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系列之一——
学习动机的培育策略
(第五十八期)
“学会学习”是21世纪人们的一种生存状态,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学会学习”成为当今学生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即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本期开始,《翔宇教育报》推出“学法指导”系列专题,围绕着学习过程和思维特性,师生共同探讨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作为学习活动的第一要素,“学习动机”于是成为我们“学法指导”系列的开篇之题。
【实践支招】
地理学习动机培育的三大策略
宝应实验初中 石书贵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首先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策略来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
策略一:以爱心为桥梁,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课堂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养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和谐的人际关系会使师生之间具有融洽的感情,缩短师生之间心理距离,产生亲近、友好、共鸣、信赖的效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要富有感染力,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雨露,为学生营造一份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的迁移,使之“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例如,在每一次课堂提问中,只要同学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添他们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
策略二:以教材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地理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一个明显区别:那就是新教材把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养有机地融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来。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社会生活,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既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也可以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如教学“地图”一节时,引用“美军轰炸伊拉克”这个事件以导入新课,并让学生思考:美国为迅速消灭伊拉克的武装力量,最需要什么?这时,同学们自然会想到地图,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说出地图与军事密切关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本中的几个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另外,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出学生熟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一些谚语、诗词、成语、歌诀等趣味语言,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实地理表象。如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讲述气温的日变化,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描述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生动、逼真、直观的图文影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描述出不同地理现象及特征,总结出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及变化趋向。如在学习“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这一问题时,制作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一个运动的云朵,遇到山地的阻挡,顺着山坡逐渐上升,到达一定的高度,形成降水;而到了背风坡,云朵逐渐下降,却没有形成降水。学生在观察中自己得出了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能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策略三: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学习模式。
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渠道传递信息,实行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构建让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合作竞争”新学习模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从地图上主动地获取信息,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动手绘制一些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学习“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节,在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和“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某地的月平均气温的资料,指导学生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如在学完“地图”一节后,设计这样一个小组合作竞赛活动——绘制学校平面简图,将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看哪个小组绘制得最准确、最迅速,在绘图的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各抒己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分工又合作,最后绘制出一幅准确漂亮的校园平面图。教师还可以放手发动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可选择相对较容易的内容,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备课,自己查找资料或自制一些小教具。各小组备好课后,教师再给以点拨,使他们能考虑到各个环节的过渡。讲课时,各小组先在小组内试讲,然后选一名代表上台讲,各组展开竞赛。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当老师的感觉,真正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内外兼修
宝应实验小学 杨宏权
学习活动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这种活动必然受到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内部需求、外部诱因和自我调节三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内外兼修,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外部诱因把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愿望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和驱策力量,形成内部的、稳定的学习动机。
一、明确学习目标,诱发学习动机
为什么要学习?这是目前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好的问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学生的学习目标性不强,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内部需求出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探索和问题的独立解决,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在明确学习目标后,我们还要注意给学生制定短期、适当的学习期望,使学生有个努力的方向与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增强学习兴趣,维持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学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从内心愿意学、想学。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喜爱你的学科,愿意跟着你学。除增进友谊外,教师还要注意在课堂上多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和富有挑战意义的“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挑战胜利后的那种成功喜悦。通过成功所激发的兴趣,再次激起孩子进一步的求知欲望,从而推动其去获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三、开展竞争活动,激发学习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完全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营造一种诱发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来激发其主动、自觉的学习。适当开展学科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好胜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大加强,激发其学习动机,为自己和集体奋力学习。
四、加强即时评价,强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学习结果的及时反馈,对强化和保持学习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以鼓励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进行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行为动机,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另外,含有期望因素的评语也能促使学生形成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加强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
【他山之石】
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十种技巧
湖北仙桃市教研室 罗楚春
1、教师故谬法
即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弄出错误,让学生纠正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地弄出错误来,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的建议,而教师“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向学生“道歉”。师生争论的过程既是学生纠正和论证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育革新家阿莫纳仕维利说得好:“我们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不是把知识‘注入’儿童的头脑,而是要让他们向我‘夺取’知识,经过跟我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才能掌握知识。”
2、学生任教法
即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教材的方法。实验教师雷先科娃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一个例题或一条法则。因此,她常在课堂上说:“同学,这一道题你来任教!”“同学,这条规则你来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教一些,这是最高水平的学。每当学生走上讲坛,其内心是多么激动。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这样,人人都想当“老师”,人人都有积极性,课堂上就会出现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
3、自择练习法
即让学生自由选择他愿意学习什么以及怎样学习的方法。例如,教师把要讲的一些问题(或习题)写在黑板上,问:“你们自己挑选,先学哪几个问题(或先解哪几道习题)最有趣?”于是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要求。有时,教师出一些难易程度不同的数学题,让学生自己选做。这样一来,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他做得是“自己选择的事”,而不是被动地完成别人强加给他们的任务。当然,采用此法,教师必须执行教学大纲。
4、承担责任法
即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首先承担责任,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通常,教师在办公桌上放红蓝墨水不同的两支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红墨水笔着重划出都是喜欢和认为是成功的地方。而对作业中的错误,教师看成是自己教学工作的失误,把错误归于自己,并把学生的错误用蓝水笔记入自己的一个专用本子里,以便考虑怎样在今后的课上纠正这些错误,红墨水意味着:“这儿很好,应该这样,为你高兴!”这一作法一改过去把学生在学习、作业中的错误完全归咎于学生,由学生负责,教师批改作业就是为了“挑剔”学生的错误的传统方法,就连学习差的学生也感到“胜利的快乐”,而不认为“低人一等”,放学回家,也不会担心受到父母的责骂。
5、批改激励法
即教师给学生批改作业评分时,运用激励策略,让学生不断修正错误,直至得到满分,从而看到前景的方法。实验教师们在批改作业时,让任何学生都可享受改正作业中错误的同等权利,学生谁也不愿轻易放过这一机会,他们努力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白点。实验教师沙塔洛夫认为:教师要让学生看到前景,不要让学生连续得低分而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学习才能,以致自暴自弃。
6、“推荐”作业法
既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推荐一定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交作业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的方法。实验教师们常常替学生编制两种习题集,一种习题集是全班所有学生都有能力完成,也必须完成的,完成了这些习题,大纲规定的要求也达到了;另一种习题集则是为那些具有特殊兴趣和才能的学生编制的,其目的在于满足部分高才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推荐范围内选做习题时,难易、多少均可自定,若有困难可以缓交。这样就使学生在精神上摆脱“不得已而为之”的烦恼,从而结合自己实际学习的可能性,调节自己的一天活动和安排自己的学习。
7、自我评价法
即让学生按照师生共同讨论拟订的评价标准和思维步骤自行评分的方法。其具体作法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明确掌握评价标准,或者事先一起拟订学习计划,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严密地注视学习——认识活动的每一步骤,对照事先设计好的计划校正这些步骤,如发现偏差,就暂时中止一下,及时辅导,纠正错误以后,再允许教学过程继续进行。由于学生自己参与评价,所以能从这种自我评价中获得动因,从而自己勉励自己。与此同时,也发展了自我评价的能力。这一方法一反过去等到学习结果出来以后再给评价的做法,而把评价成份渗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即边教学边评价,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自拟计划法
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实验教师卡拉科夫斯基常常让学生自己拟订学习和活动计划。学生一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心中有底,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缺陷以及学习兴趣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计划,这样,学生对自己所定的目标充满信心,这是一种不可遏制的内部学习动机。学生在这种动机的驱策下,自觉主动地按计划行事,从而把学习搞得更好。
9、自行设计法
即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操作,从而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实验教师谢基宁把印有童话故事的活页纸发给学生,要求他们折叠成一本书,并根据故事的内容在“书”中的空白页处画上插图,给每篇故事提出若干问题,写在故事的末尾。教师伊利英建议编一本自己的“作文汇编”。学生自行设计,把自己的作文写在专门准备的纸上,并将作文纸加以美化。在课结束的时候,再把各人的作文汇集起来装订成书,学生们给自己的作文编定书名,美化封面,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10、自编习题法
即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自编习题的方法。实验教师伊万诺夫请大家回家每人各编出2—3个复杂的数学题,在下一堂课上全班一起来解答。在数学课开始时,教师先给学生们介绍所有的习题,然后与他们一起商量,从哪一道题开始做。传统的教学,教师采取题海战术,把学生搞得精疲力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让学生自编习题,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由衷地希望自己的习题比别人编得好,故学习兴趣浓厚。同时,自编习题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过程。
【编辑言论】
学习动机的培育策略
■ 朱斌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是由多种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体系统,其中包括学习需要、学习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学生对学习的主观需要;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的社会意义;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如表现为认真、紧张、主动、顽强等;学习兴趣又称为“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活动。学习动机具有引发、维持和加强学习行为的激活作用,将学生行为引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变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学习动机主要是在教育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因而教师需要利用一定的诱因来培育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采用的培育策略有:(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2)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鼓励好奇与探索;(3)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又可通过反馈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纠正并激发起上进心;(4)设定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使自己从中体验到成功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产生,激发学习动机;(5)培养良好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动机由于想得到所在集体的重视而受到激发,学习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6)注重学生内外学习动机的相互协调与互补,在使用外在奖励时,不应侧重奖励学生的智力,而应侧重奖励他们的努力与进步,应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年幼儿童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尚不成熟,需要更多一些外部鼓励,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教育的作用,学习的内部动机逐渐增强;(7)根据学生的个别特点,做到以每个学生动机中独有的优点补偿其弱点,对其学业成败进行客观归因,并提供及时帮助,教学工作要用足够的变式和不同的进度,使每个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
【知识贴士】
学习动机的分类
◆ 苏联心理学家把学习动机分两类:(1)直接的或称局部的、狭义的学习动机,这类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容及完成的过程密切联系,如求知需要、认识兴趣等;(2)间接的、广泛的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如为了将来的工作而学习。
◆ 东北师大心理学教授周国韬等人(1993)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将其分为四类:(1)学习兴趣:对所学内容和从事某种活动感到有乐趣,如学生感到动脑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2)学习能力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如学生感到自己在作业上不吃力;(3)外部目的:学习是为了获得他人尊敬、称赞等学习以外的目标,如努力学习是为了让同学看得起自己;(4)知识价值观:对所学知识价值的认知,如觉得学习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域外视野】
教学中的动机设计——ARCS模型
ARCS模型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约翰•M•凯勒(John M Keller)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教学设计模型。该模型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所谓ARCS,是Attention(注意)、Relevance(关联)、Confidence(信心) 和 Satisfaction(满意)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在凯勒看来,上述四个方面代表了四类主要的动机策略,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就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机。
1、注意
教师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设计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1)知觉唤醒。通过使用新奇的、与以往不一致的事件和教学情境来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上课时在讲台上摆着一个封着的纸箱子,让学生猜猜里面可能装着什么东西。
(2)激发探究。通过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生成问题,激发学生的信息探究行为。例如,教师在上课时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集体动脑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变化。通过变化各种教学要素来维持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通过变换各种教学媒体或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关联
所谓关联,是指教学要与学生的知识背景、个人需求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1)熟悉化。在教学中通过使用与学生的经验相关的明确的语言、事例、概念、价值观等,帮助学生把新学习的知识整合起来。例如,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情境中找出概念的例证,如教室里的四边形。
(2)目标定向。借助说明或者事例向学生说明教学的目标和学习内容的价值,向学生提出学习的目标或者让学生自定学习目标。例如,教师交代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3)动机匹配。通过使用各种策略把教学与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匹配起来。例如,教师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作文题目。
3、信心
亦即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维持学生对成功的渴望。
(1)期望成功。让学生明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知道老师对自己的期望。例如,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表示“相信同学们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
(2)挑战情境。设置多元的成就水平,允许学生确定个人的学习目标和成绩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例如,提供一些有些难度而学生又能解答的问题,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能力“非凡”。
(3)归因方式。提供反馈,告诉学生自己之所以取得学习成功,是自己具有能力并且付出努力的结果。例如,教师在说明学生为什么取得好成绩时,说这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
4、满意
也就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满足。
(1)自然的结果。提供机会,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或者模拟性的情境中运用新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它旨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如,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算一算用电做饭省钱,还是用煤气做饭省钱。
(2)积极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结果提供反馈,给予表扬、激励等强化手段,维持后继的学习动机,保持良好的学习行为。例如,对于课堂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口头表扬。
(3)公平。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坚持同样的标准,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评价的公平性。例如,教师在期末考试时面向全班公布考试成绩的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