗大的树干下,抬头仰望,只觉得像是被一层薄薄的青纱笼罩着,仔细一看,才发现一片片形如羽毛似的叶子密密地紧挨着……”
听着主人的朗诵,心不由地一动,蓦然间觉得熟悉“树叶,叶,叶……”我不停地呢喃着,记忆中似乎有什么被挑动。突然间明白,心中的空落,原来我一直在守望着我的故乡……
我想起来了,那过去的一切,我是来自树林中的一片叶子,树是我的母亲,那儿是我的家,我已不记得何时被制成标签,被夹在书中,只知道从离开故乡之后,我便一直在守望,一直在守望……
想起过去对我而言没有一丝的好处,反而增加了无穷无尽的烦恼,我总会不由地想起那遥远的、令我心动的故乡,那是我的天堂啊!我却回不去了,现在的我只剩下骨架,没有结果的守望,是那么的悲凉……
一阵风拂过,我竟发觉我飞了起来,昏昏眩眩地随着风儿舞动。是主人忘了合起书,我激动地快要落下泪来,纵然我本没有泪。风,你是从故乡飘来带我回去的吗?是我的守望让你帮助我的吗?风没有回答,只一个劲地将我带入我守望的地方……
故乡到了,远远地看见那一抹绿,绿得耀眼,那就是我的家吧?我催促着风,尽快地飘向我守望的地方,近了,近了,近了……
风停了,我落了,在那只有咫尺之间,我落在地上。
读诗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6级2班 张驰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而我自小就爱读唐诗、宋词。从小就摇头晃脑,咿咿呀呀念着“床前明月光”、“自在飞花轻似梦,天边细雨丝如愁”、“人比黄花瘦”,诗词已伴我走过十几个春秋。
最初对诗词的感觉并没有多深,只是爱上诗词那淡淡的、富有节奏的韵味。那时也只是爱读,碰到好诗就反复看,反复读。家中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被我翻阅无数遍。
这种趣味一直延续到现在,一看见好诗、好词,我便会摘录在一个小本上。在同龄人眼中枯燥乏味的诗词,我却觉得其乐无穷。翻开我的摘抄本,密密麻麻、满满当当,许多诗词下面还写有我的一些感受与体会。
品诗如品茗,需要慢慢回味,而真正去理解一位诗人或词人的心情与胸怀,可能需要更多的人生阅历,但这些诗词却让我懂得思考人生。
【冬日书语】
独坐桌前,打开窗帘,看窗外雪飞,听楼外风吹。一本诗词在手,一杯香茗在侧,带着一份虔诚,拜渴先贤,面悟圣哲。诗像雪充满灵性,感荡心灵。词如风宛转空灵,摇曳多姿。诗词包容了大千世界,摄入了万象人生,描尽了山川风物,传尽了人事代谢。在这个冬天以诗为雪,以词为风,以古人为友,跨越时空,沐浴心灵。静静地坐下来,看窗外风雪,摒息一切嘈杂与繁闹,轻轻地翻开书,遨游在古人的世界里,充实自我。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6班 罗少卿
冬天来了,寒风呼啸,冰冻三尺。古人云:“雪夜闭门读禁书。”心沉静下来的冬天,确实是一个读书的好时候。冬天可以读史,读史可以明智,寒风阻止了我们行动的步伐,却阻止不了我们飞越的心;冬天可以读诗,简单自然而又意蕴深远的语言,我们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冬天可以读思,人们思想长河的深度,决不亚于眼前这个浩渺的宇宙。《论语》的“仁”,《庄子》的“逍遥”,阿Q的劣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意志,给我们的思想空间多么广阔深远。读史,读诗,读思,读书的冬天我必将大有收获。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6班 朱谱成
身为初三学子的我面临着中考,只能在放假时,走进自由读书的世界。冬日有空闲的时候,我会搬张椅子,独自坐在阳光下,一边贪婪沐浴着阳光的温暖,一边自由徜徉在书海之中,这便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宝应实验初中05级8班 周亮
窗外阳光无限好,起来晒晒太阳吧。穿好衣服,搬张椅子,就此坐下,享受冬日的阳光。但光坐在这儿未免太单调,于是走进房间,躺在书桌上的一本《朝花夕拾》吸引了你,就看书吧。回到阳台,坐下,翻开书。冬日的阳光可真暖和啊。书,也是阳光,在冬日里,可以给你带来温暖。
——宝应实验初中05级8班 华旬
或曰知之者甚少,或曰每作文便无词可遣,或曰出语无文采,斯何为也?盖看书之疏且粗,不得书墨之蕴,故虽有思情之澎湃而不能倾于笔端,虽有感言之真挚而不能言语外也。寒假将至,时空倍多与平常,何为而不观诸子百家之精彩,读唐诗宋词之音韵,观古人之情怀,读骚客之心志,感鲁迅之犀利冷峻,味实秋之故作从容?与沫若凤凰涅磐,与志摩再别康桥,陪冰心共数《繁星》同遨《春水》,岂不美哉!然则得书之启迪而有感而学,则作文或亦可文思如行云流水,则出语或亦可成章且词采丰富也!
——监利总校新校区06级29班 刘欢庆
凛凛朔风,冰霜依稀,皑皑白雪,漫漫黑夜。沉默的冬日,我拿什么陪伴你?我拿书籍来陪伴你,冬。起风的日子,我手捧着书;飘雪的日子,我手捧着书;宁静的黑夜里,我手捧着书。凛凛朔风有书伴的生活是一首小诗,皑皑白雪有书伴的生活是一幅画,茫茫黑夜有书伴的生活是一支曲。冬,我拿书籍来陪伴你,陪你一起坐读等待艳阳高照!
——监利总校新校区06级36班 王梦方
寒假即将到来,在读书方面,我们也应该好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冬补”,给我们的大脑增加一些“营养”,过一个充实、快乐的假期。在假期里,我们要度过一个令人愉快的春节,爸爸妈妈一定会为我们准备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与此同时,何不加点书籍的“快餐”呢?这样我们摄入的“营养”才会更加均衡。往亲戚朋友们家里串串门,看点书;跟家人吃完团圆饭,看点书;春节晚会看累了,看点书。这样,整个假期都会洋溢着书香。
——宝应实验小学02级3班 陈一
【名著推荐】
《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著,是欧洲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作者以喜剧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们自身存在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本书一方面针砭时弊,揭露批判社会的丑恶现象,一方面赞扬除暴安良、惩恶扬善、扶贫济弱等优良品德,所有这些,都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它可以穿越时空,对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具有永恒的价值。
根据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来自世界各国不完全的统计,《堂吉诃德》已用70种文字出版了两千多个版本。这部小说曾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及席勒、歌德、拜伦、海涅等著名文人的高度赞誉,成为世界各国读者普遍熟悉和喜爱的世界文学名著之一,对后来的一些著名作家产生了影响。笛福曾自豪地称鲁滨孙具有一种堂吉诃德精神;福克纳更是每年读一遍《堂吉诃德》,声称“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
俄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在欧洲一切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把严肃和滑稽、悲剧性和喜剧性、生活中的琐屑和庸俗与伟大和美丽如此水乳交融,这样的范例仅见于《堂吉诃德》”。
【情节简介】在西班牙的拉·曼却住着一位年近50的老单身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而且顽固。他整天沉浸在骑士侠义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骑士游侠、冒险、闯荡天涯,扶困济危,扫尽世间不平,扬名寰宇。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由曾祖传下来的破烂不全的盔甲戴在头上,并用了4天的工夫给那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还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意思是拉·曼却地方的鼎鼎大名的骑士堂吉诃德,并且模仿古代骑士忠诚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养猪村姑做自己的意中人,并给她取了贵族名字叫做杜尔西内亚?台尔?托波索,决心终身为她效劳。
一切齐备,幻想成真。在一天清早,他穿甲执盾,骑上他那匹和主人一样瘦骨嶙峋的老马,离家出走,去做他的游侠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