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十一期
第五版 教育科研
专题讨论:怎样做一个理想的教师
编者按:朱永新教授在他的《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对“理想的教师”有这样的描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朱教授的话从“想”的层面对理想教师作了诗意的描绘,那么,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如何去“做”一个理想的教师呢?本期“教育沙龙”编发了集团四校部分老师的对此问题的看法,希望能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启发。
多点匠心,少点匠气
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不是产品。工厂生产出标准化产品,是其生产的成功,而学校培养模式化“人才”,却是教育的失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努力,用心揣摩,多点匠心,少点匠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
一个教师成长应包括三个阶段:模仿阶段、独立教学阶段、熟练教学阶段,各阶段所花费时间不等。这里所说的模仿绝不是简单模仿,我们任何人不可能通过模仿成为第二个于漪、魏书生和钱梦龙。独立的教学阶段除了掌握教学常规,更要注意不能入云亦云,没有自己个人的思考理解,只做老教师教学的翻版。熟练教学阶段,指熟悉本身学科性质、目的,熟悉教材、大纲,熟悉教学流程,熟练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熟练教学阶段应是教师个人教学风格、个性特点形成和不断完善的阶段。
我们知道学生渴望的是一个头脑聪明,学识丰富,善于思考,对知识入迷,有自己教学个性的教师,而不是一个智力生活贫乏,不知读书,不肯思考,思想僵化的学究。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应少情寡爱,不应观念僵化,而应有人的意识,有个性的意识,有生活创造意识,有生命自主意识,把每堂课都当作是生命的一次主动投入,用动态的生命来考察课堂,将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当作我们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也许我们成不了教育大师,成不了教育家,但我们不能永远满足于一个教书匠的地位。让我们多点匠心,少点匠气,乃至没有匠气,让我们一起用心研究、体悟教学艺术,提升自我教学品位,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干瘪枯燥的说教,而是学生神往的知识殿堂,是孩子们的真正学堂,真正的天堂。 (周兵)
教师要有底气
面对新形势,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完善自己,高质量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呢?那就是努力养好自己的“底气”。
娴熟的基本功是教师的底气之体,因为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个人魅力的体现。诗意的生活是教师的底气之源,“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式各样的情调和内涵。”而理想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独到的见识是教师的底气之魂,“有识,则不徇人,不矜己,不受古欺,不为习囿。”有了这样一种“识”才能把握现实,面向未来,对真理负责,对人类历史负责。大胆创新是教师的底气之翼。创新意味着能够接受新思想;创新意味着教师甘愿在课堂上把展示自己的机会让给学生;创新更意味着教师大胆摈弃教学的功利主义思想,让学生学到能够终身受益的本领。 (张广银)
用爱去拥抱教育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拥抱教育事业,去关爱学生。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因此,无论对“小天鹅”还是对“丑小鸭”,都要奉献一颗爱心。要热爱学生,就要教师把全部的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尤其是对后进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爱。有了爱,就会“视学生如亲子”;有了爱,就会认真备课和上课;有了爱,就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有了爱,就会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位教师都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拥抱教育事业,何愁培养不出“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呢? (叶春亮)
幸福教育随想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
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我把这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称之为“诗意”。
语文教学是一片海。在这里赶海,不必以扭曲自己、改变本色为代价,且能收获几朵浪花,几串彩贝,几行足印。—一我愿用我生命的绿色,去调和这一片蔚蓝。 (袁卫星)
教师要热爱并尊重学生
一位同事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教师的爱心是吸引学生灵魂的磁场,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整理心情的镜子,是赢得威信的法宝,是一张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激情的多米诺骨牌。”
也曾经看过这样的报道:“(记者)暗访发现,一名学生正被教师进行背对黑板站墙角的处罚。在这名学生的面前,是一堵写着耻辱的白墙,在这名学生的背后,是一面渴求知识的黑板。书声依旧琅琅,教师仍在讲授。倾听这名学生的心声的,只有他身边的扫帚和纸篓,忘了这名学生受罚的原因了,只清晰地记得,当采访者把话筒伸到他嘴边,问他是怎样的心情时,他的回答,是两行长长的眼泪……”
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或做法,不能不让人去深思,抑或反思。是啊,只有爱学生,并尊重他们人格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而爱学生并尊重学生不能只是常常挂在嘴边,而是要从细微处落实。如平时的一句问候,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一封热情洋溢的短信,一个深情的微笑。一个意想不到的生日祝福,一种于无声处却总关情的爱……这些是值得学生一辈子典藏的。 (杨宝林)
背负理想 踏实为师
大千世界犹如波涛汹涌的海洋,努力是舟楫,理想是风帆。只有胸怀彼岸,挥楫不止的勇士,才能尽享成功的喜悦——为人如此,为师更甚。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理想的教师应有绚丽而远大的志向,并用双眸关注一生,双手搏击一生,双脚奔波一生。 (李玉佩)
让学生喜欢你
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喜欢你教的学科;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可能会厌恶你,更会厌弃你所教的学科。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1、视野开阔。知识广博。身处数字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如果教师的知识过于专业而使得视野过于狭窄,可能会使师生的交往产生障碍。2、轻松幽默.不乏机智。教师要有这样的意识,那就是每堂课都要让学生轻松地大笑一次,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由于语言的不同,效果可能会相差二十倍。其实,教师营造的轻松幽默,充满机智的师生交际氛围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心智。活跃学生思维。3、慎用批评。宽以等生。从长期的教学经验来看,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不与老师配合,不单纯是智力、水平的问题,而常常是心理、思想的问题,情况复杂,个性差异大,老师应从细微处观察,不能轻易批评,应通过多谈心,多交流,打开他们的心扉,真诚地与他们交流,容忍他们的小缺点,小错误,在耐心的引导中逐步地改正。 (潘敬波)
做一个有教育机智的老师
所谓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地作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它是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以及意志果断性的独特结合。要具备教育机智,要做到: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其优良品质;教师还应把学生的兴趣引向正确的道路,引向学习活动或对集体有益的活动中去。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教师要根据千差万别的教育情景,灵活果断地处理突发事件,及时地调整和消除矛盾行为,从而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3、方式多样。对症下药。教学中的问题是多样的,而学生的个性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能正确分析问题的起因,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魏玉成)
教师,请直面变化,享受变化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唧唧永远让自己记住:他们仍会不断地拿走自己的奶酪。是的,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生活节律愈来愈快的时代,在这个教育形势瞬息万变的时代,在这个体制变革呼之欲出的时代,你还能说眼前的奶酪还永远属于你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像唧唧那样,正视现实,接受变化,相信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只要自己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变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会给人们带来困惑,也会给人们带来机遇”,与其等着被意料之外的变化打个措手不及,不如调整心态去迎接变化,享受变化,你才会赢得属于你自己的世界。 (仇家芹)
E时代教师怎么办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e时代。知识将被看作一种信息,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促进信息的共享与增值。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愈来愈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新的时代,从教学组织形式,到教学过程,都要发生根本的改变。那么教师呢?讲课不能像过去那样仅凭语言的表达。也不能把自己的角色仅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上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努力建立起开放的、民主的、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张萍)
理想教师也应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传授给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有些教师管理学生总想做到面面俱到,事情做得太过琐碎,常常将自己搞得疲惫不堪,而又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吃力不讨好”。实际上教师完全可以给自己松绑,让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这样做,既可以使他们在同一层面上作更好的交流,容易达成一种默契,又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这正是一个教育管理者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李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