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198期第七版

时间:2025-10-11 15:02 作者:编辑部 编审:向宇

责任编辑:刘紫悦


捡秋

当第一片梧桐叶飘落肩头,风里便有了秋的味道。巷口糖炒栗子刚出锅的焦香,晨露打湿桂花瓣的清甜,旧衬衫领口残留的阳光暖……这些细碎的瞬间,悄悄拼凑出成长的轨迹。

 

【校园】

 

破冰

涟水滨河小学22级5班  徐浩霖

我是个小蜗牛,总是慢慢走路,轻轻说话。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我却喜欢坐在座位上,看窗外那棵老槐树发呆。

新学期第三天,老师宣布要换座位。我的心像被轻轻捏了一下——又要重新适应一个新同桌了吗?当老师念到我和林小宇坐在一起时,我悄悄叹了口气。林小宇是班上最安静的男生,整个三年级,我好像从来没听他说过一句完整的话。

第一天同桌,我们在桌子中间用铅笔盒划了一条“三八线”。他看他的漫画书,我翻我的图画本,就像两个互不相干的小星球。

改变发生在九月的第十一天。美术课上,我忘带彩色笔了。看着空白的画纸快要哭出来时,一支绿色的彩笔轻轻越过“三八线”,推到我面前。是林小宇!他眼睛看着别处,小声说:“给你,我知道你最喜欢画大树。”我惊讶极了:“你怎么知道?” 他脸红了:“因为……我也喜欢看你画画。”

那天下午,我们第一次一起完成了一幅画。他画小鸟,我画大树,配合得像是合作了很久的伙伴。放学铃响时,他突然说:“其实整个三年级,我都在看你画的画。你画里的大树,好像会说话。”

九月就要结束了。昨天,林小宇送给我一张小纸条,上面画着一只小蜗牛和一只小鸟,旁边写着:“谢谢你没有笑我说话结巴。”而我送给他一片槐树叶,上面用铅笔画了我们俩一起看过的秋天。

这个九月,我学会了慢慢靠近另一个安静的灵魂。有些友谊不需要大声说笑,就像九月清晨的露珠,安静地凝结,却闪着整个太阳的光芒。那些不再重来的九月日子里,有一个瞬间永远留了下来——当第一支彩笔越过课桌中线时,两个小世界轻轻碰在了一起。

 

蜻蜓来听语文课

           涟水滨河小学21级4班  李苒

今天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忽然,一只蜻蜓闯入了教室。

那只蜻蜓展开翅膀,足足有我的一掌那么大。我立刻倒吸了一口凉气,我拿起语文书,直接盖在头上,右手拿起数学书,当“盾牌”拿在手上。左手把英语书攥在手里,做好了与蜻蜓大战一场的准备。可是我的手还是不自觉地抖了起来,手心的汗也是出个不停。眼看那只蜻蜓向我扑来,周围的同学们放声大叫,我吓得直接坐到地上。那只蜻蜓却若无其事地从我身上擦肩而过,还没高兴多久,就直接撞上了窗玻璃。

它似乎是被吓到了,立马朝着另一个方向使劲飞,可还是撞在了墙上。它似乎是被撞晕了,飞到了黑板上。老师也趁它不注意,直接拿起语文书,夹住了那只蜻蜓。那只蜻蜓,也赶紧扑棱翅膀,脱离了书,在教室里横冲直撞,玻璃被撞出了爆破的响声。蜻蜓似乎是玩累了,在电扇叶上停了下来。

我重新做起了防御,全身各处都披上了“书本装甲”和“试卷头盔”,再加上一把“课外书宝剑”准备迎敌。蜻蜓似乎休息够了,再次撞向我。这次我没有再害怕,把手里一沓厚厚的课外书丢向了它,而此时蜻蜓似乎被吓到了,垂直向上飞,撞上了天花板。这次它完全被撞晕了,绕着教室飞了好几圈,可是都被墙拦住了,最终,它靠近了窗户,可是靠近它的那扇窗户是关着的,这时一个同学轻轻拍了它一下,它往旁边靠了靠,往前一冲,冲出了教室。

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语文老师笑说:“看来蜻蜓也觉得我讲的课好听啊!”我在内心发誓,以后一定要克服对蜻蜓的恐惧,好好欣赏它的美。

 

向上生长

永嘉翔宇小学21级3班  朱宥熙

耳旁传来同学们朗朗的笑声,像串清脆的风铃,一下把我的神儿从窗外拉了回来。望着远处天边的云朵,再闻着窗边飘来的淡淡桂花香,我才反应过来——全新的九月,真的开始了。我攥紧书包带,小声给自己打气:“新的五年级,我来啦!”

走进校园,我依旧带着阳光的笑容跟校长问好。校门口正前方立着的“浪浪山”牌子,是和往年不一样的新鲜风景。可我的心思早飘向了教学楼,脚步不由得加快了些。

终于到了二楼的新教室。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哗啦”一声,盛夏的蝉鸣像调皮的小精灵,一下子扑进我怀里,裹着满屋子的热闹。我愣在门口看了好一会儿:课桌上堆着一摞摞新书,蓝色封面上“五年级上册”五个字格外醒目,指尖刚碰到书页,就闻到一股清清爽爽的油墨香;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围坐着,有的在翻课本,有的在分享暑假趣事,笑声像小铃铛似的,就连前排那个总爱扎羊角辫的女生,好像都比以前长高了半头。

“原来大家都没变呀!”我刚放下书包,就看见同桌正握着笔,眉头轻轻皱着预习新课文,笔尖在生字旁边画着小圈圈。看着他认真的模样,我的心也跟着紧了紧——新学期可不能落后!忽然想起妈妈昨晚坐在台灯下跟我说的话:“小树要长年轮,人也要积攒知识,五年级就是你要长出的新年轮呀。”

抬头看向窗台,那盆绿萝的藤蔓正顺着窗框悄悄向上爬,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闪光。我心里满是期待:这个九月,这个五年级,一定会很不一样!

7-3.jpg

 

【秋硕】

 

捡秋

涟水滨河小学21级4班  倪筱然

背着书包走出家门时,风忽然轻轻撩了一下衣角,带着点凉丝丝的清爽,不像夏天那样黏糊糊地裹着人——我知道,初秋悄悄来了。

它先藏在校园的枇杷树下。以前仰头看,满树都是深绿的叶子,像撑开一把把油亮的小伞。现在再瞧,总有几片叶子偷偷换了颜色,边缘泛着淡淡的黄,像给叶子镶了圈金边。风一吹,它们就打着旋儿飘下来,有的落在操场边的跑道上,有的钻进我的课桌抽屉里。我捡了片最完整的夹在语文书里,上课翻书时,能闻到一股淡淡的、像晒干的青草一样的香味。

初秋还躲在奶奶的菜篮子里。傍晚放学回家,总能看见奶奶提着满满一篮菜进门,篮子里躺着带着泥土的胡萝卜,顶着火红小帽子的西红柿,还有我最爱的嫩南瓜。“初秋的菜最甜了!”奶奶一边洗南瓜一边说。晚饭时,南瓜粥冒着热气,喝一口,甜甜的、暖暖的,从嘴巴一直暖到心里。

周末去公园,才发现初秋把这里打扮得更漂亮了。湖边的柳树叶子开始泛黄,垂在水面上,像给湖水系了条黄绿相间的丝带。一群小朋友追着飘落的树叶跑,笑声惊飞了停在芦苇上的蜻蜓。我坐在长椅上,看夕阳把天空染成橘红色,风里带着桂花的香气,不浓,却让人心里软软的。

老师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初秋更像个温柔的小伙伴,悄悄给我们带来惊喜。我要把这些美好的瞬间记在日记本里,捡更多的树叶,闻更多的花香,不辜负这可爱的初秋。

 

还乡

永嘉翔宇小学20级3班  凡天瑶

又回到了熟悉的院落,地上菜畦里满是鲜翠的蔬菜和黄瓜藤。

院角那棵桃树和石榴树,是我童年的念想。因每年八月下旬就得返校,我总错过石榴和桃子成熟的时节。自小就“背井离乡”的我,格外馋外婆家的石榴。今年石榴熟得早,我瞧见一个硕大的果子,便欢喜地摘了下来。外婆见了忙说:“哎呀,这石榴还没熟透,吃起来是酸的。”我乐呵呵地回应:“嘿,没事,我先尝尝鲜,不然明天一走,又得等一年才能吃到了。”我剥开石榴,尝了两颗,果然带着酸涩,可在我心里,这滋味却比蜜糖还甜。我揣着石榴去好朋友家,作最后的道别。

傍晚回家,竟见桌上摆着两个又大又红的石榴。我剥开一尝,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绽开,我已分不清这是石榴本身的甜,还是心头的暖意在发酵。我盛了满满一碗石榴,那一晚,我和外婆就着石榴聊天,聊了很久。

次日离别时,我与外婆紧紧相拥。外婆用那双布满岁月粗糙纹路的手拍着我的背为我加油。 我抱着外婆塞给我的石榴,望着车窗外不断倒退的家乡景致,心头涌上一阵怅然——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背井离乡”呢?我的眼角,再一次被泪水湿润。

 

初秋来信

永嘉翔宇小学21级1班  陈欣然

初秋的日光穿透云层,在柏油路上筛下斑驳的光影。风也换了模样,褪去燥热的夏装,换上轻薄的衣衫。树叶尚未被秋色浸透,只是边缘晕染开浅淡的黄,像是被时光的手轻轻烫上了金边。

在这夏秋交替的时节,糖炒栗子的摊子悄然在街角支起。那油亮的栗子,颗颗饱满圆润。它们沉默着,却自有一种沉静的吸引力,在渐凉的空气中弥散着温暖的香甜。

这种独特的香气是初秋的信使。它不像盛夏冰糕那般甜腻直白,也不似深冬烤薯那样浓烈厚重,而是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暖意。那香气里藏着山野的清冽,有晨露的润,有阳光的暖,还有季节交替时特有的温柔缱绻。

买一包热栗子捧在手里,油纸袋透出的温度不烫不凉,恰好温暖了微凉的指尖。剥开壳时发出清脆的轻响,内里嫩黄的果肉显露出来,入口是软糯的清甜,一点一点在唇齿间蔓延,仿佛把整个初秋的韵味都浓缩在了这一颗小小果实里。

孩子们最是懂得这秋日的馈赠。放学路上,用攒下的零花钱换得一包栗子,你一颗,我一颗,笑声比栗子的甜更动人。

初秋的板栗,是季节的过渡。让我们在夏日的余温中,触摸到秋日的衣角。不必等到月圆,这一袋油亮的糖炒栗子,已然把秋意说尽。

 

【万象】

 

遇见蟋蟀蜕皮

涟水滨河小学22级1班  朱沐妍

九月的傍晚,微风开始带着凉意。放学后,我照例蹲在小区花坛边观察蚂蚁搬家,忽然听到一阵奇怪的“窸窸窣窣”声。拨开草丛,我惊呆了——一只深褐色的大蟋蟀正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它的背部竟然裂开了一道细缝!

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只见裂缝慢慢扩大,一个淡黄色的小脑袋从裂缝中钻了出来,接着是细长的触须、前腿、中腿……这个过程缓慢得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新钻出来的蟋蟀通体透明,像穿着一件透明的雨衣,柔软得让人不敢触碰。

最神奇的时刻来了!当它用力抽出最后两条后腿时,突然,“噗”的一声轻响,整个身体完全脱离了旧壳。它静静地趴着,透明的翅膀慢慢舒展、变硬,颜色也从淡黄渐渐变成深褐。月光洒在它身上,那件空壳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形状,就像一件精致的琥珀艺术品。

这时我才想起科学课上老师说过,这叫“蜕皮”,是昆虫成长的必经之路。蟋蟀一生要蜕七次皮才能长大。我突然明白了——九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成长的季节。连小虫子都在努力长大,我也要像它们一样,勇敢地蜕去旧壳,迎接新的自己。

我想,这是一只勇敢的蟋蟀,它告诉我:每一次蜕变,都是为了飞得更高。

 

修鞋爷爷

永嘉翔宇小学20级2班  周煜程

运动鞋鞋底磨了个大洞,像张着小嘴哭。那天我在村口老槐树下,终于找到修鞋的老爷爷。

他的铁皮工具箱亮得能照见我,里面的钉子像小纽扣,线轴像彩色糖果,摆得整整齐齐,比我的玩具箱还好看。“别急呀娃,给你用牛筋底,跑起来像小兔子!”老爷爷笑着,粗粗的手指捏着细针,像变魔术似的。线穿过皮革,“沙沙沙”,好像在唱儿歌。我以为十分钟就好,他却忙了半个钟头,不仅补好鞋底,还把磨毛的鞋帮擦得亮亮的,涂了无色鞋油,“这样鞋就精神啦!”

后来我总看见他。天刚亮,他就支起摊子;中午啃个馒头就咸菜,像在野餐;收摊前,还把周围的垃圾捡进袋子,把老槐树旁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次下雨,他把没修完的鞋紧紧抱在怀里,像护着小宝贝,自己却淋着雨跑回出租屋。要是遇到老奶奶来修鞋,他总说“下次给”;小朋友的鞋坏了,他还免费修,眼睛笑得弯弯的。

有人说他傻,赚不了多少钱。可老爷爷还是慢悠悠修鞋,慢悠悠聊天。他手上的茧子一层叠一层,像小山坡;眼里的光却亮晶晶的,像星星。原来厉害的人不一定站得高高的,就像老爷爷,用温暖的手,把小事做细,把日子过成了甜甜的糖。

 

当二胡声穿过九月的风

涟水滨河小学20级4班  顾思琪

九月的风,裹挟着桂花的甜香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掠过城市的街角。我在一个寻常的傍晚遇见了他——一个在地下通道里拉二胡的老人。

他的衣着算不上破旧,却洗得发白。面前的搪瓷碗里零星躺着几枚硬币,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微弱的光。过往的行人步履匆匆,大多只是瞥上一眼,便漠然走过,仿佛他只是通道里一件无关紧要的摆设。我也不例外,本想加快脚步,却被那二胡声猝不及防地拽住了脚步。

那乐声不似舞台上的激昂澎湃,也没有录音棚里的精致圆润,它带着一种粗糙的质感,却又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是《二泉映月》,可又不全是,他拉得慢了些,添了几分沉郁,又多了几分韧性,像是在与生活的重负抗衡,却又不肯低头。我停下脚步,细细打量他。他的手指并不修长,指节有些粗大,在琴弦上滑动时,却有着一种惊人的灵动。他的眼睛微闭着,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外界的喧嚣与冷漠,仿佛都被这层乐声隔绝开来。

这个拉二胡的老人,在世俗的眼光里,或许是“卑微”的,他身处地下通道,依赖路人的施舍度日,与那些光鲜亮丽的存在格格不入。可当他沉浸在音乐中时,那份专注,那份对艺术的坚守,又何尝不是一种“崇高”?

我慢慢蹲下身,将一张纸币轻轻放入他的碗中。他似乎察觉到了,指尖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朝我微微颔首,继续他的演奏。

那一刻,九月的风似乎也温柔了许多。

 

月光下的药膏

永嘉翔宇小学21级3班  汤乾皓

九月,秋老虎的炎热加上饮食不当,使我身上生出红疹。原本光洁的皮肤,如同平静的湖面忽然泛起涟漪,细小的红疹星星点点地不断冒出。

半夜,痒意渐渐袭来,我像一只小猴子,在床单上反复摩擦后背。直到凌晨一点多时,我在朦胧中感到一阵清凉。我睁开眼,妈妈正在床边,借着那月亮的微光,仔细查看我背上的红疹。她左手举着一管药膏,右手食指上沾着一点乳白色的药膏,悬在半空,仿佛在完成一件精密的工作。

“妈妈!”我惊奇地叫了一声。她吓了一跳,可嘴巴弯得像月牙:“特别痒吧?我给你涂点药膏,过会儿会好些。”她用手示意我趴好,嘴角带着微笑与温柔。我听话地趴下,把脸埋进枕头。妈妈的手落了下来,她的指尖极其轻柔,仿佛蜻蜓点水在我的皮肤上。每触到一个疹块,她便用指腹极轻地打圈,让药膏慢慢融化、渗透。她屏着呼吸,生怕重一点会弄疼我。一遍又一遍,从头到腰间,不漏掉任何一处发痒发红的肌肤。

我偷偷侧过脸,从腋下的缝隙向后看。妈妈沉浸在这项工作中,眉头紧皱,嘴角紧抿,额上分泌出细密的汗珠。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她涂抹的不是药膏,而是能让一切伤痛消失的魔法。当她的手指再次落下时,一滴温暖的液体突然落在我的背上。我刚想回头,妈妈马上擦拭眼角,我知道那是妈妈的泪水。我一动不敢动,她的泪水却正滴落在我的皮肤上,和她正在涂抹的药膏混在一起。

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忽然明白,妈妈涂抹的不仅是药膏,更是她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疼与爱。每一圈轻柔的抚摸都在说:“我希望替你承受这一切。”每一滴落下的眼泪都在说:“我多么希望保护你远离所有伤害。”

我闭上眼,也忍不住掉下眼泪。这时痒意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内心深深的感动。世界上最深的爱,常常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夜里,从来不需要轰轰烈烈的表达,它就藏在一支普通的药膏里,藏在妈妈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藏在那双变得粗糙却依然温柔的手里。

那一夜之后,我的红疹渐渐消退。我却总会想起妈妈在月光下为我涂药膏的瞬间,那温柔的指触、那无声的眼泪,仿佛已经刻在了我的骨头里。

 

【点滴】

 

我抬起头,真的看见一只萤火虫在闪烁,它飞得那么轻盈,好像在告诉我:“别哭,孩子,生活里有些小痛,就像萤火虫的光,一闪就过去了。”

——涟水滨河小学22级3班  孙华妤

 

一阵风过,又有叶片悠悠飘落,打着旋儿,宛如一只只轻盈的蝴蝶在空中翩跹,看得人心生怜爱。我弯下腰,轻轻捡起一片落叶,指尖抚过它清晰的脉络,那纵横交错的纹理,多像大自然用时光刻下的诗行。

——永嘉翔宇小学20级1班  谷皓然

 

【征稿话题】

 


 

故事

  1999年8月,翔宇教育集团起创学校江苏淮安外国语学校创办。两年后的《翔宇教育报》创刊发行。截至读报时,这份集团月报已经发行198期,即将迎来第二个百期。

为祝贺发行200期,编辑部特面向“曾经”与“现在”的所有读者、作者与编者,征集“我和《翔宇教育报》的故事”。文章可以是个人的读报体会(一篇文章、一个版面、多期报纸),可以是因读报引发的后续故事(与作者、与编者,或者编辑部,或者学校与集团),或者任何与《翔宇教育报》相关的往事;体裁不限,字数不超3000字。

本专版征文,自即日起,至2026年5月20日截止。

 

随笔

征集来自教职工的教育随笔、文学创作,及对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的解读思考。

 

生活

国庆假期,在你的生活里,是否存在着一个不可思议的搭子?就像《疯狂动物城》里的尼克和朱迪,构建只属于彼此的小宇宙,一起探索世界,在生命中许多珍贵的时刻里相伴、见证、一起度过。期待分享。

 

读书

在那些无力或晦暗的时刻,是阅读带我们驶离现实,去往故事的江河,安顿自己。分享近期带给你力量的一本书。

 

读人

“人”,笔画很少,却最难书写。请你拿起笔,写下对自己或他人的理解,写一写世间的光亮与阴影,写一写卑微与崇高……

 

视觉

征集师生书画和摄影作品;尤其期待和校园相关的稿件。请准确标注作者信息,并确保图像高清方正。

 

投稿须知

1.合理控制字数,精心拟题。

2.作者及所在单位标注于标题下一行,其中学生稿件以XX学校XX级(入学年份)XX班方式标注,完全中学或者九年一贯制学校请区分“学部”。如:涟水滨河初中25级6班。

3.截稿时间:2025年10月22日

4.投稿邮箱:xyjyb100@163.com

 

翔宇教育报编辑部

2025年9月30日

 


上一篇:文学\198期第六版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所有 翔宇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