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成长素质 (71期)

时间:2020-09-18 16:15 作者: 编审:

关注孩子的成长素质

(第七十一期)

  究竟要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培养孩子什么样的素质?当社会上一个又一个“状元”或“神童”不断诞生时,让好些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家长心烦意乱,束手无策。怎样才能找到一条既科学又符合自己孩子实际的成长道路呢?相信本期桥梁编发的几组文章,能给您带来有益的启示。

 

 

【误区扫描】
  当我们在责备孩子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正站在教育的误区里。

家教中的“五个”误区
宝应实验初中 石书贵

  误区一:过分保护
  考试前,家长把孩子重点保护起来,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甚至有的父母请假在家照顾孩子,实际上这不利于孩子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考试,反而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孩子在考场内正常发挥。
  启示:无招胜有招,“无为”胜“有为”。
  误区二:过分干涉
  有许多家长认为,中学时代太重要了,孩子要一门心思学习、做功课,不能做其他的事,对孩子的自由进行限制,不准做这,也不准做那,其实这样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启示:退一步,海阔天空。
  误区三:过分期待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提出了超过孩子的实际水平的目标,结果是孩子总是实现不了目标,久而久之,目标在他心目中也就没有了意义,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启示: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误区四:言行不一
  家长要言传身教,有些家长常常对孩子说,快考试了,不能看电视了,而他们自己却在看电视,不但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也会影响孩子的复习。 
  启示:身教重于言教。
  误区五:重体轻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备加呵护,吃好穿好,但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由于不能得到父母和老师心灵的慰藉,导致心理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一旦激化就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启示:心理不健康是“易碎品”。

毁掉孩子品质的五句话
卞 吉

  1、“你看人家孩子多能干!” 
  家长爱比较,这种比较大多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比较,这样做的初衷显然是想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奋起追赶,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但真的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吗?不见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别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就是历经世事沧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验满腹的大人,也有不如人的地方。而这样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对比,不仅不会让孩子完善,更可能的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让孩子陷入两种困境:一种是自卑,另一种是嫉妒。这两种情绪一旦形成,就会相互转化,从而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鼓励永远是最好的教育。
  2、“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
  大人看着自己孩子受欺负,心里不爽,但又实在不好意思亲自动手去帮孩子,只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争口气,于是就教育孩子,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他。想想,这样的思想多么可怕,以怨报怨,怨怨相报何时了。今天同学抢了你一颗糖果,你告诉他要抢回来,于是无形之中孩子头脑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等长大了,别人打你一拳,你要砍他一刀;别人得到上司宠爱,你要想方设法破坏。人一旦把仇恨的种子埋进心里,就会变成一条毒蛇,盘踞你的大脑,滋生出报复心。而这样的种子,正是当年家长一句“别人抢你东西,你不会抢他的啊”种下的。
  3、“爸爸对你好,还是妈妈对你好?”
  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无论爸爸妈妈对孩子都不可能有差心,这种情况下问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无事生非。很明显,孩子很难在这个问题里做出什么选择,因为在他心里,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必须要回答,这个时候有一个完美答案就是“爸爸妈妈都好”。家长问出这个问题,很明显是想听这个完美答案,他们会觉得孩子懂事,因而夸奖几句。久而久之,孩子在回答的时候,为了得到父母的表扬,就会不自觉地带上一种迎合、奉承的意思,你喜欢听什么,我就说给你听,慢慢孩子长大了,不用教就懂得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这种东西绝对不是天生的,幼年的教育在其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4、“谁欺负你,爸爸(妈妈)去给你打他!”
  这句话很平常,或许在说出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目的性,只是父母为表示对孩子的喜爱。是啊,孩子是心头肉,自己还舍不得捅一指头呢,别人要敢打还不急了眼?但这样的话说多了,就会给孩子这样一种心理暗示:别人欺负我,我不怕,我爸爸(妈妈)会给我报仇。再往下发展,或许会主动去欺负别人,反正有父母在背后撑腰呢。这就是仗势。父母教给孩子的,应该是自立自强,绝不应该是仗着另一股力量去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孩子小,受了欺负父母可以报仇,进入社会呢?孩子又会不自觉地想到倚仗父母的金钱、关系,实在没有可倚仗的了,就会想方设法寻找更强大的势力去投靠。
  5、“不要跟成绩差的同学来往!”
  一般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跟成绩好的同学来往,而不愿看到孩子跟成绩差的学生来往,其实,学习好不等于样样好,学习差也不等于样样差,只要本质善良,不论成绩好坏都可以成为朋友。对于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不应让他们产生歧视差生的观念,学习的好坏从来都只是人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并不是人的全部。事实上,成绩差的同学往往身上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如正直、善良、大方、热情等,而这些东西同样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所以,当我们教导孩子远离差生时,实际上也让他们远离了许多的美德。

(摘自网络,有删改)

【家长传真】
  一位成功的家长说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应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

养儿育女,请尊崇自己
宝应实验初中 杜重存

  出于对孩子成才的迫切心理,很多家长看到哪个孩子成才了,就会一窝蜂地前去淘金,回来之后照搬照抄。他们的理由是人家用这个方法使孩子成才了,我现在也用这个方法,我的孩子也能成才。
  于是,因“赏识教育”育女成功的周鸿而为天下人响应,表扬之声不绝于耳,孩子养成了要吹捧的习惯,无法经受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更为严重的是,让孩子养成事事、时时以自己为中心,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后来,又出了个因为400个耳光造就出钢琴家的胡东振,他笃信“不打不成器”的古训,在他女儿胡丁琦5岁到8岁的三年中,他打了女儿近400个耳光,直到女儿爱上弹钢琴。在不久前举办的舒曼杯(亚太)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13岁的胡丁琦一人荣获了四项冠军。于是又有一帮家长收起自己平时一贯的慈爱面容,拿出一股杀气,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模型,采用强制的办法,把各具灵性和特色的孩子往这个模子里套。
  不可否认,两个人的两种做法都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但也都有自己独特前提条件。周婷婷生下来就是聋儿,后来因为药物中毒导致双耳严重全聋,遭受了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挫折,这时她需要的当然就是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表扬和鼓励,需要的是帮她重新找回自我的信心。
  胡丁琦,不能说她就适应这种棍棒教育的方法,也不去评价她父亲的行为触犯法律的程度,只是想为胡东振庆幸,因为后来小丁琦爱上了钢琴。否则是永远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的,那400甚至更多的耳光又能怎样呢?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各具个性和灵性的,为孩子设计将来的目标,家长只能是帮助和引导,并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刘翔是因为身体瘦弱而上体校的,本意是增强体质,开始是练跳高,后来被孙海平教练看中,才练习跨栏,直到在雅典奥运会一举成名。上述提到的培养孩子成功的两种对立的教育方法,给我们一种重要启示:教育孩子不要盲目的模仿,要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要认识到通往成才、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看到孩子在为人生目标奋斗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而不应只盯着外在目标。我要说:养儿育女,请尊崇自己! 
 

小孩事情大人不要管
宝应中学 陈定春

一  

  “小孩事情大人不要管”,这是我上小学二年级女儿,对她妈妈说的一句话,因为她妈妈对她说了一句类似的话:“大人事情小孩不要管”。当孩子嘴里蹦出这句话时候,她妈妈把眼瞪了我半天没说话。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她们用单纯的眼光理解生活,她们有着自然人纯本的感觉和思维。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易事,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而且要学会尽量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她们。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言行、举止、思想品质往往是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楷模,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这不,孩子妈妈的一句专断的话,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专断思维--事实上,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为什么不可以知道一些呢?孩子不也是家庭的一员么,难道她不应在家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吗?

  孩子的妈妈经常陪着她做作业,有时做到九点左右,孩子写字慢,写作业当写书法了,我要让孩子自己做,最后给大人检查一下,大人不能总陪着她,但是妻说不行,作业做不好,就要重做,孩子哪有那么多时间,我想想也对。但就出现一个现象,孩子她妈妈经常批评孩子,什么字写得太慢,字写得不工整漂亮,数学计算反应太迟钝,做会儿作业就容易走神———批评多了,就发现孩子也容易发脾气,还赌气,而且也喜欢用挑剔不满意的眼光处事待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种教育真是太糟糕,好在我和妻子沟通的结果比较好,现在她不再随意地批评孩子了,作业也放由孩子自己去做,只规定时间,并最后检查。效果很好,母女之间无端的生气、斗嘴也少多了。
  我觉得,还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且尽量要培养她独自去做事情的素质能力,不要老是批评她做的不好,谁能天生一开始就把事情做的很好呢?总是用竹竿撑着长起来的葡萄架腰身能硬朗吗?

  有时候,孩子她妈会当着我面问孩子作业或考试的得分,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就吞吞吐吐地不敢说,还撒过一次谎,结果被揭穿了,害怕的不得了,按照她妈的意思是要打一顿罚跪的,但最后没有这样做,我们鼓励孩子要有勇气把真实的成绩告诉爸爸妈妈,一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但撒谎就不对了。我一直鼓励孩子讲真话,事实上孩子许多话也都愿意和我讲,我想讲真话可以培养孩子不推卸、不欺人的责任意识。
  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细节性的问题确实不少,而这个细节也反映着国人整个的文化层面问题:专制、代办、苛责,漠视人性。我的看法是,孩子的许多事情可以由他们自己做主,家长应该更多地放开一点自由给他们。

【各抒己见】

有一种爱叫放手
淮安外国语学校08级19班 杨烨平

  为什么许多中国的孩子缺乏动手能力?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原因很简单,中国教育孩子的方式和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句话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在家里,他们从小就是娇生惯养,没有一点儿动手能力,结果是父母对孩子的这种爱,让孩子什么都不会,试想,他们长大后怎能立足于这个日益竞争的社会?
  我曾看过一则故事:有一位外国妇女和小孩走在街上,孩子不小心被东西绊了一跤,哭着喊着要妈妈把自己抱起来,可谁知,那位母亲只看了孩子一眼,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你能说这位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过,为了让孩子不产生依赖,这位母亲只好这样。如果换成中国母亲,恐怕很少会有人像文中的母亲这样吧!她们会很心疼地抱起孩子,然后再好好宠爱一番!在国外,孩子一旦到了十八岁,父母便不再抚养,会让孩子单独出去闯一闯,让孩子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让孩子学会自力更生,而在中国,这是不可想象的……
  单单凭这点,中国的孩子能比外国的孩子好吗?不过,在中国,能干好强的孩子还是有很多的,他们的父母一定是不溺爱孩子,放手让孩子想做就做的开明家长。
  在这里,我想呼吁所有的家长:有一种爱叫放手,请你们让我们自己勇敢闯一闯,让我们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吧!

考试真能考出学生的素质吗?
淮安外国语学校 林以广

  考试,真能考出学生的素质吗?这并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案例:
  有一所小学举行智力竞赛,竞争非常激烈,终于百里挑一,全校产生了6名参加决赛的选手。校长把他们带进教学楼的一层,指指6间教室,又指指教学楼的大门说:“现在你们将被分别留在这6间教室里,教学楼门外有人把守。我看你们谁有办法只说一句话,就能让门外的警卫把自己放出去。不过,有两个规则必须遵守:一是不准硬闯出门;二是即使被放出去,也不能让警卫跟着你。”6个学生各自走进一间教室,思考着如何用一句话就能让警卫叔叔放自己走出大门。3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个人能走出去。正在这时,有个学生很惭愧地、低声下气地对警卫说:“警卫叔叔,这场比赛太难了,我不想参加了,请您让我出去吧。”警卫听了,打开教学楼的大门,让他出去了。这时校长来到他的面前说:“祝贺你,我们的第一名。”
  请问:这个第一名,名副其实吗?如果小男孩说的是假话,那他就是真的第一名;如果小男孩说的是真话,那他就不配那个“第一名”。如果又有孩子参加智力竞赛,还考上面这道题,有一个孩子(他看过这个题目),不假思索就答对了,你说,他算不算聪明呢?
  对于通过考试录用人才,我向来没有异议。因为,时至今日,还没有哪一种选拔方式比考试更公平更合理。但是,考什么和怎么考,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能不能考出学生的素质,那就要看命题者有没有头脑,更要看评卷人有没有法眼了。
  传说,明朝宰相张居正,十三岁时赴武昌乡试,湖北按察会事陈束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陈束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正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反而更能使他清醒,促其奋发向上。”在顾看来,一个有远大前途和雄心壮志的人,应该能够经受住“落第”这种暂时的挫折,让他的发展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顺利的境地,使他的意志得到磨练。这样他就会知道,要真正干成一件事并不容易。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了振兴明朝的一代杰出政治家。
  像顾玉麟这样有头脑有法眼的考官,在今天也还有。比如,水利水电专家、两院院士张光斗。他给学生打分的标准总是很奇怪,学生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一五一十地回答问题,即使全部正确,他顶多给3分;学生如果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又言之有理,他会喜上眉梢,一定给5分。能有顾玉麟、张光斗这样有头脑有法眼的考官,是时代的幸福、是国家的幸福!遗憾的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你看看,现在有多少学生,学习只是为了对付考试!这是很可怕的!古人说仓颉发明文字后,“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为什么呢?学习会使人变得聪明起来,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聪明过头了,人就变得狡诈起来了。
  我想,那个突发脑溢血的哈尔滨公交司机何国强与被判死刑的国家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一定都是经过考试而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的。你说,他们俩人究竟谁的素质高呢?

【名人家教】

李嘉诚的教子经

  1、做正直的人,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
  李嘉诚父亲去世后,为了安葬父亲,含泪去买坟地。卖地给李嘉诚的人,是两个客家人。他们看李嘉诚是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可是,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上居然有如此心黑、如此挣钱的人,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得不到安眠的。
李嘉诚决定另找卖主。这次买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做正直的人。
  李嘉诚还着力培养孩子们这种美德。小儿子李泽楷曾说:“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李嘉诚常常教育两个儿子,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2、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
  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很早,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要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而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特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李嘉诚既具有细心又有耐心,总是在会后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两个儿子称赞父亲是最好的商业教授。
  当两个儿子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李嘉诚就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深造,从他们自身条件以及能力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李嘉诚说在西方先进国家留学深造,既可以优先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如果只是闭门读书,根本不认识外面的新生事物,则只是一个书呆子。
  3、教育孩子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李嘉诚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榜样。甚至到他成为巨富时,他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他戴的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几年前的房子。他要求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当孩子在美国留学时,鼓励孩子勤工俭学。李嘉诚教育孩子们,创业之初,重要的是抓紧机会锻炼自己,使自己学到真正的商业本领,而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
  4、给孩子磨砺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们独立处事的能力,能更多的积累商业经验,李嘉诚允许两个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各自在加拿大创业一段时间,以证实自己的才华。当儿子李泽钜在温哥华发展物业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时,李嘉诚总是信赖儿子的意见,放手让他去处理每一个难题。苦尽甘来后,李泽钜也由此获得了面对各种创业艰辛的信心。
  5、告诉孩子处世哲学
  李嘉诚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告诉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事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事,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总结出前人的养身之道来教育孩子怎样重承诺。他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重承诺,在作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在李嘉诚的培养下,两个儿子都能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在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券”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摘自华夏家庭教育在线)

 


上一篇:“家长评教”聚议谈(68期)
下一篇:好习惯伴你成长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