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一:
学校中的文化使者
(第四十八期)
学校是孕育文化的场所,传承、修善、引领文化是现代学校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学校文化就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唤醒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厚实感,同时也为学校的价值追求匡定了方向。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互动过程,需要一大批的文化建设使者,于是,校长、教师、学生因相互的共存性,而成为学校中的文化使者,共同承担起教育兴国的重任。为此,从本期开始,翔宇教育报推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系列栏目,与师生们一起探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期望通过细心感受身边的文化力量,表达一份对教育的挚爱,携手走出一片翔宇的和谐天地。
【文化漫谈】
谨防翔宇文化建设的误区
宝应实验初中 包春华
面对新课程的到来,学校管理正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逐步向文化管理转变。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 是一个文化场所,但是文化场所不一定有文化。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经营中经过筛选提炼形成并倡导的优良作风、行为方式及价值观念。学校从事的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创新工作,但学校自身不会自动生成文化,它需要校长带领师生员工有意识地去建设。今年年初,卢总校长作了《翔宇文化报告》,在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翔宇文化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如果人们盲目追求翔宇文化的形式,忽略翔宇文化的内涵,就容易使翔宇文化流于空谈。纵观目前集团翔宇文化建设中的状况,我以为翔宇文化建设应该避免步入以下误区:
一是翔宇文化时装化。有人认为,翔宇文化是翔宇集团对外宣传时用的,这与员工平时的工作关系不大。翔宇文化的设计,是卢总校长对翔宇现有文化的提炼和总结,翔宇文化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翔宇集团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同时,根据翔宇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结合新课程标准,翔宇文化也融合着翔宇未来的价值导向。但是,如果翔宇集团旗下的各个学校不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翔宇文化建设,只是在对外宣传时才想到“翔宇文化”,虽然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会起到一时的“包装”功效,但是对于学校自身而言,纯属一个漂亮的“花瓶”,一件观赏的“时装”,其作用可想而知。我想,翔宇文化如果对学校而言只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的,这样的翔宇文化也无法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各项作用。
二是翔宇文化文体化。有人认为,翔宇文化建设就是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就是开展唱歌、跳舞、打球等文化活动,就是成立学校的文学社,就是组织翔宇境外游。把翔宇文化等同于学校文体活动,实质是对学校文化概念的误解。学校文化不是蹦蹦跳跳的娱乐活动,学校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念,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学校文体活动只是学校文化的一个内容,并且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不在这里。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学校价值观、学校精神、管理境界和广大师生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翔宇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翔宇集团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学校管理制度中,体现在办学实践中,体现在教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由此构成一个良好的组织气氛,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抓住了翔宇文化建设的实质和根本内涵,也达到了翔宇文化建设的目的。
三是翔宇文化形式化。有人认为,建设翔宇文化,就是要悬挂一个漂亮的校徽,师生穿上整齐的校服,在校园内挂几条铿锵有力的标语,翔宇文化就建设好了。学校文化从低到高可分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很显然,翔宇文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物质文化层面上,“口号”、“标语”应该真实地反映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应该在师生中产生共鸣,应该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当然,学校应该重视看得见、模得着、很直观的物质文化的建设,但关键还是要追求学校文化的核心层次,追求教职工与学校同步成长的价值观,追求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服务的理念,追求协同作战、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追求宽松和谐、蓬勃向上的氛围。
四是翔宇文化静态化。有人认为,卢总校长对翔宇文化已经作了全面的阐述,学校只要“依葫芦画瓢”照着做就行了。其实,翔宇教育集团旗下的各个学校情况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不重视随着学校环境和管理水平的变化,不断地总结提炼,推陈出新,对学校发展本来起积极作用的翔宇文化就会变成学校发展的障碍。实际上,文化同样有好与不好之分,当一种学校文化由于惰性而变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时,它可能会扼杀学校的创造精神。在新课程全面实施之际,翔宇文化的建设,必须合理地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没有对旧文化的有效变革,就不会有新文化的发展。翔宇文化不是静态的,而应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翔宇文化建设,关键是要完整理解和正确处理好学校管理中的人性、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走出各种误区,坚持以人性为依托,以文化为导向,以领导为动力,以制度为保证,重视通过文化创新来塑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
学校文化建设手册
监利新教育实验学校 黄隐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教育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教育性,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每月至少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寸墙壁、土地,让墙壁、土地说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
3、抓好办学特色的宣传,让办学特色与学校文化结合起来,打造自身的教育品牌;
4、抓好校园绿化和室内美化,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
二、学校动态文化建设
1、扎实办好学校每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2、充分发挥学校网站和校园广播的功能;
3、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重视对特殊生的辅导教育;
4、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抓好学生素质建设
1、学生学习常规的养成,培养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克服学习困难;
2、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
3、遵守纪律的养成,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是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是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因素。
【人物访谈】
校长、教师、学生是学校中的文化使者,他们共同支撑一片校园的文化天空,为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奉献智慧与汗水。近日,本报记者邀请集团宝应总校的沈寿鸿、李吉银、吴家骥三位嘉宾做客翔宇教育报,他们分别从校长、教师、学生角度畅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切身理解和实践感悟。
嘉宾简介:
(1)沈寿鸿: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校长,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扬州市首批中小学名校长。
(2)李吉银: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小学教师,全国美文朗诵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
(3)吴家骥: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高二(13)班学生,英语、物理、化学省奥赛二等奖获得者。
学校文化使者的角色责任
记者:欢迎三位嘉宾做客翔宇编辑部,本次话题是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是师生员工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共同愿景、价值观和使命,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请你们从整体上谈谈对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沈寿鸿: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积淀过程,是推动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文化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学校育人理念和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师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师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引导学校传承悠久的办学历史,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显现超俗的办学品位。此外,良好的学校文化通过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必将对社会主流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学校文化建设既可以积淀学校的文化底蕴,又可以开创学校内涵建设的新局面。
李吉银:学校文化就像一个“电磁场”,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理念、教育追求、品牌形象等,便是学校文化这个“电磁场”中的活跃因子,共同构成了学校管理中的无形“指挥棒”,指引着学校的飞速发展。学校文化渗透在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能使师生员工产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学校形成相互信赖、团结协助、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从而增强学校凝聚力。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树立的基石,学校要创建特色,树立个性,就必须通过文化打造品牌,以厚实的文化积淀培育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决定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品质,才能确保学校在百舸争流中永立潮头。
吴家骥:学校文化虽然无法说清楚,但它确实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无论我们以后做什么,首先要学会做人,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保证我们的健康成长。作为学生,我们一直以来受父母的呵护,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受长辈的影响,这时,在学校里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智地选择生活,抵制一些对我们成长不利的诱惑。学校文化并非看不见摸不着,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将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在每一位同学的言行举止中,而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将一天天加深学校的文化氛围,甚至形成一个学校独有的文化根源。
记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学校中的文化使者,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请你们从各自角度谈谈自己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承担起怎样的角色责任?
沈寿鸿:作为一位校长,我深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从校长特殊角色和职能来说,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引领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校长提倡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要求约束师生,用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引导师生,将会对学校文化的形成产生关键作用。学校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校长思想价值观念体系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校长个人价值观念体系被认同和群化的过程。一些知名学校的文化特点往往与一些知名校长的办学理念密切相关,如提到上海建平中学,就会想到冯恩洪校长,想到他著名的“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和“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另外,我作为集团旗下一所分校的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积极思考如何把自己所在分校的文化建设统领到集团倡导的翔宇文化建设中来,我们一方面坚持集团统一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结合校情,创造性执行它,如我们翔宇的办学宗旨是“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宝应实验初中则把这一办学宗旨在初中阶段的目标定位为从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做一个守诚信、有礼貌、会做事的人。坚持从学校细节上培养孩子的高尚人格,做一个有根的人。如我们推行“无人监考”制度把诚信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每次举行阶段检测或期中考试时,由学生自己领取试卷、自我监考、考完后自收试卷送交给考务办公室,在这样的“无人监考”活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诚信品格。
李吉银: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表征。教师自身应该形成一种主流价值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追求什么、崇尚什么、杜绝什么,应该怎样做人处事,这些都决定着教师的文化倾向,决定着教师的思维方向和处事方式,因而也影响着学校文化建设的走向和效果。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利用课程文化对学生进行“人”和“文”的教育的殿堂,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课程文化的开发和弘扬,这也是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最直接的作用和途径。教师应该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传道、授业、解惑”,营造并利用课程文化无处不在的因子教育、感染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文化人”。作为教师个体,我和许多语文老师一样,都喜欢在课堂教学中引经据典,特别是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和“名言佳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让他们主动亲近传统文化,学习走进现代文化,我相信,这对学生形成健康的文化追求大有裨益。[Page]
吴家骥:学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更是主要参与者,因为一所学校的文化,无论深厚或是浅薄,学生的素质,才是它最终的标尺,为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学生应该扮演文化的自我塑造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我们不仅喊口号,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通过不断地学习,拓展国际视野,养成良好品质,为做一个真正的翔宇学子而努力。
记者:请结合你们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你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何建议和想法?
沈寿鸿:对于宝应实验初中来说,因其所在校园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宝应中学校园,同时,它又属于翔宇教育集团旗下一所分校,因此考虑到把老宝应中学悠久的校园物质文化与翔宇先进的管理文化结合起来。在对实验初中的文化建设中,我们特别注重两点:一是处理好学校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关系,特别是社会中不良风气对学生的误导影响,为此,我们提倡健康高雅的文化追求,把孩子注意力引到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来,如每年学校都要举办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体育节等活动,重视学校的运动场、剧场、考场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各种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体现出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做到寓教于知识,寓教于竞赛,寓教于娱乐;二是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利用老宝应中学悠久历史的校园物质环境,请在此学习过的优秀校友来做报告,同时也借用最近几年考上名牌大学的优秀学子来激励在校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现有优势,为学生开设选修课程,构建了包括学科类、拓展类、赏析类、兴趣类四大板块的课程模式,先后开设了名著导读、古诗词鉴赏、旅游地理、焦点时刻、趣味历史、英语听说、器乐、声乐、书法、绘画等多门选修课,初步形成了“学生自主选择、家长参与选择、教师指导选择、学校提供选择”的选修课模式。另外,我们下阶段将着力于做优做美学校物质文化,精磨细炼学校制度文化,积极构建现代课程文化,努力打造和谐的人际文化,努力培育学校精神文化,用学校的文化品牌来引领教育改革的潮流。
李吉银:我所在的宝应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01年加盟翔宇后,学校文化建设上了一新台阶。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从关注校园生活开始,文化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化生长和发展的土壤;学校文化依附于校园生活,渗透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文化对人的影响不能仅仅靠认知来解决,需要人参与到校园生活中来亲身感受。教师是学校中最宝贵的一种资源,教师的教育观念、课程开发能力、情感倾向等都将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校中的生活质量,只有营造一种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生活,才能保证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也是作为一位教师的工作出发点,如有一次,我班上有一个学生忘带语文课本,我没有拉下脸来批评他,反而微笑地把自己的书递给他用,他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知道了自己的不对,这样一种微笑教育会带给学生一种美好情感,学生因此也能认同接受教师传递的文化价值。只有在学生身上扎下文化的因子,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
吴家骥:宝应中学对于广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地方,因其有美丽的校园、优秀的师资、先进的管理,在这样的一个地方读书,会让我们感受到精神振奋、志趣高昂。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学校的文化气息,同时,我们又以自身的行为促进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我认为学校文化建设应更多地立足于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要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智慧的成长和良好品格的养成,只有在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我们才能在学校文化熏陶中结出累累硕果。
【编辑视点】
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体意识
■ 朱 斌
时下,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学者和校长们都想在这一领域争取一点话语权,惟恐别人误解他观念落后、跟不上潮流。但当我们静下心来纵观这些言论时,发现跟风者、雷同者居多,大家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反复着同样的思路,即学校文化是什么,为什么需要学校文化建设,如何建设学校文化。在我看来,当前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极力推进问题解决策略的显性化,而是要正确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我们一直以来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途径情有独钟,但没有认清一个前提性问题: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我们的答案是校长、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的话,可能会割裂校长、教师、学生等不同群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群体力量,这种多群体合作建立起来的群体力量需要加强一种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体意识。
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体意识是一种学校主体成员共同为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努力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承认校长、教师、学生等多方群体的单方力量是有限的,不应该突出哪方力量的绝对作用;另一方面,校长、教师、学生等多方群体在共同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虽有角色分工,但多方努力的方向不能分散,要集中力量形成合力。这两个方面恰恰是我们当前在学校文化建设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真实的文化错位现象:一是由于校长在学校中把握了话语权力,实际上学校文化建设变成了校长的文化建设,校长利用学校管理的平台,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强加给了学校,把自己想到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教育观等用自己的话语体系表现出来,从而合理地变成了整个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教育观,校长无意识地在学校文化建设当中实现了个人意识价值的社会化,达到了自身创造价值的满足,而广大的教师与学生仅是这一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失语者和精神俘虏者;二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校长倡导的学校文化价值观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认可,教师通常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形成一种亚文化价值观与其抗衡,而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形成则更多地受教师群体的影响,同时他们还容易受社会其他群体的影响,这就让学生群体之间形成的亚文化更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这样一来,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层群体与教师、学生群体之间在学校文化价值观追求上存在着隔阂,甚有相互抵触,无法凝聚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共同合力,导致了学校文化建设主体之间力量的相互耗散,缓解了学校文化发展的进程。
基于上述对学校文化建设问题的认识,我们需要从校长身上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我的建议是:为了促进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校长要增强学校文化建设的群体意识,让师生群体从校长的“部属”角色转化为“追随者”角色,师生群体的“部属”角色是指他们总是做要求他们做的事,被动消极地应对校长的个人权威,而“追随者”角色则指他们从内心认可了校长的文化追求,从而对其思想、价值观、信念、目的做出积极回应,为推动共同的学校价值目标而努力。只有校长与师生群体建立了牢固的群体意识,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才能迈上新的台阶。[Page]