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未离开(131期)

时间:2020-09-18 16:19 作者:林云霞 编审:

我们从未离开

 
成长是说不尽的话题:看得见,体悟便许多;写出来,温情便许多;想一想,内涵便许多……我们在现场,我们从未离开。

 
【观察与体悟】
 
用诚心架起家校桥梁
     选编人:淮安曙光小学部 黄寅
 
  如何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的确是个难题。一个班级五十多个学生,一百多位家长,所谓众口难调,久而久之,难免产生矛盾、积怨,甚至对立,这就会影响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家校关系的和谐。
与家长沟通,要先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一个学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就会有什么样的性格,这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其所在家庭或是其父母的缩影。这一点我在做班主任后深有体会。因此,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结构等,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有助我们与家长沟通时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要家长是重视孩子的学习的,那么我们就有沟通的机会和希望,在家长会上我常跟家长说:“孩子是你们的未来,是你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你们奋斗一辈子,其实就是为了孩子,在校时间我会尽心尽力地教育好孩子,在家时间请你们尽力而为,但你们一定要在思想上重视孩子的成长。”
  尊重家长,是与学生家长沟通的第一原则。教师是我们的职业角色,生活中我们也是学生的家长,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许多老师是爱学生的,但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说话会不选择用词,有时候说出来的话很伤害家长的自尊心。“如果你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和好感就夸他的孩子吧;如果你想最大可能地伤害一个人,使你们的关系中止就责骂他的孩子吧。”这一句直白的话揭示了与家长交往的原则。
  以诚相待,架起沟通的桥梁,充分利用新的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对学生家长要像对待同事、朋友一样平等友好,和家长谈话,发短信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有包容心,以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冒失和错误,与学生家长沟通,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才有可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愉快地与你合作,这也是家校联系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班主任应用诚心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 
  
家庭和学校是教育的双翼
永嘉翔宇小学 曹芳芳
 
  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头等大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的双翼,双方需要有效合作。
  尽管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的任务。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权威的组织,来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所以说发展家庭教育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1.多开展家校教育互动。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促进。身为一名小学教师,但同时作为一个家长,我极其渴望能经常有这样的互动机会,以便我能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课上的状态,以及在老师眼里,我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一个学生。
  2.组织教师培训讲座和家长培训讲座,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通过家长培训讲座,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意识以及家庭教育水平。
  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充分利用QQ、微信,及校讯通等途径,加强沟通互动,教师能全面了解孩子们在家里的情况,同时也能让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更多的理解及支持。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孩子,千万个孩子千万种性格,其中难免也会遇到性格古怪的孩子,这时候对其生活越了解,就容易找到适切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手相牵,心相连
淮安曙光小学部 翟小春
 
  社会的发展,为我们造就了更多就业机会。农村的爸爸妈妈为了改善生活纷纷都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学校就容纳了这样的孩子近7000人——交流和沟通是第一大问题。
  作为留守儿童学校,为建立家校沟通的桥梁,我们学校推出了“手心网”。家长和老师双方都有自己的平台。在各自的平台上都能看到对方的想法。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平台和老师聊聊孩子最近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可以及时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的表现以文字或者图片的形式发到平台给家长一起赏鉴。比如好的书法,好的作业,好的课堂表现等等。如果有需要私聊的也有提供私聊的地方。既有公共的班级圈,也有独立的小空间。还有各种小奖励可以发给表现好的孩子,这些小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手心网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将老师的想法,学生的表现及时的传递给家长,也可以将家长的想法以及对孩子的爱传递给孩子们。这样的平台不仅有利于是家校教育思想的交流,更是家长和老师和孩子们爱的交流。
 
【动人的故事】
 
学生小迪
监利新教育 刘颖
 
  “小迪”是我的一个学生。经历了小学阶段的挫折,他六年来领受了不少来自老师方面的负面信息。进入初中后,他仍然不温不火,成绩很一般。
  意外的是,入学才两周,小迪妈妈就主动来找我。对我说,包括幼儿园在内上学快十年了,从来没见他在家说喜欢哪个老师、哪门功课的话,昨天他说了,喜欢上语文了,没完没了地对父母讲在语文课上发生的事。
学期末家长会,我又见到小迪妈妈。为了让家长们全方位了解入校四个月孩子的变化,我班推出了好几个学生节目,其中有四人诗朗诵,小迪是朗诵者之一。诗名我都忘了,大概就是“爸爸妈妈,您们放心”之类的主题。二男二女分角色轮着朗诵,说的都是实诚话,不少常年在外工作的家长转眼就掉下了眼泪。小迪是城关人,走读生,轮到他朗诵时,一天也没离开过儿子的小迪妈妈却也哭得毫无面子。我想走过去安慰她,她连连摆手,不好意思地抹了一把又一把。
  后来,我教小迪也并没有一帆风顺的感觉。每每考试,还是担忧他是否又将沦为全班最后一名。而考试后的几天,他总会刻意躲闪着我的眼光,回避着我的质询。
  直到有一天,课前三分钟演讲轮到小迪。“时光悠悠,悠悠时光,悠来悠去,这个机会终于飞到我的头上,我又欢又烦,最终还是让我心动。想当年,我第一次演讲时非常胆怯,小心翼翼地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向了那至高无上的演讲台,那种似乎异常恐惧的心理像恶魔似的,在我头上徘徊,‘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说得大有道理,从初一烂烂的稿子,差差的演讲,到初二华丽的稿子,精彩的演讲,我认为我的演讲从内容到技巧发生了神圣地转变。从原来演讲时很害怕,到现在说到演讲,我异常地兴奋,跃跃欲试了!哈哈!翻身的机会到了!是文字化为的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刚还强!’这是推动我写作的力量,这是推动我演讲的力量。”接下来,四个同学评委为他点评打分,结果他分数居中,尽管未能获得周演讲之星。但他还是一脸地开心,跳跃着回到座位,因为四位评委都不约而同地肯定了他在演讲中表现的自信,还有夸张地RAP演唱……
  这一刻,我心下豁然。曾经那么刻意地希望小迪对学习产生兴趣,由懒惰变得勤奋,那么心焦于小迪的低考分,还自以为是为他好。这种对小迪的认识是多么狭隘呀!小迪的演讲告诉我,他有自信,有活力,有快乐,有很多进入初中以前身上没有的东西。如果我能主动放下心中那杆功利的标尺,与他的父母过沟通,多肯定他的进步与成长,他在我的课堂里会更开心。 
  
谢谢你让我去你“家”
监利新教育 杨红霞
 
  小美学习一直不好,习惯也很差,旷课、迟到、上课不听讲、作业不按时交甚至不交。我找她谈过不知多少次,并且很严厉地批评过她:“你是一个女孩子,怎么没有一点自尊心和上进心?还有,你竟然连你家人的电话都不知道,我对你真的很失望。”
  后来,我了解到小美是红城人,从小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后便不再管她,一直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生活费也是由爷爷奶奶负担,她每天上学放学,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下雪,都是骑自行车。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对她便多了一份疼爱与关心,上课多鼓励她回答问题,课后找她询问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渐渐地,她和我说话不再慌张,家里和学习上的事也愿意和我说,成绩也在进步。可是我一提到家访,她总是默不着声,很难为情。今天,她终于答应我去她家了。
  大约十分钟就到了,没想到小美带我去的却是她寄宿的伯父家,原来她的爷爷奶奶住得离学校较远,,双休时才回爷爷奶奶那边。伯父也不在家,她的伯母礼节性地和我说了几句话,便推脱有事离开了——桌子上留着吃剩的饭菜。我心疼极了,我原以为她只是缺少父母的疼爱,原来生活也这么苦。怕她尴尬,我没说什么,只是让她吃饭,四处转了转。等我回来时,她已经吃完饭,在收拾碗筷。“你真行,比杨老师还会收拾碗筷。”等她收拾完后,我拍拍她肩膀,又用电动车将她背回学校。回来的路上,我只和她说了一句话:“谢谢你邀请我去你家!”
  一上午我都很压抑。日常和学生交流的时候,总是说:“亲爱的孩子们,我希望你们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一句大话、空话。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我还思考得太少。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心灵深处的快乐,这快乐来自于“爱”!
  亲爱的小美同学,再一次谢谢你让我去你“家”,你让我知道了怎样真正去关爱你们,怎样才会让你们幸福快乐地学习生活。
  谢谢你,我爱你,我爱你们!
 
【家教现场】
 
妈妈,你回来啦
温州翔宇初中13级4班 杨子豪
 
“儿子,咳咳,我回来了。”
  最近的这几个星期,妈妈一直在训练我对长辈的礼貌。每当父母回家时,我要向他们问好。可我认为这完全没必要,又麻烦又别扭,况且他们回来时我一般都在做自己的事。所以一开始我是不说的,后来说了几次,还是不自在,便又不说了。这不,妈妈的这两声“咳咳”就是暗示我,要我认真地说:“妈妈,你回来啦。”
我没吭声。“儿子,你怎么又不向我问好呀!”妈妈的话中充满责备。我没有理她,只觉得头隐隐作痛。妈妈见我没说话,一脸失望地去做饭了。
头痛是无妨的,晚上照样约人去打篮球,妈妈硬是跟了去,说只是想看看。打篮球的人中也有家长陪着来的,妈妈于是有了伴,很快就和那些家长们聊了起来。而我呢,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头痛越是明显了,球打得更是不尽人意。回家时,我一脸沮丧,妈妈指着一个打篮球的人跟我说“那个孩子真是厉害!四门科目全都考了满分!”我听了不以为然,只是走着。妈妈又低声说:“只可惜他的爸爸死了。”我心里一惊,吓出冷汗来。心想:这做人真是犯了难!尤其是厉害的人,难道必须要遭遇一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才能作为前进的动力,才有成功的决心?没力气多想,头痛更是难忍,喉咙里像是有火在烧,说不出话来。回到家,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感觉我发烧了。”妈妈皱了皱眉,摸了摸我额头,说:“你怎么不早说,在外面可以直接去买几包药来的。”没等我回话,妈妈就去泡蜂蜜给我喝,还拿来了毯子给我。一整个晚上我就在妈妈的照顾和陪伴下度过。
第二天醒来,我感到身体稍稍好了些,妈妈早已去上班了。中午我和爸爸一起到外面吃,回来时桌子上是妈妈的包,还有妈妈从网上买来的书,可是妈妈却不在这儿。
下午我在家写作业。五点多时爸爸回来了,刚进门就问道:“儿子,妈妈还没回来啊?”恰好爸爸又接到一个电话,他刚一接完,又匆匆出去了。我感到有些不对,想起中午回来时餐桌上的情景,莫名竟又回想起昨天晚上打篮球的那个男孩。妈妈……该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我立刻摇了摇头,知道自己不该胡思乱想。可想起爸爸的举动,心中又起了疑心。想起昨晚妈妈的悉心照料,心里像是要永远失去一件宝贵的物品似的,幻想着我可能会接到什么不幸的消息,难道上天要培养我成为什么厉害的人物?心中的痛瞬间无休止地流了出来,傻傻的呆在书房哭泣,祈祷上天不要让我成为一代伟人,我其实只想要妈妈。突然,门“砰”的一声打破了胡思乱想,我看见的是妈妈那熟悉的身影,只是脸上多了我平日没有察觉到的疲惫和憔悴。我热泪盈眶,一句话从心里涌了上来:“妈妈,你回来啦!”
 
【翔宇理念】
 
视家长为上帝
 
记者:我注意到你们学校的社会承诺中有一句话是“视家长为上帝”。你真的认为家长就是学校的上帝,还是只用这句话作为取悦家长的口号?
 
卢志文:“谁是学校的上帝”,学校要不要“视家长为上帝”,能不能“视家长为上帝”,在很多人头脑中存在着模糊认识。
翔宇教育创办初期,我们向社会作出了庄重承诺:“视质量如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若亲子。”这三项承诺赢得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好评。而“视家长为上帝”的提法,却招致了教育专家的质疑和教师们的反对。认为:教育是神圣的事业,肩负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视家长为上帝”,降低了教育的使命感,是一种取悦家长的媚俗行为。家长不懂教育,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让家长成为学校的上帝,动摇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不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实,无论是在公办学校还是在民办学校,家长都是事实上的教育服务购买者。只不过前者是隐性的,后者是显性的。任何服务领域,视“买单者”为上帝,天经地义。把顾客当“上帝”,反映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视家长为“上帝”,也是这样。这能强有力地推动教育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认为家长短视不懂教育是荒唐的。可能具体的、个别的家长会有短视的行为,但我们不能否认:家长的要求才是学校和教师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的动力所在。就像消费者推动产品的不断更新和服务的不断完善一样。实际上,“上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同样要遵从国家的法律法规。这就像以“顾客为上帝”的商场,不会给吸毒者提供毒品一样,以家长为“上帝”的学校,也不会按个别另类家长的要求而取消爱国主义教育。
“不接受家长宴请,不收受家长礼物,不利用家长办事”在咱们学校既是校纪高压线,也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近年来学校超常的发展也给“视家长为上帝”做了最好的注解。
值得指出的是,迎合学生和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要求,是教育质量不高的表现,本质上说,不是真正的视家长为上帝。对于个别提出不合理要求的“上帝”,学校要明确告诉他,满足你一个“上帝”的这种要求,是对其他很多“上帝”的不负责任。
 
记者:民办学校“视家长为上帝”,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公办学校则不然。另外,教育要体现国家意志,“视家长为上帝”,在这里有没有冲突?
 
卢志文:我想强调的是,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应该把家长当上帝。公办学校由国家给儿童购买教育服务。国家有权要求学校和教师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国家”有一定的抽象性,加之体制的原因,政府对学校的监督成本很高,所以在实践中,这种监督的职能被严重弱化,因而也就弱化了学校为国家服务的直接功能。所以国家只能在宏观领域用法规的形式对学校教育服务进行有限的监督。学校微观的服务质量只能由家长去监督。
今天,在公办学校,家长的确没有“上帝”的地位。但是,没有不等于不应该有,更不能据此否认家长应该是“上帝”。在民办学校,家长的“上帝”地位得到了彰显:(1)有拒绝权。在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中,家长有权拒绝接受他不认可的部分。(2)有选择权。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学校。(3)有监督权。对学校的教育服务方式、手段、质量,家长有权提出改进意见。可以说,家长的选择就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它比国家对学校的影响要大得多。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为“上帝”的家长功不可没。
教育的确要体现国家意志,要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法规来办学,但这并不影响学校以家长为“上帝”。在商业领域,虽然商品和服务的基本质量标准也是由国家制定的,可谁能否认“顾客是上帝”呢?如果顾客没有拒绝低劣商品的选择权,那么国家的这些产品质量标准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吗?同理,只有以家长为“上帝”,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教育质量才能得到切实保证。
无论想不想有“上帝”或想以谁为“上帝”,我们都无法否认这样一个现实:今天,学校教育必须转变功能,走出传统的“产品经济”的框架,注入“服务经济”的理念,“服务于学习、服务于学习者、服务于学习化社会”。
 
——本文转载自《现代教育报》校长周刊专栏


上一篇:“熊”出没(126期)
下一篇:家校合作,重建教育新秩序(132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