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62期)

时间:2020-09-18 16:38 作者: 编审:

情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第六十二期)
  

  情趣,让生活多姿多彩;情趣,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需要怎样的情趣,如何处理好情趣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何把握好情趣的“度”,相信老师们读后会有所裨益。同学们也可以浏览一下,识得其中趣味,悟得听课之道。


【课堂传真】

诗意地栖居于课堂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徐嘉

  语文教学应该追求一点诗意,让学生在诗意的学习中精神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陶冶,人格得到培养。下面是我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可以感受到,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下面请同学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文学积累,从古诗文中各用一个句子概括文中的五幅画面,并说说理由。
  生1:我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概括春草图,因为文中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描写的就是小草经过严冬之后,顽强生长出来的情景,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2:我用“浅草才能没马蹄”概括春草图,因为小草“偷偷”地“钻”出来,说明春草是在人们都还没意识到时刚刚萌发的,表现了春草的嫩、新的特点。
  生3:我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概括春草图,刚长出的小草,远远看去一片碧绿,走到跟前却看不出什么,写出了春草刚刚长出来的样子。
  生4:我用“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概括春花图,这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5:我用“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概括春花图,因为这首诗和课文一样,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百花盛开、蜂围蝶舞的繁荣景象。
  生6:我用“春风又绿江南岸”概括春风图,因为春风是大地的使者,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使大地充满了生机。
  生7:我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概括春风图,诗句的意思是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剪出柳树美丽的春装,实际上赞美了春风给大地带来的美丽。
  生8:我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概括春雨图,因为它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滋润万物的特点……
师:同学们真是文思泉涌、诗兴大发呀!在同学们诗情画意的描述下,我们都被这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了,被同学们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了,被这盎然的生机所激励了。春,已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这个教学片断旨在用诗歌润化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诗情洋溢、充满诗趣,促成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相碰撞,使他们频闪智慧的灵光,燃烧起探索的渴望,让语文真正成为“快乐语文”! 
 

让语文课堂教学洋溢情趣和活力
——《论美》教学心得
淮安外国语学校  张诚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课前,我播放了一首抒情歌曲MTV《太湖美》。听后问,刚才的歌曲美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浓厚,畅所欲言,一下就激活了课堂气氛。“是的,音乐是美的,歌词是美的,画面是美的,水是美的,那么什么是最理想的美呢?让我们请出一位对美有过资深研究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先生,他将在经典作品《论美》一文中讲述他对美的独到看法。”在我深情导入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师生走进了文本。
2、制格言卡,享受情趣。
  我首先提供了一个格言示例: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推荐理由:用宝石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学生在仔细阅读“示例”后,兴致勃勃,跃跃欲试,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趁势我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并让其有感情的品读。这一环节能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以读传情,以品传理,并能享受到审美的情趣。同时,课堂又显得趣味盎然,充满活力。
3、质疑探究,体验情趣。
  古语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读书时要“反刍”。而质疑是获得新知的有效途径。《论美》写于17世纪400多年前的英国,此刻,我们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用一个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培根的观点,它们是否过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每位同学情绪高涨,讨论声此起彼伏。每个小组同学积极举手表明看法,课堂气氛空前高涨,学生智慧的思维火花进行着激烈的碰撞。
 

童话中的情趣
宝应实验小学  杨光剑

  《九色鹿》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围绕着人与鹿的关系展开情节,重点表现了人物的变化,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扣文本的这一独特之处,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开启学生心智,指导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案例】
  师:(出示调达看皇榜时贪婪的画面)看到了皇榜后,调达心里乐开了花,他会想些什么呢?(目光扫向全班征询意见)
  生1:九色鹿啊!你上次救了我的命,我应该是要感激你的,但谁又叫你那么珍贵呢!摆在眼前的财富我岂能放过?曾经的誓言就让它见鬼去吧!
  师:是金钱让调达忘了曾经的誓言。
  生2:九色鹿呀,我的日子实在是太苦了,你就再“帮”我一次吧。为了我将来的幸福生活,我就只好牺牲你了,不要怪我无情啊。
  师:为了自己的“幸福”,连救命恩人都要出卖!
  生3:九色鹿,你真是我命中的大救星。在我快要淹死时,是你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你又将要给我带来金银财宝。
   师:调达失足落水得救后,先是叩头谢恩,愿做奴仆,后又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一旦得知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他就忘了前面的一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评点】
  教师指导学生透过这一句简短的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借助调达看皇榜时贪婪的画面,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文本去想象:调达心里乐开了花,他会想些什么呢?感受调达的心理变化:为了金钱,为了自己的“幸福”,忘掉了曾经的誓言。这样的想象,让学生获得了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教学,也促进了学生的表达与思考。
 

角色游戏让课堂充满情趣
宝应实验小学  史桂华

  角色类游戏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游戏让学生既能复习掌握知识,又能体验所扮演角色的社会责任,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
动物类游戏:
1、小猫钓(吃、捕)鱼;2、小猴摘桃(摘果子);3、小兔采蘑菇等等。
  这些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等。游戏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卡片(桃、鱼、蘑菇等)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桃、钓鱼、采蘑菇等)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得到奖品(卡片);读错了,从自己的卡片中拿一个送回原处。②所认读的内容在卡片的正面。玩法与正面差不多。
课前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桃、鱼、蘑菇、苹果、橘子、梨等等)。上面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卡片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
人物类游戏:    
  让学生扮演各种人物,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扮演人物的过程中体验人物角色的社会责任,形成一定的责任意识。
1、邮递员送信
  这一游戏可以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收信,它适用于是认读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和句子。另一种是投信,它适用于分类(拼音、字、词)。
  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边拍手边说: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叔叔)来送信,小小信封谁收到,请你念给大家听。收到信(卡片)的学生就上台举起卡片带领大家读。如果这位学生读对了,就跟他读,并说:“对对对,快收信。”如果错了,就说:“错错错,没收到。”然后请一位学生来帮助这位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认读。
2、逛超市。
  本游戏适用于复习巩固阶段,用以检测课内外识字情况。布置教室,将桌椅按照班内小组数分为对应的若干组(柜台)。将学生搜集到的广告、商标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识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摆放在桌子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超市的一个柜台进行游戏。游戏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能正确朗读桌上的识字材料(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一人读一个词)。若同组学生互帮互助能够将这些识字内容都读正确,就可以到其余柜台继续进行游戏,每小组要逛遍超市的所有柜台。

【深度思考】

教师应以“情”激“趣”
宝应实验小学  衡长娣

1、良好的情绪状态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我们教师都有同感:当你带着微笑,怀着喜悦心情走进教室上课的时候,你觉得整个课堂得心应手,气氛融洽。反之,你的心情不好,整个课堂会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不好。为什么?“微笑”使学生倍感亲切、温暖,自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轻松地接受新的信息;“冷漠”使学生情绪压抑,气氛紧张,造成学生心理闭锁,阻碍新信息的输入。
2、丰富的表情传递
  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表情或者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犹如舞台的演员,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注视下,表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要特别注意言语表情、面部表情、体态表情,因为言语表情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去影响学生;面部表情极易左右学生的心理感受;体态表现更易感染学生,帮助理解,引发兴趣。
3、情趣的语言讲解
  教师在讲解知识的同时,不仅要语言准确,更要言语生动幽默,富有情趣,有些教学内容本身不含情感因素,教师也应尽可能从外部赋予它某些情感色彩,让学生去接受时,感受到某些情趣,教师只有运用情趣化的教学语言,才使学生觉得听来有趣,学来有味,方便记忆印象深刻。
 

课堂情趣三部曲
淮安曙光双语学校小学部  徐慧
    

 1、启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前苏联文豪高尔基在谈到他的创作经历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声调,都是它给予的。”其实,课堂教学的启课导入也同样必须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致。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精心打造的学习氛围。          
2、研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我在课堂上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对于庐山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各不相同,同一篇文章,大家也可能各有各的阅读体会。下面,请你们仔细地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让你有了哪些体会,就请你随手写下来,然后我们交流。对于刚刚由二年级上到三年级的学生,这种发散性的问题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一开始他们根本不知道说什么,我就放慢进度慢慢引导,日积月累,现在他们也能对一句话、一个问题、甚至一篇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3、对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小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经历了许多事,体味了不少情,理想课堂应是师生间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和相互启发的过程,师生一起进入文本所营造的特定情境,接受感染和熏陶。

【创意无限】

“我做主角,我快乐!”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徐国喜

  给学生一片蓝天,他就能翱翔;给学生一片大海,他就能畅游;给学生一个演讲台,他就能还你一份精彩。在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每天利用课前小预备的三分钟时间,把讲台当成演讲台,由一位同学主讲,其他同学对他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新闻点评、成语故事等。我们将此活动命名为“三分钟快乐展风采”,实践中发现,它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使每节语文课都成为学生盼望上的课。
  初一上学期,学生刚入校,第一轮风采活动就以“个性化自我介绍”为主题,每天一位同学在课前三分钟预备时间发表演讲,通过语言介绍让同学们一下子记住你,第一轮结束后评选出最佳表达奖、最佳效果奖、最佳创意奖等,通过评奖让学生重温表达中的精彩之处,暗示同学们学习这些口语表达方法。
  由于是第一轮展风采,有的同学可能感觉有些困难,不知如何准备,所以老师有意让学生自愿申报展风采的顺序,这样就照顾到了各类同学,善于演讲的同学自然会先讲,从而给其他同学提供了范例。有的同学讲与名字有关的故事,有的同学讲名字的含义及相关的名人趣事;还有同学讲自己的特长,自己的性格,讲自己的家庭,讲自己的经历……总之,同学们越讲越投入,越讲越兴奋,越讲越融洽了。很快同学们开始盼望听每节语文课前的“个性自我介绍”,从这个活动中还演绎出了一些班级经典花絮,广为流传,于是同学们准备得也越来越充分。“三分钟展风采”活动开始吸引住学生,语文课也就成为学生乐于上的一门课。
 

60分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刘笑

  如何营造课堂情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请你当自己是画家、是诗人,用饱蘸深情的笔,外加着朝拜者的激情与执着,营造诗意的氛围,充实你的课堂,让学生沉浸其中,以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例如,讲述一堂面向高考的作文课,怎么开头?怎么激起这个话题?怎么让一个乏味的东西变成令同学们感兴趣呢?就像想写一首诗,怎么写题目?怎么写出吸引人往下读的题目?找准这个点至关重要,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一进教室,在黑板的正中央用无比工整的字迹醒目地写着“60′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一行字。我的评价是“妙!”我们说上作文课目的是想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作文纸上得高分。可是实际上很多学生打心眼里就畏惧作文,总觉得自己不是当作家的料,所以课堂上打不起半点精神。而这位老师一句“60′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却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思考:“是啊,满分不就是60分吗?它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以这样的思考为切入点缓缓展开,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落入了老师的“圈套”了。完了再回味,“哦,就这么点远!”不禁信心倍增,从而打破了心理上的畏惧感。一堂课成功了一半。
 

乐中求学  学中求趣
宝应实验初中  葛春燕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玩电脑游戏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之一。秉着“以游戏练基础,以游戏促提高,以游戏养情趣”的活动思想,把游戏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在设计课堂任务时插入一些游戏的例子,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兴趣,使课堂洋溢情趣。
  例如,在学习鼠标器的使用时,可以使用“纸牌”、“扫雷”来训练学习的单击、双击、拖动,还可以下载一些小游戏来训练学生操作鼠标的灵敏度和反应力。在教学“指法”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的“打地鼠”、“警察抓小偷”等游戏,让他们发现要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先练好指法。这样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练好指法的重要性,使学生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让学生学得更认真,学得更扎实。

【趣味课堂】

外教——来生宝
宝应实验初中06级15班  刘家伟

  忽然,门“吱”地一声开了,门外走进一位手抱球的外籍教师。
  他一边轻轻地拍着球,一边笑盈盈地自我介绍道:“My Chinese name Lai shengbao! I am twenty-eight. I’m from Australia. They’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 My father my mother my three brothers and me.(我的中国名叫来生宝,我今年28岁,我来自澳大利亚,我家有六口人,爸爸、妈妈、我和三个兄弟。)”说完又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还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来生宝,就是来宝应生活的意思。”望着那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中国字,听着那不太标准的中国话,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来生宝老师颇善于制造气氛,教我们一些单词后,又和我们做起了游戏。游戏规则很简单,由一个同学将球抛给另一个队的同学,接住球之后先做自我介绍,然后两个人猜拳,哪个队的人赢,哪个队就获胜。游戏开始了,由于我们队“奋不顾身”,抢到了球,又因我们队的同学多次与其它队的同学猜拳,所以获胜的机会比较大。后来,另一队奋起还击,追上了我们,在看到两队比分一样的情况下,来生宝老师皱起眉头,然后一挥手说:“以这局来定胜负。”他的话音一落,一下子教室的气氛紧张起来,两名同学都“摩拳擦掌”准备“挑战”。“Paper Scissors stone!(石头剪子布。)”在同学们的呼喊中,答案揭晓了:对方出了剪子,我们出了拳头。老师宣布我们队获胜时,我们高兴得合不扰嘴。
 

给白开水式课堂加点糖
淮安外国语学校 05级10班  刘莹

第一步:制糖——提前准备,营造氛围
  在上课前,可以放一小段与将要上的课有关的歌曲、一个电影片段,或者是讲一个小故事、笑话等来提高同学们的上课热情。又如数学课前可以让同学们动手做即将上课所需要的器材如圆、三角形剪纸等,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又激起了学生们达到上课兴趣,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整个课堂充满情趣与活力。
第二步:加糖——改变方法,提高活力
  在课堂中,老师应该改变原来的只管授课的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师生互动,注重吸收。比如在英语、语文课上,可以在小组之间按照例句的格式自编小话剧或对话,及时训练课堂内容,不但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而且也会大大激活同学们的活力细胞,不仅老师上课轻松、快乐,也达到了学生们充分接纳吸收的目的。
第三步:喝水——加强巩固,快乐收尾
  课堂关键是吸收,因此课堂最后应留下几分钟来检查巩固,问一些问题。不仅如此,课堂最后还应有一个好的结束,可以留一个问题让学生们下课后去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是脑筋急转弯或一个有趣的智力类问题,并在下一节公布答案,回答正确的或者累积几次回答正确的,可以获得奖品。这样就可以做到快乐收尾。
我相信,加了糖的水一定比白开水好喝。      (指导老师:林以广)
 

难忘趣师
监利总校一中校区05级29班  毛肖

  从第一位老师算起,教过我的老师中还真有那么几位能使课堂充满情趣的老师。
  第一位是我初中的历史老师。他的容貌我已经记的不太清楚了,但他讲的那些内容却让我终生难忘,他讲课时总喜欢引用教科书上没有的事例,这些事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增强了我们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例如对李鸿章,我们不仅知道他的政绩,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知道洋人请他吃冰激淋,他将“冷气”误认为热气而用手扇想使其降温的事。类似的故事使我们对于历史课一直充满兴趣,上课时从没有分心,大家都专注于他讲的那些有趣故事,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了知识。
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但是还有更受欢迎的老师。
  这位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和地理。那时候,在我们眼里,他几乎是无所不知的。他能和英语老师用英语对话,能在自习时帮我们讲数学题目,更绝的是地理。他的地理教得出神入化,他能一口气说出一百多个国家及其首都、最大城市、地位位置、风土人情等。提到他高度近视的眼睛,他讲到他的“光荣历史”:当年,为了通过体检,他背下了整张视力表。他平时对我们十分关心,我们总觉得他的头顶笼罩着一个神秘的光环。这样的老师,总是让我们充满敬畏,他的课上,我们总是不断的惊叹,然后满怀景仰地记下知识。
 

梅兰芳学艺
宝应实验小学03级2班  马一鸣

  记得我们在学习《梅兰芳学艺》一课时,老师先播放了一段梅兰芳的京剧选段。通过声音一下子就把我们带进了课文的意境中。老师用音乐来创设情境,使我们对梅兰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不懂的词句,老师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正确答案,而是一一写在黑板上。经过几次练读和赛读,我们果然自己理解了“料子”和“没有神儿”等词语。老师还让我们通过做动作来理解词句:“谁能把自己的理解写在脸上,通过表情和动作告诉大家?”还请我们上台表演“紧盯、注视”的动作,让全班同学边背诵边做动作练习。接着,老师又提出:“谁敢和老师比赛表演背诵?”他请了两位同学分别上台表演,并在表演完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两个小朋友演得都很精彩,男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传神,女小朋友背书背得好,很动听,你们俩并列第一,老师是第二名。”在这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我们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课文。这样的学习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指导老师:杨光剑)


上一篇:高效课堂:我们的共同追求(60期)
下一篇:教学机智:课堂教学的即兴创作(66期)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