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版新星阁
浅谈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流泪现象
教导处 陈万清
学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便对其进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学生流泪”。
对于学生流泪这一现象,不少老师是很高兴的。他们往往过高地相信了眼泪,过高地估计了眼泪的作用。然而,事实却往往与我们教师的期望不相一致。不少的“问题学生”常常是昨目的泪痕尚未褪去,今朝问题又出现了。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流泪现象——
1).什么泪?是对自己缺点、错误的真心悔恨,还是因感到受了委屈?
2).因何而流泪?是学生自己对自身缺点、错误的深刻认识,还是因为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的“煽情”催泪,亦或在处理过程中触动了学生某一处与“问题”毫无干系的伤心神经?
如此看来,只有明白学生流泪的真正原因,才会作出准确判断,而应用相应的策略,获取教育效果。但不少同志在遭遇了学生流泪现象时,采取的教育策略却是“就此打住”!他们认为,学生流泪了,就是对自己的问题认识清楚了,悔恨透彻了。于是,“这一次”教育便可以划上句号了。接下来,自然就是等待学生洗心革面的变化。
或许,面对流泪现象而“匆忙收兵”,恰恰是放弃了教育的最佳契机!实践中,面对学生流泪的现象,采取下面的对策往往会较好地获得教育的成功。其一,识别。不要自以为我们教师“太心狠”。察颜观色,问清缘由,搞清学生流的究竟是什么泪。从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确实是悔恨的泪,进行肯定、安慰,表示相信;如果是委屈的泪,或其他什么原因的泪,则要引导、化解。同时,仍要回到这一次教育的“主题”上来,继续进行教育。其二,跟踪。学生流泪之后,一定时期,往往是良知与错误激烈斗争的时期。教师应特别注意他(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苗头,也应及时予以肯定或否定,以引导学生向教师期望的教育目标前行。第三,巩固。要不断巩固流泪的收效。一次两次的流泪常常是不会立竿见影的,而学生对于自身的缺点、错误却时时有反复。问题是,学生往往在出现问题的“严重程度”上在逐渐减轻。或者虽然又犯了错误,但“那一方面”的问题在流泪之后已经改正了,只是出了“这一方面”的新问题。而即使是一点点悔改、进步,教师如果不及时加以巩固,就会出现白自流泪的状况。
因此,将遭遇学生流泪作为教育的一个“过程”,不放弃对学生的继续教育,才会取得教育的最后(也是最好的)成功!
【自信者说】
我有我风采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二(4)班 周林
我是初二(4)班的班长兼团支部书记,叫周林。
在外人看来,我的头上有一顶耀眼的光环——自入学到现在八次较大规模的考试,六次取得了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走近了看,才能发现荣誉背后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女生。
我惜时。自习课永远听不到我说话的声音;上课时,我的目光紧紧追随着老师,没有一秒钟不在贪婪地汲取知识;课后,我不仅要完成作业,还给自己布置了一定量的阅读任务,可我能在完成这么多学习任务的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我抓住了分分秒秒。但是,一旦碰到了班级上的事情,我便开始大把“浪费”时间。出板报、收费、统计各种各样的数据、制作各种各样的表格……每一样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我从无怨言。
我要强,从不允许自己落后别人半步。初一上学期期未考试我作文考砸了。寒假里,我大量地阅读各类书籍,细细观察周围的生活,即使看到包扎年货的报纸上有什么有趣的文章也要研究半天。终于,初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我的语、数、外三门均拿了第一。当同学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总是尽力相助,毫无保留,从不担心别人因此超过自己。我是老师任命的“小老师”,每天都要帮马艺涛同学批改作业,给他讲解难题,一遍遍,毫不厌烦。“要想取得好成绩应尽力提高自己,而不该想方设法地降低别人。”
【学海导航】
学会预习
宝应实验初中数学组 许国泰
自小学进入初中以后,同学们一切都觉得新鲜好奇,总希望能尽快地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如何才能学会学习、尽快掌握各科的学习方法呢?学会课前预习显得非常重要。这里和同学们一起谈谈课前预习工作。
预习是上课前的自学。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独立地去看书、作笔注,从而解决问题。因此长期预习的同学,他们阅读的速度快,思维敏捷,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
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没有预习去听课,只是被动地接收老师的讲解;有预习去听课,听得主动,思路能很好地与老师、同学同步,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或不理解的问题就能特别注意听老师的讲解或向老师请教。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自然很高。
预习可以弥补知识缺漏。预习过程中常会遇到对某个知识点理解不了,或似懂非懂,可提前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从而扫清听课中的“拦路虎”,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预习还可以提高笔记水平。由于预习时看过了课本,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和板书内容,课本上有没有,自己心里清楚。凡是课本上有的,记笔记时可不记或少记,着重记一些课本上没有或自己不太理解的问题。这样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听讲和理解问题上。
预习的内容。阅读新课内容,初步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复习并弥补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选做课后的一些练习。预习时,可用彩笔勾画出书中的重点内容,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些提要或心得,不懂的地方打上记号。预习完后,参照老师布置的预习指南,认真想一想:下节课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哪些内容还不理解?与新课有联系的旧知识有哪些?是否有遗忘?上课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哪些?通过这样的回忆,检查预习的效果。
预习可因人而异。知识基础较扎实的同学,预习时可全面完成学习任务;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预习时,应在了解新知识的同时,注意弥补旧知识的缺漏。另外,预习还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预习时间的长短。教材的重点、难点、注意点等关键词要多花时间,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一些概念,要抓住关键词句思考,在文字阅读上下工夫。
我们学校每个年级都设计了一些预习指南,布置了一些预习题,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这些要求,认真预习,长期坚持下去,对我们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关注】
谈节俭
我们珍惜自然资源和人类财富。我们永远反对任何形式、任何规模的浪费。我们视任何有意或无意的浪费为犯罪。
——摘自集团《员工宣言》
初一(1)班刘业悦
小时候,在吃饭时,我常常一端起饭碗就大口大曰地刨。吃过后我面前的桌上、地上,都有许多饭粒。
现在,我想来非常惭愧。我想:我们现在节约几粒米,那么,全国人民一年该节约多少啊!再把这些粮食捐献给贫困地区的人们,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初一(7)班 朱枫
同学们,还记得那首《锄禾》吗?还记得农民伯伯付出的劳动吗?还记得他们流下的汗水吗?知道吗,每一颗粮食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辛勤的汗水呀!看一看他们在烈日下的身影,想一想他们擦汗的情形,难道你还忍心浪费粮食吗?难道你还能容忍自己奢侈的行为吗?同学们,我要说:浪费粮食就是不尊重农民伯伯,不尊重劳动,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珍惜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校园做起。
初一(4)班付玲
俭朴的生活,会使人精神愉快。如果我们能做到:不追求高档衣服、不乱花钱、爱惜粮
食,那我们会活得很充实,因为我们做到了勤俭,我们会从内心为自己的俭朴而骄傲。“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同学们,让我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在新世纪的青少年身上进一步发扬光大!
初一{10)班李媛
只要学过《悯农》诗的人,一定不会再浪费粮食,会“惜食如金”。如果一个人不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那他长大后也不会珍惜任何东西。粮食,是农民伯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它所饱含的艰辛,是那些浪费粮食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初一(3)班朱晓倩
自古以来,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以养德,我们时刻都要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古训来鞭策自己。俭能养志,平时以俭朴的生活磨炼自己,培养适应艰苦环境的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灯下走笔】
在活动中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语文组 陈连林
班级由学生个体组成,每一个体都洋溢着鲜活的生命力,流动着青春的活力。同时,班级管理中需要严格的纪律,稳定的班级秩序。那么,在班级管理和建设中.如何达到既张扬学生个性,又形成融洽和谐的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呢?我认为,以具体的班级活动促成凝聚力的形成,不失为既得鱼,又得熊掌的有效办法。
一、精选活动形式。以爱心培育凝聚力的萌芽
古语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具有爱心,是人生存和立身的基本特征。作为高级动物的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向善、寻美、求真是生命的最终指向。开启学生爱的心扉,挖掘爱的资源,使学生用纯真的眼光去洞察社会、包容社会、善待他人,进而营造一个纯洁、极富同情心和爱心的班集体是班主任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全县互助基金的募捐活动中,我抓住这个契机,充分重视过程熏陶,先讲清互助基金的用途,晓之以理;接着,转开话题,放手让学生讨论应不应该交互助基金,学生中产生了一点不谐之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荐一名同学上讲台极富感情地讲了小学时全班募款帮一位同学治病的动人事迹,教室里一片寂静,感情之流在每个学生心底涌动,最后,我提议全班合唱《爱的奉献》,在歌声中,分明有学生的眼眶湿润了,感情的波澜达到了高潮。互助基金交上去了,而且这一活动也极大地唤醒了学生的爱心。
二、拓展活动内容,在协作中促成凝聚力的形成
班级开展的活动是很多的,但里面有艺术讲究。是为开展活动而活动呢,还是为育人而活动呢?心理学告诉我们,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在活动过程中,人的参与是情感融洽过程,也是自我教育过程。人参与的活动,在协作分工中是心智交流,情感互动的过程。因此,拓展活动内容、注重活动过程、挖掘活动内涵显得尤为重要。有一次开放主题班会,为保证成功,我进行了预演。为进一步促进凝聚力形成,我特意让出一节辅导课,请每一位同学与有节目的相关同学交流,并小组讨论、演示。此时,班级每位同学都活跃起来,气氛浓烈,表现出了很强的班级荣誉感,其情之切,其心之真,煞是感人,学生在协作中达到班级凝聚力有效形成的目的,其结果,不言而喻。班级宜多搞一些多人次参与的小组型、班级型活动,而尽量避免丢弃集体、重视个别同学让其单干的行为。最终,整体凝聚力的形成也促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三、延伸活动空间,以提升凝聚力的层次
如果说,班级管理者仅仅将班级凝聚力的形成作为终极目的,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狭隘的。在信息化社会,田园牧歌式的自我封闭已不足取,人已扮演社会化的角色,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是社会化的显著特征。而服务则在其中起关键作用。在班集体建设中,凝聚力的最终作用应是服务同学、服务班级、服务学校、服务社会,而这应是成熟凝聚力的重要表现。因此,在班级中,以班干部为纽带,学生自发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兴趣活动小组等单元体,在每一次活动中,将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理念贯穿其中。班主任应把是否服务于他人和集体这一指标作为考评学生,衡量凝聚力是否形成的试金石。
以活动带动凝聚力的形成,不停留于空洞的说教,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我价值,引起情感共鸣,达到品德熏陶及内化的目的,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尤其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之中,及时调整加强凝聚力的手段,赋予它合乎时代特征的内涵,注入合乎时代要求的内容,才能使班级工作常抓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