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新“阅读”
(第七十期)
除了传统的纸质媒介之外,生活在新媒体信息时代的我们已经开始体验了更多的读书方式。随着电脑、MP3、MP4、多功能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新信息传媒载体的日益普及,屏读、听读、字幕跟读等新阅读方式日渐时兴。躺在床上,骑在车上,不用翻书,也可以听读《红楼》、《水浒》与《三国》;坐在会场,立于野外,没有书架,也可以检索查阅最新杂志,听读中外经典。新视听阅读时代,对于“读书”,我们应该有全新的感受和诠释了。当今知识信息呈现与传播的方式变化了,我们适应这样的新“阅读”么?
【书之新解】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监利总校08级23班 杨 三
书是人类传承文明、走向智慧的桥梁。读书,最终还是为了悟人吧!
管鲍能互相读懂,才使人们领悟到了友谊之歌原来可以唱得如此美妙!梁祝能互相读懂,才让我们知道爱情并不在于地久天长,只在于互相牵挂。但,人生最难读懂的大概还是自己。曾听初中时一位博学的老师讲过:“人的一生必须思考三个问题,即‘我是谁’、‘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去’,而‘我是谁’恰是其中最难回答的。”
人就是书,也是世间最难读懂的书。
没有书香的日子
监利总校补习中心1班 钟 琴
在如此荒芜的为考试而生存的处境里,我似乎没有多少闲暇去触摸真正令我心旷神怡的书了,更无从闻一闻书里溢出的书香味儿。这么说,并非我否定了桌上堆积如山的书籍,只是,它们只是用来填脑的;而不是用来滋润心灵的。
在没有晚自习的假日里,喜欢和好友去书店看一看书,我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把我们喜欢读的书全买下来,只是感觉,徜徉在充溢书墨香气的书店里,坐下来翻一翻自己喜欢的文章,便是一种幸福的满足。有时,碰到几本自己爱不释手的书,我硬是撑个三五天不吃零食也要将它们买下,然后看到那些或悲或喜、或讽或颂的故事,心中空虚的一块立即被填实!
科技发达,读书的形式在不停地跳跃着,手机、Mp3、Mp4等高科技工具也被用来下载书籍,以满足人们闲暇的娱乐。总觉得,这样的读书方式差那么一点点味道———电子元器件里面没有纸质扉页里透出的书香。远不如捧上一本书,轻轻地将心融入书里,达到物与灵的融合。
爱看书,爱读书,爱揣摩文字,有时想想,那么零碎的几个文字,拼凑书写起来,放在书页之上,竟是那么温和悠远,那么富有生命情感。而我,就喜爱在那样的文字里畅谈心事、书写情怀。便是写在本子上,亦有着淡淡的书香。我不喜欢在QQ空间里记录我的文字,不喜欢在博客上留言,我甚至有些固执地认为,只有刻在书页上的文字,才是鲜活的,才是有情感的。那写在荧屏里的文字,经不起时间的刁难,更没准一不小心全部清空!
如今,少有那样的闲情去书店轻嗅书香,在没有书香的日子里,靠回忆将过去的每一缕香气寻找,补充似要干涸的心灵。
自然之灵
———听班德瑞、神秘园音乐有感
宝应实验初中08级13班 邬叶菲
在古典风的钢琴曲里游得太久,偶然听到班德瑞与神秘园两个乐团的轻音乐,倒是令我耳目一新,才知道现在也有这样融于自然的天籁之音。
先说说班德瑞。我向来不把有背景音的乐曲当回事,那是因为某些背景音几乎掩盖了主旋律。不过《变幻之风》却令我感到了一种和谐的美。轻柔、幽雅的主旋律,背景音则是来自大自然变幻不定的空旷风声,如同整个人被音乐的细流托着,耳边是梦幻一般的风声。与它的名字一样,《变幻之风》真的如同一个幻境,一个自然营造的幻境。“自然”,我一直把它看作音乐的极高峰,而“自然”正是班德瑞音乐的灵魂,也是最终的落脚点。我相信若少了“自然”,班德瑞的音乐就只是一个个音符僵滞的拼合物,而不是“音乐”。我不喜欢大多流行歌曲也正因为这个。它们太青春,太动感,或者只是空喊着某一种难以理解的心情,宣泄得太肆意、太张扬,便失去了音乐最初的“高山流水”的自然精华,成了无灵魂无意义的空壳子。这样的“音乐”只能算是一种“发泄”心情的方式。
而神秘园就不是如此。同样是糅合了作者的情感,却又不像我听过的某些歌曲,只顾内心的独白,不带一点修饰,而是了无痕迹地将“心情”溶化于轻柔舒缓的乐声中,如《神秘园之歌》、《夜曲》等,旋律空灵而幽远,略带一点淡淡的忧郁与哀伤,浓浓的自然气息令我这个城里长大的人总感觉神秘与飘渺。而正是这种神秘与飘渺的美感才是最吸引人的,它是对“心情”的一笔带过,淡到已无色的地步,却又是一种无处不在的静谧与飘逸。或许这就是音乐中另一种形式的“白描”罢,不露声色地以自然之音,书写出最真实的心灵之书。
听说,班德瑞的创作多在山林等自然环境中进行,或许也正如他所作的《安妮的仙境》所描绘的世界一样。真正的“音乐”,永远是自然之灵的化身。
【读之新悟】
网络阅读,爱你没商量
宝应实验初中 石书贵
一根网线连着“二十四史”和国际新闻,一个屏幕显示着《大学》、《中庸》和阿西莫夫,一个鼠标可以同时点开《天工开物》和《纯粹理性批判》。———只要你想读,网上几乎应有尽有。
当网络闯入现代人的生活后,人们的阅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一的传统书本阅读,网络阅读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每天下班后,打开各类网站频道,在网上看小说、读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第一,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跑书店,有时候去了书店也未必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资料。网络阅读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网络电子图书一般能提供信息检索的功能,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自己需要的阅读信息,特别是在查找资料时,不用像以往读书那样,非得阅读全书或大部分才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在网上看书,遇到自己喜欢的词句可以复制下来,做读书笔记又快又方便。
第二,倘若说图书是精神的海洋,那么网络便是图书的海洋。在部分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电子网络图书不失为一种便宜的阅读方式,一份20年的刊物合订本可以全部刻在一张盘上,节省不少费用。没有哪家书店能像一个优秀阅读网站上有那么多精彩的文章,网络阅读让不少人再也不用担心买书的支出了。
第三,网络阅读,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更新速度快,而且约束与限制少,“随性而歌,随灵而舞”,潇洒随意,会不断尝到阅读的惊喜。
网络阅读,爱你没商量!
墨香幽幽出书中
宝应实验小学04级2班 陈昕琰
一天,我坐在电脑前,正在阅读一篇配乐诗文,欣赏着美丽的诗文,聆听着优美的音乐,陶醉于其中。这时奶奶回来了,听到了这优美的声音,循着声音找到了我,看见我正在听诗文。奶奶好奇地问我道:“你在干什么呀?”“我正在听诗文呢!”我得意地为奶奶介绍着。奶奶说:“在我们那个年代,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有一本书那可是当个宝贝似的,更哪想过什么配乐诗文的,现在真是时代不一样了。”
听爷爷、奶奶讲,他们小时候是没有什么课外书看的,遇到一本自己十分喜爱的书,便和别人借来用手抄,然后用线把抄的书再一张一张地串订起来。爷爷小时候看过的《伊索寓言》,便是他用好多天时间抄下来的。爷爷十分珍惜这本书,保存了许多年,在一次搬家的途中丢失了,他还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虽然现在有许多高科技的阅读书籍的方式,但我更多时候还是喜欢手捧一本装帧精美的新书,闻着那散发淡淡油墨的书香,品味书中那丰富多彩的内容。
经典,不该被歪曲
监利总校07级18班 童利民
现在的中学生都喜爱读韩寒、郭敬明、安妮宝贝等作家的作品,而像李清照、朱自清、徐志摩的作品似乎成了遗忘的角落,对此,我多想呐喊一声:经典,我们要认识清楚。
我的呐喊似乎有回应的时候。CCTV“百家讲坛”出现了两位轰动全国的人物———讲《三国》的易中天和讲《论语》的于丹。一男一女,一南一北。自他们的节目播出以来,平日里闷得慌的国学经典书一下子变成了热门畅销书。然而,我却想不通,这些随波逐流的人,他们买了国学书,是不是为了品读经典呢?从他们热爱看电视的习惯中,我似乎还能看到现代人读书的热情在慢慢减弱。
我甚至还发现,有些作者、出版社常常打着传承经典弘扬国学的旗帜,歪曲历史,牟取暴利。前不久,我看到一篇辱骂我们大圣人孔老夫子的文章《孔子———丧家之犬》,出版社甚至还以这篇文章的题目作为整本书的标题,什么意思?孔子成了丧家之犬,怎么得了?这些作者、出版社怎么可以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而辱没经典呢?简直是在胡说八道嘛!昨天我又看到一篇评论文章,这位评论家更是胡思乱想,解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说道:从“卷我屋上三重茅”一句可看出杜甫是个地主。因为一般平民百姓的茅屋都只有一重茅草,而杜甫的屋顶却有三重茅草,可见他非一般平民百姓。从这一荒诞无比的评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自作聪明的人,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来吸引读者了,竟兜售起如此不切实际的段子来。此外还有污蔑李清照是酒色之徒,说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是了无淑女风范。
对此,我不能不为之愤怒———经典不该被歪曲!对这种用文字毁灭文化的现象,我痛心疾首。当经典开始成为有些出版社牟取暴利的依托,当经典开始成为有些作者争名夺利的阶梯,当经典正一点点被歪曲丑化而离我们远去,我们该从哪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看书好还是“听”书好呢?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08级15班 文康宇
我爱看书。书是人的精神食粮,可是,有人却说“听”书好。现在的手机、MP3、MP4等等,哪个不可以播放音乐和书籍录音啊!你走在大街上,可以边走边听音乐,坐在汽车上也可以享受视听节目。哪像看书,既把视力搞坏,而且久坐也对身体不好,不是么?
我却说不对,看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还可以助长知识,丰富业余生活。你们所说的“听”书,既浪费时间,又记不住。你想:听书虽然时尚流行,但是,听一遍就如同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一个字也记不住,十分浪费时间,只有当一个人完完全全地沉醉在书中的时候,人的思想仿佛飞跃到了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你才能完完全全地记住它。
同学们,你们说说到底看书好还是“听”书好呢?
【好书荐读】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台湾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地处美国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离梭罗家不远。梭罗把这次经历称为简朴隐居生活的一次尝试。
梭罗,作家、思想家。20岁于哈佛大学毕业,曾任教师,从事过各种体力劳动。在学生时代与爱默生相识,在爱默生影响下,阅读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研究东方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倡导的“自助”精神进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独立见解。
梭罗的文章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此文原载于《十月》1984年第一期,以我之见是张承志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小说。小说一经发表,就以其沉郁的抒情风格、强烈的思辩色彩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引起文坛强烈反响。王蒙读后曾叹道:“看过他写的河,我想,你以后三十年别再写河了。”王安忆也说“看了之后不想再写小说了”,虽是戏言,但此作的力度也已可见一斑。
《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北方的河》是一部主观抒情的小说,有人也把它叫作“心态小说”。《北方的河》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作品首先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浩大的空间———黄土高原,黄河和永定河的汇合处。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10多年前,“我”第一次来到黄河,黄河给了“我”父亲般的尊严和慈爱,得到过它伟大力量的赐予。当“我”再次扑入那被“晚霞烧红了的赤铜水般的黄河”,“我”又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父亲的博大和宽广,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河寻到了“我”的根。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我”的形象。他有过苦闷的迷惘,有过痛苦的反思和真切的顿悟。作品中,他已经以奋斗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他要不顾一切地向生活挑战,向新的人生目标冲刺。“他”不甘心平静的生活,决心报考人文地理的研究生,在实地考察中与她相遇,互相倾慕,“他”回北京为获得准考证而四处碰壁,在永定河边,“他”懂得了坚忍顽强。准考证终于获得了。临考前夜。“他”梦见了黑龙江,“他”与滚滚而下的满江缤纷冰流一起前进,作品把北方大河和主人公的行踪贯穿起来,象征性的表现了年轻一代的坎坷经历和追求。
作品采用主观抒情的笔法,结构上采用“意识流”式的时空交错的方式。作品开场的时间是现在,“现在”在跳跃地发展,“过去”不时地以现在时态回闪。人物经历的每一事件,人物心理的每一活动都好似一组组分镜头被匠心独运的作者剪辑得贴切得当。蒙太奇手法交叉运用,使读者必须紧紧抓住人物的行踪———外在的、内在的,当读者把握了作品的节奏,跟上“他”的意识流动,便会全身心地融入作品中,把“他”变成了“我”,“我”变成了“他”,思维的跳动、记忆的回闪丝毫没有零散之感,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穿缀成一幅绚丽的画册。
读《北方的河》一文,深感其中的深邃、旷远、博大、恢弘,深深感动于其中奋力前行的勇气和信心。是什么力量使他如此不顾一切地为之奋斗追求?是什么力量使他永远坚信着自己的努力与其必然的结果?这是一部青春的赞歌!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青春的灼热,诠释着青春所有的内涵。
无论在哪一种意义上,张承志都是中国当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之一,其前进者的姿态一直为当代作家所推崇。在八十年代,张承志主要以一个小说家的形象出现。他的小说擅用长句,绚丽而又不失朴实,并且有着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但是,张承志真正为人所称道的,还不仅仅是他的小说的独有艺术魅力,而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种永不言退的对神圣彼岸的追求,他的小说是八十年代理想主义的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
【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
宝应实验小学04级2班 马一鸣
从小到大,书一直是我亲密无间的好友。从简单的加减运算到颇具难度的奥数,从看有拼音的童话到一篇篇名著,是书把我一步步引向知识的殿堂。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谈话。我爱读书,遨游于书的海洋中,多姿多彩的人生让我尽收眼底,书中那真挚的情感、生动的语言,着实令我着迷,令我陶醉,令我心旷神怡。
幼时的我,常常同小伙伴缠着爷爷给我们讲“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在爷爷的一个个故事讲述中,我慢慢地长大了,随着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我开始尝试着自己读书,从注音的,到不注音的;从短篇的,到长篇的;从国内的,到国外的……我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宽、越来越广,家中的书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了。
现代科技发达了,生活随之变化着,连读书的方式也日新月异。除了报纸、杂志、书本这些基本的信息来源,电脑、多功能手机等新的阅读方式日渐时新。这些不同的阅读方式更加方便。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阅读方式让我觉得更有趣,让我对知识理解更容易更深刻。
假期里,边上网看书边听音乐,遇到不认识的字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到读音和意思,从而大大提高了读书的效率也不再需要经常麻烦爸爸妈妈。我上网和小网友们探讨问题,交流想法,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我用电子阅读器诵读唐诗宋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雷锋的故事》,读《三国演义》……
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翅膀。在这样的新视听阅读时代,我更加喜爱阅读。
轻轻松松地学习
宝应实验小学04级2班 马玉洁
书,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人人都接触过,人人都知道书是什么,是干什么用的,从古代的竹简到现代的纸张印刷的书本,有天壤之别!有人说,书上什么知识都有,只有从书上才能汲取知识,学到道理.我认为不一定是这样的。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MP3、MP4、步步高点读机等电子听读产品应有尽有,我们通过这些电子产品也可以学到知识,和书本学到的知识效果一样,不信?你可以听听我是如何说的。
邻居家的张爷爷是位教师,他语文、数学、音乐等学科都很好,可美中不足的是不会英语,因此,他退休后,觉得很惋惜,一心想学好英语。但毕竟他岁数大了啊,脑筋也不太灵活了,想要学好英语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张爷爷很烦恼。他儿子知道了,就帮张爷爷买了台学习机。这个学习机很神奇,只要插上电源就可以用了,学习机连着一枝“笔”,握着这枝“笔”对着英语单词或者语句,就可以发出单词或者语句的正确发音,再轻轻一点,还可以翻译成中文。学习机还可以下载电子英语词典、汉语词典、电子900句英语句子双解词典等许多对学习有很大帮助的电子工具书。有了学习机,张爷爷学会了好多单词,现在还学习英语语句了,他买了一本英语书,用“笔”在书本中不会的地方点来点去,这样竟然把英语书完整地读下来了!一年下来,张爷爷终于会读写简单的英语了,而且很棒呢!
每天早晨他去煅练和人打招呼的时候都开始用英语了,家里买了水果的时候,也经济用英语一个个地把它们的名子叫出来,有时候我遇到不会读的英语就向张爷爷请教,张爷爷简直可以做我的英语老师啦!张爷爷总是说学习机帮了他学英语的忙了。
怎么样,听了张爷爷学英语的事,你一定相信电脑、学习机等多媒体电子产品也可以帮助学习很多知识了吧?科技的进步导致了学习方法走向多样化,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所以,记住,不是只有从书本中才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