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指导”系列之八: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66期)

时间:2020-09-18 15:59 作者:《翔宇教育报》 编审:

“学法指导”系列之八

学生听课能力的培养

(第六十六期) 

     听课是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的第一道“关口”。学生的生活习性、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动机倾向都会影响其听课的效率;引导学生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这是衡量教师有效教学的一种表征。课堂上,师生之间只有实现知识交流、思维碰撞、情感共鸣,才能演绎出听课的默契,达成教学的目标。

【实践展台】


听课“四要”
宝应实验小学  王久洪

1、胸有成竹
    在学习每一课前,必须做到认真地预习,也就是说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到“胸有成竹”,不能“无的放矢”。在做预习时,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做好相关的符号,哪些内容是已懂的,哪些内容是不懂的,在课堂上老师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哪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这一切在课前心中要了如指掌。
2、举一反三
    在课堂中,老师在讲解问题时,往往只就一两个例题进行讲解,然后就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做好课前预习,通常情况下对老师所讲的知识能够很好地掌握。这时,在头脑中可以相应地将这些知识与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相联系,与同类型的题目相联系,争取能做到同类题目变换一个形式时能很快地作出正确的解答。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一节课下来,正常情况下,知识信息量是很大的,一个人的头脑是不可能完全将所学知识全部记住,这时就必须在课堂上及时做好课堂笔记,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逐一记录,以便课后复习使用。做课堂笔记时,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如在来不及记录时要有所选择,作重点记录;尽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记录符号,一句话来不及记录时可记下关键词语;可以与前后同学或同桌互相配合,一个人记一部分,课后再进行整理。
4、温故而知新
    古人讲“温故而知新”。如何“温故”?一是在课后休息时,可以闭上眼睛回忆老师所讲的主要知识点;二是思考当天所学知识与以往知识的联系;三是借用整理课堂笔记来对当天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以梳理知识体系,加深自己对新授知识的印象。

“精听”和“巧记”
监利总校新校区  邓光泉

    要提高听课效率,关键要在“听”与“记”上狠下功夫。
    在“听”方面,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毋庸置疑是保证听课效率的心理前提。然而,仅带上耳朵睁大眼睛是万万不够的,学生还需要有探究意识、期待心理。学生不仅要紧跟教师的授课进度,还要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思维碰撞,把握教师的授课思路,揣摩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学生面对的教师,生活阅历、个性气质、知识结构天差地别,教学风格自然也是迥然相异:或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或机智灵活、随机应变;或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教师风格,把握教师授课的思路和核心,理清知识序列的头绪,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方才不为教师的举例、演绎和引申迷失听课方向。
    在“记”方面,毋庸讳言,笔记摘录是听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好的笔记不仅能够加深听课印象、提高提课效率,而且为以后的知识复习提供了一个蓝本和依据。常有学生抱怨:笔记书写赶不上教师的授课节奏,产生了听和记的矛盾:或因为“听”而忘记了“记”,或因为“记”而耽误了“听”,或“听”、“记”兼顾导致手忙脚乱,两败俱伤。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本人以为:如同“听”一样,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去粗取精、提干挈领。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学生要把握教师教学言语、课堂板书中的关键信息,譬如提纲性、观点性的核心语句,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下来。实践证明,那种“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分析地全盘抄录的笔记方式是大可不必的,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的。
    总之,听课过程中的“听”和“记”是辨证统一的,“精听”是“巧记”的前提条件,“巧记”是精听的坚实保证。正确处理听课过程中的这一对矛盾,关键是要牢固树立这样一个“中心”,即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应具备期待心理、探究意识、置疑思维,而这,才是研究性学习的“王道”。

体验听课的成功喜悦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张永政

1、课前准备——预设成功
    同学们应根据上课进度、老师的安排、或者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上新课前作好预习。即通过查找资料、工具书,疏通文章的生字、词,读顺课文、明确文体,并做好相应笔记。如一篇议论文,在预习时就要试图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提出论点的方法、运用什么论据、有那些论证方法等。同时,课前要做好静心准备,课间时不要做剧烈活动,如追逐、打闹等,以免上课时还处在课间游戏的兴奋之中。试想,心不宁静,学习状态不佳,你怎能获得语文学习的成功感?
2、上课专心——体验成功
    在老师导入新课后,立即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课,做到目不斜视,耳不旁听,把与学习无关的思想统统排除在大脑之外。同时,要多动脑筋,学会思考,把教师讲的与自己预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积累;注意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学会记课堂笔记,记下能带给你思考和启示的东西,它们可能是老师授课过程中的某句话、某个观点;记下你感到疑惑的地方;记下你对某个问题区别于老师的想法;记下聆听中,萌发的问题,哪怕是有些古怪,先记下来,要珍爱自己的思想火花;记下你特别感兴趣的某些细节。
3、课后练习——收获成功
    练习是对听课好坏最直接的检验,也是获得成功感的最好途径。其手段是多样的:听写生字、词;背诵美句雅文、诗词;默写文言文;做现代文比较阅读;写听课心得等等。注重课内外衔接,把握语文的成功喜悦,然后更好地听课,做到练与学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游戏般听课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15班  李芳玲

     让听课成为一种享受,听课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就像让你坐在电脑前玩通宵的电脑游戏,谁也不会觉得眼睛熬不住吧!
    听课就是玩游戏,和思维玩逻辑游戏,和难题玩毅力游戏,和老师玩默契游戏,和自己玩定力游戏。人生百味,这百味也蕴含在高效率地听课之中。把听课比作烧一道菜,做到高效率地听课,你就做出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试想在离高考的六十天内,你保证每天做到高效率听课,那一桌的满汉全席将是你高考胜利后最珍贵的赠礼,是人生百味之中最甘甜的一味。所以,做一个好厨师,做一个会听课的人,营造一次百味人生,更待何时?
    玩游戏首先得弄清游戏怎么玩,做到高效率听课首先要弄清楚老师上课准备讲什么,所以预习课文很重要。选择性地去听,有意识地去看,一步一步地落实,一点一点地吸收,不要嫌慢,玩游戏也得摸清楚每个按键的功能吧,要记住,慢功出细活,学习也需要“软磨硬泡”。
    玩游戏的过程当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在最惊险刺激的那部分,换句话表达,这最惊险刺激的部分就是你与游戏本身最合得来的部分,将同样的道理放在听课之中,你与教师的思维产生共鸣的时候,就是你听课效率最高的时候。这是一种做题与思维过程当中形成的默契,它来自深度的思索,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多做、多练、多想,少放弃、少去问、少找借,常回顾、常反思、常加强。
    游戏进入低谷,该宣告结束了,这时你最关心的是成绩,我过了多少关、积分是多少等一连串的问号将是你开始下一次游戏的发动机,好胜心越强,发动机的功率越大,下一次的成效也就越明显。一节课过了40分钟,剩下的5分钟就等着下课了。这时候,不能松懈,你也需要弄清这堂课下来,你能打多少分,别把及格的分数定在60分,在决战高考的战斗中,满发就是你的及格分。为此,一堂课结束时要认真做总结。
    像这样高效率地听课,无休止(也不过就60天)地循环,把听课当游戏,把游戏当信手拈来,把信手拈来当高考,高考也就势在必得。

我是这样听课的
宝应实验小学02级5班  王杨倩 张雪珂

    我每次上课时都要求自己要认真听讲,努力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还要及时摘记。因此,我觉得上课时要备一个本子,以便记下教师所讲的重要知识点,课后,还要去认真地梳理自己的思路。
    上课之前,我要做好课前准备,把课本、笔都备好,课间不要追闹,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老师的到来;老师讲课过程中,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带着问题听课,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踊跃回答老师提问,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师讲课的条理,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因此,我总结出三句话:要成才,学习态度最重要!分数高,作业质量最重要!不掉队,四十分钟最关键!只要我们做到这些,那就一定会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如何提高听课效率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13班  万亚洲

    对于学习中第一要务——听课,我询问过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将他们的经验和我的观点归纳如下几点:
    1、课前要做充分准备,以最佳的状态迎接每一堂课。其中,知识上的准备是尤为重要的,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你哪节课没认真听讲,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上课前要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尽可能的预习新的内容,上课时便容易把旧的知识体系纳入新的知识体系中去。
    2、上课需专心听课。容易走神,是我们中学生存在的一种通病,全神贯注的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听课,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边看边听,边想边写,思维处于高度竞技态度之中。当然一堂课45分钟始终保持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优秀的同学,既能随着老师讲课的波澜前进,也能在必要时缓冲一下。
    3、要大胆质疑。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同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同学谈话时,特别强调这一点,他说:“最重要是创造力,是要能带头,而不是人家带头你跟在后面走,这里关键是要学得活,面要宽。”有些同学由于胆怯和好面子,上课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发言。有问题不提,你的思维能力将得不到发展,大胆质疑能激活思维,提高听课效率。

 
【它山之石】


掌握听课的着力点
■王络明

     听课是为了学到知识。但是,是不是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呢?应该说,听懂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优秀的中学生不应当只满足于这一点,而应当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上,不仅向老师学习具体的知识,还要学老师的科学思维,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
  思路,是思考问题的具体线索。摸清老师讲课的思路,是要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的科学思考的,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1979年全国理科高考第一名的应自强同学就是一位善于理清老师讲课思路的学生。他在中学时,物理课超前学习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经过考查,学校认为他完全可以不用跟班上物理课。但是,应自强依旧坚持上物理课,在课堂上仍旧全神贯注地听讲。有人说,已经懂了的课程再去听,如同嚼蜡,一点味道也没有。他却说:“虽然老师要讲的知识内容大部分我早已掌握了,但是,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我还没有学到手。我听物理课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思维方法跟老师的思维方法作比较,找出我的差距,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中学老师讲课时,常常用到归纳法、演绎法、分类法、比较法、抽象概括法等思维方法;常常用到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形式逻辑的思维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辩证逻辑的思维规律。掌握了科学的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也就掌握了最根本的学习方法。学习老师的思维方法,要求听课的时候会“追”老师。
  湖南省湘潭一中高中一年级学生郭震,15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在少年班学习了四年,又提前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他的体会是:听课要学会追老师,让自己的思路追着老师的话转。
  郭震同学听课总是全神贯注,他的思维就像一架“电子跟踪器”,一刻也不离开老师的讲话或板书。老师讲到哪里,他就想到哪里。遇到听不懂的地方,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他说:“珠子穿成串才好看,学知识也是这样。课堂上,老师讲课是一环扣一环的。有一环不注意,没听懂,就影响下一环,那么课后花双倍的时间也难以补上。所以,在课堂上思想要高度集中,让自己的思路跟着老师的话转。如果上课时不好好听课,而把加倍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后复习、做作业上,使学习处于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那是直路不走走弯路,自找苦吃。”
  正因为郭震善于听课,他的学习效率就很高。他提前两年从高中毕业跨进了大学校门,又提前一年大学毕业考上了研究生。这真是效率出时间,会听课、听好课,为郭震节省了三年的时间。
——来源于《搜狐教育》

【方法指津】


听课的艺术
■周尊宇

    “教师讲解,学生静听。”这是陶行知先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高度概括,其弊端自不待说。我们知道,学语言要培养“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听,排位第一,却最不受重视。可我们的同学不少是充当了“录音机”的角色,那是消极的听,低级的听。下面这些方法可能会使你的听课积极起来。
    1、印证性听。诸如老师对旧课内容复习性的重提,同学对这类内容的复习性答问,以及新课中预习过的字、词的形、音、义,作家生平,文体常识之类纯知识性的内容,无论是老师的介绍还是同学的答问,你的听只求印证你的记忆是否被遗忘或被混杂,一般不用太多的思考,只是为了达到巩固的目的,但并不被动。
    2、求解性听。即带着问题来听。在课前预习或课内研读中,常会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课文。如读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一般学生在预习中往往会碰到许多问题。如:“记念”与“纪念”,“正告”与“告诉”,“我也早觉得有”与“我正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等等。这类词句很难理解。事先,你会有一点思考,也许根本没有注意。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你对全文的理解,因此须及时地打通这样一个个思路障碍,才能读懂全文。唯一的办法便是跟着老师和同学的讲解、讨论来“听”。这是最常规的听。
    3、求异性听。这是一种拓展自己思路的听,常表现为独抒己见。正如老师解数学题,有时你会突发异想,这样可解证,那样是否也可以呢?也如鲁迅这篇文章,“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还有随后的“伟绩”、“武功”等)老师说是刘和珍她们斗争的伟大,可不可以是讽刺杀人者的“伟大”呢?等等。即跟着老师的思路听时,不妨临时遁入“旁门左道”,奇想一下。这种发散性思维也可在“听”中训练。
    4、论辩性听。在课堂讨论或同学发言时,要仔细听对方发言,但目的不在理解,而在发现对方发言中的失误或逻辑上的混乱处,伺机质疑发难,辨明正误,驳倒对方,确证自己的观点。听时既应听准对方观点,还应记住论据,乃至用词造句的达意。
    5、归纳性听。即读书法中的“钩玄提要”。老师讲读课文,不会像他备课笔记中写的那么清楚。因此,你应及时归纳出要点来,在书上或本子上作些归纳整理,也就是说,既应“听”出要点来,又须听出个整体轮廓来。
    6、选择性听。有的教师好讲,如连续听下去,怕难坚持。你尽可在重点、难点处听听他的高论。其他时候,你可作归纳笔记,或入“旁门左道”冥思。当然,以印证性听为宜,而不允许“浮想联翩”,更不可想其他事情。
     7、边听边记。“不动笔墨不读书。”既指“看”书,也指“听”书(古人称听讲经书为“听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学习的要点、心得、存疑的问题记一下很有必要.
——来源于《新浪教育》

【编辑言论】


学生听课心理分析
■朱斌

    听课是学生课堂上获取知识的第一道关口,著名教育家严济慈说过:“听课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式,要想学得好,首先要提高听课效率。”学生提高听课效率,除了受教师的授课方式影响外,还与自身的听课心理有着密切关系。
    学生的听课心理,是其特定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综合影响的结果。学生进入课堂听课,其听课状态直接决定着课堂学习的效率,一般来说,学生中会出现四种听课状态:游离状态——学生听课时眼睛一直盯着老师,但心早已飞出课堂,想些稀奇古怪的事,根本没听进老师讲些什么;若即若离状态——学生听课时而认真,时而走神,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似懂非懂,随自己的兴趣左右,只顾干自己喜欢的事;饥渴状态——学生听课时被动地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只希望老师告知结果或答案,不求甚解;兴奋状态——学生听课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获得与教师的思维共鸣。许多课堂观察表明,成绩差的学生通常听课时表现为游离或若即若离的状态,成绩好的学生听课时一般表现为饥渴或兴奋状态。
    课堂上学生听课状态的差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从客观上讲,生活习惯、身体状况、知识基础等都会影响学生听课的效率,如有的学生喜欢晚睡晚起,一天中晚上精神状态最好,而白天上课时就容易打瞌睡;而有的学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白天精神状态最好,上课时容易集中精神,这种生活方式就比较符合课堂学习的需要。前晚遭遇失眠困扰、课前知识准备不足、课间偶发情绪纠缠等因素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生当日的听课状态。从主观上讲,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喜爱程度、对课堂学习的价值认识都会影响其听课的效率,如有的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会从情感上排斥该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认真听课;另外,有些学生听课时抱有错误的想法,认为上课听不听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后可以自己看。这些想法会让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学生听课进入兴奋状态,这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教学目标。对于学生来说,想使自己达到听课兴奋状态,首先要端着自身学习动机,认识到课堂听课是一种有效获取知识的方式,不要寄希望于“课下”,要通过提高课堂的利用率,来减轻课下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其次,课间不要从事太兴奋的活动,尽量避免同学之间追赶、争吵,或看小说,写作业,最好离开教室,到外面散散步,吸点新鲜空气,也可以搞些轻微的体育活动,通过积极的休息,使大脑的疲劳及时消失。最后,在课堂上要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大胆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参加讨论,有选择地做笔记,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结尾和对一些重难点知识作出某些语气或动作的提示。另外,不要在课上死钻“牛角尖”,不懂的地方先记下来,接着往下听讲,课后再去钻研,这样可以保证听课的连续性。对于教师来说,要让学生进入听课的兴奋状态,需要经常变换授课方式,增加新鲜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导学生一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努力。

  


上一篇:“学法指导”系列之七:有效预习的指导策略(65期)
下一篇:“学法指导”系列之九:学生自主复习的策略指导(67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