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中国教育的明天
2005年3月总第35期
已经过去的2004年,中国教育受关注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了以往年份。为更深入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年中国开始酝酿《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初现端倪。
发展需要变革,从而可能带来阵痛;发展更需要反思,反思使我们警醒。
2005年3月14日两会闭幕,据统计,教育话题位居今年两会受关注度第三名。本期声音版编辑综合各方消息,尝试对本次两会与教育相关的话题作全景扫描。
【两会扫描】
A、数据
今年两会教育话题受关注度排第三名,教育部圆满完成了2004年"两会"建议提案共1163件的办理工作,提案涉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建立教师长期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师资培训的制度和体制;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促进我国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十几个方面的工作。
B、十大热点教育话题
◆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乱收费
◆教师权益与压力
◆教育腐败
◆大学生就业
◆农村义务教育免费
◆英语四六级改革
◆学生减负与素质教育
◆道德教育
◆教育投入
C、热点提案点击
不能简单地"一费"了之
委员们提出,“一费制”只是改革的开始,要真正把这件好事情办好,不能简单地“一费”了之,后面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一费制”出台主要目的是规范管理,治理乱收费,确保义务教育健康发展。但在实践中,不少地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地方把教学大纲规定的语文、数学等内容办成了收费兴趣班。有的地方把学校该办的事推给家长,指定作业本让家长去买。这些问题的出现,绝非只是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其根源在体制。对“一费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仍要靠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把各方面的关系理顺,建立起新体制,形成新机制,才能真正达到“一费制”改革的初衷。
数学家代表批评"奥数班":红火是利益驱动
中国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频频获奖,国内的中小学生一窝蜂似的都在参加“奥数班”。然而作为数学家的张恭庆教授和陆善镇教授对此却颇不以为然,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并不赞成“奥数班”的模式。张恭庆表示:“我一直是不赞成让中小学生蜂拥而上‘奥数班’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和数学基础教育并不是一回事儿,前者培养的是做题目的能力,却难以真正培养出孩子解决问题时需要的创造力和方法。现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争相参加‘奥数班’,却不能培养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实在是得不偿失。”
代表委员谈政策议发展 保障教育投入须有"法"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的目标提出已有10多个年头,可教育经费投入依然面临短缺的尴尬。许多代表、委员为此呼吁,制定《教育投入法》,用法律的形式把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确定下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确保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代表委员会诊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农村义务教育都喊难,这个“钱口袋”为什么总是空荡荡的呢?一些代表、委员认为,问题出在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上。代表们认为总投入不足,分担机制不明确,事权财权不统一等,是农村义务教育空“口袋”的根本原因。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
青少年犯罪上升 众代表呼吁完善少年司法制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青少年犯罪现象日趋严重。统计显示,从2000年至2003年,全国法院共审判未成年罪犯20多万人,而且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代表们纷纷从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起诉等环节提出建议或议案,以使司法部门更好地开展保护、教育和挽救工作。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道民代表认为,中国非常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少年法院,以便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行全面保护,并充分发挥法院在预防、矫治、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作用。
人大代表周洪宇:我们要做"阳光教育"
周洪宇认为,要尽快制定一个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未成年人上网不必禁止,而且还要鼓励未成年人利用丰富健康的网络信息。为此,周洪宇认为社会要保护网络场所安全,建立技术保护制度,建立隐私权保护制度,强调家庭保护、强化学校保护、促进社会保护、建立行政保护,建立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国际联合与协作机制, 联合打击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建立健全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等。
代表委员热议中文教育:英语词汇污染汉语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副校长蔡达峰指出,把汉语推向世界,使汉语真正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语言,这应该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他认为,实施这一战略能节约大量的国家资源。全国政协委员赵丽宏、张正明、盖山林、薛慕煊等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学的需求急剧增加,汉语的国际推广工作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提倡汉语走出去的同时,也有政协委员提出了中国青少年学习中文的问题,批评了一些媒体在中文里无端滥用英语词汇。代表委员们希望,在交流日益密切频繁的时代,汉语能保持她的美丽,并走到世界上展示她的美丽。
D、直面高考改革
朱永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认为,文理分科削弱了文科的水平,在高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理科学不下去了改学文科。过早的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从而知识面窄,人文精神薄弱;文科学生则远离物理、化学,不熟悉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实际上文理分科加剧了应试教育的效果。朱永新递交提案建议,应组织专家进行取消高中、高考文理分科的论证,争取从2006年高中入学和2008年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刘运来:听力成绩不计入英语总分
全国政协委员刘运来认为,高考英语增加听力考试并作为考试内容,对于听力往往是弱项的中国学生而言,无疑会增加高考时的紧张与压力,影响其随后的英语及其他科目考试,进而影响其高考成绩。对于农村考生而言,影响更大,在我国农村地区,无论英语教育水平还是英语学习条件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全国政协委员刘运来递交提案建议,高考英语科目可以保留听力考试,但其成绩不计入英语总分,或对农村考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梁荣欣:大龄考生能否破格录取
全国政协委员梁荣欣递交提案称,国家取消高考年龄限制后,让大龄考生和高中毕业生在同一个层次竞争有失公平。建议对大龄考生在高考录取时,适当降分录取,有作品发表或者有发明创造的考生可破格录取。这些大龄考生被录取后,可以对他们进行单独编班,以体现他们的特点和需要。全国政协委员梁荣欣称,可首先在地方高校的某些专业,如中文、哲学、法学等专业举办试点班,取得经验再进行推广。
樊建人:阅卷教师资格要严审
全国政协委员樊建人认为,对阅卷教师的资格要严格进行审查,阅卷教师应当是高校基础课的任课老师和中学一线相应课程的任课老师,尽可能避免一些不够阅卷资格的教师阅卷,阅卷前,要对阅卷老师进行培训。
朱永新:应推行多次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朱永新认为,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虽然目前部分省市实行春季高考,初衷是给考生多次机会,但由于存在招生学校和专业少,不允许在校生报考,与夏季考试成绩不通用,使春季高考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局。应推行多次考试,给考生选择的权利。
李文志:高考录取标准应全国统一
高考试题或者由国家统一出,将北京、上海等全部纳入统考范围,录取时取消地域界限,取消地区名额差别,按照分数高低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或者高考试题由各高等院校自己出,但招考对象必须面向全国统一划线,同样按照考生分数高低严格录取。他还认为,无论全国统考还是各院校各自招生,都要取消一些专业报考的地域限制,应该由考生按照自己兴趣自由报考,再按分数高低去录取。
E、专家述评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教授如是说:
1、2015年,应按先农村后城市的顺序把全国小学杂费免掉
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2015年使世界各国所有的儿童,包括女童、残疾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免费的初等义务教育。”还不可能一步到位。第一步,先把农村贫困孩子和城市低保户孩子的杂费免掉。第二步,考虑在2015年前,把全国先农村后城市的小学杂费免掉,然后再考虑初中阶段的免收杂费问题。
2、提全国普及12年义务教育为时过早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以后,扎扎实实普及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再考虑12年义务教育的可行性,也许还可以,但现在不太可能。
3、没有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基石就会不稳
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共识,教育公平,应该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中的延伸。因为没有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基石就会不稳。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基本人权,是受宪法和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
4、教育质量评估与监测,应有民间力量介入作为政府工作的补充
从政策层面看质量,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因为大部分质量环节都是像工厂一样,在生产车间内完成的。所以,判断一个是不是有质量的教育,最终的裁判不应该完全是政府部门,而要像靠消费者做出判断一样,靠学习者和社会用人单位的反馈。
【八面来风】
江西素质不过关禁升高中,考生将告别以分录取
新华网南昌3月26日电(记者张敏)凭分数线录取考生一直是高中挑选初中毕业生的传统办法。今年,这种延续了多年、以分数论成败的录取方式正与江西考生渐行渐远。江西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的4.5万名中考生将彻底告别以分数划录取线的招考方式,成为首批素质教育改革的受益者。文章介绍说,江西首批试行基础教育课改的实验区为大余县、鹰潭市月湖区和萍乡市。从2002年起,当地的初一学生就全部采用以素质教育为标准的课改实验的新教材。因此,这批初中毕业生在今年中考时都将使用“课改”试卷,考试成绩将史无前例地按卷面分转化为A、B、C、D、E五个成绩等级,卷面分数也不再与考生见面。另外,考生综合素质也是中招录取的重要依据,评定为不及格(D级)的考生,即使文化成绩特别优秀,也将无法拿到毕业证书或错失被优质高中录取的机会。
聚焦大学生陪读现象:温室花朵怎能经受住风雨
3月11日,《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者傅国涌针对《人民日报》刊出了一篇题为《陪读,让大学生失去什么》的报道撰文指出,“陪读”现象早已成风,不仅仅出现在杭州大学城。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陪读”都不是个别的现象。傅国涌认为,大学生陪读现象的出现(乃至普遍化),首先应该反省的是大学自身。其次,那些“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过分溺爱、什么也不肯放手的家长——陪读是对子女教育过程的过度参与,在弱化了学校教育功能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乃至整个成长都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其三,大学生、特别是被“陪”读的大学生更要自我反省——上大学就是一个自我历练的过程,不光要在知识上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生活、交往等方面照样要独立面对社会,不能指望父母一辈子替你遮风挡雨。作者最后总结说,我们很难指望大学生能在“陪读”中成长起来,能迅速成为一个有敬业精神、和谐发展的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专家赞成刘翔事迹进教材:宣传英雄要有时代感
奥运冠军刘翔的事迹进入小学课本,《狼牙山五壮士》退出语文教材,这些发生在上海的新闻引发了争论。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年会上,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上海二期课改1-9年级语文教材主编陶本一指出,教材中的这些改动,遵循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内在规律和体系。陶本一认为,宣传英雄,就是要用英雄的事迹教育人、鼓舞人,并且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教育效果才会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